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制十年后:武汉市普仁医院:风正潮平一帆悬

 

从1955年的一家普通医院发展成大型现代化三级综合医院、湖北省新农合定点医院;从一家职工医院发展成武汉市青山区唯一授予“全国百姓放心百佳示范医院”、“湖北省三级综合医院中医示范医院”荣誉的医院,武汉市普仁医院,已成为了青山区、乃至武汉医疗界的一块闪亮品牌。

    错过20年发展黄金期

    上个世纪80年代至2000年前后,被誉为武汉市医疗发展的黄金期,但对于武汉市普仁医院来说,却是失落的20年。

    当年,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同济协和等一大批医院作为教学医院,利用自身优势,将人才送往国内、国外高端学府与医院学习深造,完成了人才的培养与积累。

    90年代起,利用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新政策,大批医院完成了设备的建设,开始了第一轮的医院环境改造。

    这20年的流金岁月,对市普仁医院来说却不堪回首,医院不但没有发展,几乎陷入绝境。

    市普仁医院的前身是一冶职工医院,属于企业职工医院。企业职工医院的特点是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

    90年代,因为国家制度的调整,国家开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改制改革,管理体制的健全,大批企业出现了经营效益的下滑。1994年起,一冶企业经营效应下滑到谷底。

    企业渐渐无力养活医院,医院的建设开始跟不上外院发展的节奏,在改革开放的那20年,停滞就是后退。

    1998年之后,随着企业的经营效益不断下滑,医院的效益下滑到最低谷。医院职工每月工资仅三四百元,即便如此,职工的工资依旧发不出来,长期拖欠。

    企业开始下岗分流,医院的职工也开始下岗分流、病退、内退。因为无力发放工资,医院大批骨干人才辞职跳槽。短短时间,医院由1200人减少到700人。

    据目前了解,仅深圳地区医院,就有100多骨干医生是当年的“普仁人”。

    改制:四次碰壁后的自我救赎

    改制,正是企业无力养,医院无法生存的自我救赎。

    2002年,借着两项制度的提出,医院的改制开始进入了正轨。一项制度是,一冶不再是劳保医疗,而是加入了《武汉市城镇职工医疗制度改革》的行列;另一项制度是,当年国家发改委出台859号文件《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的通知。

    综合考虑良久,一冶医院迈出了改制的第一步,主动脱离母体——中冶集团。接下来,如同新生儿一样脆弱、无助的普仁医院,为了活下来,开始了不断的尝试。

    根据当时的状况,医院列出了三条改革方案:一是将医院交给政府;二是把医院归属给高校;三是让社会资本收购医院。

    第一条路,失败了。因为医院处于负资产,设备的相对落后,大量人才流逝,导致政府害怕医院成为负担。

    第二条路,还是失败。98年普仁医院就是武汉科技大学的教学医院了,本以为顺理成章的归属高校,可是因为一冶集团希望高价将医院出售给武汉科技大学,再次已失败告终。

    第三条路,依然失败。社会法人对医院的收购,遭到了医院职工的强烈反对,职代会上,职工们一致反对这个决议。

    三个方案都以失败告终。最终医院的领导层通过不断摸索与研究,选择了第四条路——自我完成改制。

    根据各项制度与政策,根据与员工的不断沟通协商,医院制定了最终自主改制的政策。由中冶集团最为大股东,医院当时400多职工作为股东开始了改制。中冶集团占有16%股份,职工占有84%股份。

    医院按照公司法组建了股份制医院,拥有董事会、监事会。

    医院股份制之后,依旧保持其性质不变,成为了公立的三级非营利性医院。2004年完成改制。

    启航:十年“追赶式”发展不辍

    在这条没有地图、没有路标的改制之路上,医院起初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面临着各方面的困扰:人才、设备、设施等。必须改革,只有改革,医院才能赢得一方生存之地。

    改革的第一步就是留住人才。从大锅饭开始改革,将薪资体系分成工资+绩效。每个月对医疗质量、服务质量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直接挂钩,用奖惩来严格规范医疗质量与服务质量。

    第二步是鼓励开展新技术新项目。鼓励个人与科室开展新技术与新业务。每两年开一次科技大会,对于新技术的开展给予大量资金支持,对于新业务的发展给予资金鼓励。

    第三步,大量人才培养。医院出资,派出医生参与学习。在人才派出方面,由医院中青年人才选择新项目进修,进修归院后,医院根据进修医生要求,更新设备开展新技术新业务。

    第四步,引入学科带头人。短短3年,该院引入了10多名学科带头人。根据医院发展,培养人才的同时也放眼医院之外。第五步,聘请客座教授。

    大刀阔斧地变革持续了十年。如今,普仁医院已经成为青山人看病首选,随着病人的激增,院内原本12个病区现已增至30多个,仅内科病区就增加了约3倍。

    老牌优势专科在改制中焕发新的生机。妇产科里,新生儿出生人数占青山区60%以上,儿科是青山区唯一一个仅存的儿科建制,新生儿,儿童保健,儿科普通门诊和病房配置齐全,是青山区儿童诊疗的首选。

    改制中出现的新兴专科,也已医疗市场的竞争中成功突围。比如心内科的急诊微创介入诊疗抢救成功率高,年手术量名列武汉市前茅;中医科成为了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疼痛科在全市第二个引进椎间孔镜,微创治痛技术国内领先。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院今年被评为全国百姓放心百佳示范医院。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