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爸爸在玩《使命召唤》,我爸爸却给我断了网

500

天才咸鱼 | 文

晚上七点往往是我们的小小游戏群最热闹的时段,即使是在这段时间内装模做样云上班的社畜们,也纷纷放下了伪装,一起加入开黑打游戏的行列。

看着大家纷纷涌入群语音,小郭却不得不尴尬地在群里发出这样一条消息:你们不用等我了,我爸把我的网给断了。

我们都很诧异,毕竟大家不是已经工作,就是快要毕业,大学生怎么还在家里被断了网的?再说了,这个时间大家都闷在家里,不打游戏还能干什么?

学习?学个屁!

500

”没办法,谁让我走在漫漫考研路上呢?加让这几天玩得太疯,所以就被断了网。”小郭解释道。

“我的爸爸是EMP。”

虽然我们对小郭的境遇充满了同情,但是听到这个比喻我们还是忍不住笑作一团。

500

01

别人老爸在打《使命召唤》

在群里,小郭最羡慕两个人,一个是我。因为对我来说,玩游戏本身就可以算得上工作内容,家里也不会说我什么。

正大光明地打游戏?这好像就是无数中国孩子们梦寐以求的事情。

另一个就是阿凡。

阿凡是群里的大腿,反应快,枪法好,在大家心目中,阿凡才是车队的核心。此外,大家都知道阿凡同样有个喜欢射击游戏的爸爸。

阿凡的爸爸最爱玩《使命召唤》,甚至在得知PS商店正在打折时,还主动要求阿凡给他买一份《使命召唤14》玩。

阿凡家里现在还保留着当年阿凡爸爸购买的正版《使命召唤》一代和二代。即使是在现在这个时代,很多玩家还不敢给家里透露自己买游戏花了多少钱。

500

但有一个十几年前就开始买正版游戏的老爸?这是中国孩子们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

“其实小的时候我爸觉得COD太血腥暴力,不让我碰。不过有一天我看我爸用游戏里的mg42机枪突突突很爽,我就求他,能不能让我也突突一会。然后我爸就同意了。”

“那也是我第一次上手玩《使命召唤》。”

500

阿凡在群里晒出自己老爸玩《COD》的照片

从八岁起就看自己老爸玩游戏的阿凡,长大之后却成了自己老爸的观摩对象:“我每次语音打游戏时我爸都会站在后面看。”

我很好奇,当着父母面语音打游戏会不会很尴尬?但阿凡的爸爸似乎更在意阿凡队友的感受:“我爸说,你老埋怨你朋友,你朋友愿意听吗?也整的我挺不好意思的。”

我提出想要加阿凡爸爸的微信,我想知道在这位爱玩游戏的父亲眼里,游戏究竟扮演着什么样的形象。不过阿凡拒绝了。

“我估计你问不到什么,我爸就是单纯的喜欢玩FPS,尤其是二战和现代战争题材的。”

“玩FPS不就图个刺激。”

02

我也曾经有个玩家爸爸

甚至当我提出想和小郭聊一聊他的“悲惨生活”时,他也表示不知道有没有时间,因为“不确定我爸妈会不会给我整活”。

“其实我爸以前是比较爱玩游戏的人,我还记得家里有那种插卡的游戏机,不过坏掉了。当时我想玩,他还尝试修过。”

《热血江湖》是郭爸爸年轻时最爱的游戏,和现在的孩子们一样,郭爸爸同样会研究游戏机制,甚至还拉上小郭的表叔一起入坑。

500

现在仍在运营的《热血江湖》

“所以一个带人入坑的玩家,最后成为了断儿子网的父亲,这究竟是人性的沦落还是父子情的淡泊?”我开玩笑道。

“可能是生活磨平了一个男人最原本的热情吧。”

小郭的游戏生涯是被自己的表叔开启的,《暴力摩托》是小郭的入坑之作。郭爸爸和小郭的矛盾一开始并不在游戏上,郭爸爸只是觉得玩游戏伤眼睛,但父子间的主要矛盾却是小郭的游戏王卡牌。

虽然小郭学习成绩优秀,但总是上课时偷偷玩牌让郭爸爸把游戏王当作了那时候的大敌,小郭的卡牌无一幸免全都被父亲撕毁。

“我当时认为,卡片都是有灵魂的,老心疼了。”

对于游戏,“我爸甚至当时鼓励我玩玩CS什么的,因为他觉得我小时候可能有些软吧。”

“对了,我爸爸是当过兵的,他现在还想让我去军队呢。”

