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式回顾抗美援朝战争(198)一个卫生兵平凡的一生——抗美援朝老兵 林源森

关注公众号:泼墨梧桐

关注公众号:雪菜肉丝面加蛋

500

500

 
 
今天我要介绍一个参加过“援越抗美”和“对越作战”,曾4次荣立三等功、20次团以上嘉奖的退役退休老卫生兵平凡的一生。他叫刘松柏(昵称…“劲松”),1946年农历3月19日(档案中是47年)生于湖南省武冈县城关鎮伞舖街一个普通贫民家庭,祖籍邵阳市资江边的北门口。

 
 
1,永不忘苦难的童年:1937年7月7号日本鬼子发动“芦沟桥”事变后爷爷(奶奶等留在邵阳)带着他父亲逃难到了武冈。在亲友们的介绍下与母亲结婚成家并于1938年10月生下大哥,直到1946年3月生下他(先后共生下5个儿子,其中老2、老4夭折);其父在1947年8月病故,母亲仅凭着一手好針线活(所以他的針线活也不错)带着3个儿子艰难渡日。解放前夕在好心人介绍下送12岁的大哥到安姓銅匠师傅家当学徒。松柏同志从小体弱多病,先后2次送人终因身体不好被退了回来。幸好在外公的关心下,因舅舅参加了土改工作队在洞口县工作,舅妈带着他一起生活了3年直到上完小学一年级才回到母亲身边,他常帮外公放牛、种菜、打扫卫生等,受到亲友和同伴们的称赞。

 
 
2,立志做有为的少年:1954年9月与小伙伴“庆元、桂华”等高高兴兴在“城西小学”上学。一年后转学在“上龙桥二完小”,1956年六一儿童节时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少年先锋队”。艰苦的生活使他深深体会到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学习刻苦,劳动积极,连年评为“三好学生”。1958年他有幸吃住在大哥的水泥厂里。食堂就在学校北面一百米处,当时又没家庭作业,晚饭后小伙伴们常去学校玩耍。有一天晚饭后在学校玩耍时他看到窗台上有一块手表(当时不知道是进口货)!他就毫不犹豫的去找老师并交到丁立德班主任手中。事后得知:此表是数学老师谭子梅(男)的,他洗澡后有事忘记带走,学校领导知道后报告了教育局作为“拾金不昧的典型”在教育局范围内表彰、展览,还推荐参加1958年6月1日“全县优秀少先队员大会”。1960年7月他以优秀成绩考入武冈一中初55班并当上了班干部。1963年3月5日毛主席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松柏同学认真学习、团结同学、尊敬老师、积极工作。在五四青年节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55班在学校初中部少有的成立了班级(6人)团支部;6月初中毕业考试后全班又评为《学习雷锋先进班》。

500

500

     3,留守学校过寒暑假:松柏同学本为班里城中考入的3名同学之一,放假时完全可以回家帮助母亲干点活,因他心里明白:家里很穷!放假时可以留守学校得些留守费用;3年中6个寒暑假就有5个是在学校渡过的。由于学校就在资江边,平时学生绝对禁止游泳!但放假时就管不住了。1962年暑假时在上游一里处的湖南第六师范学校深水处下午有人炸魚后一条约8斤重的大草魚被震昏后顺水漂流到学校码头前100米处,正好晚饭后他们在游泳时被一个同学发现后就去检,但他水性欠佳被松柏同学赶上捉住提上岸后就拿到离学校一公里多的东门口时被饭店老板看到非要给10元錢买下!他一听觉得不錯,没费劲就得了10元錢够我2个月的生活费了。1963年5月初中毕业考试后正进行复习准备“中考”,6月2号是星期天他特意回家了,吃完晚饭后就提前回到学校,没多久来电话说母亲病故请“松柏”回家!因他刚从家中回校就不相信!让刘孙柏(同音不同名)同学接吧。结果孙柏同学越听越不对劲还是让他赶快回家处理后事。6月中班主任通知大家:广州军区卫校要招收护士中专生;请同学们考虑好后报名。他把这消息告诉从医的舅舅后,他们极力反对!理由很简单:男孩考军医可以!当护士不行!你还是好好复习考高中,学费我们承担。经反复考虑和班主任商量后他决心报名:一是实现参军报效祖国的理想;二是以实际行动向抗美援朝的英雄学习,他的堂舅陈远富和表姐夫颜家光都是荣立战功的抗美援朝老兵;三是向雷锋同志学习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四是可以解决一切后顾之忧。1963年7月武冈有60余人体检后仅录取1、2、4中各2人(4女2男)。武装部政委冯文和夏石贞老师知道后买了车票和礼物送行并反复嘱咐:要向雷锋同志学习,做毛主席的好战士!他们都按时报到成了光荣的人民子弟兵。

