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入一个年散播5000+盗版电子书的群,群主竟是图书馆工作人员

本文来源:中信出版集团 2020-04-27 

昨天是世界知识产权日,《出版人杂志》发了一篇文章,引起了争议。阿信想就这篇文章引起的争议,说一下自己的几点看法:

阿信和伙伴们昨天读到这篇文章都出离愤怒。图书馆工作人员会公然组织群传播盗版——至于是否真的是某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还需法律程序的确认——竟然是为了该图书馆微博超话多一些点击,堪称魔幻。 而且文章下面的评论区也真是惊呆了。

1. 盗版侵害了版权(含专有出版权)所有人,包括作者、译者、出版社的权益,跟你有没有获利没关系。举个通俗的例子,有人从隔壁老王家里顺了点东西,转手给了隔壁老张和老李,他没有获取任何好处,这也是板上钉钉的贼。往往一本刚上市的新书,不到一个礼拜,电子盗版就传到网上。

大家经常催更的《企鹅欧洲史》,编辑花了几年呕心沥血做出来的大部头,被盗版传网上不过10分钟。真的想想都为那些熬更守夜的作者,那些用尽心力的编辑们心疼。一个人一辈子能写出两三本重要作品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倾其一生学养智慧的著作被盗用,凭什么让人有继续的动力去继续创作呢?那些号称知识就该免费的,从他家里拿口锅都会跟人拼命,知识产品就是作者和出版社的资产,不容侵犯。

2. 用“知识分享”作为盗版的借口不成立。分享的前提是合法拥有,你无权分享自己没有权力的东西。分享个人读书心得没问题,但未经授权在公共平台上发电子版或者音频,就是侵权。每一个正规的电子书平台都有免费阅读章节,足够判断是否购买。

3. 网上的很多翻录的电子书,里面都夹杂着混乱的信息,大段的缺失、错误的文字,很难想象这样的文字对某些人口中“知识的传播”有何益处。 最后,简单归纳一下,微信群、QQ群的电子版图书就是盗版。分发盗版不仅侵权,还违法。

最后,如果您敬畏知识、遵纪守法,如果您希望您的未来,包括您的孩子的未来能看到优秀的知识作品,都请远离盗版。图书馆借书很方便,即使你没有购买,也是让人尊重的读者。

以下是《出版人杂志》的原文:


文:郝果

原文刊发于《出版人杂志》4月25日WX上

一个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职责范围包含传播盗版电子书吗?

某省图书馆的一位工作人员已经做了四年了。在现实生活中他可能只是一名普通的职工,而在互联网上,他是受人追捧、资源不断的“方丈”。(通过其微博可知,因早前ID为“图书馆方丈”,故而被粉丝称呼为“方丈”)

500

从开始计划做电子书分享已近4年

500

原ID为“图书馆方丈”

在“方丈”认证为“某省图书馆超话主持人”的个人微博上,他表示2019年在其铁粉群中“已分享1000多部电影,5000多本不错的电子书,以及难以统计的学习资料和行业干货”,看了几乎没有人不跃跃欲试,想要火速入群。

500

分享的盗版资源数量庞大、类型多样

入群也有规则,得先成为铁粉。微博转、赞、评三连都不能少,长此以往七天左右方可成为铁粉,入微信铁粉群享受海量资源。“方丈”很“敬业”,从不会缺席,每晚十点左右,铁粉群会被“谢谢方丈”刷屏,电子书资源被迅速存入网盘。在群里,几乎每天都有人幸福地吐槽“网盘空间太小”“求大佬们推荐好用的硬盘”。

早在2018年“方丈”就开始在微博大批量分享电子书资源,2019年将资源获取地址撤掉,转为只在微博放图书简介,真正的电子书通过社群传播。因此尽管很多资源一发布即被删除,但被传播过的图书,都在微博留下痕迹,一目了然。

如果只是一个普通人,一年能够分享5000余部电子书吗?这些源源不断供给的资源让人对其来源充满想象。

“方丈”对自己的职业身份并不避讳,他多次在微博和铁粉群中将自己“某省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身份倾心相告,发布工作地点的照片及工作日常,带有一种强烈的“认证感”,这也让受传者更加信任“方丈”发布的信息和资源,甚至纷纷响应要去省图“偶遇方丈”。在微信群中,逐渐出现“投桃报李”的现象,资源共享成为铁粉群至高无上的准则。在图书馆工作人员“方丈”的带领下,在每一次资源共享后齐声的“感谢分享”“谢谢大佬”的糖衣炮弹下,人人都觉得“我在做一件正确的事”。

500

确认自己是“省图”人员

群中成员不乏大量在校学生,从日常的交流可以看到其为论文和学业所困。但“方丈”朋友圈的一个掠影还是让人感到震惊。(见下图)图片中方丈与一个自称“学术小白”的学生的对话,从对话中可以得知,其找到“方丈”竟是通过论文课的老师。这种寻找盗版资源行为的普遍性令人咋舌。版权保护的意识淡薄如此,并在学校中由教师来进行传播,负面影响不言而喻。

