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间谍会师小红书是21世纪的厨房辩论时刻

TikTok大概率在1月19日闭门关灯。

美国法院规定tikTok“非卖即关”。TikTok或许想卖,至少还能拿回点钱来,但中国政府不许卖,至少卡着软件不准买,。没有了软件,ikTok就没啥好卖的了。中国政府未必是在迫使TikTok吃下损失,但这是不能退让的战斗。这个先例不能开。TikTok关门对美国的伤害会是很长时间里舆论和学术上的话题,即使在洛杉矶大火、“加拿大州”、特朗普就职这些火爆话题群起的现在,这依然是头部话题,这里就不扯远了。

TikTok的用户向哪里去,一直是个有意思的问题。现在看来,至少一部分流向了小红书。这不意外。流向TikTok的人很多是“看破”或者背弃了脸书、推特、Ins、Reddit的,他们离开了,就不会想再回去。看来美国人正在努力发现小红书的美丽(本来想的是“魅力”,但跳出来的第一个是“美丽”,嗯,那就学一把特朗普爱用的口头禅,“美丽”挺好)。

TikTok被关闭的主要理由是“安全威胁”:

1、TikTok受中国政府控制

2、美国用户的隐私得不到保护

3、TikTok成为中国间谍猖獗的地方

这些当然是不值一驳的谬论。但在现在的美国,但凡涉及中国,谬论也是实据。连大蒜都能威胁美国国家安全,TikTok肯定叔可忍婶不可忍了。

在TikTok即将关闭的现在,大批被迫迁徙的人自称“TikTok难民”。他们从来就不买“安全威胁”的帐,现在直接叫板美国政府,“我就是要到中国自投罗网去”,一上小红书,就到处在问:“Where is my Chinese spy?”一时间还弄的中国小红们一脸懵逼,要脑子转几转才明白过来这个梗。

据说海啸第一波昨天刚刚冲上海岸线,第一波的热点话题是医保,中国医保费用和服务直接把美国人破防了。

这个事情我有发言权。去年深秋庐山上下来时,感冒了,到上海时,咳嗽不止,把家里人吓坏了,以为得了什么大病。我知道没大事。我以前就有慢性支气管炎的毛病,到了冬天,不感冒没事,一感冒就咳嗽好久,有时候上气不接下气,很吓人的样子。在老东家那里,走廊里的人听到,纷纷过来问要不要送我去医院,头儿差点就直接押送了,在工作岗位上出健康事故是要直接上报至少VP级的。当然,我告诉他们没事,时间长了,也都习惯了。

但前不久不是甲流什么的弄得挺吓人,亲戚着急,直接把我押送到上海第一人民医院看急诊。我也刚外面回来,自己也不确定,还是看一看,大家放心。查了一圈,当然什么也没有,就是上呼吸道感染。开点药。回来后,还是咳嗽了一个多月才好,老规矩了。

但一院的体验真是惊到我了。诺大的急诊部没有多少病人,好事。医生效率超高,一眼看过来,开单拍CT(回来后女儿说,胸片就足够,没必要拍CT)和化验,拿到结果后,还没有量体温、听胸腔,已经写诊断了。他看过的病人大概比我见过的人类都多,我这样的见得多了,不用查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这中间免不了交钱拿单,忘记是多少了。反正不多,我回来都懒得找医保报销,填那些表、费那些事,不值。这边医保的人估计拿到这样的报销单,也是哭笑不得,就这?国际报销的手续繁杂得多,手续开支大概率直接超过实际报销额。

我算是上海常来常往了,国内情况至少比一般美国人、加拿大人了解得多。普通美国人听到普通中国人的医疗开支,当然直接破防。加拿大人听到更加破防。不是医疗开支,这个加拿大倒是公费的,至少医院费用和家庭医生那里的门诊费用是公费,院外药费要自理。但加拿大医院的等候时间那叫一个绝望啊!