   

4,努力争当有为青年:1963年8月初报到入伍后,他们高高兴兴到了广州沙河白灰埸进行紧张有序的训练、学习。别看他个头小!劳动起来干劲大,经常早早起床挑起“水桶去厕所抢”肥料送菜地存放发酵后浇菜。他们8小队种菜的数量和质量都是最多的,他们在雷锋精神鼓舞下学习、工作2不误。松柏同学在担任经济委员2年中一有时间就到炊事班学习、帮忙深得同学们的好评和管理员肖甲生的称赞。1964年暑假期间学校为了适应扩大招生成立军医学校要搬到马榴岗去。在搬校时遇到个小难题,老师站的讲台约2x2·5x0·4米木架子2人抬着走出门、下楼梯很不方便!松柏同学说:你们抬起来让我试试:一人扛着走就很方便的出门、下楼了。另外是在1964年12月发生吃油饼“中毒”一事后表现突出,来回奔走在宿舍和学校医务室之间4个多小时,累得他患了“急性血栓性外痣”,曾先后3次进行手术治疗。他除了完成好学习任务外还主动联系王东林等2人承担起木工组维修任务,1964年暑假学校搬到马榴岗后为加强学校管理和美化校园,他们自己动手做土砖磊围墙。没有做土砖的模具他就带领木工组同学等加班加点赶制,当贺龙元帅路过学校去石榴岗看到全校师生在磊围墙时得到元帅的称赞!松柏同学在卫校学习期间不但学习成绩优良,工作积极,连续2年评为“五好学员”;先后成为学校、军区后勤部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学习雷锋先进分子,劳动积极分子等。

500

500

    5,奔赴援越抗美前线:1965年7月要分到医院实习,卫生部将名单上报军区备案,分管首长知道后指示政治部马上通知学校:广西前线新成立2所野战医院正需要大量医务人员!你们重新分配后上报。这样他们90个男同学中80人上前线(没去的人很有意见),其中胡建国区队长带26人去凭祥762野战医院;雷庆胜区队长带54人去田东县764野战医院。于是80个男同学在65年7月14日晚上从广州沙河(今广州东)车站上了闷罐车经过2天的顛簸于7月16号下午到了美丽的广西首府…南宁。休息一天于7月18号中午到达驻地。到达驻地后一看住的是钢架房,条件比学校差远了…特别是连洗澡的地方都没有(有临时的棚子)。没有自来水,幸好有一口冬暖夏凉的水井,一到中午及晚上就排队提水冲凉。在提水中又遇到了新问题,即经常有铁皮水桶掉落井底,因水深水凉好几个同志冒险下去都没捞上来!松柏同学有一股争强好胜不服输的精神!他就说“我来试试”!同志们一看:哪来的新兵蛋子?你能行吗?在同学们的支持下,下井一试还真行!一连捞出10来只铁皮桶解决了大问题;不得不使老同志们佩服,真有股小老虎劲头(从此以后小老虎或小老鼠的外号就叫开了)!以后凡是有掉桶的就找他来打捞直到8月初全院奉命搬到靖西县城为此。

 
 
