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台打台不如惠台 当旺中也要向“台独”下跪投降?

500

日前,台湾旺报发表了一篇题为《穷台打台不如惠台》的奇文。

文中称,鼓吹“穷台”者,不仅错判了情势,更落入绿营的舆论陷阱中。绿营早就把中共所有对台政策都视为恶意,明明“惠台”硬要解读为贿台、毁台、害台,一旦改口“穷台”,岂不证明了绿营污蔑惠台“包藏祸心”、“以经逼政”为真,将对争取台湾民心大大不利。

作者认为,当大陆网路一片“武统”声中,过去一向被认为代表“鹰派”的军方学者,反而发出了冷峻、理性的声音。如果顺着乔良的观点继续思考,大陆完全有定力、有能力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那么何必“穷台湾”、“打台湾”呢?

文章呼吁,只要大陆纠正和调整原来买下台湾、对台让利的心态,持之以恒深化两岸经济关系与利益联结,台湾自然会更加紧密融入大陆经济版图,更顺其自然透过两岸融合的方式达成“心灵契合式统一”远景。面对即将10年届满的ECFA,大陆应该加大惠台政策力度,让更多中小企业有机会受益于两岸交流,让更多台湾普通民众参与到两岸经济合作之中。

毫无疑问,此文存在诸多认知盲点。首先,四年来如果面对民进党政府倒行逆施,若北京真正采行了“穷台”政策,为何台湾对大陆的贸易顺差比起马英九时期不降反升?

可见,是大陆始终如一,把增进台湾民众福祉当做两岸交流心灵契合的重要一步,反而台湾却不断的消费这样的善意,把惠台让利污名为以经济利益换取政治认同。

旺报如果认为大陆不该落入绿营的舆论陷阱,应该主动呼吁蔡政府断绝两岸交流,自然就没有所谓“穷台”的问题,作为在岛内标榜反对台独追求两岸融一的媒体,把“台独”吃饭砸锅伤害两岸关系的责任推给大陆,无疑是本末倒置。

至于“打台”,旺报和其他岛内绿色媒体一样,也对乔良的“武统代价论”大喜过望,认为是大陆鹰派学者对台思路的调整。

其实,这更凸显了台媒对大陆认识的无知,台湾动辄把对台独立场强硬的大陆人士说成鹰派,事实上,军方也好,学者也罢,只是对台政策角度阐述的不同,军人负保家卫国之责如何能不强调武备,学者呼应中央对台精神,自然也要宣传和平统一大政方针,并不冲突。

如果大陆军方对独强硬即为是鹰派,那严德发说要战到一兵一卒难道证明他比民进党还独?事实上,大陆对台只有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一派,即便人立场或有参差,都不可能脱离对台政策的原则与底线。把一家之言认为是大陆对台政策调整未免天真。

况且,武统是因“台独”而起,是否武统何时武统端赖台湾选择如何面对大陆,若不是台湾选择分裂叛离,伴随去中化的蔓延推进,怎会出现武统的声音?不“台独”,为何要打台?

再者,美国插手台湾问题也非一日两日,乔良所言在战略层面虽不无道理,但就政治层面而言,难道北京能因为美国的介入而放弃核心利益,置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于不顾?

倘民进党持续推动法理“台独”,即便大陆竭力求和,到不得不武之时也只能被动因应。显然,要消除台海上空战争的疑云,旺报的喊话对象应该是民主进步党而不是中国共产党!

可见,这篇看似理性呼唤的文章根本经不起推敲,字里行间充满了太多似是而非的矫情,对于绿色媒体令人智息的独论,大陆民众已经见怪不怪,但作为旺中集团旗下的媒体,老板蔡衍明的事业成功得益于大陆宽阔的市场,而他本人也多次强调台湾人就是中国人,并毫不掩饰自己追求国家统一的渴望。

为此,过去旺中遭遇“台独”打压时,得到了不少两岸有识之士的力挺声援,因为大家清楚,反旺中背后批着的是假“中立”之名的反中外衣。事实证明,七年前,前反媒体垄断团体的口号犹在回响,七年后在台湾岛内只有绿色只手遮天。

过往旺中在台湾的遭遇令人同情,但1月11后过后的中国时报、旺报出现了太多让人看不懂的文章,无论是呼吁穷台打台不如惠台,还是在早前“避免两岸民粹激荡”文章中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两岸政治关系冰封,民间互不体谅,民粹对抗火苗一点就着,台独心态作茧自缚,大陆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包括实务层面及学者的公开发言,处处可见居高临下、恃强凌弱的征服心态,用大陆的话说,就是“以我为主”,这是两岸人心渐行渐远的重要原因。

面对民进党推动国安五法反渗透法制造社会氛围的风声鹤唳,不知以上罔顾事实,恶意曲解抹黑大陆的报道,是否是旺中在绿色执政下的屈从与妥协?

当然,任何一家媒体有权利基于自身利益考虑作出路线调整,倘旺中选择向台独投降不再高举统一旗帜何妨大胆直言。

但一边呼吁两岸心灵契合,一边又刊载一中两国主张的文章,一边反对台独,一边又倒果为因把破坏两岸关系的责任甩锅大陆,一边在大陆说两岸好台湾才会好,一边在台湾又要瞻前顾后畏独怯统,这样的旺中比起选前那位吃中国饭又砸中国锅的霸气总裁,不也是五十步笑百步?

笔记依稀记得,四年前,在中时社论《正视大陆民间的反台情绪》一文中还曾一阵见血地指出,大陆不会允许民间反台情绪泛滥成灾,但是大陆社会、政治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大陆民意并不像很多台湾人认为的那样可有可无,抑或只是当局的工具。我们必须正视大陆社会的反台情绪,加强对大陆民意的调查研究,真正回归两岸一家亲的正确轨道。

四年后,当类似的正言开始在中国时报 、旺报的版面上一点点消散,这样的改变,令人遗憾!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