除了上海一院,我这辈子就进过一次急诊,是在加拿大。没有大事,但正在夏威夷旅游的女儿听到后,拉上女婿一起,急令我必须、立刻、马上去看急诊,他们把症状想多了,学医的嘛,容易有这个毛病。正好是周末,我去医院急诊(家庭医生需要预约,walk in人满为患),等候区就二三十人,电视信息屏上说两小时等候,结果等了5个半小时,看病1.25分钟。

在一院,急诊部有自己的X光、化验室,应该还有自己的手术室,当然不进那地方为好。设施比一般的整个医院都齐全,随到随做,一小时机器(就像ATM机,国外没有这个)拿单。这要是在加拿大,除非人快死了,当天能做就不错了,明天拿单吧。

一院急诊部的天花板下有单轨小车,应该是来回送药的,看着很科幻。女儿说,加拿大医院也有,不过是老式的气吹管道,在墙内,嗖地一下像小火箭一样打到需要的地方,外面看不到。想起来在电视纪录片里看到过这东西,纽约股交所当年就用这和各大银行之间传递文件,那是100多年前的东西了,现在加拿大医院还在用。怎么说呢,能用就行。

当然,小红书上中国医科生接着跟新结识的美国友人介绍说,读医很辛苦,中国医生不仅要面对医闹的危险,还收入不高。美国小姐姐表示无言以对。

还有问大学学费的,然后中国友人纷纷表示太贵得离谱他爸了,纷纷晒自己或者自己孩子的学费单子。

这其实不大可比。真要比,需要把人均GDP、消费水平都这算进去。

然后就是问收入、房租、超市什么的。当中国友人表示谁还去超市,统统网购的时候,顺带说起送货免费、当天到达(好些实际上是几小时内到达),美国友人再次破防。

这样的草根交流非常非常地好!太好了!好得不能再好!

这比什么外宣都有用,而欧美媒体即使有人写,也见不了光,主编或者老板不让啊。没有美宣部 ,但真没有吗?

有朋友说,这是21世纪的厨房辩论时刻,而且不是自上而下的辩论,是自下而上的沟通。说得太对了。

厨房辩论是重要的历史时刻。1959年7月,莫斯科举办了美国国家展览会。这是苏联决心展现社会主义优越性和自信的时刻,这是“斯普科尼克时刻”,是赫鲁晓夫的高光时刻。这也是美国决心展现资本主义优越性和自信的时刻,现在看来,或许更是美国的历史高光时刻,美国经济实力独占世界的半壁江山,美国制造超过世界一半,美国更是世界的金库,美元币值与黄金价格固定挂钩,说美元等于黄金没错。

在开幕式那天,在一个代表美国典型市郊独立屋的单元的厨房里,赫鲁晓夫和尼克松(那时是艾森豪威尔的副总统)从即兴交谈演变为制度辩论,这就是有名的“厨房辩论”。在辩论中,尼克松巧妙地把焦点从先进武器和空间技术转移到洗衣机、冰箱等民生技术上,突出美国的和平发展和民生优先理念,赫鲁晓夫强调苏联人民对实用更感兴趣而对奢华不感兴趣,显得空洞苍白了。尼克松还把话题引到美国人可以自由选择生活的地点、方式,自由选择买与不买,而赫鲁晓夫转而强调苏联人民有政府分配的房子,不像美国穷人只能睡大街。辩论最后以双方同意需要加强交流而结束。在西方,一般认为尼克松取得胜利,并从此建立了对苏联的道德优势。在苏联,这事不大有人提了,至少在苏联时代。

历史没有给予今日中美“厨房辩论”的机会,但小红书时刻或许起到这个作用,而且跳过高层交锋,直接下沉到底层沟通。

对于中国普通人来说,这是展示自己的国家、家庭的成就和自信的好机会,西方媒体妖魔化的腌臜气受够了。

对于美国人(还有其他国家使用TikTok的人)来说,这不仅是了解中国这个正在从经济、政治、社会、认知上彻底改变世界的“东方神秘力量”的窗口,更是打破恐惧感、“外星感”的机会。

中国本来就遥远,中国文化很陌生,中国为什么“突然崛起”更是很多美国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在美国政府和媒体那里,中国很邪恶,但中国又不可阻挡(不是不想,是做不到,即使以美国自诩的碾压世界的实力也做不到),除了“压迫、剥削中国人民,补贴中国厂商”,也想不出更有说服力的说辞。TikTok族或许既看不到、也不愿相信中国官宣,那就让他们直接听听中国的学生、打螺丝族、快递小哥、菜场大妈和更多的小红族怎么说呗。