500

方丈朋友圈中与学生的对话

在铁粉群中,“方丈”建立了明确的群规。比如不谈论时事政治、人数突破400人之后不再继续拉人进群以及不能够建立百度云盘群组。

由于资源被百度网盘取消是非常普遍的事情,当群友提出想要建立一个云盘小组进行资源共享时,被“方丈”强烈果断地否定了。“方丈”表示,这会面临更严格的监管,存在被封号的可能性。而超过400个人之后的微信群也容易被“炸群”,“光去年就炸了好几个”,而这样明知非法而故犯的行为比比皆是。

500

规矩的来源

4月9日,群里有一位成员分享了一本法律出版社出版的《网络环境中的著作权保护研究》,让卧底其中的记者深感讽刺,这种集体无意识的行为,让人们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没有丝毫的怀疑。

500

群成员分享网络著作权保护的相关书籍,却并未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正在侵权

除了电子书资源,越来越多如《财新周刊》《三联周刊》等国内外日报刊也以最快的速度丰富群资源的多样性。

《辞海》《中国百科全书》《人教版中小学教材》等工具书、教材书成为争相存储的对象。专业社出版的学术书更广受追捧。

记者在卧底期间观察到有不少于30家出版社的图书资源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输送进群。而总是能让人意外的“方丈”,分享其他图书馆的资源也驾轻就熟。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藏书、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书均以网盘分享的形式被广泛传播。

500

方丈分享的其他图书馆的资源

尽管也有不少群成员“贡献”资源,但“方丈”实力超群,其分享力度碾压所有人。首先是图书品类全,文学名著与新作、少儿童书绘本、社科历史专著、财经金融入门、人物传记、青春励志等无所不包。其次是文件格式多,azw3、epub、mobi、pdf一应俱全。

再就是日日更新,从不拖延,且电子书更新速度快,一些纸质书刚刚上市不到一个月,资源就已经被分享在群里了。

这种新书电子版快速上线的场景,在群里屡见不鲜,却足以让身处出版行业的人从头寒到脚。一本书从选题、组稿、编辑直到付印、上市,每一个环节都凝聚了工作的艰辛与被读者认可的期待。而盗版的存在,无疑将出版从业人员的心血全部击碎。

记者向某知名专业出版社数字部门负责人求证,对方表示,“电子书内容泄露的环节无外乎排版厂环节、数字化加工环节、平台合作方、出版社内部以及第三方,其中第三方盗版的可能性最大”。

中信出版集团2019年12月上市的《机器人占位》一书,在近日被分享入群。记者请中信出版集团进行技术比对后确认,“扉页、版权字体、字号、图形完全不对,正文字体、字号、行距与原书完全不同。版式差异大、排版规范粗糙,可以确认非中信出版原版文件流出,也非中信出版授权文件制作”。

《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一书在4月10日进行直播新书发布会之前,电子书资源已经在铁粉群中被分享,中信出版在进行技术勘测后也认定其为盗版书,大概率是将纸书切开扫描后重排所制成的。事实上,在最近一个月内,仅中信出版集团一家被分享到群里的盗版电子书就有数十种,且大多数都是半年以内的新书。

500

苏世民一书新书发布会前五天 盗版已被分享入群

而最令人感到“魔幻”的是,“方丈”每日雷打不动的分享盗版电子书资源,竟是为了保持其所在省图书馆微博超话的活跃度。

通过无偿分享资源,鼓动铁粉以“某省图书馆”为话题进行微博打卡、签到、发布微博以增强超话的热度,目前共有1025万的阅读量。通过“方丈”在铁粉群及微博的互动可知,微信群的数量不少于8个,各群人数200~500不等。

500

竟是以活跃超话 完成业绩为目的

500

盗版资源辐射千余人

2018年10月28日,“方丈”曾发过这样一个微博:“这些书正需要我们这样的人去保护”,如今看来,或许从一开始他就会错了电影台词的真意,保护图书还是毁掉图书,拥护正版还是传播盗版,他早已用行动作出了选择。

500

不禁要问 书到底应该由谁来保护?

4月26日是“世界知识产权日”,距离刚刚过去的“世界读书日”仅3天。爱书之人理应尊重知识产权,而从身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方丈”身上,我们并未见其统一,反而带来了更大范围的割裂。

在盗版电子书的大市场中,“方丈”只是冰山一隅,还有诸如走*派、好*书、点*网等盗版图书网站被不同利益驱动传播着盗版图书资源。如果行业再不拿更有力的措施来扼制盗版势头,从源头打击此类行为,我们又谈何复现世界读书日的热闹?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