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普世价值与普界价值
“世界”这个中文词组有两个意思,“世”是指时间,一生一世、世世代代等;“界”是指空间,三界、界限等。合起来,“世界”就表示从时间到空间的一切。但成为组合词后,当前人们使用时,往往只用它空间的含义,例如,“全世界”、“大世界”,大致都指空间,其他如“新世界”,似乎也有时间的意味,但时间的含义较弱。“世界地图”这个词是典型,完全是指空间。如果要体现时间,必须注明“世界历史地图”。
这一现象也发生在其他词汇上,例如“普世价值”。“普世价值”最初是天主教用语,我们能理解它是想永远传播下去,直到世界末日的最后审判。但它有个问题。天主教的神职人员都不允许结婚,没有孩子,他们自己“世”的时间就已经断了,与时间上的延续产生了矛盾。因此,对于天主教的神职人员来说,更准确的说法是“普界价值”,就是将信仰传播到每个地方。
顺便说一下,有位朋友与我聊天时说:天主教神职人员不能结婚、不生孩子是为了防止腐败,因为独身显得个人利益较少,没有牵挂。这个说法表面上看有点道理,但这是用佛教观念(轮回)去理解天主教。天主教神职人员和修士、修女等僧侣不结婚、没孩子,关键还是它的教义:由于教义认定亚当、夏娃有原罪,因此,所有人都有原罪,神职人员和僧侣不结婚、不生孩子,实际上更主要是为了斩断原罪的延续,以便于自己上天堂。由此我们也进一步看出,天主教“普世价值”的说法的错误,它应该是“普界价值”。
真正的“普世价值”是中国文化,具体体现之一就是祖先崇拜。中国人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中国人希望自己的生命基因,连同价值观,能够世世代代延续。中国人、中国学术注重历史,几千年来的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连续不断的文明,是中国“普世价值”的最佳证明。而且,中国人的“普世价值”还具有鲜明的平等、民主意识。
前几年,罂国曾经开放政府的历史档案,供罂国民众查找自己的祖先。大多数罂国人一般只能找到二、三百年前的祖先,少数能找到约六、七百年前。为何会这样?因为祖先与后代,在过去,历史中的唯一链接就是姓氏。但欧洲人长期没有姓氏,例如古希腊、古罗马的名人都没有姓氏,所以找不到他们的后人。欧洲历史上较早有姓氏的人,是少数贵族,所以,能查到久远祖先的人不多。欧洲大多数民众有姓氏的历史很短。这类现象另一个典型是日本,日本大多数民众只是到了19世纪明治维新时才有了姓氏。反过来说,中国普通人有名有姓的历史比世界上所有国家都早、都更普及。这个现象说明什么?由于姓氏是贵族的象征,因此,少数人有姓氏,多数人没姓氏,说明那是一个等级社会。中国普通人很早就都有姓氏,说明中国很早就没了贵族,或者说中国很早就将贵族特权赋予了每一个普通人。
中国大部分普通民众,如果要寻根祖先,基本都有家谱,大多数家谱都至少能上溯到宋朝。宋朝以前中国普通人修家谱的不多,宋朝开始普遍。所以,中国民间的家谱,宋朝以后的基本都可靠,宋朝以前的,有些可靠,例如孔子家谱,有些则不太可靠。以至于古代专被用于帝王的谥号,从宋朝起也可以用于平民,当然,主要是一些知识分子,例如范文正公。
民众的家谱是世代延续的重要标志,是中国传统成为“普世价值”的证明。因为,这种延续不光是生命,同时也是价值观。中国历史上有改姓的。清朝一位状元写了一个对子:“人自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这位状元姓秦,到了杭州岳飞墓前,看到秦桧夫妇的跪像,发出这样的感慨。他未必是秦桧的后代,因为秦桧的后人传说都改姓了。这个例子让我们看到,中国人世世代代生命延续的同时,也在延续某种被认可的价值观,而排斥某些不被认可的价值观。所以,生命和价值观的共同延续,使得中国传统文化成为真正的“普世价值”。
对于西方,仍以天主教举例,它不是没有“普世”的要求,而是自相矛盾显得很尴尬。教皇只能用以前教皇的名字,例如利奥、尼古拉、格里高利等,加上一世、二世……十二世……十六世等后缀,显得有延续,实际上都是断的,是一种假延续,所以也是假“普世”。西方以宗教为代表的价值观,本质上其实是“普界价值”,而非“普世价值”。两者有何区别?
