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工人"会不会成为一种新型的人才招聘模式?
由于疫情的发展,全球各国对口罩和呼吸机的需求远远超过日常。而对于日常生活品的需求,因为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导致出现了停滞甚至销量萎缩。
面对这种情况,如果公司能够及时转型,熟练的工人经过短暂的培训,可以直接配合公司发展需求,转为新产品的工人,这对于服装行业工人转为防护服和口罩厂的工人是非常容易的。基础熟练工人的快速转型,对于工作内容来说是没有变化的,只是对于新产品的技术要求需要制作新的质检和工作章程。对于原材料的采购和仓储管理人员来说,可能需要对新产品的各种供应商以及原材料性质用途规格等也需要做快速的学习和适应。对于高级研发工作人员来说,如果有相应的技术储备,只需要做短暂的调试就可以完成整个生产过程。这对于服装鞋业等基础产品来说是比较容易实现的。
对于呼吸机这样比较精细复杂的产品,一方面受限于专利的限制,另一方面受限于取得相应资格证书也需要时间,而且整个流程所需要的各种原材料需要重新寻找合作伙伴。公司绕过专利也好,直接使用别人专利也好,都是潜在的成本,可能是时间上,也有可能是后期法律成本。在这种情况下,让公司及时转型,这是不现实的。
针对比较复杂产品领域,可能需要的就是“共享工人”。而共享工人,其实在《一代大商孟洛川》这部电视剧里面就有过真实案例,在清朝期间,由于军队需要大量的服装供应,各家棉服都无法提供如此多的布匹,最后解决的方法就是将市场上所有的小作坊进行了整合,将初级原材料的标准进行公开,从而引来更多的合格生产商加入这一工作中来,也调动了各个同行工人的积极性。举一个例子,如果市场有三家空调生产商,A占了70%的市场,B占了20%的市场,C占了10% 的市场。一旦出现大规模的产品采购或者A公司出现问题,对于ABC工人最好的方式就是能够实现在行业内部共享工作。而空调的核心供应商是压缩机厂家D和冰箱压缩机生产厂家E的技术存在很多工作的共性,D可以通过“共享工人”来获得E的工人,从而增加供应,以实现ABC三家空调厂家的快速增产。这个就是目前“呼吸机”生产商所需要的面对的一个实际问题。现阶段呼吸机生产商不仅面临行业人才的短缺,还面临着供应商对元件的供应不足问题。这时候深圳华强北的电子元器件厂家可以从市场上收集全国乃至全球的核心芯片的产能,而核心的电路板可以交给多家电路生产商进行生产调试。其他所需的螺丝,模具,塑胶等,也可以安排市场快速供应,最终根据流程和成本进行分配。这时候所需要的只是公开专利流程,让每家工厂按照自己力所能及的技术特长进行标准化生产。也可以让呼吸机厂家通过行政方式调动其他工厂工人,并赋予合理报酬。从而实现大规模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