观影|中国武侠的困局

(选自微信公号:传真界)

2019年底,由武打明星甄子丹领衔主演的《叶问4》给叶问系列电影画上了句号,当人们期待有没有第五、六部时,甄子丹给出了遗憾的答案。

500

电影,其实是分国界的,说起科幻电影,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美国好莱坞大片,说起文艺电影,欧洲的别具特色,而小众一些的恐怖及情色电影,则当属日本和韩国。

中国电影也有其独一份的产物——武侠电影,或者更广义地叫做武侠功夫片。从上世纪20年代发展至今,武侠电影席卷全球,并在中国电影的创作中掀起了一次次高潮。

上世纪20年代,以《火烧红莲寺》为代表的初代武侠电影,从一上映就引起了轰动,万人空巷。1928年的《火烧红莲寺》,由张石川执导,由萧英等主演,它带动了中国电影史上第一次武侠神怪热,意义非凡,此后武侠电影也成为在世界影坛上最富于中国特色的电影种类。

500

这一时期的电影,还有《侠义缘》(1922年)、《孝女复仇》(1925年)、《无名英雄》(1926年)等。

1928年到1931年,短短几年间,上海各大影院就拍出了多达400部影片,而其中武侠神怪类影片多达250余部。

这一时期的武侠电影深受中国古代神怪武侠小说的影响,充分挖掘了传统小说中的幻化出来的武功、招式,开辟了一个银幕上的武侠世界。

30年代以后,中国香港地区的武侠电影开始一枝独秀。

香港最早的的武侠片是1938年黄漪磋导演的《儿女英雄》,导演胡鹏《黄飞鸿》系列电影中捧红的黄飞鸿一角,成为港片里塑造的第一个英雄。

从1949年开始,胡鹏导演就根据黄飞鸿的后代黄汉熙口述的故事,把黄飞鸿逐渐搬上银幕。

黄飞鸿原型为岭南地区的一代武术宗师,也是一位近代侠客。电影中展现的黄飞鸿有着过人的智慧与胆识,在备受凌辱的近代中国,他行侠仗义,救死扶伤。

500

关德兴曾在在两部电影中扮演黄飞鸿,第一部名为《黄飞鸿传上集之鞭风灭烛》,第二部名为《黄飞鸿传下集之火烧霸王庄》。

500

这一系列电影一改过去武侠片云山雾罩好用内功的模式,在荧幕上真打硬架。

胡鹏为此特意请来黄飞鸿的弟子梁永亨担任武术指导,将广东武术的流派形式,如蛇形手、黑虎爪、子母刀等元素加入到电影中,连黄飞鸿的妻子莫桂兰都在片中客串了一角。

所以说,当时黄飞鸿系列电影中的武术是真打,也就是从此时开始,属于中国自己的暴力美学正式奠基。

500

黄飞鸿题材的电影,从1949年拍到1994年。扮演者由关德兴换成了李连杰,完成了一代新人换旧人的屏幕转换,观众也换了几代人,但黄飞鸿身上昂扬向上,自强不息的热血精神一直没有变,而且电影中所传达的贯穿武学思想的“德”与“仁”为香港武侠片打下了基础,也是中国武侠的典型代表。

500

就像金庸借郭靖之口说的:侠之小者,锄强扶弱,匡扶正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鞠躬尽瘁。从黄飞鸿开始,中国武侠片的精神境界比逞强斗狠的寻常动作片高了很多。

随后,胡金铨、张彻等导演开始把更多故事性元素加到武侠片中。1965年,导演胡金铨邵氏电影合作,执导《大醉侠》,找来郑佩佩主演女侠金燕子。

500

郑佩佩不负所望,把豪迈与柔情演绎地淋漓尽致,柔软利落的身段也极为漂亮。与寻常练家的硬功夫不同,她靠自己舞蹈一般的动作营造出了一种动作片里的女神感。

这部电影后来被誉为是传统武侠片与新武侠片的过渡作品。

500

第二年,胡金铨再接再厉,开拍《龙门客栈》,讲述明朝中后期,江湖义士为救忠良后人,与东厂太监斗智斗勇的故事。

500

这部影片中,采用了宏大的景物背景,镜头开阔,外部的真实空间为精彩的打斗注入了一种历史感,令电影画面顿时生出浩瀚诗意。

500

此外,1967年,由倪匡编剧,张彻执导的《独臂刀》也将浪漫主义情怀融入到电影中。

《独臂刀》讲述的是一个断臂武林高手的奇事,按照过去武侠片的套路,影片只要在动作戏上吸引人就足够了,但张彻大胆创新,将故事的重点放在了主人公悲情的身世上,这让整部电影都洋溢着饱满热烈的人性色彩。

