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根:安全套全球短缺超1亿——揭秘数据背后的真相
文/陈根
新冠疫情在全球爆发,不少地区的物资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短缺。在继口罩、防护服、卫生纸、大米等物资之后,最近避孕套成为了一些国家和地区新晋被疯抢的对象。避孕套遭 " 疯抢 " 并非空穴来风,也并非夸大其词。据彭博社报道,日前,全球最大避孕套生产商马来西亚康乐 ( Karex ) 公司公开表示,因受疫情影响,其在马来西亚的三家工厂有近 10 天来没有生产一个避孕套,这已经导致避孕套短缺数量达到了 1 亿只。
为什么康乐公司的停产会影响整个避孕套产业呢?原因是康乐公司承担了全球五分之一的避孕套产量。作为全球最大的避孕套生产商,除自己品牌外,康乐公司主要产能用于为其他全球品牌代工,其中就包括大众熟悉的杜蕾斯、美国 ONE 等国际名牌。因此,康乐公司停产,再叠加各国疫情管控导致大家只能居家活动,这必然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问题还不止马来西亚,另一生产大国印度也已于 3 月下旬发布 " 停工令 ",其国内避孕套生产基本停滞。随着疫情在印度的扩散蔓延,避孕套的代工生产必然会受到更大的冲击。而泰国等其他一些生产代工的避孕套生产工厂是否也会受到影响,目前无法预估,会不会受影响还不得而知。
原本短缺的不止1亿只
似乎我们看到的只是避孕套短缺1亿只这个现象,但这背后却隐藏着现代社会两性关系的危机。根据2019年英国广播公司(BBC)一篇深度报导指出,《英国医学杂志》的大规模调查发现英国国民性生活持续减少。据《华盛顿邮报》2019年的报道,美国没有性生活的人比例达到23%,创历史新高,揭示了人口老龄化和单身人口数量增加的趋势。
这其中男性的性生活次数下降比例更为明显,其中中国、日本也开始蔓延一种“无性症候群”的现象。类似的结果也出现在各国的性生活次数调查上,其中台湾的国民性生活次数明显比欧美与中国大陆低,仅略高于香港与日本。根据BBC的报导,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上的调查结果显示,有近1/3的男女在过去一个月内没有性行为。这次调查有34000名16-44岁的人参与,只有41%的受调查者每周至少一次性行为,25岁以上的已婚夫妇与长期伴侣的性事活动减少的幅度最大。在与1991、2001和2012年的3组类似调查资料进行比较后发现,性生活持续减少的趋势非常明显。
报导指出,亚洲国家及地区所存在的状况也差不多。根据香港家计会的调查结果发现,香港夫妇每月平均性生活3.7次,相当于一周不足一次,稍低于2012年的调查结果。当然香港两性性生活次数的下降完全可以理解,主要是由于其"生活空间挤迫"及"与孩子同住一室"影响夫妇性生活,同时香港的高房价与高消费也让大部分的人因为生存压力过大而直接影响性生活的兴趣。
台湾在2017年类似的调查中则显示,台湾人每个月性生活次数仅4次,不但比欧美要少,甚至输给中国大陆,只略比日本与韩国强。韩国也同样面临人口萎缩、性行为减少的问题。韩国政府想方设法鼓励国民生育,但效果有限,特别是80后、90后的年轻一代中涌现出一批放弃"恋爱、结婚、生子"的"三抛世代",令政府相当无奈。现在的韩国已经不是"三抛世代",而是进入了"五抛、七抛、N抛的世代"。
韩国N号房的事件从侧面看就是对韩国两性生活问题的一个缩影,尤其是男性借助于互联网的虚拟世界更多地将性生活需求从现实两性之间转移到了互联网的虚拟世界里,以寻找视觉感官的刺激。日本也是,一方面是高度发达的AV产业,一方面是全世界性生活频率排倒数的国家,两者之间似乎充满着矛盾,但其背后反应的也是人类对于正常两性之间的性生活方式呈现下降趋势。随着VR的普及,加之一些色情直播产业的发展,以及性用品产业的发展,两性之间的真实性生活将会面临更大的挑战,将会有更多的人转向于在虚拟世界里寻找刺激。
因此,这次疫情所报道出来,或者说所引发的避孕套短缺让人担忧的并不是1亿只的短缺,而是原本更大的短缺却因为人类对于性生活需求的下降而降低了。这是人类两性关系的一场危机,也是一场科技变革下所带来的人类生活、需求、生存方式的变化。
导致性生活次数下降的六大因素
科技的发展给人类的现代文明以及文化、理念等方面都带来了比较大的改变,包括我们的工作与生活方式,这些改变直接影响着人类对于一些事物的追求。正如研究人员指出,太忙、太累或压力过大都是性生活减少的原因,尤其是在已婚与长期伴侣间的性生活下降幅度最为明显,而这个群体参与调查的人员却都表示希望有更多性生活。