6,营建工地五虎将:医院到了靖西后临时住进2所小学等民房,为了尽快解决全院住房难题,20分部下拨3万元专款在马鞍山下建一所名符其实的“草棚医院”。从10月3号开始,参加营建的同志在医院营建办公室的统一领导下,由各所行政副所长带队从各驻地步行到1—2公里处的工地劳动。就餐统一在工地食堂解决,早晨当出操,晚上当散步带回各自住处。整个房子全用竹子、稻草和泥巴做成。用大竹子搭房架,用小竹子夹住稻草当房顶上的“瓦”,用泥浆加入稻草和废稻草充分搅和后做“墙”。再用大竹子做床架,放上床板后就成了他们的住房,一栋房子住一个班(12个工作人员或病人)。最后全院集中兵力,建成能召开千人大会的大礼堂。经过全院3个月的努力,一座300床位和285个工作人员的真正“草棚医院”就建成了。兴建这个“草棚医院”时,他们没用一个铁钉,所用的大、小竹子,竹篾和稻草共用22000多元。这种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勤俭节约的精神得到上至广州军区首长下至分部领导的高度称赞并在广州军区《战士报》上报道,使“草棚医院”的声誉大增。在营建劳动中经常开展劳动竞赛和评比:表现最好的是以项长旦为组长,刘松柏、陈立清、石传情、曹炳勋为组员的5人搭房架小组。他们从三天搭成一栋房架提高到二天搭成一个5x10=50平方米的房架。另由编草席并上房架的及“和稀泥”并抹房墙的分别进行流水作业。经过评比和多次竞选,全院一致公认他们5人为:“营建工地五虎将”。原一个架房小组只配一把锯子,影响进度。松柏同志就利用自己手巧的特点,仅用2元钱买来锯片,自己动手制做了适应战备需要的锯子(外观看是一节竹筒,后来医院又加配了一把锯子)。1965年底工作总结时医院根据学校的推荐和来院后的表现上报广州军区为他颁发了“三等功证书”。

500

500

 
 
7,参加四清医疗工作队:全院搬到靖西县后正好赶上广西百色地区组织四清工作队,同时要求医院组织四清医疗队配合社教工作。营建工作结束后,松柏同志于1966年2月有幸参加由于占东主治军医为队长的4人首批医疗队到靖西县地州公社鲁利大队为庄族同胞服务。松柏同志除了与梁青山军医配合园满完成就地医疗和巡诊(走遍大队所有村庄)任务外,还协助大队党支部成立了“卫生室”和“文化室”,留下不走的“医疗队”。他每天早晨起床后就打扫门前卫生,早晚一有时间就在房东屋门前为小朋友理发,讲故事。特别是当时影响最大的是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钢铁战士麦贤得等。一个月后来人接班,他回院后特意买回一套理发工具并做好小木箱寄给鲁利大队党支部书记农友芳;还买来有关书籍寄给文化室。松柏同志仅为庄族同胞服务一个月就建立了深厚的军民魚水情,深得房东、小朋友和广大村民的好评,大队党支部书记农友芳代表大队为他请功!广州军区1966年8月批准并为他颁发了“三等功证书”。

 
 