郭爸爸曾经带小郭玩过跑跑卡丁车,还用小郭的名字起了个昵称叫做“小郭跑第一”,结果每次都是倒数第一。父亲掌控方向,儿子使用道具,不过总会撞车。

“那不就是方向的锅?”我吐槽道。

当小郭接触到《地下城与勇士》后,郭爸爸才开始重视起了电子游戏,因为他觉得这样的游戏太耗费时间和精力了,尤其是自己也曾经沉迷过这样的网游。

在被同学安利了《摩尔庄园》之后,小郭彷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那算是我最快乐的时光。”

500

不过由于学习成绩下滑,小郭终于遭到了父母的制裁。由于碰不到电脑,遇到同学询问自己的游戏进度只能厚着脸吹牛。

“有一次我吹牛自己有十个月的超能nono(相当于100元),放学的时候同学也给自己妈妈说要充十个月的,被我妈听到了,还以为我乱花钱。”

由于自己的游戏王被大范围地撕掉,也没办法和同学一起玩游戏,小郭认为那是一段失落又压抑的时光,父子之间也经常有一些争吵。

初中的时候,也许是郭爸爸还没有彻底抛弃自己的游戏心,在手机上下载了《无尽之剑》。虽然郭爸爸并不赞成小郭玩游戏,但是作为周末消遣的话还是可以的。于是《无尽之剑》成为了小郭的又一启蒙之作。

500

“就游戏而言我都是被别人牵着走的,说实话我并不喜欢,玩LOL和CF只是为了合群,我更喜欢那种有故事情节的游戏。”

受到《无尽之剑》的启发,加上自己对绘画的兴趣,小郭开始花时间去写自己的原创故事,然后自己配图,希望自己的故事也能有朝一日做成游戏。

“把自己的故事做成游戏给别人玩,多么酷的事情!”

500

小郭自己的武器图谱

因为初中的时候喜欢上了漫画,小郭也开始尝试画一些自己的漫画作品:

500

对绘画的爱好延续到了高中,对小郭的父母而言,此时画画又成了自己的大敌。

“我有一个本子是我妈精心装订用来记笔记的,结果全让我拿来画画了。结果本子最终也被当成废纸卖了。”

高中的学习压力毕竟要大了很多,小郭也知道高中是最重要的阶段,暂时放弃了自己的爱好,最终考上了一所不错的名校。

结果在高三暑假,终于马放南山的小郭接触到了《崩坏三》,开发出了自己游戏氪金的新技能,同时自己的游戏之魂也渐渐觉醒。

03

我认为玩游戏是错的

一向反感RTS游戏的小郭,却被同学带入了《星际争霸2》的坑。像众多进入大学就撒开了花玩游戏的同龄人一样,小郭也开始沉迷于研究如何提高自己的游戏技术,并且为了更流畅地玩游戏换了新电脑。

500

结果很明显,大一下学期和大二上学期小郭都挂科了,随着小郭对游戏了解的越发深入,家里对他玩游戏的态度也越来越差。

“起初我是偷偷玩游戏的,被发现之后尝试沟通,结果可想而知。”

我有些奇怪,毕竟已经上了大学,为什么这时候还会选择偷偷玩游戏呢?

“因为从我的认知里,本能告诉我,娱乐和学习就是对立的,玩游戏是不对的。”

“所以你现在还觉得玩游戏是错的吗?”

“算是错的,因为游戏的确既耗费精力又占用时间。”

我有些诧异,本来是为了批判郭爸爸一番,没想到到最后成了小郭的忏悔录?

“不过唯独在玩《巫师3》的时候,我没有这种感想,我是理直气壮的。”

500

小郭认为玩游戏的意义应该在于“这个游戏对我带来了什么”,像自己玩《星际争霸2》,花费时间去练习自己的游戏技术,其实这并没有什么意义。玩竞技游戏花费时间精力,甚至还要花钱买加速器,到最后被对手打的“遍体鳞伤”,完全是费力不讨好。

“唯独《巫师3》,让我感觉到这才是游戏应该带给人的感觉,让人可以沉浸,也可以随时出来。”

04

我被爸爸断了网

小郭坦言,那时候打游戏成为了自己的一种状态,不碰就无聊。同时自己也被带入了Steam的大坑中,不过还好Steam可以退款,比手游氪金要友好太多。

郭妈妈最开始察觉到了这个问题,在她的眼中,不学习就等于在浪费人生。不过由于不懂”物理管制“技术,郭妈妈只能在小郭玩游戏的时候唠叨。

小郭认为自己打游戏是为了发泄负面情绪,但郭妈妈则认为有发泄的功夫不如赶紧复习复习功课。虽然在小郭看来,当然也是绝大多数大学生的想法:哪有人上大学在家复习功课的啊!