简单说,中国“普世价值”要求在后代里延续价值观,不是自己的后代,往往就不太关注或强求。例如,我有不少同学移民到了国外,有些信了洋教。虽然同学关系曾经不错,但他们的后代是否延续中国传统,或是跟着父母一起信了洋教,我认为这事与我没什么关系。但如果我的孩子到了国外,我就会强调对外国文化要理解,但不能盲目接受,还是要保持中国传统,永远做一个中国人。如果是“普界价值”呢?极端状况就是那些没孩子的神职人员,其使命就是要将他的价值观传给别人、塞给别人、强加给别人。所以,中国“普世价值”注重自我延续,西方“普界价值”注重向外扩张。中国与世无争,不求改变别人;西方惹是生非,到处强加于人。
现在着重强调“普世价值”的主要是米国人。米国人在“普世”、“普界”问题上其实也很矛盾。从教义来说,米国耶稣教(新教)的普遍原则之一是“唯独耶稣”。那么,耶稣以前如何“普世”呢?耶稣死了,据说复活了一次,又走了。耶稣教甚至连假“普世”的教皇都没有,耶稣走了之后,如何“普世”呢?只能等着耶稣再次回来。如果耶稣不回来,他们的“普世”就有大麻烦。所以,假耶稣经常出现。
当然,耶稣教除了“唯独耶稣”,还有“唯独《霸伯》”,《霸伯》里有上帝,编造历史说最初的两个人亚当、夏娃是上帝造的,据说还是按照上帝的形象造的。那我就问一个问题:上帝有没有肚脐?上帝若没肚脐,亚当的肚脐、人类的肚脐哪来的?上帝若有肚脐,上帝的娘是谁?事实上,即便有上帝,在伟大的牛顿那里,他通过精确计算认为,上帝创世的时间距今六千多年,而现代科学认定的时间比这长无数倍。那么六千多年前,是否在“普世”之外呢?经常有人用牛顿的例子说:伟大的科学家也信上帝。但我用牛顿的例子证明:伟大的科学家,只要信了上帝,就会犯可笑的错误。你们不能只说牛顿信上帝,不说牛顿计算创世只有六千多年的错误吧。
上帝的说法来自犹太人,人类历史上很长时间里,除了犹太人,没人信耶和华,它的“普世”又怎么算呢?犹太人信耶和华的确也能算“普世”,因为它实行“教族合一”,所有犹太民族永远信奉耶和华,它以民族延续代替了个人生命延续。米国的耶稣教其实与犹太教有颇多类似,但是,犹太民族有较为清晰的界限,米国民族的界限在哪里呢?这也是米国自建国以来的焦虑之一:如果民族界限没了,“普世”可能也没了。所以米国历史上强烈反对与黑人等劣等民族混血,到今天仍想修墙将拉米混血挡在外面。这些都次要,最关键的是:不管上帝还是耶稣,都宣称最后审判必定到来。那且不是说,“普世”必定结束!末日最后审判的时间,教徒们、教主们、神学家们各有说法,有的说马上来,有的说已经来了,有的说一千年……如此,你们谈何“普世”?你们时刻在想让人类断子绝孙,还说什么“普世”?
所以,西方价值观就是一个讨人厌的假“普世”,不可能长久延续,只能在尚存时,到处扩张,到处招惹别人、侵犯别人,希望实现“普界”。如果说恐怖分子的自杀式“人体炸弹”是放弃自己的生命来危害他人,那么西方基督教文明就是抱着“世界末日”的炸弹,危害其他文明的自杀式“文明炸弹”。它不是“普世”的,而是如寄生虫一般“普界”的,最终要与宿主同归于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