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三次后,一起来看看美股熔断机制的形成和历史
文章配有作者本文的评书视频,请想看视频的朋友移步微信公众号,或者是B站和Youtube
微信公众号:白话金融危机史
B站: Twilight_Sunrise
Youtube: Twilight of Sunrise
大家好,昨天我们讲了美国股市的7日惊魂,3次熔断。
开书前先提一句,这两天市场上小道消息开始风传,说对冲基金扛把子的桥水爆仓了,随后又有达里奥的今天发出来的3月18日辟谣信。这件事情我没有看到主流金融媒体的报导,我们让子弹再飞一会儿,再来讲达里奥的传奇故事。。
回过头来,我们今天来讲讲美股熔断机制的历史和演变。
历史上美国股市是没有熔断机制的,比如1929年股市就有3次9%以上的崩盘。1934年美国证监会成立监管股市,但那之后很多年都没有再出现过这种雪崩级别的单日跌幅。也就没有认真考虑过搞一个熔断机制。就好像从来没有出现过疫情的话,大多数人也不会想着买口罩一样。
时间来到了1987年10月19日,史称1987年黑色星期一。美国大盘当日暴跌跌20%,并引发了全球股市暴跌。这次暴跌虽然已经过去33年,仍然还是美国股市历史上的最大单日跌幅,给美国的专业投资人带来的心理阴影面积是很大的。我见过很多人现在还能脱口说出两个股市的大日子,一个是2009年3月9日刚刚结束这一轮大牛市的起点,另一个就是1987年10月19日黑色星期一的大崩盘。
有关于87年股灾,可说的很多,我们今天就只点到为止。其实在1986年的9月和1987年的1月,美国已经出现过几次小规模的闪跌。但是当时投资者普遍乐观,而且每次闪跌后股市迅速恢复上涨,所以并没有引起很多人重视。那是苹果,微软和IBM兴起的年代,很多金融机构开始考虑用电脑程序来寻找规律,设置买入卖出的规则并下单,其实就是早期的大数据。毕竟电脑可以海量处理数据,永远不会累,也比人要更快很多。
起初搞金融的不会写程序,会写程序的通常也不懂金融。随着电脑程序的兴起,各种金融机构纷纷开始雇佣数学和物理的高级人才来进行开发程序化交易。连数学大师陈省身的合作者詹姆斯·西蒙斯(JamesSimons)都在和陈省身拿了国际几何界的最高奖后不做教授于1982年创立了一家对冲基金公司,开始用数学的眼光和计算机的人才来投资,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文艺复兴科技公司。西蒙斯一生传奇,以后一定要讲讲。。。
电脑的程序化交易毫无疑问有很多优点,但也是它的软肋。最大的问题是程序是人写的,是反映人的思想的,所以这些程序经常会使用类似的交易指标,体现类似的交易逻辑。比如如果大家都使用类似于市场均线的技术指标,当出现金叉,也就是短期线向上穿越长期线的交叉,大家都会买入,从而进一步推高股市。在牛市中这不是问题,市场走高当然大家都高兴。
而事情的反面是,这些基于类似的交易逻辑的程序也会在暴跌时会数倍的放大市场的波动。比如说,一旦出现死叉,也就是行情指标的短期线向下穿越长期线的交叉时,大多数的程序的卖出指令都会被触动。电脑的速度又快,白驹过隙之间,卖盘就已经如洪水一般倾斜而出。卖盘越多,价格越低,就会触发程序更多的卖出交易指令,从暴雨到山洪,瞬息之间。就好像在出现踩踏的时候,比起人与人之间的踩踏,机器人之间的踩踏显然就像奥林匹克精神一样追求更高更快更强,更急更猛更狠。
一代宗师里叶问说,只有眼前路,没有身后身,回头无岸。在程序化交易不断推高的牛市中,大家只盯着这眼前路,却忘了身后身,结果落得个回头无岸。
起初很多年我们只要是说起黑色星期一,大家就都知道是指1987年的这次股灾。现在之所以要常常特别说是1987年黑色星期一,是因为后面又出现很多次的黑色星期一,其中就包括上周2020年3月9日的黑色星期一和这周2020年3月16日的黑色星期一。
我印象中我们好像还从来没有出现过像现在一样在一年内甚至于是一个月内出现过两个黑色星期一的情况,今年以后估计以后再说黑色星期一要具体到日子了。
顺便说一下,虽然股灾可以发生在任何一个交易日,比如上周美国股市熔断的黑色星期四。但之所以我们见到了大多数的暴跌发生在黑色星期一是因为,其他交易日的前一天也是一个交易日,所以前一天的交易日已经消化了之前的市场信息。而周一的上一个交易日是上个周五,所以周一要消化整个周末的消息,所以波动性往往会被放大。类似的原因,周五因为要面临周末的不确定性,在有可能发生重大事件的时候,因为有些投资人会提前出场避险经常也会波动大一些。