在小郭和同学语音玩游戏的时候,郭妈妈也会认为小郭是在和不三不四的人一起玩,当得知是小郭的大学同学时,甚至提出要联系导员。

就在我们聊天的时候,小郭的Switch被郭妈妈发现了,还好郭妈妈并不知道这一个小小游戏机需要2000块,一个游戏也要300多,小郭就此躲过一劫。

话题终于再次转回到了郭爸爸身上。由于这次的特殊情况,郭爸爸认为小郭应该在家里利用时间准备考研,但小郭有一天没控制住自己,让郭爸爸有些生气,于是给小郭限了网速。

限速之后小郭开始玩《怪物猎人:世界》,郭爸爸认为小郭把精力全放在了游戏身上,而不是准备考研。加上小郭父母一向睡得很早,经常不到十点就睡了,因此当小郭玩游戏到十点时,就会认为游戏已经占用了小郭的休息时间。

500

“我在大学哪有睡这么早的啊!”小郭很无奈,因为自己就算十点准时上床,也根本睡不着。

于是最终的结果,就是小郭被断了网。有的时候自己只是摆出来要玩游戏的姿态,也会被提前断了Wifi。

小郭的手机也遭到了母亲的检查,所有的“可疑”软件都遭到了卸载。即使是偶尔被听到音乐外放,也会被数落一顿。

“我爸希望我去军队,我妈只想让我好好学习。而我自己?真的希望去个游戏开发商或者工作室,完成我曾经的梦想,不过现实一点的话,可能找个国企混日子吧。”

05

成为父亲的玩家Or成为玩家的父亲

说实话,聊到最后其实我发现小郭的父母并没有我们之前想象的那么“黑暗”,毕竟在有所控制的情况下是给了小郭一定玩游戏的自由。

我有些遗憾,没有能够听到一些来自父母方面的声音。我时常也会在网络上看到有已为人父的玩家分享自己和孩子一起玩游戏的经历,不过我想,即使我能够听到这些玩家父亲的看法,那也只不过是玩家长大成为了父亲而已。

就像阿凡的父亲,玩游戏是因为喜欢战争题材,去感受游戏的刺激,但并不会对游戏的价值有更多的想法。

他们能够对游戏如此包容,其实更多的是出于自己对游戏的了解和热爱,那么当又一个不同于游戏的的新兴娱乐方式到来时,玩家们可以做的比自己的父母一样好吗?

500

其实父母们往往针对的并不是游戏,而是那些可能阻碍自己孩子前途的所有东西,就像小郭的父亲,从游戏王到画画,再到游戏。

所以什么时候我们能够看到成为“玩家”的父亲呢?也就是指当你的孩子被一种新兴的娱乐方式所吸引的时候,你能够,也愿意去了解孩子们的生活方式和想法,了解孩子们痴迷的东西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这不仅仅是对于游戏的态度,而是为人父母思维方式的一种转变。

小郭有一个说法倒是很让我感兴趣:能够让你理直气壮玩下去的游戏。那么游戏界是否有更多的像《巫师3》这样的,能够让你理直气壮的玩下去的游戏吗?我当然认为是还有很多的。

但是问题就在于,我们如今有没有这样,能够把这些“让你理直气壮的游戏”介绍给大众的渠道呢?我们有没有能够把父母们转化成玩家的手段呢?

现实是,就连这些游戏甚至还大多都处在灰色地带。

大家很喜欢提及国外的ESRB分级制度,而ESRB对游戏厂商起到监督作用之外,其实它存在的更重要的意义是为父母们为孩子选择游戏时提供信息参考。

500

500

图源B站@熊猫游戏字幕组《游戏分级的意义和标准?审核游戏的ESRB到底是何方神圣?》

但我们似乎只能通过口口相传来了解到游戏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就像小郭一样,大多数都是被“别人牵着走”。

我总是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能够让那些不玩游戏的人来认识到游戏其实是具有其艺术价值的。但我现在也没有得出一个答案,我认为除了那些外在的画面或者是音乐,游戏的价值更需要每个人去亲身体验。

所以说你无法用文字或者是视频去说服大众,只有游戏大环境改善才能够让更多的人来深入的认识游戏。

不过看起来,父母和孩子们关于游戏的争论,目前依旧是无解。

很多人会说等我们这代玩家长大了,形势就会好起来了。如果单说游戏的话,我觉得目前的环境虽说没有翻天覆地,但的确大有改善。

那么问题是,当一种超越游戏的娱乐方式或者是媒介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时,我们还能做的足够好吗?

玩家长大成为父亲,很简单;作为父亲,成为“玩家”,才是对未来父母们的真正考验。

-END-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