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开启直播带货,一场直播下来卖光了这个曾经的原始村落25吨土豆
图中这位手拎两枚大土豆,笑得像个孩子的大叔,你们猜猜他是谁?
首先,我们把目光投向遥远的云南澜沧县。
蒿枝坝拉祜族新村,这个名字有些拗口的云南澜沧县村落,世世代代的人们一直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这本是一幅让人向往的美好画卷,但由于长期信息闭塞,经济落后,当人们早已用上手机,看上大彩电,搬进楼房,天然气进户时,这里的直过民族——拉祜族,住的还是篱笆墙、茅草屋,一个火塘充当客厅,吃的是火烤肉,铁链大锅煮......
贫穷是这里的主基调,村民年均收入不足1000元。其实也没办法,这里没有知识、没有技术,种地只有水稻玉米,一年只种一季,这样的地方怎能不贫困?
当然,这些都是过去式,如今的拉祜族寨子,篱笆房变成了砖瓦新居,泥泞小路变成了水泥路,家家户户添置家电,买上三轮车...更重要的是,这些改变只花了短短四年多时间。而推动这些变化的,就是上图这位年逾花甲的老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
2015年,朱院士来到澜沧扶贫,面对满目触及的贫穷,一句“我们来晚了”道出了他想要改变的决心。
进行科学考察后,朱院士很快找到突破口,把闲置了几十年的冬闲田利用起来,带着村民们种全国最早上市的冬季土豆。
这一步无疑是走对了,经过朱院士手把手教种植,几个月后,最重能达到5斤的土豆密密麻麻躺在地里。当年参加示范种植的村民,一亩地就卖出了5000元,足足是过去5年的收入!
这之后,朱院士的助农举措就一发不可收拾,上人民大会堂吆喝卖土豆、带着村民开发松林种林下三七、价值10的专利技术免费送给农民、联手拼多多开启全国首个农民电商培训班……
而最近澜沧冬季土豆第一波开挖,朱院士又来了。这一次他再次携手拼多多,进行了助农最新尝试:开启直播带货,为澜沧土豆代言!
4月7日中午,朱院士带着草帽,裤腿上沾满了泥,一会儿和村民们一起趴在地里挖土豆,一会儿面对镜头秀刀功现场切起土豆丝。
这波硬核带货,很快就吸引了54万网友围观。带货效果更是出奇得好,短短一个小时,25吨土豆就被一售而空,村民们乐得合不拢嘴。
对于澜沧百姓来说,朱院士就是“定海神针”,他用平凡的肩膀扛起钢铁般的责任!他曾经有句话很令人感动,他说,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为祖国和人民做事,比什么都有意义!
综合:人民日报海外网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