有关1987年的股灾的讨论很多,除了电脑程序化交易这个原因以外还有些其他的解释,有机会我们再详细讲述。大家基本上的共识是,这次的股灾是技术指标驱动的踩踏现象,而不是经济的基本面原因。事实也是,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就是一个小插曲,股灾很快就过去了,美国经济没有陷入衰退,美国股市继续昂扬上升。
但是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出现后,美国证监会开始研究熔断机制,并在几个月后的1988年初开始执行。可以看到熔断机制其实主要是针对这种非基本面引起的,程序化交易的踩踏性崩盘。市场停盘给大家冷静的机会,修改一下程序,哪怕是把电脑断电呢。这也是至少部分原因上为什么这一次,当踩踏不只是由技术面引起的,还有疫情带来的基本面的影响,7天内3次熔断,出现史上未见的危机。
尽管从1988年就有了熔断机制,这个股市的大杀器近10年没有被用到过。时间一直来到1997年的10月27日,又是一个星期一,当时为了避免重复叫黑色星期一,史称BloodyMonday, 也就是血色星期一。后来黑色星期一的次数越来越多,大家也就懒得给每个黑色星期一单独起一个名字了。
1997年这是历史上的第一次熔断。但当时的熔断机制还很粗糙。熔断还是盯住道琼斯指数的,而且不是百分比的下跌,而是点数的下跌。1997年的10月27日这一天熔断了两次,第一次时道琼斯指数下跌350点触发一级熔断,市场停盘半小时。复盘后继续下跌触发了琼斯指数下跌550点的第二个熔断点,股市彻底停盘,当天不再交易。550点当天的跌幅相当于7.2%,远不如这一周以来我们看到的暴跌幅度。
1997年的血色星期一后,美国证监会又开始讨论并改革了熔断机制。首先就是把点数的下跌改为百分比的下跌。比如当道琼斯指数下跌10%,停盘一小时。其他的熔断点设在20%和30%,跌幅越大,停盘时间越长。
在随后的一些年中,美国证监会又对熔断机制做了一些微调,最近的一次是在2010年的股市闪崩之后。
2010年5月6日,黑色星期四。虽然当时有英国大选和希腊债务危机的背景,但是当日并没有什么重大危机事件。在下午盘的时候,短短几分钟内,道琼斯指数无预警的20多分钟内暴跌约1000点,跌幅接近10%。其中最剧烈的600点下跌发生在5分钟内。包括生产海飞丝的保洁公司都遭受重创。
但是因为当时的熔断是基于10%的熔断点,并没有触动熔断机制,股票交易继续进行。神秘的是,几分钟内,股市又迅速反弹,抹去了将近所有的损失,就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所以史称闪崩。
有关于这次闪崩市面上也有很多的解释,有机会我们可以一起讨论。大家的一个共识是,还是电脑程序化交易惹的祸,只不过是个这么多年,程序化交易也进化了,现在是高频交易,电光火石之间,在你眨一眨眼的时候,就交易几千几万次了,而且还涉及到更复杂的金融衍生品市场。
2016年时,有一个英国交易员萨劳(Navinder Sarao) 被指控为闪崩负责。这个萨劳说他觉得股市就是一个超级复杂的电脑游戏。他先利用一个电脑交易程序对美股股指期货投下巨额的卖单,但他不是真卖,而是又通过高频交易程序瞬间撤单,以保证这些卖单即不会被成交,又能对影响交易价格。就好像娱乐圈之前报道的,好莱坞前大佬哈维.韦恩斯坦,先跟你说,你这片子我800万美金买了,过一阵又跟你说,这片子我不要了。单子撤了,但是价钱也跌了,只能贱卖。
2010年5月6日那一天,萨劳从上午开始就下虚假卖单,等市场下跌趋势出现后,他加大了抛售的力度,在中午时最为疯狂,导致美股指数暴跌。他在暴跌后又便宜的买入股指期货,等股指回升后卖掉当天盈利近90万美元。美国司法部估计,在2010年至2014年期间,萨劳通过交易美股标普500指数期货合约总共盈利4000万美元。
2010年闪崩后,美国证监会再次修改了熔断机制,改为现在的7%,13%和20%。同时在道琼斯指数外,还添加了其他的大盘指数如标普500。有关熔断之后的故事就是我们昨天讲的这7天的美股惊魂了。
当然还有针对于个股的熔断机制和针对于股指期货和商品期货的熔断机制又各不相同,不过那就是另一段故事了。
今天就聊到这里,谢谢您的关注,我们下次再聊。。。
本文作者在美国大学做金融系教授。欢迎大家批评指正并帮忙转发宣传。要是都没人看,那感觉是不是就好像全班同学都睡着了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