500

同时,他首创手提摄像机拍摄方法,跟踪演员的细微动作,让所有的打斗细节更详尽丰富。

以胡金铨和张彻作品为代表的60、70年代武侠电影,不但突破了之前无线电影的动作范式,还对电影叙事方式和节奏进行重新定义,武侠片有了崭新的面貌。

这一时期的导演中,还有刘嘉良、楚原、袁和平、洪金宝等,他们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活跃在中国武侠电影中,甚至出镜客串,对中国武侠电影影响颇深。

推动武侠电影发展的,还包括功夫巨星、电影史上难得一见的天才——李小龙,他将香港武侠片推向了黄金时代。

500

李小龙本身就有深厚的武术功底,他自幼习武,不仅会太极、咏春、少林拳、洪拳等,还结合中、日、西拳之长,自创了截拳道。为了弘扬武术,他在美国开设“振藩国术馆”,既教徒弟,又到处比武。中国功夫中,无论是气功、外功还是长枪短棍他都精熟。

除了武艺高强之外,李小龙样貌俊朗,还颇有明星气质,早在赴美读书前,他就拍过几部电影,银幕形象与演技都颇受好评。在美国,经过几次辉煌战绩,例如在与世界跆拳道冠军李俊九等人的比赛中获胜,他顺理成章地进入好莱坞,成为动作明星。

他曾在《破坏部队》中担任武术指导,客串过《蝙蝠侠》,也在《丑闻喋血》里演一个武功高强的亚裔杀手。

500

对于自己的实力,他深具信心,他曾写下这样的话:“我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那就是成为全美国最高薪酬的超级东方巨星。从1970年开始,我将会赢得世界性声誉。到1980年,我将会拥有1500万美元的财富,那时候我和我的家人将过上幸福的生活。”

500

1970年,他回到香港,拍摄《唐山大兄》、《精武门》,又自编自导了《猛龙过江》。他的利落身手将拳脚功夫的魅力发挥到极致,迅速将香港武侠片推向鼎盛时期,并且引导武侠功夫片从导演时代走向了明星时代。

不得不说,英年早逝的李小龙是中国武侠的巨大损失。

时间进入80年代,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如火如荼,相应地,也带动了武侠电影的发展。

这一时期最具标志性的影片当属李连杰领衔主演的《少林寺》。

《少林寺》开启了香港与大陆合拍电影的历史,无论是从故事性,还是从镜头运用上,都堪称经典,电影语言进一步成熟。

500

但也正是因为改革开放初期的文化繁荣,武侠电影在《少林寺》之后逐渐被其他类型题材挤占,进入了短暂的低谷期。

90年代,徐克开始引领中国武侠电影逐渐走出低谷期。

500

这一时期,徐克成了票房保障,他的《新蜀山剑侠》、《英雄本色》、《刀》等都成为了当时人们热议的影片。

新世纪开始,导演李安的《卧虎藏龙》可谓来势汹汹,又将中国武侠电影推上了一个制高点,该片一举拿下奥斯卡四项大奖,成为中国武侠片最高荣誉。

500

同一时期,张艺谋的《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陈凯歌的《无极》、《赵氏孤儿》,徐克的《七剑》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因为观众对电影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不乏口碑分化的作品。

近几年来,仍有不少武侠影片上映,比如徐克的《龙门飞甲》,王家卫的《一代宗师》,路阳的《绣春刀》,徐浩峰的《刺客聂隐娘》等。

中国武侠电影除了具有独特的东方暴力美学外,还有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善于从古典文化及历史中取材,如黄飞鸿系列、霍元甲系列、方世玉系列等,《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影片明显带有历史内容。90年代初,李连杰主演的《东方不败》系列,则显然是从文学作品中取材。