或许有人会认为这次疫情的强制居家模式会促进两性性生活频率的提升,而事实或许与我们的想法会有所偏离。从目前我们国家所发生的情况来看,疫情之后的离婚率激增,一些地方的离婚预约甚至出现了爆满的情况。这或许能让我们看到,对于在现代社会中追求个体独立的时代,过度的长时间深度相处或许会适得其反。而且随着各种互联网平台与内容的出现,以及社交方式的改变,就算我们近在眼前,有时候却远在天涯。疫情下,居家的很多人或许更多的不是与人亲密接触,而更多的或许是与手机等智能设备相处,如抖音、奈飞(Netflix)、微信、B站等在不同程度上挤占了两性亲腻的空间。
另外一个因素则是全球经济的不景气,无疑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们性生活次数减少。这次疫情的冲击必然将给本身就增长乏力的全球经济雪上加霜,当大规模的失业潮到来时,两性之间的性生活次数将会受到直接的冲击,或许会如美国股市一样的熔断式下跌。造成两性之间性生活次数下降的因素确实多种多样,但最近一项研究表明,在众多的压力源中,有6个压力源影响更为突出:
1.工作相关的压力:互联网所带来工作模式的转变,就如微信的一直在线模式一样,让人有一种“随时在线”工作的感觉。就算是下班回到家中,很多时候依然会将很多注意力放在工作或者微信、网购等相关的事情上,不时查看手机,难以迅速将身心调整到自然放松的状态,很多时候我们对手机的重视程度远大于对“她”的关注度,这就容易引发情侣间的不满和抱怨。
2. 疲于应付的性爱:对于很多白领而言,今天的工作并不是来源于体力的辛苦,更多的则是来源于工作本身的竞争压力所带来的精神压力。而这种精神压力往往会让身体处于疲惫状态,精神上的压力会导致睡眠受到影响,从而影响身体的活力,这种疲惫不仅影响着性生活的质量,同时也影响着对性生活的兴趣。
3. 视觉性趣的落差:在这个到处充满着眼球感官刺激的时代,一些人由于对身材管理的重视度不够,尤其是有了孩子之后更加明显,不注重自身容貌、形象与身材的管理,外在形体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双方心理的变化。这些变化或许影响了另一半的兴趣,或许影响了自身内心的自信,这些微妙的内心变化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性趣度。
4. 互联网社交的拓展:互联网社交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我们在实际生活中不能获得满足的一些心理感受,可以借助于互联网找到知己。这种基于互联网社交的关系拓展,往往会引发出不同程度的婚外情,或者婚外性,当这种婚姻中,或者情侣间难以满足的柔情似水在“他”那里获得后,必然导致正常情感关系中的性生活疏远。
5. 财务支配的矛盾:恋爱往往是美好的,而婚姻往往是无奈的。因为恋爱中彼此因为希望获得对方的认同而往往会牺牲自我,包容对方,但进入婚姻以后,往往彼此之间会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自我个性,其中就包括对财富的支配方面。彼此之间因为财务收入状况的不同,在家庭经营中或多或少的会出现摩擦和吵闹,久而久之围绕金钱的矛盾慢慢就消耗了彼此之间的感情,同时也磨灭了彼此对于身体的兴趣。
6.成人用品发展:根据天眼查数据显示,全国成人用品(或情趣用品)公司已经从1979年的0家飙升至2019年的8880家,尤其是近几年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如下图所示。根据一份第三方的预测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情趣用品市场规模642亿元,2018年升至928亿元,2019年将越过千亿,有望接近1200亿元,年增长率基本都保持在30%以上,是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成人用品市场的爆发式增长让我们看到了两性性生活的另外一种可能,工具将成为真人之外的一个重要补充与需求满足。
因此,这次疫情所出现避孕套1亿只的短缺并不是一种危机,真正的危机是本该短缺更多的,却因为人类社会生存竞争压力的加剧而受到了影响的真实现状。当下性生活次数的下降只是一个开始,在不久的将来,当VR技术的普及,成人用品的智能化,以及性爱机器人的到来,两性之间的性生活或许会以另外一种形式存在。
人类社会现存的道德与伦理价值体系正在经历着科技的挑战,并且正在朝着我们过往认知的未知方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