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论”读书笔记(2)
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内容比较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主要矛盾、人与环境的关系……要理清他们并不容易,但是我们从人民的立场出发,其实很容易理解历史唯物主义。
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一个最简单的问题:民以食为天。
人要吃饭的,人只有先吃饭,才能再从事社会生产活动,这是很朴素的道理,很常识的观点,所以最首要的生产活动便是生活资料的生产。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央每年的一号文件一定是讨论三农问题,也是为什么在疫情如此严重的时候几乎所有的生产活动全部停止了,春耕也不能停,中央也要开会讨论春耕问题,指导春耕工作。我国实行永久基本农田制,就是为了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中央多次开会强调国家粮食安全问题,贸易战中美国也曾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动过心思,当做谈判条件。
人要吃饭的,这真是个众所周知的观点。所以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一定是土地,人们用土地种粮食。在封建社会,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即土地掌握在少数人即地主的手中,皇帝是最大的地主,随着某一封建朝代的发展,大的地主不断吞并小的地主,土地兼并问题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土地掌握在越来越少的地主手中。绝大多数人失去了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可能某一次自然灾害就可以让无数失去生产资料的人民吃不了饭,吃不了饭的人民除了造反别无出路,而新朝代的建立便是土地的所有权重新划分。这是由封建社会的以地主为代表的生产关系决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破除了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让最广大的人民群众都有了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即土地。现在我国城市土地归国家所有,农村土地归农民集体所有,土地不再属于私人,地主为代表的封建社会生产关系被破除。
我们搞清楚了这个最简单的问题,便很容易理解历史唯物主义里的很多问题: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主要矛盾……这与物质决定意识、实践产生认识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人的意识、人的认识来自于具体的物质世界和具体的社会生产活动,而这些意识、认识会指导人的行为活动反作用于物质世界与社会生产活动。
让我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兴趣的是历史唯物主义里关于历史是谁创造的观点:历史是由人民书写的,历史的发展动力是人民群众。所谓社会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便是强调了英雄与人民的关系,英雄也是人民,他们的观点必须是为人民所接受才能实行,所谓英雄只提供方向供人民选择。全部社会生产活动的主体是绝大多数人,所以历史是由具体的大多数人所创造的。
大革命失败后,有两条路供中国人民选择:蒋介石的道路、毛泽东的道路。人民逐渐选择了毛泽东的道路,毛泽东的道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必然是站在人民的立场,顺应人民。27年到49年,弹指一挥间,共产党掌握的武装力量由〇到一百多万,这些创造历史的人民军队是毛泽东女蜗造人一样凭空造出来的吗?不是的,这一百多万人民军队正是来自于一个个具体的人民。
历史唯物主义以前的史学,大多数过分强调英雄的作用,却故意忽略具体历史中最主要的实践者,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社会生产活动才是历史前进的动力。
在此我想介绍一个不那么典型的例子,2010年8月Nature上一篇文章有57000名作者,名为《通过多人在线游戏预测蛋白质结构》,科学家们通过做一个与蛋白质组装相关的游戏,让网友们参与进来,超过60万的玩家参与了这个游戏,科学家们从中获得了有用的蛋白质结构写下这篇论文。科学家们用这个方法,半个月解决了分子生物学领域15年没有解决的问题。
理解了历史唯物主义,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毛主席面对山呼海啸的“毛主席万岁”时,回应道“人民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