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对吗?(浅谈国企私企人类命运共同体)
最近看了白钢先生的文章,通过参与评论,觉得自己领悟了一些东西,又通过和陆川的乌石辩论国企的意义,觉得有必要澄清一些事实,所以把自己的观点收集起来,做成此文,第一段来自网络,后面纯属个人观点,不足之处,还望指正。
1:天之道和人之道的历史循环(来自网络)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
在人类社会中,存在着“天之道”与“人之道”的历史和社会纠葛。这一点,在中国的历史过程中,有着自己独特的表达——历史周期律。
中国历史“周期律”,是指中国历史上的政权经历兴衰治乱,往复循环呈现出的周期性现象。当社会行“人之道”的时候,马太效应,会显示其作用,从而导致极端的社会不公导致社会崩溃;“天之道”转而成为社会运行的主流,重新分配社会财富,从而达到新的相对公平,周而复始。可以这么说,整个一部中国历史是在这种“天之道”与“人之道”的交替作用下,不断螺旋形上升的一部历史。
在《三国演义》的开篇,罗贯中开宗明义的写道:“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其实是一种周期率的认识。如果通观整个中国的历史,几乎可以认为,整个中国的历史都是这种“天之道”与人之道的交替作用的历史。
“人之道”是中国历史发展轨迹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建立在人剥削人的经济基础之上的极端的社会不公平,在发展到一个极限以后,必然会经过一个血腥、残酷的转变过程,从而重新分配社会财富和权力,进而实现“天之道”。
而在社会生活中实践“天之道”的的人,“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其唯有道者。”在人类社会中行天道,抑制兼并豪强。这样的行为,在中国近代的政治话语中,可以认为是左倾。与之对应的“人之道”自然就是右倾了。
通过对这种抽象的“道”的认识,来对中国的历史进行解读,进而能够指导个体(此在)的行为方向,规范个体的行为方式。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推动历史的进步。而避免掉那种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待社会和世界的僵化的思维模式。(摘取结束)
2:社会主义天之道和资本主义人之道
有时候想想,作为1949年革命成功,开国元勋,战功赫赫,为什么不搞大肆封赏呢?他们出生入死,有理由也有能力,封个食邑千户万户也不会有人说啥,论功行赏嘛。可是为什么一草一木,任何东西都是整个国家的,所有的人都不准变成自己的,为什么毛主席他们都心甘情愿要这样做?他们的目标和愿望,他们的思想和行动是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呢?他们建立社会主义,共同财产,公有制的目的是什么呢?
这里就不得不推荐白钢先生的文章了,原文在此http://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26941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其唯有道者,党就是那个有道之人,就是天之道。作为先进思想的掌握着甘愿放弃自己的权益,和人民共同进步,这就是党的初衷。
社会主义国有公有制基本道理大家都懂,我把这归纳为天之道。实际就是通过保护弱者,平衡矛盾,共同发展进步。
私有化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可以归之为人之道,实质就是强者吞噬弱者,弱肉强食,贫富分化的推手。
强者喜欢竞争,推崇人之道,弱者喜欢保护,希望天之道。
老百姓作为弱势群体,不足的这部分,畏惧人之道,害怕私有,支持国有,这是一种朴素的思想。自古就有不患寡患不均,穷一点可能社会安定大家各得其所,不均就可能酝酿重大的社会危机。而市场经济,私有化,强者恒强,吞噬弱者,拼命的损不足而奉有余,导致弱势群体老百姓不断的被盘剥,这种人之道的极致就是天之道的历史轮回。
3,天之道是时代需要
关于私有,客观说私人资本的贪婪追逐利润有利于财富创造和增长,具有刺激经济的一定作用,可以加快社会前进。但是前提是公平,国有转化为私有的过程中,首先要公平,保证资产的不流失,同时要意识到随着生产资料的易主,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平等公平必然转化为私有导致的贫富分化社会矛盾。我们经常强调不谈意识形态,只说发展,但是不谈意识形态不代表他就不存在,意识形态指导社会发展和前进,本身并具有驾驭社会发展的高度。