8,一心为了救治伤员:1967年4月27日下午4时,英勇负伤的19名英雄伤员经过8小时的颠簸从龙邦口岸回到了祖国。接收组把伤情严重的谢子龙抬入救护车中,当救护车刚开到“地州”时小谢突然停止了呼吸,脉搏也摸不到了,抢救小组的同志立即在车上进行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按摩等急救措施。老司机黄礼乾同志沉着应战,平稳快速开车,平时需要半个小时的路程,他只用了15分钟就把车平稳的停在了医院急救室门前。19伤员来到医院前,同志们都争先恐后的要求参加抢救工作,院党委决定以二所为主外加一、三所医疗骨干分组参加的对危重伤员谢子龙、李应泉、陶乃星等的救治特护小组。以外科主治军医苏景道等为手术治疗特别小组,以经验丰富的何雪葵,谭桂云等为救治谢子龙的特护小组等,老护士长姜永华同志重点照顾协调各特护小组。使整个抢救工作形成即有明确分工,又有统一协调的救护体系。院领导和三处机关的同志坚持每天都来巡视,了解情况解决问题。救护小组首先对谢子龙进行精心的救治并在半个月内做了5次手术;他身上插了5根管子。因他负伤360多处,这是世界军事战伤史上罕见的!睡觉特别难受,但他从不叫苦,反而鼓励我们。眼科军医刘耀彩等分段负责对李应泉的救治,因小李右眼负伤严重,必须及时手术治疗,否则会引起左眼的严重后遗症。加上他严重的胆汁性腹膜炎等,手术从晚上七点直到第二天早晨七点。大家很担心他失去右眼后的情绪,可他在手术清醒后便说:“请你们放心,敌人只能夺去我一只眼睛,决不能夺去我的革命意志!一只眼睛照样干革命”!作为唯一干部党员的陶乃星同志更是表现出了一个老同志的骨气。他不但以身作则,极力配合治疗,在他不能下床前,经常叫战士来床前谈心,了解情况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经常给战士们上团课、上党课并响亮的提出:“我们要为革命负伤,也要为革命养伤”!他们的一言一行真不愧是毛主席的好战士,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他们与敌机英勇作战的事迹和与伤痛做斗争的精神深深的鞭策着我们按毛主席的教导:全心全意的为伤病员服务。外科主治军医苏景道激动的说:“去年我只听说了钢铁战士麦贤得的事迹,今天我们从小谢身上看到了麦贤得的光辉形象”。伤员来到医院后因失血过多需要大量输血。全院同志知道后都争先恐后的要求献血。要为抢救英雄伤员做贡献,其中医院警卫班班长潘剑先后两次献血400多毫升。全院共有29人先后献血5000余毫升而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当时在“草棚医院”连个靠背架都没有,刘松柏同志利用课堂上学到的靠背架的原理和样式,用营建中剩余的竹篾加上他与1965年从湖北建始入伍的万先安护理员赶制的木框,经过反复调试,顺利快捷的做了6个能调节坡度的靠背架。病人试用反映很好,就这样没花一分钱就解决了第二个问题。19伤员的四肢、腰部受伤,行动起来很不方便,下蹲就更艰难。伤员们洗脸、洗脚都成了难题。洗脚时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可洗脸时他们坚持要自己来。刘松柏同志和万先安同志合作,试制了一个美观适用还能折叠符合战备要求的木制洗脸盆架,得到工伤人员的一致赞赏。于是他俩从柴火堆中挑选木枓,加工制作30个脸盆架放在病房和伤员需要的地方。后来又加工制作10副拐杖供伤员使用解决了第三个问题。这批伤员来了后有的伤员头发比较长,伤员上街理发根本不可能,司药项长旦和刘松柏同志就利用他们已经掌握的理发技术和自己买来的理发工具,利用休息时间为伤病员理发。他们不但为本院工、伤人员理发;还利用休息时间为驻地周围的群众理发;伤病员中的第四个问题就这样顺利解决了。经过全院人员的共同努力,19伤员在我们的精心治疗,精心护理下,特别是在19伤员的主动努力配合下经过40天的救治,除小谢,小李和老陶,需要转院康复治疗外,其他16人治愈出院,重返援越抗美战场。6月7日上午全院同志为他们送行,全体工伤人员都感动的热泪盈眶,依依不舍,这个激动人心的场面一直深深的在我的记忆中挥之不去。医院这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完全彻底、全心全意为伤病员服务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精神,深受伤病员的赞赏和驻地军民的一致好评。所以医院的声誉与日俱增,直到现在靖西人民还没有忘记在马鞍山下有个“764野战医院”(把764作为靖西人民医院精神病科的门牌号)!
因此,
医院抢救19伤员的情况也在《战士报》上报道。广州军区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王二忠同志亲自带领工作组来院视察,指导工作,给全院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500

