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所惭愧、感动,不如在这事上做点滴行动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前几天,日本在捐助给我国的抗“疫”物资上附赠的古诗,在国人心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这些古诗出自中、日两国古代典籍,诗句古朴、典雅,表现的感情不浓不淡,诚挚真实,意思表达又恰到好处,被灌“鸡汤”过多之后对煽情早生嗤鼻之情的国人,对此犹如腹内燥热之人突遇甘冽山泉,眼前为之一亮,精神为之一振,内心相当感动。在此次对外援助工作之外的国家形象建设上,日本也当之无愧成为做得最为成功的国家。以至于在这么多对我国进行援助的国家里,日本虽然不是对我援助最多的国家,但却给国人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
不少人在感动之余,拿这些诗句来和我们自己的标语做对比,认为作为拥有过楚辞骚句、诗经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等灿烂华章的“诗歌国度”,老祖宗的精髓竟然玩得没人家外国溜,总觉得有几分羞赧。还有些人以小见大,管窥出来认为日本在中华文化传承工作的某些方面确实做得走心,走在了我们这个中华文化宗祖国的前头,更是对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些喟叹起来。
有报道说附赠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是中国留日学生的建议,不管如何,实话实说,日本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利用上,确实有不少经验值得学习借鉴。从笔者观察的角度看,尤其是在传统文化的商业化转化利用方面更是有很多经验可学。笔者所谓的软性传统文化,也就是国内总喜欢冠之名前曰“民间”的各种传统音乐、戏剧、舞蹈、武术竞技、手工技艺等“非遗”类文化。
为什么笔者要拿“非遗”类文化做阐述?因为传统文化是个宏观的概念,这些“非遗”是传统文化最优秀、最具体的承载者,笔者称之为物象。而且这些物象目前仍然在我们生活中出现。那为什么笔者要拿商业化的转化利用作为传承传统文化的举措参照?因为在商业文明主导的时代,没有实现商业化转化利用的传统文化形态是非常难以生存下去的,更不用说传承下去的问题。所以,解决好非遗的商业化利用问题,让非遗融入现代商业文明,才是解决非遗传承的最好、最可持续的方式。
这种方式最典型的当属京都。京都是日本重要的科技重镇,但更是以历史悠久、人文景观的古都著称于世。据统计,该市仅世界遗产就有17处之多,是个和我国杭州、南京、西安、洛阳、北京等有着同样众多而丰富的传统文化世界遗产的古都。但京都没有在世界遗产上躺着吃饭,而是在此之外对传统文化艺术进行更加细致、系统的挖掘利用。这里绕不过去的是祗园“弥荣会馆”。弥荣会馆是京都专门供游客鉴赏日本和京都七大传统艺术表演的旅游景点,也是2018年携程网全球玩乐平台门票数据显示的国人国庆出游全球的十大热门演出场馆之一。在弥荣会馆,人们可以看到京舞、花道、茶道、琴、雅乐、狂言、文乐等日本七大传统艺术。从旅游角度看,弥荣会馆是旅游景点。但是从传统文化传承看,这又是一个新型的传承方式。怎么帮助了传承?因为他打破了传统艺术生存得时空界限。我们国家的非遗大多是传统农耕时代的产物,大多遗存在农村乡镇地区,城内远没有乡村多。这些非遗类民间舞蹈、舞龙舞狮等艺术形态,不仅像“加拉帕戈斯岛”上的动物们那样被物理隔离在一乡一村,且其表演方式和出现时间依然还是沿袭几百年前约定俗成的历史惯例,有相对固定的时间要求,大多在元宵节“灯会”期间应景式出现。除此短暂节日以外,相当多的传统艺术是束之高阁、隐没不见的,堪称“神隐”。且出现时以祈福为主题,对参演者多以象征性地劳动补偿,像电影里以世俗化方式在各类喜庆场合进行商业化表演的闽南舞龙舞狮是不多见的。弥荣会馆的出现,则使得原本功能单一、价值单一、最初仅在传统节假日特定时间短期出现的传统艺术,被转化利用为超时间、超空间进行长期出现的商业产品,这些传统艺术被赋予了发明之初具有得祈福、驱邪、祝福等功能以外得现代商业价值,得以其他面目出现在现代人眼前,为现代人所接纳。传承也就在无形中得以完成。
反观国内城市,除了硬件性、不动产式的历史景观、自然山水之外,并没有像京都那样有以对外展示传统文化艺术的场所,弥荣会馆那样商业化利用的更是鲜见。简单盘点一下,六朝古都南京除了中山陵、明故宫、秦淮河,在软性文化方面,或许除了1912酒吧街区,有哪种商业化的“非遗”传统文化艺术?北京除了故宫、长城、中关村、天安门等,艺术方面除了京剧、相声,还有什么叫得响、记得住的招牌“非遗”类文化产品?同样的,西安、洛阳、天津等城市,除了不动式的景观,还有哪些叫得响、记得住的特色“非遗”产品?笔者似乎找不到一个商业化利用之中的、令人印象深刻的传统文化艺术,传统“非遗”名吃除外。或许杭州市有宋城千古情表演产品,但这和“非遗”类传统文化艺术似乎不沾边。传统文化艺术与城市建设、商业活动割裂,没能像京都七大传统艺术那样打破时空的界限,只能像“加拉帕戈斯”上的动物们那样永远孤独地存在于一个角落,而无法拥有传承的前提——拥有现代性,只是仍然以原始状态存在而变得越来越衰微。这就像医学上的“废用性肌肉萎缩”现象,人体肌肉组织一旦由于某种原因得不到活动,肌肉代谢就减慢,肌肉就逐渐发生萎缩现象。传统艺术传承过程就像医学上的“肌肉萎缩现象”,由于出现、使用和活动得少,不可避免地导致传承上的衰微,最终消亡。
因此,我们与其在传统文化传承、运用上不如人的惭愧,不如真正从关注身边的非遗做起。而这个第一步,莫过于学习弥荣会馆的经验,让这些传统文化走出既有的生存之地,打破非遗其生存的“加拉帕戈斯”现象,超越时空的束缚,融入人流最多的城市空间,得到经常性的出现,防止“肌肉萎缩”化!
PS :下为两段网络民间非遗,如何像弥荣会馆那样的方式得到利用,帮助传承,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