改开三十年,果实做大做强,贫富实现了共同进步,实现了双赢,随着工业化的完成和城市化的结束,增值财富的创造可能会让位于存量财富的争夺,需要提防零和游戏的再度登台。
4:私企国企的比较
下面就比较一下国企天之道和私企人之道的区别。
国企的概括: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私企的概括:取之于民用之于私。
国企被攻击的原因五花八门,但基于一点的认识,就是无论国企是好是坏,存在多少问题,都改变不了它的公相对于私企的私。
国企承担了支撑社会公共体系的运转,国家的紧急状态的预备队,在扶贫救灾,改善民生,扶危济困,安置就业,无条件服从命令,解决社会问题上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它服务于整个国家,而不是一个人,几个人,无论是医保社保,惠农补贴,公益建设。。
全体老百姓直接间接的在得到国企的好处。它的社会属性比起私企好的不只是几十倍。包括私企业主在内都在享受国企的好处和社会托底功能。
有些人认为国企支撑公共体系的运转不就是给好多事业人员发了工资吗?那么反问,国家需不需要支撑公共体系的运转,这钱哪里来?如果没有国企,私企可以给钱吗?如果没有私企,是不是全部老百姓要承担这部分巨大的开支,国企替老百姓承担了这部分也算是很大的贡献吧?
国企上交利润用于奉有余而补不足,制度设计上是有可行性的,不可否认过去的很多年国企似乎没有达到民众的预期,但是这就好像一颗树苗,还没有长大你就把他砍了烧了,而不是等着他长成木材,国企相对于国际资本的弱势,迫切需要长大,利润用于扩大再生产和技术更新换代,而不是杀鸡取卵用于民生。随着国企三十年长大扩张结束,这利润分的会越来越多,在应对老龄化社会化问题上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比如25%的利润划拨养老金就是例子。反思一下,私企能够拿出一分利润给老百姓分配吗?国企始终存在回馈社会的作用,私企就是全喂饱自己了。国企也好国有也罢,他是服务于大多数人的,而不是一个人,一个家族,他除了安排就业,有回馈机制,还有很多公益属性,是能够在国家危急,民生窘迫的时候发挥重大作用的,这是需要有正确的天下观才能认识到的。
效率不是私企的神主牌,事实上大企业都一样。大点的企业,超过千人,国企私企都差不多,部门设置,人员管理,奖惩制度,腐败,关系,效率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可能党支部之类的部门以前私企没有,现在有的也有了。)。私企资本家也没有能力搞那么多亲戚那么多人管理,也没时间认识公司员工。而且由于不完善的五险一金和劳动保护,导致人才流动,基层员工流失比国企要厉害的多,翻来覆去的使用新手,把陌生职业人培养成熟练职业人,消耗了大量重复成本,也导致效率低下,更是显而易见的。
我们不妨看看航天军工,基建高铁,深海技术,科研开发,造船种島。。。。体会一下中国速度,体会一下中国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绝对不是私企为主力搞成的,国企的效率可以碾压任何性质的企业。我们国家利用国企这只抓手集中力量办大事,取得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国家飞跃,而且国企从无到手,从小到大,可以说是进步飞快,无论是体量,质量,效率,安全,环保,规模,以及竞争力,还有再投入生产,都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所以不思进取这个大帽子扣不到国企头上。成绩巨大有目共睹,不容抹杀。完全可以碾压私企优越论苍白的辩解。(而且从货币地位格局考虑,失去国家支持的企业在美企面前具有天然的弱势。)
小小的插曲,关于质量的一点争论,国企领导普遍害怕官帽不保,私企普遍害怕利润不保。国企的质量问题一般就是降级处理,质量问题放在明处。个别私企就要想办法把差东西卖个好价钱(质量观就代表了社会责任观)。
个体经济,小规模经济私企具有重要意义,人少好管理,齐心逐利,从效率上主动性上要好过同等规模的国企,所以国家关注小微企业是非常正确的。
解决就业也不是私企的神主牌,掩盖的是个人发财还卖乖。
国企能够做到的私企做不到,私企能够做到的国企完全能做到。
5:争论至此,话题就到了国家精兵简政。
不可否认,机构越小,花钱越少,办事越多是大家共同的美好愿望,但是放在小范围可能适合,放在整体社会,他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即使不需要,冗员对我们这个十四亿人的国家都是社会的必要(当然我也不支持冗员),他对于社会稳定具有很大意义,如同一个国企本来不需要那么多人,一声令下,强迫安置其他破产企业员工一样,也是具有他的社会意义。(明末一个下岗的邮递员不是制造了震动天下的大事吗?)