500

     9,来到英雄部队鍛炼:1967年3月25日,由政委张流先同志亲自带领第3批出国人员执行“援越抗美”任务。由2所选派的19名同志在主治军医李同贤、苏景道带领柯远胜、李守托、陆建福、田仲林、周錫章、何国珍、项长旦、刘松柏、刘湘林、刘顺华、陈祖星、李桂如、王北海、石传情、欧桂芳、鈡玉琼、苏齐英。到19大队卫生队就地开展收治伤病员和为驻地越南军民防病、治病的工作。当张政委把我们送到卫生队时,19大队李兆勤(后升为二炮洛阳基地参谋长已病故)大队长带领机关有关人员前来迎接。当他俩一见面就热烈的拥抱在一起,张政委告诉我们:李大队长就是当年在“抗美援朝”第一战役中打出国威,打出军威的“黄草岭英雄连”的指导员。真没想到:十七年后他俩又在“援越抗美”的战场上相见。怎能不激动,不高兴呢?我们来到卫生队后迅速熟悉环境,了解当地风俗民情。经过一周的准备就开展病房收治工作,大大减少了伤员和慢性病、常见病的后送任务。医疗队员们积极发挥各自特长,把门诊、病房、食堂等公共场所布置一新。特别是刘松柏同志除带来了理发工具为同志们理发外,还带来了木工工具,加工制作了30余个大小毛主席、胡主席像框和“美帝必败、越南必胜;解放南方,统一祖国;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中越友谊万岁”等标语牌。每当越南军民前来诊治或路过时一看到毛主席和胡主席的画像就伸出大拇指说:“毛主席真伟大,派你们来无私的援助我们;胡主席真英明,邀请你们来帮助我们痛打美国狗强盗;你们真好,不但给我们治病、救人还帮助我们抢收、抢种”。6月初当3号公路提前竣工后根据新任务的需要,医院第4批抽出李同贤主治军医带领李坤刚等9人和19大队的加强营配属5支队去修建“安沛飞机场”,担负医疗救护保健工作。这二批人员于当年11月底和12月初由云南河口口岸回国。松柏同志不但参加了19名英雄伤员救治工作的全过程并被评为1966年“广州军区五好护士先进个人”,而且又和他们并肩战斗在援越抗美战场上, 1967年4月26日在纪念广州军区和工程兵部英雄集体“4烈士19伤员”一周年时心情激动的写了 “赞19伤员”如下:

难忘一九六四年,      唯一干部指挥员,      连长老陶风格高,

邻国越南战火燃;      关键时刻作动员;      年青战友斗志高;

可恨美帝狗强盗,      战友拼死齐努力,      死的威胁留自己,

中华儿女怒火燃。      活捉美军飞行员。      谢子龙风格最高。

 

广西新兵李应泉,      二十三名战斗员,      英雄连长不简单,

入伍三月就上前;      壮烈牺牲四大员;      总理亲签观礼单;

美帝强盗好狠心,      十九伤员全康复;      连续四次赴国宴,

钢珠爆炸在眼前。      多亏各级救伤员。      主席接见一对单。

500

500

     10,亲临战场参加抢救:1967年4月18日下午,技术营一连战友正准备收工回驻地时,敌机突然低空出现,战友们来不及隐蔽。4架敌机一阵疯狂的轰炸后马上就溜走了,结果造成我们玉林籍战友温和金,潮安籍战友陈玉春2人重伤。卫生队接到通知后立即叫门诊值班的章医生和刘松柏同志跟随救护车前去现场抢救。因章医生年龄较大,刘松柏就自告奋勇的背上急救箱跑步前去现场抢救。结果连滚带爬的摔了一跤,右腿膝盖碰伤(天气变化就难受),右眼眉骨处划伤,左眼左上方被一粒钢珠击中留下印记。但他不顾伤痛流血,迅速对伤员进行止血包扎后和陈玉春的战友把他抬上救护车。章医生等也把温和金抬上来了;他们一上车司机立即快速返回。因这2人伤势太重,失血又多,必须立即输血。由于跟随来的战友中没有AB型血,代护士长刘顺华马上通知刘松柏为陈玉春献血180
ml。据李守托同志说:“他在出国前已为抢救伤员献血200 ml”,后在连队找战友为陈玉春献血1000
ml。经过2天2夜的抢救(中间因敌机临空停电十分钟),终因他俩伤势过重,失血过多而光荣牺牲在“援越抗美”战场上。抢救结束后卫生队及时进行了总结,因松柏同志在这次战伤救护中表现突出,经中队党委批准他荣立三等战功,有关同志受嘉奖。在抢救这2名重伤员时,因敌机来临而不得不停止发电,影响了抢救。刘松柏同志结合手术室的具体情况,利用大号罐头盒改制成“防空灯罩”。调节好适当高度后,灯口方向正好对准手术部位,光线即集中又不刺眼,比原来的伞形灯罩强多了,室外基本上看不到灯光。试用效果很好并在所属单位手术室、急救室推广应用,深受欢迎。

 
 
