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八百里洞庭
文章来源丨中科院地质地球所
洞庭湖犹如长江玉带上系着的明珠,位于我国湖南省境内,流经湖南省绝大部分地区的“四水”(湘江、资水、沅江和澧(lǐ)水)都先汇入洞庭湖,再由洞庭湖从岳阳流入长江。
洞庭湖
洞庭湖和“四水”的位置
源远流长
洞庭湖的传说源远流长。相传在上古时期,舜帝南巡,舜的二妃娥皇、女英随后前往。到洞庭湖时听闻舜帝已在九嶷山去逝,二妃悲痛欲绝,投湖殉夫。人们在湖中的小岛上为二妃修墓,将该岛取名为洞庭山,意为神仙的“洞府之庭”。岛上生长着斑竹,相传是当时二妃悲痛哭泣,泪水沾在竹子上形成的。
君山岛
斑竹
当地神话中,也将舜帝称为“湘君”,洞庭山又名君山(岛)。舜的二妃又称“湘娥”、“湘妃”、“湘夫人”等。屈原的《九歌·湘夫人》曾写道“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可见“洞庭”这名字,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出现。
史前文明
与传说相比,洞庭湖的文明更为悠久。在洞庭湖流域的道县玉蟾岩遗址,考古学家发现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距今约1.5万年。
洞庭湖附近的澧阳平原的宋家岗、杉龙岗和彭头山遗址,出土了9000年前的碳化稻谷。
同样在澧阳平原的城头上遗址,考古学家发现了8000多年前的稻田和中国最早的城——城头山城,距今6300-4500年。
澧阳平原的水稻遗址分布图
城头山城遗址复原模型
在洞庭湖南边不远处的湘江支流——沩水河畔炭河里遗址,出土了大名鼎鼎的国宝——四羊方尊。在很早以前,中华文明就已经在洞庭湖地区遍地开花了。
四羊方尊青铜器
最早的江南
今天的江南指长三角一带,但最早的江南是指洞庭湖一带。屈原在他的长诗《招魂》的结尾写道“魂兮归来,哀江南!”而当时长三角地区则被称作江东。
西汉时期,洞庭湖地区为长沙国的封地,马王堆出土的直裾素纱襌(dān)衣和漆器分别反映了当时高超的丝织技术和精湛的制漆工艺。
直裾素纱襌衣
漆盒
到了东汉末年以后,许多北方的民众为躲避战乱而迁徙到这里,开垦土地,种植庄稼,促进了洞庭湖地区的开发。洞庭湖一带造船业和青瓷烧制快速发展起来。
到了唐代中期,长沙铜官窑率先烧制出釉下彩瓷,突破了传统的青、白瓷的单一色调。
到了宋代,洞庭湖上已经出现了“车船”,这种船的船身两侧装有浆轮,浆轮转动使船前进,类似于车在路上靠车轮滚动,所以叫车船,与近代的明轮很像,只是动力来源是人力,不是蒸汽机。岳飞在被南宋朝廷派往洞庭湖一带镇压农民起义时,曾缴获过车船。
古代车船
近代蒸汽明轮
诗文里的洞庭
八百里洞庭,碧波荡漾,吸引着众多文人墨客把酒吟诗、抒发情怀。
唐代诗人元稹曾作诗《洞庭湖》
人生除泛海,便到洞庭波。
驾浪沉西日,吞空接曙河。
虞巡竟安在,轩乐讵曾过。
唯有君山下,狂风万古多。
诗中说除了大海,要数洞庭湖最壮观了。诗中的君山是指洞庭湖上的君山岛。
刘禹锡也写了《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水平如镜的洞庭湖,将其比作白银盘,湖中的君山岛则是这青螺。
山水田园派诗人孟浩然也写了一首望洞庭《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诗中写了农历八月洞庭湖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诗里提到的岳阳城,位于洞庭湖流入长江的湖口,地势险要。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坐落在这里,相传最早是由三国时期鲁肃建造的阅军楼,后来被称为“巴陵楼”、“岳阳楼”。
据说大诗人李白曾经到岳阳楼,留下了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岳阳楼
岳阳楼与洞庭湖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范仲淹没有去过岳阳楼,根据友人滕子京提供的《洞庭晚秋图》,为其写下《岳阳楼记》。散文不仅描写了“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的洞庭湖景色,更抒发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
洞庭湖的水产也很丰富
李商隐曾写了一首《洞庭鱼》
洞庭鱼可拾,不假更垂罾。
闹若雨前蚁,多于秋后蝇。
岂思鳞作簟,仍计腹为灯。
浩荡天池路,翱翔欲化鹏。
沦为“第二”
文人眼里的洞庭湖,无一不是雄伟壮丽、碧波万顷。
现今的洞庭湖
然而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洞庭湖却被分割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和西洞庭湖等湖泊,这一切都离不开人类的活动。
唐末经济重心的南移,洞庭湖地区人口快速增长,荒地被开垦完,人们开始向湖要地,围湖造田。洞庭湖上出现许多大大小小的垸(yuàn),湖泊的面积急剧缩小。
垸田
清代中期,洞庭湖面积还有6000多平方公里,到了民初,只有5000平方公里,到了1983年,只剩下2691平方公里。
洞庭湖的面积和库容变化
明清时期“湖广熟,天下足”,这背后正是洞庭湖的面积在不断缩小。而今,洞庭湖早已不再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而是第二大淡水湖。江西的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
洞庭湖只是围湖造田过程中面积急剧减少的湖泊中的一个。湖泊不仅是重要的生态系统,还是主要的蓄滞洪区。据资料统计,1300~1950年,长江平均每14年发生一次大的洪灾,到20世纪下半叶,大洪水的频率提高到每3年一次,而进入80年代,几乎年年发生洪灾。很大原因是湖泊面积和库容减小,失去分洪、蓄洪的能力,洪水就向其他地方漫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