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里有举报权吗?你对举报的9种误解

误解一:宪法规定有举报权

有人对我说:“《宪法》规定,公民有举报权。”我听了吓了一跳,心想怎么可能?追问之下才知道,原来是因为这段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宪法》第41条)

注意啊,这段话从头至尾,可没有出现“举报权”三个字。

下次再有人认为《宪法》里提到举报权、并保护举报权,您可以理直气壮怼回去:

“错!《宪法》里,根本没有举报权。”

 

 

误解二:检举、控告、申诉,就是举报

李老二说:“你这是抠字眼。像宪法提到的检举、控告、申诉,这些难道不是“检举报告”,不就是举报吗?”

还真不是。

汉语里长得像的词语很多,你不能说“老鼠”、“鼠辈”和“老辈”长得像,就说他们是一回事吧?!

检举、控告、申诉,还真和“举报”不一样。

在一般语境下,检举、申诉,都是正当的、没问题的;但是,举报对不对?则明显要打个问号。

如果小明申诉了一件事、检举了一个错误,我们把小明叫英雄;如果小明举报了别人,同学们却会叫他叫“打小报告的”、“告密的叛徒”,不再和他玩。

您看,连小朋友都知道,不应该举报、不应该打小报告。怎么这个常识,到了今天,成年人居然都傻傻分不清了?

在传统的语境中,举报是指的:把私人问题反映给领导、上级,本质是一种背信弃义的行为。举报还有个双胞胎兄弟,名字叫“告密”。

 

 

误解三:检举、控告也属于举报,对象可以是任何人

张三又说:“你这是强词夺理!我不管那么多,只要是向公权力反映问题,就都算举报。检举、控告也是举报的一种。”

行行行!无非就是一个词语的界定问题嘛!如果按照这种“广义”的说法,那就要区分一下,“可以举报什么、不可以举报什么”了。

请留意文章开头,我标黑体字的部分。

《宪法》明确说:无论是申诉、控告,还是检举,那对象可都不是一般人、不是普通老百姓,而是“机关和过家工作人员”。

也就是说,咱《宪法》规定了,要是哪个领导或者公务员贪污了、渎职了,您可以申诉、控告、检举他们——按照宽泛的“举报”定义,你可以“举报”这些人和事。

但是,要是张大爷在家穿花裤衩你看不顺眼,您啊,可不能“举报”张大爷!

原因很简单,张大爷是普通老百姓。举报(广义)的对象,只能是公职人员。所以,即便用“广义”的定义,你也不能“举报”某个老百姓,也不能随随便便去举报没有犯法的公职人员。

 

 

误解四:不当言论可以举报

李四又说了:“张大爷穿花裤衩我当然管不着,可他要是在网上乱发表言论呢?”

如果您还愿意遵守《宪法》的话,请看看《宪法》第三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的自由。”所谓的“胡乱发表言论”,极有可能只是你们的观点不一样而已。

你认为吃韭菜不能治癌症,张大爷认为吃韭菜能治癌症——只要张大爷没有开发“韭菜丹”非法牟利,你让他说去呗!还能咋?再不行,你也写文章和他辩论嘛~~这才是公平正义的行为。

悄默声的点个“举报”把人文章举报了,你自己都恐怕会觉得不好意思吧?

至于其他一些批判性的言论,更有可能人家是出于好心。毕竟你那么爱孩子,有时候还得骂两句呢,怎么就容不下别人两句批评呢?

好好想想,写那些批判性言论的人,极有可能更加爱国啊~!

误解五:如果有人造谣、辱骂、诋毁他人,可以举报

王五又气鼓鼓的说:“那要是张大爷在网上造谣、辱骂我家人,诋毁我名誉,我还不能举报了?”错啦!又错啦~!

这时候,张大爷就太过分了。如果你确定张大爷诽谤你,给你带来经济损失和名誉损失,你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正当维权啊!你可以把他骂你的材料,都搜集好,请律师走法律程序,告他诽谤!

