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阵 | 祸起“肖”墙,论“战”几时休?
作者 | 米月、云起
编辑 | 木羊
在粉丝群体、同人文化消费群体、知识分子群体的多重发声与讨论下,肖战事件的孰是孰非已经完成了深入地剖析。但是,两个月来,“挺肖战”与“反肖战”两方的争执愈演愈烈。几个重要分歧始终不能互相调和:
罪魁祸首?
挺:举报ao3等同人创作平台和内容的行为是不合适的,部分肖战粉丝的行为应当受到谴责。但是,肖战粉丝并非铁板一块,恶意放大不理智言论和故意忽视理智声音的行为,遮蔽了事件的全貌,有恶意煽动的嫌疑。
反:在前期,部分人还是倾向于将理智粉和脑残粉分开看的,但是随着事件的发展,理智粉多是站出来让抵制者冷静,同时又无法劝说脑残粉。所以在抵制者眼中,理智粉就被划为了“温和穆斯林”,并被一同冠以“肖战粉丝”的名字。大部分抵制者并不了解饭圈文化,饭圈内部承认的区分,对圈外人来说并无意义。
粉丝行为上升艺人?
挺:粉丝行为都不应上升艺人,这是饭圈一以贯之的传统。举报行为并非出自肖战本人,也并非出自肖战授意,因此针对肖战的恶意行为不具有正当性。针对这种不正当且高强度的网络暴力,粉丝不得不被动应战。
反:227事件,是一群粉丝为了维护艺人而做出的有组织的行为,造成了不可逆的后果,并且艺人在事后并未做出说明和约束。在这种情况下,艺人应当受到大众的批评。当一个群体的根本性利益被触及,事后说什么都于事无补。抵制代言、抵制剧作只是同态复仇,是警醒粉丝和艺人的方式。
事件发酵?
挺:粉丝按照饭圈逻辑,通过澄清、控评、正向宣传、助力公益等方式维护肖战。但是,小范围的举报等不合理行为未能被制止,“披皮黑”也开始出现并干扰大众的视线。
反:在227之后,部分肖战极端粉丝,依旧在不同平台上不断地举报。这种行为让战场不断扩大,涉及到很多比同人文化更小众、脆弱的圈子。转发式公益、鼓励未成年人氪金和不让抵制者发声等行为,触碰到了更多人的神经线,让他们开始加入进来。
肖战应该怎么回应?
挺:227事件涉及国家网络政策和法律灰色地带,肖战作为公众人物,不可能站在国家政策的对立面。
反:肖战可以对受到伤害的同人文化回应,或是给出对粉丝的正向引导,但他仅仅是安慰了粉丝。
饭圈逻辑有问题?
挺:粉丝贡献销量是正常的支持偶像的方式,放大个别不理智的特例并不合理。肖战是大众攻击资本造星和饭圈文化的牺牲品。
反:粉丝出警导致和粉圈毫无关联的平台用户受害,引发了大众对饭圈和资本造星的厌恶。一些人想借此机会发声,警告手太长的饭圈、呼吁优质艺人和作品、阻止资本造星对青少年的异化。
427回应?
挺:后辈不愿意前辈因为自己被打扰而发声。肖战现在的一切作为都会为网络放大,并阴谋论。
反:肖战对227的持续沉默,与对误伤何炅的快速回应,隐含着对227受害者的轻视。
炸号封口?
挺:艺人的正当权益受到侵害时,理应依照法律与平台制定的规范对不适当的言论进行处罚。有些主观臆测夸大了工作室的力量,只是为了煽动大众的情绪。
反:炸号的背后有团队的干预,而这种干预是带有“私欲”的,因此是不正当的。不是所有人都赞同这些号,但他们反对对自由发声的限制。如果有一个群体会为了一个“个人”,能够在短时间里纠集几千人进行实名举报,并且举报的动机完全经不起推敲,这套逻辑是危险的。
各自自洽,但无法打破逻辑间的差异进行讨论。在两方的争执与行动中,也都各自存在不正义、不理性的环节,出现了轰炸账号、造谣污蔑等问题。“挺肖战”的人不知道怎样才能让受害者满意,“反肖战”的人因为受到太大的伤害而不愿意原谅。对于同一个行为、同一条微博产生的截然不同的理解与揣测,也让人觉得无奈。矛盾不可调和,扯皮轮番上演,趋利避害的本性促使人们站队,让煽动性的言论成为大基数的偏爱。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粗暴二元思维充斥着网络空间,我不愿称其为合理。
本文由娱志The Review原创出品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学生娱评号
转载需申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