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比兴与“”拍马屁”

写文章常用的手法是赋比兴,搞科学研究一样,所谓的“拍马屁”也一样。赋是描述一个对象,比是对比,突出重点的意思,兴是由一物想到另一物。下面通过几个小故事来分析下“拍马屁”的境界层次差异,读者可以从中体会先人处事时智慧之机巧灵动,文辞之璀璨夺目。
一,赋的层次
屁颂是拍马屁最经典的作品,收录在《中国古代寓言选》中。原文如下:一秀才气数尽,去见阎王,阎王偶放一屁,秀才即献《屁颂》一篇曰“高耸金臀,弘宣宝气,依稀乎丝竹之音,仿佛乎麝兰之味,臣立下风,不胜芯馨之至。”阎王大喜,增寿十年,即时放回阳间。十年限满,再见阎王。此秀才志气舒展,望森罗殿摇摆而上,阎王问是何人,小鬼回曰:“就是那个做屁文章的秀才。”
关键段落翻译一下。那《屁颂》说:“大王高高地翘起黄金一样贵重的屁股,大大地放出了一股很高贵的气体。那声音悠悠扬扬,好像管弦乐的曲调;那气味纷纷扑鼻,好像麝香兰草的芬芳。小人站在顺风的地方,领略不尽这芳香的气味。”显然,该秀才只是用了赋的写作手法,对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现象进行了一幅描述,我们能领略到的只是其手法稍微夸张了一些。尽管该秀才达成了延寿的目的,后面回来时依然志气舒展,望森罗殿摇摆而来,但他的手法只是停留在赋的层次,仅属于基础篇。500二,比的层次                                                               
戴高帽也是拍马屁的经典作品,也收录在《中国古代寓言选》中。原文如下:俗以喜人而面谀者曰“戴高帽”。有京官出仕于外者,往别于师。师曰:“外官不易为,宜慎之。”其人曰:“某备有高帽一百,逢人则送其一,当不至于有所龃龉(牙齿不齐,比喻意见不合,互相顶撞)也。”师怒曰:“吾辈直道事人,何须如此?”其人曰:“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欤?”师颔其首曰:“汝言亦不为无见。”其人出语人曰:“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
此文尽管我们现在是当笑话看,但学生充分运用比的手法化解了师生观点之间的矛盾,让师生相互之间情景空间共融,是值得学习的。我读过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塞勒的《助推》,根本找不到如此让人赏心悦目的助推化解矛盾的手法。
比是可以起到突出重点的作用。但有时比是有风险,化解它更需要智慧。这个小故事来自电视剧《雍正王朝》。雍正皇帝主持殿试,刘墨林才思敏捷,嚓嚓嚓就完成了考卷上交。我估计雍正皇帝正在想怎么今天碰到了李白的倚马可待,但依然淡定慢慢地问,“这么快就答完了?”没想到刘墨林毕恭毕敬地站着回话,“臣听说皇上日理万机,每天批改奏章几万字,和皇上相比,臣这算慢的啦。”这个比肯定比得雍正皇帝龙心大悦。好事多从坏事来,但坏事也多从好事起。俺估计刘墨林正心中窃喜,为自己的对答打120分的时候,突然与自己有怨恨的军机大臣隆科多站起来指着自己厉声说,“你是什么人,敢拿自己与皇上相比?”常人闻此当属晴天霹雳当头一击,脑袋嗡嗡额早已找不到方向。没想到刘墨林看了下隆科多,然后低头朝着皇帝淡定地回答:“追比圣贤,原本就是我等读书人的职责。”至此,电视画面是隆科多瞠目结舌状,雍正皇帝嘴角露出了难得一见的笑容。500 三,兴的层次
这个故事来三国志诸葛恪传,由两段组成,一段是靠兴化解羞辱,二段是靠兴展现聪明才智。原文如下:诸葛恪字元逊,瑾长子也。少知名。恪父瑾脸长似驴,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长检其面,题曰诸葛子瑜。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因听与笔。恪续其下曰“之驴。”举坐欢笑,乃以驴赐恪。他日复见,权问恪曰:“卿父与叔父孰贤?”对曰:“臣父为优。”权问其故,对曰:“臣父知所事,叔父不知,以是为优。”权又大噱。
第一段诸葛恪是靠延长产业链条的手法(兴的一种形式)化解了父亲面临的羞辱。第二段是突破了父亲与叔父对比的问题框架,通过兴将问题扩展到了跟随那个领导的层次,也就是现在我们常说的“做对的事情”与“做对事情”的层次区别。如此境界和认识,读者你说孙权是不是龙心大悦,是不是能解决问题。现实版的夸自己老爹大智啊。我想,科研人员如果知道兴的手法,再回想自己经常画地为牢的工作,很多是会产生自惭形秽感的。其实,兴的手法在情景空间分析方法中称为跨越情景空间褶层。所以,这里将兴的层次称为“拍马屁”的最高层次。
好,在冠状病毒疫情肆虐的现在,大家还是呆在屋里为国家做贡献吧。昨天看到一个帖子挺有意思的,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下。猪肉永远不会想到,它居然会败给口罩。口罩永远没有想到,自己居然成了年货。我们永远没有想到,对社会的贡献居然是睡懒觉。好,俺这里补上一句,等网友们批评。我们在家睡懒觉永远都不会想到,哈哈一笑还能涨点知识和学问。最后祝愿大家健康平安,早日战胜疫情。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