如果执着于经济意义,不能平衡社会意义和政治意义,那这样的经济意义也会失去意义。
党政分开是适度分开,而不是完全分开,这就如同夫妻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但是完全分开就是离婚,政企分开相当于分家另过,但是不能剥夺儿子的继承权(国企领导出任政府职位)。
而小政府大社会的实质是削弱行政权,扩大资本权。减少掣肘,扩充自己,为所欲为。开个玩笑的话:无政府就会变成奴隶社会一点都不假。
6:树立正确的天下观
天下为公,天下大同观,人类命运共同体适用于整个人类,不分国家地区和人民。这就有点迈向共产主义的味道。
一个国家之内,人民贫困,贫富分化,人民一天天的烂下去,作为主人是不是就坐到了火山上?作为资本是不是就面临巨大的过剩和贫困者的反抗?大家一起输掉了未来。
套用到全球应该有一些逻辑,如果作为国家你是超级发达,其他国家一天天烂下去,你的东西是不是卖不出去,出口受阻?其他国家一天天贫困下去,是不是疯狂的移民难民涌向你的国家?(美国欧洲不是正在上演吗?)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完整的桃子,烂了一大半,剩下的那个会有多好。
所以目前这个地球村,全球化的大方向,必然是共同进步,一国之内,让别人活下去自己才能活下去,地球之内,他国活下去,自己才能活下去。这是一种辩证法。需要有一种哲理去思考他的方向,才不至于迷失。
而人类命运共同体,同 一个世界,同一个地球,天下大同观,难道不是一种社会主义的延伸和共产主义的延伸吗?如果把这种公心从一个村落推向一个县城,一个省,一个国家,一个地球,不正好就反应了这种思维吗?
所谓的天下为公,不是说自私的人类就愿意天下为公,而是经过思考之后,天下为公比较符合他人和自己的利益,可以共同进步,可以一起发展,一起生存,而不是陷入零和游戏,你死我活。
人类历史上最血腥的莫过于印第安人被屠戮殆尽,白人殖民主义者掌握了绝对的优势,把可能的反抗消灭于无形,把所有的资源土地拿到自己的手里。放在人类历史上,这样的事空前绝后。尚若人类做不到这样的血腥,必然陷入无尽得仇杀和互相的内耗,必然是双双输掉了未来。
所以想想主席的高瞻远瞩,结合中国的历史,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就成了一个社会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和平主义者,国际主义者。
显然人类需要天下为公把控整个社会和世界,但人类思想不可能都达到这个高度,自私是广泛存在的,所以国企的基础上加入私企,符合社会现实,也符合人性。
同时也明白,权利需要关在笼子里,资本的逐利何尝不是如此,需要关在笼子里?私有导致贫富分化,难道不像一个庞氏骗局吗?不断的螺旋下去,赌的是最后哪一波资本家享受刀架在脖子上的待遇?
天下大同,人类命运共同体,利他,共生共荣,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地球,这些价值文化,背后的哲理就是保护穷人就是保护富人。私欲的极致就是双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