11,世上罕见战场转移:1967年7月15日,3号公路提前竣工交接后其他大队先后回国,19大队奉命转场至越南西北义路省配属5支队新建11号公路。从宣光…太原…义路不到300公里,大队派出先头部队从太原向西转场时正逢雨季,车队在渡江时被敌机发现,当场炸死李继南、林振海和陈光国3名战友,炸伤数人急送回国救治。大队只好改为太原…北件…老街…黄连山…义路方向转场约1000公里。大队在汽车47团的配合下分3批转场。我们卫生队首批转场直到23日下午才齐装满园的到达指定地点。一个加强团约300台车辆分批集体转场,其难度可想而知。特别是过了黄连山以后,白天根本不能前进,就是晚上也不能开灯前行。因上百架次侦察机一天到晚都在巡逻,发现目标后就指引其它飞机狂轰滥炸。尤其是下了黄连山与12号公路分叉后一段距离,根本就无路可走。大队领导只好将十几台推土机调前面开路,这样车队才能走一段停一段,慢慢前移。而且车辆不能靠得太近,必须保持一定安全距离并随时保持高度警场!否则,一旦暴露目标后果不堪设想。其中有一天24小时,车队才向前移动了8公里,这是世界军事运输史上罕见的!特书小作永远铭记。

《忆泰娥:上前线,援越抗美上火线。上火线,美机下蛋,蚊蝗虫蛇。黄连山南丛林里,昼夜车行八公里。八公里,世上罕见,我们亲历。》

500

500

   

12,备战备荒移防鄂西:1969年3月自中苏“珍宝岛之战”后,中苏矛盾不断升级!在越美和谈成功,美帝纸老虎认输停战、准备撤军的大好形势下,我们奉中央军委“一号通令”于11月17日撤离援越抗美战场向鄂西移防配属铁一师新建高难度的“襄渝铁路”。我们的友邻部队广西220师等归建43军129师移防南阳随时应对苏修的挑战!当时鄂西交通条件极差,我们只能从丹江口乘船去郧县。人员、物资必须经过长约5米宽约1尺的木跳板上船,时逢年底天气较冷、跳板闪动,胡惠卿同志搬东西上船时不慎连人带物掉入百米深的丹江水库中。松柏同志发现后第一个跳入水中与紧接着跳入江中的李德义管理员(后升为副所长)一起把人和物救上岸。领导让他们3人立即回去休息换衣,可松柏同志坚持不回去还继续干;当搬运180斤重的氧气瓶上船时遇到了新问题:2人抬着上船很不方便!一人搬又太重。松柏同志看到后就说:你们2人抬起来让我试试!尽管他个头小但还是顺利扛上氧气瓶经跳板上了船,其他同志也跟着扛上氧气瓶上船。医院在年底总结时根据松柏同志在开展中草药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全所同志为他请功,经医院党委批准为他荣记了“三等功”。

 
 
13,野营拉练立足备战:全院移防到郧县后,1970年初院机关为充实力量把他调医务处管理药材并派他跟随卫生部修理所曹家喜、余启信巡回检修后去843药材库进修学习半年。医院为了筹办药厂让他提前半个月回院,为医院药厂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毛主席在11月24日发出“野营拉练好”的批示后!医院决定一所落实毛主席指示,派出徐茂山副院长带领刘松柏、刘湘林、周必炳3人组成的工作组。在一个月的野营拉练中,松柏同志表现突出,对沿途群众做了大量宣传工作,还指导郧县大柳公社红医村(这是医院的联系点曾在《郧阳日报》上进行宣传报导)制剂室工作等。所以科室和所领导建议为他请功,在徐院长的说服下把名额让给了所里。经过一所一个月的拉练发现不少问题,特别是野战医疗箱问题较多,很不统一:有帆布的、铁皮的、鈻皮的、木制的、大的、小的等等,工作展开、收拢很麻烦。这怎么能适应今后人背、马驮、车运的备战要求?这引起了院长杨兴学、徐副院长的高度重视,常与张毅、刘松柏等讨论,于是在1971年成立了以杨院长为组长、徐副院长为副组长的“野战医疗箱研制小组”。决定请河南开封一个木工改制小组10余人来院落实加工近一年;完成了一所一套标准理想的“野战医疗箱”,1973年6月武汉军区卫生部在医院召开现场会并在军区范围内推广。1974年总后勤部在长春召开的“全军后勤工作会议”上杨兴学院长在大会上进行介绍后被确定作为全军推广项目。