尽管我觉得,网上交流嘛。骂几句比较正常,你骂回去就是!但是你如果真气不过要告他诽谤,我也举双手双脚赞成!

但是,注意啊,你现在是在走法律程序,是在起诉他,是在正当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可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举报”。

误解六:走法律程序和举报一样,都是向公权力反映问题

赵六反问道“走法律程序,把问题反映给法庭;举报,是把问题反映给政府,这不一回事嘛?”

当然不是一回事!区别大着呢!

要知道一个常识:行政部门和司法部门,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体系。并且,法律和行政是各自独立、各自分开的。

比个例子:大家都生活在一个小区里。一般老百姓是业主;政府好比小区物业公司;一般的法律呢,是小区共同遵守的规则——而司法体系呢,好比仲裁机构,负责制定规则、实践规则,调节业主纠纷,乃至业主和物业公司的纠纷……等等这些事的。

所以,不管业主还是物业公司,乃至仲裁机构本身,大家都得遵守这个规则。这就是咱们中央常说的“依法治国”。

我们国家目前处在过渡阶段,行政和司法有时候还不能独立。但是我们心里得清楚:你和朋友有矛盾,遇事儿尽量找法律解决,不能打小报告给行政部门。

你可以起诉他,但是不能举报他。

误解七:看谁不顺眼就可以举报谁

孙七又说了:“合着你说半天,这不能那不能的,那我看不顺眼谁,还不能举报丫了?”

您看看您这问题!你看谁不顺眼、就举报谁……您、您这……还有王法吗?您这已经不讲道理了,公报私仇,您自己觉得对吗?

网络上、现实中,大家都在各自努力生活,每个人都不容易,没必要看谁都不顺眼不是?你看谁不顺眼,顶多不看、把他拉黑,再不行你们私下约架,下手别太重就行~~~可是,却不能举报他啊!

你看他不顺眼把他举报了,回头他再看你不顺眼把你举报了,这到最后日子还能过吗?互相举报的结果,是非常可怕的。

年轻人可以问问长辈,四五十年前一度举报成风,最后的结局就是人人自危、夫妻反目、父子成仇、朋友互害,无数个家庭支离破碎,国家的经济和团结稳定也被破坏。

如果我们这样互相举报下去,我们的结果只有一个——人间地狱!

误解八:当对方犯法的时候,可以举报

周老八又说了:“要是我看张大爷不顺眼,刚好张大爷也干了坏事、犯法了,我还不能举报了?”

好问题!这个问题在点子上!

假如,张大爷是个公职人员,是个小领导,他贪污了、光天化日调戏别人老婆了,你看他不顺眼,可以“举报”——您这还是正义之举。当然,为了避免出现歧义,建议还是用《宪法》规定的词语,来形容您这个正义的举动:您这是在申诉、控告、检举他!

假如张大爷就是一般老百姓,他偷了下水道井盖、扎汽车轮胎……这个,就是张大爷犯罪了,你向警察反映情况,这也是正义之举!

不过,您这个也不能叫“举报”,而应该叫“报案”。

误解九:举报者永远不会改变

钱九说:“您呐,甭说这么多。我反正也不会举报。那些喜欢举报别人的人呢,也不会听你的~你这说也白说。”

我不这么看。我相信人都是有理智的,也都是能讲道理的。

古人云“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也”。文章也罢、呼吁也罢,是给大多数中间平常人看的。希望更多一些人明白事理。目前的规则就是这样,无奈之下,也只能寄希望于个人的明智和理性了。

当然,可能有些朋友目前有工作任务,不得已要干举报的事儿——那我们也理解,毕竟人人都有苦衷。只是希望,这些朋友能从心里明白是非,举报的频次低一些、下手轻一些。

我不想生活在人间地狱里,所以我想做一点努力。

我也相信,话不会白说。如果能少一个举报者、少一次举报的行为,那这个国度就会多一分安全,我们的生活也会多一点平和。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大生(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753093433/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