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学化”难逃“应试思维”窠臼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对于幼儿园提前教授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的,要坚决予以禁止。在被问到如何看待幼儿园“小学化”问题时,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很多家长认为,自己也没有办法,大环境如此,家长也不想这样。(8月1日 《法制日报》)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可以说是万千父母的“座右铭”。然而,近年来,我们不难发现,孩子的“起跑线”一再被提前,由此产生的幼儿园“小学化”的现象愈演愈烈,这不仅违反了孩子心理、生理发展阶段,易导致孩子过早对学习产生厌倦,还会导致孩子将来缺乏独立思维的能力。
那么问题就来了,究竟是什么助长了幼儿园“小学化”的不断蔓延和扩张呢?在笔者看来,是传统的“应试思维”给了幼儿园“小学化”不断蔓延和扩张的土壤和空间,尽管如此 “超前教育”违背了未成年人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却依然有很多家长为之“疯狂”。在“应试思维”的“统治”下,家长“变着法儿”的用各种方法“帮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各个幼儿园和教育机构在强大的利益驱使下,不断超前教授课程知识。而孩子们,在“学业”的压迫和父母的“呵护”下,磨去了棱角,失去原本应该玩耍欢乐的时间,成为了学习的“机器”和“奴隶”。
显然,尽管教育部已经出台相关通知禁止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课程,但只要应试教育思维不除,幼儿园“小学化”的阴影就不会消除。这就要求教育部门要彻底改变应试教育制度,从体制、机制上突破教育改革的瓶颈。也希望不管家长还是各类教育机构都别太急功近利、拔苗助长,能够通过各种科学、有趣的方法,让我们的孩子们拥有更多童真与童趣,让他们可以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