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节的逆流!写给那些蹭《后浪》热度的人的一点心里话
早起在B站看了《后浪》,很受感动,然后根据片子结束后的推送,又看了19年的青年节宣传片,又看了一堆的小视频,眼角还是有泪水的。孩子们在客厅桌子上画画,她们的80后老父亲躲在卧室,看着B站视频偷偷用面巾纸擦眼角泪水。画面挺喜感的。透过何冰先生有穿透力的声音,感受到《后浪》视频文案那种沉稳中带有激情的活力,那种先行者对后来者的希冀,让被生活逐渐磨平了棱角的80后人,胸中波澜渐起。
中午就不那么美好了,现是一个书友群里推送了一个以“后浪”自居者的歪诗,对《后浪》内容进行贬低,给这个带给人感动的视频扣上了一个“别再用热泪盈眶来绑架我们”,紧跟着又有大V来了段自以为清醒的微博,说后浪没什么人看,煽动中老年人的多巴胺,身边的青年人根本都不关心不知道。然后上观网来居然也能看见一篇名为《《后浪》算得上一部成功的宣传片吗?》假装理中客的文章,将《后浪》定义为“两面不讨好的演讲”。
这一切使身处五月的我感受到一股来自网络的寒意,挺好的一段视频,制作精良,文案中肯,事实清楚,诚意满满,怎么忽然就天怒人怨了呢?
就《后浪》本身来说,目前一万多的同时收看,80.9万的点赞,44.5万的收藏,51.9万的转发,加上满屏的“奔涌吧!后浪”足以证明视频的优秀,和年轻人的认可。有人说“我的评论被删了”,对了,你新买的白球鞋蹭一块泥,你还不拿卫生纸擦了?在这种视频上写怪话,出怪声的是什么人,自己心里没有个AC数么?“后浪”里面不也出过“香甜的美国空气”的败类么?
就视频中的文字来说,只要不是小学语文不及格的人,都能看出文案中的文字到底在说什么。那是先辈对后辈的叮嘱、鼓励、和嘱托。想想那些造就了当今繁荣中国的先辈,他们不能够说这些话么?他们的成绩不够耀眼么?他们的付出不值得肯定么?怎么在某些人嘴里就成了“刺激中老年人的多巴胺”了?再看看那些“后浪”们,我们年轻的载人航天团队,年轻的新型飞机发动机团队,武汉抗疫期间那些优秀的90后00后医护人员,那些各行各业努力拼搏的年轻人,他们当不起先辈对他们加以赞美加以勉励么?怎么在某些人嘴里就成了“用热泪盈眶来绑架”了?
全网那么多的转发量的一个视频,朋友圈刷屏现象的一个视频,如果的大家都不喜欢,会形成一个这么快的传播速度,这么大的一个传播广度么?怎么在某些人嘴里就成了“两边都不讨好”了呢?《后浪》在最后有一句话,“我们在同一条奔涌的河流”!还“两边”,不知道写这话的人中文到底是个什么水平!?装理中客都能透出一股子反智来。哦错了,还真是“两边”,智商啊也是一条河流,我们大家一起在这边,你和喝消毒水抗疫的懂帝在那边!
《后浪》视频的发布,带给人很大的惊喜,确实能让人感受到国家和正能量媒体在这些年在舆论阵地上的发力,这恰恰说明,我们近年来工作的进步!我们的正能量宣传在形式上越来越新颖了,设计感越来越强了,渠道越来越多,越来越接地气了,是真的接地气,街边上的乡土农民画标语是越来越少了(手动狗头),年轻人对于正能量的认同是越来越多了。五四青年节,不是大张旗鼓铺天盖地的宣传,不是各种形式化的活动,而是在年轻人最多的视频站上发了一段态度中肯的视频!不谈什么主义,也不谈应该如何,不要如何,可是所有回应的,产生共鸣的年轻人们,他们心里没有主义么?没有理想么?就是因为真的有年轻人回应了,年轻人们真的有让中国更加辉煌的理想了,年轻人真的胸怀制度自信的主义了,才让某些人发出哀鸣和诅咒。
正如何冰先生在《后浪》中所说的那样,“小人同而不和,君子美美与共,和而不同”,“前浪”也好,“后浪”也罢,“我们在同一条奔涌的河流”,我们为中华重回世界巅峰,中国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而“某些人”,“某些人”不配为前浪,也注定被拍死在沙滩上!
最后,很生气,每有正能量在网络上出现,就会有专门的针对和围剿,还有恶毒的“理中客”。文笔有限,但也要写几句话批驳一下,不然念头不能通达。
还有,不是什么身边的九零后零零后不关注不转发,而是我们的工作还不够到位,还有改进的空间,是我们没有让更多的年轻人知道,更多的年轻人观看。这个锅,教育系统和共青团得背。80后,承好前,启好后,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