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聊一点:游戏中都有哪些让人防不胜防的骗氪套路?

原创连载 欢迎来聊

严格来说,骗氪是一个伪命题。在当代的电子支付环境下,大多数玩家在游戏中的付费行为都是自愿的,很难说得上被骗——从游戏厂商来说,玩家氪金也是游戏维护运营和不断升级的根本动力。

随着国内玩家版权意识和付费能力的提升,在游戏中氪金不再是一种具有污名化地位的行为。相反,男女老少或多或少都会愿意为自己喜欢的游戏“买单”。

但是对于很多百万级乃至千万级的游戏来说,有些付费内容和付费方式,可能还真的有些“水分”~

大家在自己的游戏生涯中,都见过哪些套路呢?

1.建模与原画不符类

建模和原画本来就是相爱相杀的一个对子。在消费端来看,MOBA类和手机游戏因为模型大小的原因,更容易集体翻车。一方面,因为画面表现效果的原因,“我买的”和“实际的”,两者效果存在很大的差异(头部手游王者荣耀的小乔皮肤——纯白花嫁折这个问题就很明显,婚纱的效果完全展示不出来)。

500

500

500

另外一方面,还有游戏内建模的偷工减料,主要表现在在材质效果、色彩差异和画面反馈中。让人很难琢磨是自己手机不行(游戏本身表现能力有限?),还是制作方在成品测试的时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凑合一下用原画卖钱算了。

500

老胡觉得,在游戏中买皮肤可以有这样一个考虑:任何游戏皮肤出现以后,都会有各类作者在各大平台发布开箱和实战测评的视频,玩家可以找到清晰度最高的视频,看一看实际效果,如果看着就膈应,根据我的观察,只会买回来更膈应。

2.抽奖开奖类。

游戏中的抽奖概率一直是玩家的心头痛。早期手机网络游戏的“十连抽”奠定了现在绝大多数手机游戏的基本付费玩法:想要好看的东西?抽。

一方面,这是游戏厂商温水煮青蛙的设计:让玩家花2000块钱买一个皮肤,玩家肯定不接受;但是让玩家在这个概率中去蹭这个皮肤,那么玩家就会不知不觉中几十几百地砸进来;从消费心理而言,抽奖给玩家两种心态:

1.“这些没用的东西也有用,至少可以兑换和分解”。但是实际上,任何游戏都i必定存在一个资源溢出的问题:在现实中钱是不嫌弃多的,但是游戏里面,账号内的财富多了就没有价值了——游戏内容毕竟有限。为了消耗玩家多余的资源,游戏厂商只会用同样的方法来增加资源消耗(氪金)渠道。

以腾讯头部手游来说,人民币夺宝—星元皮肤夺宝,和平精英的武器升级系统,他们都没有带来游戏内容的质的提升——在这个意义上,玩家是用额外的钱在为游戏厂商本来就该有的内容付费。

500

(老胡刚开始玩游戏的时候,因为没有铭文,朋友们会带我打战队赛。现在全英雄、皮肤、铭文、金币和绝大多数头像框都有了,却不再怎么玩游戏了。游戏仓库里溢出了的资源就像一个笑话)

500

(玩家用几千元抽奖出来的皮肤还需要用几千元来升级,确实不太合理)

2.社交绑定。

现在的大多是游戏都会从社交为主要的渠道:“公平竞技”和“好友开黑”双管齐下。竞技牌和娱乐牌通吃。从消费者心理来说,不管这款皮肤你是靠欧(手气)还是豪(氪金)得到的,在游戏社交的背景下都是一个体面的事情。

跟女神在在一起玩,看着她凤凰于飞的王昭君,自己的李白没有凤求凰是个原皮,这像话吗?

500

(氪金大佬)

500

(老胡同学)

500

(这个世界的喧嚣与我息息不相关,我只会觉得它们吵闹)

通过社交来吸引流量是一个思路,另一个思路在于:玩家A给自己买皮肤,那么厂商卖出去了一套皮肤;但是如果玩家A给玩家B送皮肤,玩家B再回赠一个皮肤给玩家A,这就卖出去两款皮肤了。

500

(商家的心思,在各类游戏折扣券“赠送索要”不可用里面就折射出来了)

但是综合来说,抽奖、开箱、转盘的本质就是利用了玩家的赌博心理,连职业选手都逃不掉:

500

每个人都想做命运的宠儿,但是生活的真相是:命运没有宠儿。

500

玩家几百几千块抽出来的东西,可能市场价总值几十块——这也是我批评手游氪金的原因之一,大多数手游装备没有折现渠道(卖号都是5或者25折来算的,顶多能叫个账号处理,不能叫账号交易)。你花的钱,那就是花了——你的这笔钱“大概的确是死了吧”。

对这次,老胡觉得游戏氪金应该坚持这个原则

1.能买的就买,尤其是开箱内容中的动物。我们生命中的绝大多数时候,买来的东西永远最便宜。

2.只能抽的东西,想好了再抽——先核算一下自己的付费能力,然后去网络上看相关的开箱视频,对比这个奖池的上限(最高值)和平均值,以及奖品的游戏效果。确定要氪金了,就一氪到底。不然就很容易被沉没成本掏空了身子伤完了心。最后钱包也疼,心里也不舒服。

不过话说回来了,“赌”本身也是一种付费的乐趣?游戏和人生都是这样。

只是老胡还要比比一句:任何东西人都是会腻的,游戏皮肤尤其如此。

3.新老玩家差异类。

 一个合理的游戏的胜率应该是50-55%之间,为什么?

从竞技水平上来说,玩家匹配的对手原理上应该是无限接近于自己的,永远是”我打我自己“,那么胜负就应该永远55开。而这多出来的1-5%的胜率,就是玩家游戏时长(经验)和游戏技术的不断累积,送你上更高的段位。

从商家而言,也应该是这样:我不能永远为一个2400玩家匹配2399、2400和2401的对手,匹配时间长了玩家等不起,对于厂商而言也没有必要。

疯狂的连胜可以让玩家有更强的游戏意愿和付费意愿或者弃游,疯狂的连败会让玩家投入更多的游戏时间或者弃游。两者组合起来,玩家就会对这个游戏捏在手上:几百块几千都下去了,游戏卸载了干嘛?

所以如果你的战绩好,系统会给你匹配明显超越你水平的敌人或者车队,强行把你打下来。

所以你的氪金数目很多,那么系统自然会让你在氪金的时候大多数时候待在非洲——留住你,厂商也就留住了钱。所以为什么有时候“小号运气更好呢?”一方面,这增加了付费了渠道:武则天管你多少钱抽出来的,原皮上场不太好吧?RMB168的皮肤不应该买一套吗?

另外一方面,这不过是一个幸存者偏差罢了,我们看到的都是别人的欢笑,何曾看到别人的眼泪。

吐槽了这么多,可能还是因为我穷罢。

在游戏中,你见过哪些氪金套路呢?

你又有哪些大喊卧槽的氪金经历呢?一起聊聊吧?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