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一些中医疗法进行双盲或对照实验的论文整理
自己用百度翻译凑合翻了一遍,更新。
********以下是上次的内容。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3810688
参芪颗粒组蛋白尿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线值分别为5.34±2.74g/d和84.0±27.4ml/min/1.73m2,对照组分别为5.33±2.47g/d和83.8±24.9ml/min/1.73m2。132例患者(参芪颗粒组63例,对照组69例)完成研究。参芪颗粒组尿蛋白排泄量变化为-3.01(95%CI,-3.68-2.34)g/d,对照组为-3.28(95%CI,-3.98-2.58)g/d;两组之间的平均差异为0.27(95%CI,-0.70-1.23)g/d(P=0.6)。参芪颗粒组eGFR的变化为12.3(95%CI,4.99-19.6)mL/min/1.73m(2),对照组为-2.8(95%CI,-10.32-4.77)mL/min/1.73m(2),组间平均差异为15.1(95%CI,4.56-25.55)mL/min/1.73m(2)(P=0.005)。严重不良事件仅发生在对照组(14.5%),包括肺部感染、肝损伤和肺炎。
局限性:随访损失率高,研究前缺乏观察期。
结论:参芪颗粒对成人IMN肾病综合征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
摘要
目的:评价阿德福韦酯(ADV)联合中药调肝健脾和血方、调肝解毒化瘀方48周治疗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患者的疗效。
方法:对605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筛查,590名符合条件的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如ADV+CM)和对照组(CG,接受ADV+CM安慰剂),为期48周。主要研究结果分别为第12、24、36、48周HBeAg和HBV-DNA丢失率。次要终点包括肝功能(酶和胆红素读数)在第24、36和48周开始时每4周评估一次。除了心电图和腹部B超检查外,还监测血常规、尿常规和大便分析作为安全性评价。不良事件记录在案。
结果:联合治疗48周时HBeAg明显下降,无其他不良事件发生。全分析人群分别为560人和280人。在实验组中,第12周、第24周、第36周和第48周出现HBeAg损失的人群分别为25人(8.90%)、34人(12.14%)、52人(18.57%)和83人(29.64%);对照组的等效数字分别为20人(7.14%)、41人(14.64%)、54人(19.29%)和50人(17.86%)。48周时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发现其他不良事件。亚组分析表明不同治疗模式的结果不同。
结论:CM与ADV联合治疗的HBeAg清除率明显优于ADV单药治疗。研究结果表明,这种联合疗法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ChiCTR-TRC-11001263)。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31919749
————
针刺治疗慢性重度功能性便秘的随机研究
刘志顺1人,石岩1人,吴佳妮1人,何丽云1人,李宁1人,董桂荣1人,方建桥1人,文斌1人,傅立新1人,孙建华1人,王林鹏1人,王顺旺1人,杨军1人,张红星1人,张建斌1人,赵纪平1人,周中宇1人,艾彦1人,周克华1人,刘佳1人,徐焕芳1人,蔡玉英1人,刘宝燕1人
从属关系扩大
PMID:27618593 DOI:10.7326/M15-3118
摘要
背景:针灸已被用于治疗慢性便秘,但其有效性的证据仍然很少。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慢性重度功能性便秘(CSFC)的疗效。
设计:随机、平行、假对照试验。(临床医生.gov:NCT01726504)。
单位:中国15家医院。
研究对象:有慢性便秘且无严重病理原因的便秘患者。
干预:传统穴位电针28次,非穴位假电针8周以上。
