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耻到底有多耻?被金人掳走的北宋皇后,最终结局如何?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在惨不忍睹的北宋“靖康之耻”国难里,一幕常在正史里寥寥几笔带过,却让多少后世读史者不忍猝读的历史画面,正是多少北宋女子的遭遇。可以说,想知道“靖康之耻有多耻”?看看那么多可怜的女子就足够。
首先值得一说的,正是昔日高高在上的大宋“后宫之主”:宋钦宗的皇后朱琏。
(朱皇后画像)
当汴京城破,“靖康之耻”上演时,作为皇后的朱琏,时年不过二十五岁。她的妹妹朱凤英被金人掳走,她也与丈夫宋钦宗一道,被金兵强制押到北方。押送的这一路上,朱皇后被强制光着脚赶路,以至于“足皆生疮”。每天风餐露宿,经常要蹲在泥地里吃饭。每日和丈夫(宋钦宗)以及公婆(宋徽宗与郑太后)一起领到的伙食,也只有四块小豆饼。一路尝尽了寒苦。
而即使在这样饥寒交迫的押解路上,尝尽苦楚的朱琏,还得照顾同样饥寒交迫的公婆(宋徽宗与郑太后),特别是途经封丘时,宋徽宗失足落井,捞上来后浑身湿透,郑太后也扭伤了脚。在丈夫宋钦宗吓得手足无措时,多亏朱琏“手绞太上之衣”,给宋徽宗把衣服拧干,又搀着婆婆郑太后上马前行,才把老两口的命捞回来。
可就是这样一位受尽寒苦,更扛起一家重担的好女子,一路上遭受的,却是接连不断的羞辱。先是押解他们的金军小军官骨碌都,一路上就不停当着宋钦宗的面,逮着机会就调戏朱皇后。就连朱皇后每次要上厕所,骨碌都竟都跟在身边。路上朱皇后曾因水土不服生病,骨碌都这下来了精神,经常打着“治病”的名义,抱着无力反抗的朱皇后又掐又搂。宋徽宗宋钦宗这俩位“大宋天子”呢?却是吓得话都不敢说。
过了卫州后,押解的军官换成了一个叫泽利的,当时宋徽宗宋钦宗这“一家四口”,已经被折磨得快走不动路。泽利干脆下令,把他们几个捆在马上前行。一路上泽利兴致很高,动不动就摆个酒宴,宴会上宋徽宗夫妻加宋钦宗夫妻四人,常被命令趴在酒桌前给金军兵将们“助兴”。有时喝高了的泽利,干脆把尿淋在四人身上。
而对朱皇后,泽利也“格外关照”,有时晚上把宋徽宗宋钦宗郑太后三人捆在柱子上,却偏偏给朱皇后“自由”。当然这“自由”也有代价,饮宴的时候点名叫朱皇后陪酒,一旦朱皇后拒绝,就拿宋徽宗宋钦宗等人的性命相威胁。悲愤不已的朱皇后,在泽利的酒宴上含泪举杯,写下字字泣血的名词《怨歌》:昔居天上兮珠宫玉阙,今入草莽兮事何可说。 屈身辱志兮恨何时雪,誓速归泉下兮此愁可绝……
在经历了这一段求死不能的押解之路后,朱皇后一家人被押到了金国上京会宁府,然后被强制行“牵羊礼”。这场羞辱之后,悲痛欲绝的朱皇后从此生无可恋,“牵羊礼”结束后的当天就上吊自尽,被救回来后,又毅然决然的投水,结束了自己二十六岁的年轻生命。
(剧照:《精忠岳飞》中的“牵羊礼”)
讽刺的是,生前受尽羞辱折磨的朱皇后,死后却得到了金王朝的隆重礼遇。南宋建炎四年(1130),金太宗将其追封为“靖康郡贞节夫人”,外加一句崇高评价:“怀清履洁,得一以贞。众醉独醒,不屈其节。永垂轸恤。”这几句话,啪啪打脸她不争气的丈夫(宋钦宗)与公爹(宋徽宗)。
但实事求是说,朱皇后这一路悲惨的遭遇,如果对比蒙受靖康国难的大多数北宋女子们,却还属于“高规格”。就以朱皇后遭受的“牵羊礼”来说,她虽然被强令披羊裘行“牵羊礼”,但一同参加牵羊礼的北宋宗室后妃们,遭遇更为不堪,统统都被严令赤裸上身,想穿一件衣服都不可得。在这耻辱的仪式上,听凭金人的羞辱。
同样是被掳到北方,很多陷入金人之手的普通女子,也用悲愤的笔墨,记录了那一场苦难历程。比如“蒋兴祖女”,她是北宋原阳县令蒋兴祖的女儿,其父在抗击金人的战斗里壮烈为国捐躯,母亲与兄弟也死于战乱,只有她沦为了战俘。在被押解到北方的路上,途经雄州驿站的“蒋兴祖女”,这位在正史里名字都没留下的女子,愤然写下了名作《减字木兰花》。
这首题写在雄州驿站的诗词,作者远不如朱皇后“高贵”,但比起朱皇后《怨歌》里求死不能的凄惨来,身在民间的“蒋兴祖女”,却从个人的悲惨遭遇里跳出来,生动记录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那“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两三家”的凄惨,那“百结愁肠无昼夜”的悲愤,那“回首乡关行路难”的无助,生动勾勒了这场国难的全景。以境界来说,远远超过了朱皇后的咏叹。
无论高高在上的皇后,还是遭遇身世剧变的官家小姐,甚至千千万万普通百姓。面对这场大难,她们,都成了漩涡里无根的漂萍。
与她们悲惨经历相对应的,还有汴京沦陷后,另一耻辱场景:为了哄金兵高兴,大批汴京女子被强制搜罗出来,押到金营里“抵债”。吏部侍郎王时雍等昔日享尽大宋高官厚禄的文官,这下摇身一变,卖力给金兵抓女人。以至于被掳的女子,在汴京城边指着大宋“精英”们哭骂:“尔等任朝廷大臣官吏,做坏国家至此,今日却令我辈塞金人意,尔等果何面目?”
这一声骂,缩影的,是“靖康之耻”后,多少战乱中人的悲惨命运。更把多少高高在上的“名流重臣”,打脸啪啪。
参考资料:顾宏义《天裂:十二世纪宋金和战实录》、李之亮《教科书里没有的宋史》、张明叶《两宋末年爱国妇女的诗词》、《靖康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