500

500

  

 14,抗洪抢险二天二夜:1974年“全军后勤工作会议”后确定原停办的军事院校恢复招生工作,为部队建设、为今后战争培养人才刻不容缓!武汉军区原卫校恢复成立“武汉军区军医学校”。原校址已不适应发展的需要,也不符合战备要求而选址在湖北谷城官坊原6631处,并借此机会调支援宜昌330水利工程的767野战医院为教学医院到6641处(不到3个月在李先念指示下调回宜昌换成766医院)。正在回院实习的刘松柏等同志于10月调军医学校任教,在教学筹备工作中他不怕苦和累,个子小干劲大,一般2人抬个棚子床上山,他一人扛着上山。1975年8月初校区遇到山洪瀑发,4个小时的瀑雨就将4座桥完全冲垮2座!通往学校的大桥也危在旦夕,校领导立即组织全校人员进行了2天2夜的奋力抢救才保住了大桥。松柏同志不但参加了抢险小组,而且表现出色,在抗洪抢险工作总结会上仅他一人获得全校嘉奖,其他人为表扬。

 
 
15,牢记使命继续战斗:1990年10月松柏同志就地转业在襄樊铁路医院后于2005年7月因铁路医院“改制”需要他提前退休后很不适应!在战友的推荐下于八月一号他到广东揭阳某民营医院药房当主任,除了完成好任务外他坚持每天早晨下榕江游泳(因中午时间有限,晚上可能不安全)。这样生活很充实,就和没退休一样继续为病人服务;还可以参观学习当地好风景、好经验。他利用休息日还特意到大埔县看望19伤员中的二等功臣黄耀雄班长及革命老区大埔县英烈纪念馆。2006年元旦他受广州同学邀请聚会,本想利用2天休息(哪怕一天也行)去,结果黑心老板不同意!他只好辞职不干了。就这样先后在6家民营医院工作到2010年底,在这5年中收获特别大的是在江西萍乡市中医院妇产科被福建老板承包后。他在药房工作期间参观了秋收起义纪念馆等,实际上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就是在萍乡张家词堂军事会议上策划成功的!现在又在萍乡建立了“秋收起义广场”原来一直没有准确说法,这次总算明白了。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发源地及红领巾的兴起也是在萍乡的张家祠堂;株萍铁路也是詹天佑参与修建的(尚未建完就上北京建京张铁路),比京张铁路还早3年建成!

   

16,为2参战友鼓与欢:2015年9月3日习近平同志在抗战胜利70周年讲话后做为红三代的主编商怡安明确提出要遵循习主席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缅怀英烈,开创未来的指示。为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参战参试老兵精神!主编商怡安、编委秦守智、刘松柏等等借助习主席讲话东风;湖北省有关部门总算批准同意他们公开出版发行《共和国不会忘记》丛书,这是专门收录抗战以来幸存参战参试老兵简要事迹的书。此书2016年1月一出版就得到2参老兵的热情欢迎并被军博和国家图书馆收藏!现已出版5卷。2015年11月25日援越援老抗美老兵在桂林召开大会隆重纪念“援越援老抗美50周年暨《援越援老抗美回眸》”10本/套首发式,这是“中越友好使者”援越抗美老兵黄伯秋花了20多年心血总主编的!松柏被邀请为主席台成员。2017年7月16日他又应邀去云南文山广南县参加援越援抗美老战友隆重庆祝建军90周年暨《热血》首发式大会座在主席台上并发表重要讲话,当地少先队员为他们敬献了红领巾。

500

500

 
 