测量:主要结果是从基线检查到第1至8周的平均每周完全自发排便(CSBMs)的变化。参与者被跟踪到第20周。
结果:入选患者1075例(EA组536例,SA组539例)。在第1周至第8周期间,EA组每周平均CSBMs较基线增加1.76(95%CI,1.61-1.89),SA组为0.87(CI,0.73-0.97)(组间差异,0.90[CI,0.74-1.10];P<0.001)。在第9周至第20周,每周平均CSBMs的变化在EA组为1.96(CI为1.78至2.11),SA组为0.89(CI,0.69至0.95)(组间差异为1.09[CI,0.94至1.31];P<0.001)。在治疗和随访期间,EA组每周平均有3次或以上CSBMs的患者比例分别为31.3%和37.7%,而SA组为12.1%和14.1%(P<0.001)。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与针灸相关的不良事件很少发生,而且都是轻微或短暂的。
局限性:长期随访未进行评估。针灸师不能失明。
结论:8周电针可增加CSBMs,是治疗CSFC的安全方法。进一步的研究有助于评估长期治疗和随访。
主要资金来源:国家科技部“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7618593
(知乎有人说对照组没通电,所以单盲都不彻底)
————
中药联合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方案
叶永安1号、李小可2号、周大桥3号、迟小玲4号、秦莉5号、王丽6号、冰酒路7号、德文茂8号、齐启武9号、王贤博10号、张明祥11号、薛景东12号、李勇13号、魏璐14号、郭建春15号、冯江2号、张新伟16号、洪波渡2号、鲜赵阳2号、郭辉17号、大南干2号、李志国2号
从属关系扩大
PMID:30209792 DOI:10.1007/s11655-018-3011-5
摘要
背景:2006年我国慢性乙型肝炎(CHB)患病率为7.18%,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医疗负担。核苷类似物(NUCs)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治疗广泛应用,尽管其血清转化率相对较低,耐药突变风险较高。更有效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值得进一步探索。NUCs加中药联合治疗在我国已被广泛接受,被认为是一种有前景的替代方法。本研究旨在证实调肝益脾颗粒(TGYP)或调肝健脾解毒颗粒(TGJPJD)联合恩替卡韦片(ETV)在提高HBeAg丢失率方面优于单用ETV的假设。
方法:本研究为全国性、大规模、多中心、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设计持续时间108周。从2012年11月至2013年9月,共有16家医院和596名符合条件的中国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中心随机系统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EG)和对照组(CG)。EG受试者在前24周(第1阶段)每天服用CM配方奶粉(TGYP或TGJPJD,每次50 g,每天两次)加上ETV片剂(或ETV安慰剂),从第25周到第108周(第2阶段),每天服用CHM颗粒加ETV片剂(每天0.5 mg)。在整个试验过程中,CG受试者接受CHM颗粒安慰剂加ETV片剂(每天0.5毫克)108周。主要转归(HBV血清标志物和HBV-DNA)的评估由第三方美国病理学家学会(CAP)合格实验室进行。在招募医院观察到不良反应。
讨论:本研究旨在比较CM+ETV和ETV单药治疗HBeAg丢失的疗效,后者被欧洲肝脏研究协会认为是“一个有价值的终点”。我们相信这项试验可以提供一个可靠的状态,让病人在停止治疗后获得持久的反应。本试验在招募前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处(编号:ChiCTR-TRC-12002784,1.0版,2015/12/23)注册。
关键词:中药;调肝益脾颗粒;调肝健脾解毒颗粒;慢性乙型肝炎;方案;随机对照试验。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30209792
看不出来好转率差异?