500

中国武侠电影的规模之大,参与者之众,产量之高,形态之丰富,在世界其他地区实属罕见。

但几年来,中国武侠又出现颓势,主要表现在题材创新不够以及电影人青黄不接上。

1

特效应用不尽如人意

武侠,本身就带有两层含义:武,指的是动作,也就是传统上所说的暴力美学,侠,指的是电影主旨中一定要体现江湖正义。其实武侠电影本身就有非常强的价值观。

尽管武侠电影发展早,在传统的武侠内容中原本不需要炫彩的技术性元素,但为了追求更强烈的视觉刺激,很多电影中开始加入现代化特征较强的特效。

随之而来的显而易见的问题就有两个:一是绚烂的特效很容易遮盖武打动作的精彩,起到喧宾夺主的反作用,二是尚不成熟的特效技术很容易让观众出戏。

如2011年徐克导演的《龙门飞甲》。

《龙门飞甲》 是《新龙门客栈》的续集,号称中国内地继香港后大中华区的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3D武侠电影。影片演员阵容强大,李连杰、周迅、陈坤、李宇春、桂纶镁及范晓萱等联袂主演。

本身就有武术功底的李连杰,向来以动作干脆利落的形象出现在银幕上,在本片中仍饰演武林高手。影片前半段脉络清晰,武打动作很有张力,既有传统武侠的身手,又兼具叙事性。

可最后,李连杰饰演的赵怀安与陈坤饰演的雨化田在风暴中的巅峰对决,就很容易让观众出戏。

500

风暴中,明显带有抠图痕迹的画面,大大弱化了人物存在感,更像是人物配合特效表演。风暴前和风暴后鲜明的画面对比,宛如两部电影,过于明显的特效画面割裂了背景的一体化、连贯性。

500

与之相反的,还有观众反映正是因为炫目的3D效果,《龙门飞甲》的剧情给观众的印象反而没那么深。有观众表示,被影片的效果所吸引,没太注意剧情,以至于没怎么看懂。

随着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武侠电影运用后期特效取代原来的吊威亚等办法,确实是值得探索的一条发展之路,导演徐克也是对武侠电影进行特效探索的先驱之一。但从现在的影片来看,如何平衡特效和真人动作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让特效在电影中更加自然,防止不成熟的特效效果造成画面割裂和喧宾夺主,恐怕不但是武侠电影要做的,更关系到整个电影行业。

500

尽管徐克是最早意识到用特效完成武侠电影拍摄的导演之一,但其作品却明显有两种风格:一种是较少采用特效的电影,另一种则不惜花大价钱采用特效。

黄飞鸿电影主角的转化就是徐克推动的,徐克重新捡起黄飞鸿题材,用全新的手法将《黄飞鸿》系列推向了新的辉煌。

在影片中,徐克除了继承传统去展示黄飞鸿的大义气节,还从黄飞鸿的视角用幽默的手法解读人性,让僵化的人物形象得到全新的阐释。

当标志性配乐和李连杰的标志性动作结合起来的时候,便是一个难以逾越的武侠时代!

500

2005年,徐克将梁羽生名作《七剑下天山》搬上银幕,空前精彩的武术设计夺得当年的金马奖最佳动作设计奖。

500

徐克是中国最早设计电影特效的电影人。1983年,徐克将还珠楼主的奇幻武侠小说《蜀山剑侠传》改编成了电影《新蜀山剑侠》。元彪演贯穿全戏的人物狄明奇,郑少秋演南海剑客丁引,林青霞演瑶池仙堡堡主。

500

这部影片是香港电影史上第一部加入特效的电影。为了加入特效,徐克请来好莱坞《星际大战》的特技小组支援特技镜头,将飞天入地的奇幻元素融入过往以拳脚功夫取胜的武侠片。

2

武侠电影人面临断代

动作明星已无新人担纲。现在人们叫上名字的动作演员,包括李连杰、成龙、甄子丹、吴京、赵文卓、洪金宝、元彪、元奎、梁小龙以及女演员杨紫琼、郑佩佩等,都已过不惑之年,洪金宝都已近70岁高龄,而郑佩佩、梁小龙早已年逾70。