有意思的是,TikTok使用者大多数是年轻人、蓝领、中下阶层,“老成持重”之辈、精英、高知是不屑的。在“正常世界”里,“TikTok族”只有聆听“不屑TikTok族”的耳提面命,但在中国问题上,有可能反过来,“TikTok族”直接了解,完全绕过“不屑TikTok族”。在历史上,这有一个有趣的先例:马丁路德开启的新教革命。

在天主教体制下,上帝通过教皇与人间沟通,教皇通过红衣主教、主教和神父来管理、教导教众,所以上帝的教诲需要通过教皇到神父的言辞才能传达到教众。新教革命的革命之处在于:圣经是人人可读的,人人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上帝在人人的心中,教会、教堂只是教众聚会分享的地方,牧师的分享只是“更加值得分享”,但并不高于教众的分享。

新教革命的影响是巨大的话题,但也差不多可以非常简单化地看作工业革命前后欧洲的分野,如果说英国还是天主教到新教的过渡地(圣公会的天主教影响和新教影响一样强大),美国、德国、荷兰都是新教影响更大的地方,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就是天主教影响更大的地方,列强的势力分野一目了然。

如今,TikTok族可以看作新教等效吗?不屑TikTok族可以看作天主教等效吗?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但就和厨房辩论一样,没有必要把小红书变成制度辩论的地方,把小红书变成上海富二代豪车炸街那样的伪爱国地方不是好事。

或许医保、教育、住房、购物、交通、文娱方面的民生交流更有水银泻地式的作用。

比如说,可以说说为什么好莱坞大片在中国现在流行不起来了,因为太多的灾难、阴谋、暴力弄得人心烦,古偶、穿越、换婚多开心啊。还可以介绍介绍真正的家庭中餐,解救一些饱受兔子餐摧残的美国胃。

其实小红书上的对话对中国小红族也非常非常地好!太好了!好得不能再好!

复旦的范勇鹏老师指出:有人提出“观念的水位”概念,美国的闸门通过贬低中国的实际水位维持着美国人观念上的高水位。中国的闸门按理说应该是类似功能,维持中国的高水位,最少也是客观地反映中国的实际水位,可是这几十年,一大半是在起反作用,努力让中国水位显得更低。在这两道闸门的共同作用下,美国人活得越来越没人样,但还有心理优势。中国人活得越来越好,却有一大批反思怪。即使是普通人,生活稍不如意,就习惯性拿西方当理想世界来对比,即使是最后发现自己真比人家过得强了,也心里不踏实,多少有点“了知不是梦,忽忽心未稳”的感觉。

这波TikTok难民超有望同时击穿这两道闸门,让中美现实碰个面,让真实水位与认知水位对起来。

深有同感。

这不仅对美国人重要,对中国人也重要。中国人在不小程度上也受信息茧房之苦。比美国人好,但并不免俗。去过美国的人多了,移民美国的都不少,但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有人恒信,有人恒不信,还有人穿着始祖鸟、腰揣几万美元去墨西哥走线,弄得美国边防一脸懵逼。

在小红书上直接从普通美国人那里了解一下,比万里迢迢用双脚丈量雨林急流要容易多了。

就是不知道是不是会有一天,美国把小红书也禁了。

TikTok是在美国营业的,所以有禁不禁的问题。小红书应该还没有在美国营业,美国再禁也禁不到中国来。美国没有防火墙,理论上只要中国开放,美国人就能连上小红书。这也应该是当前Tiktok难民的主要方式。希望他们能长期不受干扰地在小红书难民营里扎根。

说起来,在下一次大选中,TikTok难民要是成为民主党最大的“丢票群体”,那就成了“TikTok就该禁止,否则中国干扰美国大选更加厉害”的罪证?

拜登民主党和共和党建制派越来越小家子气,越来越远离大国风范,这是美国制度自信滑坡的开始。兵败如山倒不是因为兵没了,将死了,而是因为军心散了,必胜的信心没了。或许这才是TikTok回合的最大意义。

对了,小红书上估计很多对话还是通过翻译软件,但相信越来越多的人会尝试直接用英语,也通过与普通美国人的直接对话中发现,英语并不是英语老师和英语考试那里的东西,语法、词汇并不高高在上,理解和交流才是最重要的。

在这个互动中,也希望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学习中文,并发现中文并没有那么难学,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是翻译软件之可能挂一漏万的。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