————
天然中药莲花清温胶囊抗甲型H1N1流感试验:随机双盲阳性对照临床试验
段仲平1、甄华佳、张健、刘爽、陈玉珍、梁连春、张常青、张宗章、孙彦、张淑琴、王勇、吴奕玲
从属关系扩大
PMID:22040504
摘要
背景:2009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与严重并发症的高风险相关,并且比其他季节性流感在世界各地的传播速度更快。本研究旨在评价中药莲花清温胶囊治疗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将244例经实时RT-PCR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16~65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2例。每组接受LHC或奥司他韦治疗5天,观察7天。如果患者的腋窝温度≥37.4°C,且至少有以下症状之一:鼻塞、流涕、咳嗽、喉咙痛、疲劳、头痛、肌痛、寒战和出汗,则在发病36小时内登记。主要终点是疾病持续时间。
结果:244例患者中,240例(98.36%)患者于2009年10月24日至2009年11月23日完成了研究。在中位病程(LHC 69小时vs.奥斯他韦85小时P>0.05)或病毒释放的中位持续时间(LHC 103小时vs.奥司他韦96小时,P>0.05)方面,LHC治疗组与奥司他韦治疗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然而,值得注意的是,LHC显著降低了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和疲劳在内的症状持续时间(P<0.05)。两种研究药物的耐受性都很好。研究期间未发生与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
结论:与奥司他韦相比,LHC在缩短病程和病毒释放时间方面具有相似的疗效。因此,LHC可能是治疗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另一种方法。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2040504
————
温心颗粒治疗频发性室性早搏的疗效和安全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组、多中心试验
魏华、润林高1、赵步昌、王晶、陈旭华、蔡志才、张舒
从属关系扩大
PMID:26415790 PMCID:PMC4736861 DOI:10.4103/0366-6999.166026
免费PMC文章
摘要
背景:室性早搏(PVCs)在普通人群中普遍存在,频繁的PVCs可能导致生活质量低下甚至心功能损害。我们在一个相对较大的中国人群中检验了中药稳心颗粒治疗频繁PVC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组、多中心试验。共有1200名符合条件的参与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配,接受温心颗粒或安慰剂治疗4周。主要终点和次要终点分别是治疗4周后PVC数量和PVC相关症状的变化。此外,在安全性分析中评估了生命体征、实验室值和心电图参数。
结果:在初始评估时,稳心颗粒组与安慰剂组在基线特征方面没有显著差异。稳心颗粒组(5686±5940 vs.15138±7597次/d,P<0.001)和安慰剂组(10592±8009 vs.14529±5929次/d,P<0.001),治疗4周后观察到的PVC数量均低于基线水平;此外,与安慰剂组相比,稳心颗粒组的PVC发生率明显降低(P<0.001)。在一个完整的分析数据集中,与安慰剂组相比,稳心颗粒组在降低PVCs方面的总有效反应显著高于安慰剂组(分别为83.8%和43.5%,P<0.001)。按方案分析结果相似(83.0%对39.3%,P<0.001)。稳心颗粒治疗PVC相关症状的疗效优于安慰剂。稳心颗粒无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稳心颗粒治疗可有效降低非结构性心脏病患者的PVC总数,减轻PVC相关症状,无严重副作用。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6415790
————
以上链接来自知乎推送的【中医能不能进行双盲临床实验? - 尹航的回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933931/answer/1023108832
这人讲问题还算客观,既批判了一些中医粉说中药不可以双盲或对照的观点(大体体质、病机一致,那么使用相同的基础方至少不会有方向性错误,不能达到最好的疗效但不会完全没有疗效);
也批判了一些中医黑的必须双盲才算科学的观点(如抗抑郁药在成年人中做过一些双盲实验,给儿童吃时自杀率可能反而变高了,条件变了双盲的结论未必适用)
——————
比较有趣的是他还总结了知乎中医黑的一些套路:
第一步,自己不查资料让你查。给出一大堆条件,比如,必须要双盲,随机对照,不能是空白对照,要现代医学干预的阳性对照等等,而且论文必须发表在SCI上。
第二步,当你找出来相关的论文,开始痛批,你这个论文影响因子不行,是个水SCI,你查的都是垃圾论文。总之不是nature不是science不是柳叶刀,那就是垃圾。
第三步,当你说这些和国内小破期刊不一样,不要双标的时候,又开始痛批,你们中医就是扯淡的,没两天杂志就得撤稿。顺带说中医药临床试验都是假数据之类的。
第四步,当你说15年药监局飞行检查,撤回的不真实数据的也有一大堆西医临床试验的时候,又开始说,即便中国化药、中成药都不靠谱,好歹进口化药在国外有真实可靠的数据。然后开始扯FDA。
第五步,当你介绍完FDA和RCT、meta分析区别的时候,他又成功转进中医理论不科学,所以必然是垃圾……
————
(其实循证医学并不关心疗法的前提理论是否科学,如心理学上的催眠术,有成功率就会被使用,循证医学只看疗效;理论是否科学是后续药理学、病理学的其他学科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