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生口音之变,只想与你更亲近

台剧《下一站幸福》结局时,一向带有浓厚台语乡音的养女国语突然变得标准,她说:「其实我一直都说得很标准,只是阿母说得不标准啊,我想要和她亲近一点,自然就不标准咯。」

这让我想起来台以后,我的口音也经历了大陆腔—台湾腔—大陆台湾腔自行变换的过程。

500

- 1 -

大陆腔改为台湾腔

「 你是大陆人喔?可是你说话一点腔调也没有。」来台一段时间以后就经常被这样问到。尽管我确实是福建人,本来口音就和台湾相差不大,然而真正的原因是:我不想在群体中做「突出」的那一位。

尽管这种「突出」一开始确实很大满足了我的虚荣心,吸引了大家注意。当我只是说「谢谢」二字时,也能从便利店的店员眼裡看出带有好奇和兴趣的目光,更不用说参加营队或演讲时,问完问题以后,就可以看到本来静止的头脑齐刷刷地将目光投过来。记得一次听完演讲,我周围群聚了一群「银髮族」,好奇地问我东问我西。那是一场养生讲座,学生本来就少,何况是操著大陆口音的学生。

然而当享受了一段时间的特殊关注以后,我就疲惫了,因为每次被问到的问题,不外乎是「为什麽来?」、「台湾如何」,而一样回答以后,收到的也只是相似的回馈。

- 2 -

口音不同引发关注

除此之外,这种「突出」也是有副作用的,尤其是参加营队,和一群陌生台湾人一起吃饭时。当我发现旁边都是台湾口音,很自然地,带著大陆口音的自己会不知道怎么开口,因为有时一开口,可以明显感觉到桌子的人就会安静下来。对于我而言,这种关注会让我觉得害羞、不自然。

这个比喻可能不恰当,但我暂时想不出更好的比喻:就像一位习惯用手吃饭的印度人,和满桌使用刀叉的西方人一起用餐而仍坚持要用手吃,要承受一定压力一样,我也不希望显得格格不入。

因此我的口音在来台一年后开始变成台湾口音,甚至回去以后,还被弟弟说:「你怎么变的那么台湾?」我想陆生来台口音变「台」的例子应该屡见不鲜,我身边的同学也比比皆是,这是文化交融的结果。

- 3 -

台湾腔转回大陆腔

在我习惯了一阵的台湾腔以后,一天听到一位大陆来的女生,操著十分标准的普通话,振振有词地说话。那次之后我开始反问自己:「我这么急著同化、或者说掩饰自己的身分,是不是可以说是一种对自己文化的不自信?」

我记忆非常非常深刻。一次到乡下,一位陌生中年大叔对我说:「你是大陆人?看不出来耶,你说话和穿著完全没有大陆人的气息。」

从语气和表情我可以判断得出这是一种夸奖。

那时我刚到台湾,面对陌生的环境,这种讚美消融了我的恐惧和防备,因此那时我觉得十分沾沾自喜。但后来每次想起,我都为这种沾沾自喜感到羞愧——这句话背后的潜藏意思是:大陆人「不高级」。

哪怕有时不愿意承认,但我想老一辈,尤其乡下人,对大陆的印象,都是「老土」、「不够先进」、「土豪」等。

这也无可厚非,毕竟以前媒体的报导都是大陆观光客如何大声喧譁、乱扔垃圾等。不过这事发生在大一,而近年来电视上开始出现「中国进行时」等节目,报导大陆发展,让台湾人对大陆又有了新见解。

- 4 -

用我自身撕下标签

现在我更常听到的是:「大陆真的发展好快喔,太可怕了!」我心里滴咕著,其实从我大一到现在大四,大陆都是用一样的速度在发展。只不过现在的媒体报导的方向不一样了。

当然,我相信陆生来台,以及相关单位对两岸文化交流的嫁接也起了很多的作用。

因此以前有一段时间,我好像是怀有一种自卑心态的。可是,我就是我,我来自哪裡并不会定义「我」,只有我才能定义「我」。

想明白这点以后,我就又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大陆口音。而且,我也有自信我的行动不会为大陆抹黑,至少目前为止从旁人的反应还是可以证明这点的。对我而言,口音的转换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所折射心态——害怕不同,害怕被贴上所谓的「大陆人」的标籤。可是也只有「我」,才可以撕下这些标签。

- 5 -

融合大陆腔台湾腔

现在我用什么腔调呢?其实我也不知道了,因为我心中没有台湾腔/大陆腔的这条界线。有时说话久了才发现,「哎?我刚才一直用台湾腔耶!」因为大家轻松氛围感染了我,我就不自觉地和周围的人说一样的话,成了一样的人。

作者:陈嘉欣/世新大学陆生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