500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武打动作演员的伤病概率要远远大于其他演员,所以越是年轻时红极一时的功夫明星,与有可能更早地告别银幕,年纪一大要么转做幕后,要么彻底“退休”。

所以,2008年,人们对促成中国两大功夫巨星李连杰和成龙合作的《功夫之王》略显失望,镜头下的李连杰、成龙已经不再是人们印象中那两个身手矫捷的年轻人,成龙的诙谐带有了一丝沧桑,李连杰的敏捷也少了一些生气。彼时,李连杰45岁,而成龙则已经是54岁。

500

更加让人可惜的是,优秀的武打动作演员不仅是靠剧组的包装,更需要自己有一定的武术功底,就像李小龙、李连杰、成龙、洪金宝、梁小龙等老一辈功夫巨星,本身就有武术修养,一招一式并不全是花架子,所谓“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就是这个道理,于是他们演绎的角色容易让人印象深刻。

曾经饰演反派角色的周比利,1982年,夺得过加拿大轻量级自由搏击冠军 ,1985年勇夺世界轻中量级自由搏击冠军,在电影中打出了自己的风格,与同样具有武术功底的主角较量,给观众奉上的是一场令人震撼的巅峰对决。

500

随着成龙、李连杰、洪金宝这些动作巨星的年龄已高,他们已经是拍不动打戏的了。而除此外,当今影坛也是没有注入什么动作实力演员新鲜血液,吴京也选择转型,因此当前动作片是几乎靠的全是现教现学的花把势和特色镜头,少了一些武侠的诚意。

武术指导逐渐老去。武术指导是武侠和动作电影制作中的灵魂人物,是武侠电影成功与否的关键。

正如上文所说,很多功夫巨星本身就有武术功底,所以他们也往往身兼武术指导的重任,比如成龙、洪金宝、元奎等,还有很多武术指导并不出现在影片中,比如袁和平、唐季礼、元彬等,中青年武术指导有寇占文、徐杰等。

500

相比于武打动作演员,武术指导,尤其是获过奖、有经验的武术指导不但数量少,而且同样面临青黄不接的危险。

武侠电影的源泉——武侠小说,走入低谷。2018年,号称武林盟主的金庸先生去世,留下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一系列作品成为武侠影视剧的创作源泉,仅《笑傲江湖》电视剧就有李亚鹏、吕颂贤等数个版本,取材自《笑傲江湖》的电影也不亚于电视剧,电影《笑傲江湖》《东方不败》系列,都用电影的艺术手法重新演绎了原著。

沧海一声笑许冠杰 - 沧海一声笑500

同样是武侠小说创作名家的倪匡,不单是作家,还是优秀的编剧,《断臂刀》真是其编剧作品,1972年还曾参与香港嘉禾功夫片《精武门》的编剧工作,为李小龙量身塑造了“陈真”这一经典形象。可惜,倪匡先生年事已高,早已经过了创作黄金期。

此外,2009年仙逝的梁羽生,是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从小喜欢看武侠小说,文史造诣颇深,从1954年他的第一部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在香港《新晚报》上连载开始,直到1984年宣布“封笔”,创作武侠35种。代表作有《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萍踪侠影录》、《冰川天女传》、《云海玉弓缘》等,多次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

更早的古龙、卧龙生,也都仙逝。

他们留下的作品反复被挖掘,确实造就了一批经典的荧幕形象,但取材、翻拍多了难免审美疲劳,现在哪怕是翻拍也都寥寥无几了。对于古典武侠小说,目前的作家中尚无出其右者,互联网条件下的新武侠,暂时还没有形成气候。

武侠,不单是中国特色的电影类型,更是几代人的精神食粮,相比于现代大量不同题材的网剧、电视剧,具有明显的成本低却内涵丰富的特点,其自带价值导向的特性,在精彩的正反角色对决中很容易对观众进行说服教化。

武侠电影,应该继续拍,武侠精神,应该继续发扬。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