17,不忘救星毛泽东:2016年7月16日是人民救星、工农福星、贪官克星、世界伟人毛主席以73岁高龄最后一次在武汉畅游长江50周年纪念日。每年的这一天都举行“武汉7·16国际渡江节”,都准备好了50x100人的方队因发洪水改为襄阳举办29个代表队的中型撗渡汉江赛(另在东湖举办小型游泳赛)。松柏同志以70岁老兵身份在主席台上发表演讲并参加了纪念游活动。2017年清明节前他回故乡给老人扫墓后特意赶到韶山为伟大领袖毛主席敬献花栏,又应战友邀请立即赶往苏州为援越抗美原高炮65师师长(后为云南省军区副司令)谢鹤鸣将军扫墓后又到南通市如东县为王长礼烈士扫墓。表达了对生死战友的无限思念,因为没有他们的流血牺牲哪有我们今天的幸福晚年?2018年清明节,独子为了满足他的心愿特意开车送老俩口到河北易县为狼牙山五壮士扫墓,总算了结了他的心愿:六十年的心愿,今日得已如愿;五壮士的初心,明日定能实现。2018年4月15日他应邀到沈阳参加“德邦不锈钢集团”传承红色基因,全国行程10万公里,走访慰问5000老兵总结表彰大会后在战友陪同下专程去抚顺“雷锋纪念馆”参观正好是周一闭馆日。陪同战友与安保人员说明来意后他们立即与馆长联系特事特办:专为他们2人开门参观拍照,满足了松柏同志:五十五年的思念,念念不忘雷锋精神;神洲大地树新风,峰回路转战友情。在此特别感谢抚顺人民对参战老兵的厚爱!2018年9月28日军博召开“新征藏品首开式”邀请他参加。他在刮胡子时无意中发现左颈部有一个不痛不痒4x3cm的肿块。29号立即穿剌做病理切片检查初诊“淋巴瘤”,过了国庆节做pet/ct确诊淋巴瘤二期,要求立即住院治疗!但他已在3个月前就组织40个援越抗美老兵14号要到南宁市报到,决不能因为病了而失约!于是他在老战友黄伯秋协助下带着重病去越南访问、为2个烈士陵园战友扫墓,会见中国驻越使馆武官处主任罗宾大校。越中友协副主席阮荣光,越南老兵协会外事部主任(退休大校)陈玉寅带领有关人员热情的接待了他们并在17日上午在越军仪仗队员带领下为胡志明主席敬献了花圈。10月21日晚上回京后立即住进海军总医院血液科按规程进行1次/月共6次化疗等。其中第3…4次化疗后反应最大、头发掉光、全身无力、飲食无味等等。可是每年12月25…26号是纪念伟大领袖毛主席诞辰日,他一定要去并在台上讲话表示:就是拼了老命也要参加毛主席诞辰125周年纪念活动,谁也阻挡不了!其老伴不放心一定要陪他去北京国际饭店参加纪念活动,因为时间较久实在难以坚持,筹备组人员开车把他俩送回了家。

   

18,有生之年不忘英烈:2019年清明节至五一节期间,松柏同志为了在有生之年实现他继承先烈遣志,传承红色基因,缅怀英烈战友;为早日实现强军强国梦想,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特意带病前往河北唐县“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参观学习。因为毛主席专门写了《纪念白求恩》一文号召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学习。在老民兵田国珍父子带领下又到“晋察冀烈士陵园”为白求恩等英烈扫墓;到“涞源抗战展览室”参观学习少年英雄王二小事迹后和展览室年轻的工作人员合影留念纪念“中国青年节”成立100周年。在全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冉村参观地道战遣址时特意在王霞烈士故居参观留影。

 
 
19,全民健身喜迎冬奥:松柏同志生长在湖南资江边上,上小学前就好玩水,一直玩到现在。只要有条件就非下水不可!特别是每年的7-16毛主席畅游长江纪念日!什么天涯海角,北戴河,湘江,长江,丹江,榕江等就是随团去西藏旅游时到纳木錯湖后在征得管理人员同意后下到冰冷的水中游泳(当时太阳好)。退休住北京后又在儿子的教练下学会了滑雪,2016年初及年底父子俩参加了北京市体育局在延庆石京龙滑雪场举办的“大众高山滑雪赛”。王笑笑记者撰写的祖孙3代滑雪文、照刊登在2017年1月26日《北京日报》上。全民健身运动贵在坚持、重在参与、勇于探索、适可而止。为了迎接冬奥会首次在我国举办,他多次为2022年冬奥会举办〈中华老年人滑雪表演式〉建言献策……。

网上看到的抗美援朝专门为志愿军医生写的书,很有历史价值和收藏价值

500500500500500500500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