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巧不工”遇上“工匠精神”,AK的原理都不耽误它的精准

说到使用导气式活塞长行程自动原理,双大型凸耳的枪机回转闭锁结构的步枪,相信不少朋友首先想到的是AK系列。然而这些特征同样出现在西方两款著名的轻武器上,一个是FNC,另一个则是今天要说的SIG SG550系列。

500

▲FNC是“地理小国、轻武器大国”比利时的枪械名品之一,其枪机与导气系统是受AK启发的

“战斗民族”的AK以粗犷豪迈闻名,实则大巧不工;而瑞士工业品素以制造精巧的“工匠精神”闻名于世,当年还是瑞士厂商的SIG,又堪称轻武器世界中精工细作的代表,那么出自瑞士工匠之手,与AK同为活塞长行程+双大型凸耳枪机作品的SG550系列,如何做到与AK的评价全然不同呢?

500

▲外观看着自然是西式的

500

▲这枪机框里的枪机运动导槽,就非常AK

500

▲装入枪机头的SG551-SWAT枪机框,也非常AK

长得显瘦、捏着有肉

对SG550系列枪族的关注,又要从小时候开始说起,但并没有那么特殊。昔年还在用纸张实体课外书了解轻武器时,看到了瑞士装备的SG 550/551型步枪。

500

▲SG550与SG551-LB(Long Barrel,长枪管)

第一眼看上去,觉得这两支步枪有点好看——还关注到一个特征,就是它在拥有折叠托的前提下,这种武器的机匣好短,几乎和M16/M4似的。用课外书看图说话的故事,因为知识水平不足以支持更进一步的了解而告一段落。

大约一年后,在住处旁边小学附近文具店里,看见了SG551-LB的1:1拼装玩具,一看标价要45块钱,赶紧跑回家里,掏出所有的积蓄冲向文具店。

500

▲那个玩具大概是这样的构型,有个假模假式的瞄,整体类似于551-LB(长枪管),护木有3个散热孔,并且有加高的托腮

作为一个小学生,当我把这个玩具抱在手里时,就发觉自己基于书上图片的最初印象不甚准确——总体看起来修长苗条的SG 550/551,其实是一种相当“肥厚”的武器。尤其是与轮廓紧致的56式、加长机匣长度显得修长的81式对比,SG 550/551的护木与握把都不是小时候的笔者能一手掌握的,加上专用于配合瞄准镜精确射击的腮托,算是“长得显瘦、捏着有肉”的武器。

后来才知道,真正“苗条”的枪族还得是AR-10/AR-15,AK系与之相比可以算是肌肉虬结,而欧洲许多轻武器,都有这种别样的“肥厚”。

500

▲曾被笔者称作最好看制式步枪的G36标准型,捏手里就发现:你也好肥!

当年我用玩具去分析真实武器构造并不成功,反而把这价值不菲的玩具给拆来拆去折腾坏了,与SG550/551的记忆便告一段落……

挽救矮子的颜值,要磨皮也要精致

等到CS开始风靡同龄人的时候,我惊奇地发现与童年记忆颇有渊源的SG550系列再次出现了,还是SG 550 Sniper与SG 552一起出现的。作为一个坚持用武器具体型号,而不用购买键位B-XX称呼游戏内装备的“别扭”人士,我的游戏技术很一般,更多的感触是:这么好看的SG 550系列,为什么走上了如此“邪恶”的短管路线?!

500

▲在经典的CS1.5里,这把特警专用的“连狙”和恐怖分子专用的“连狙”——G3SG1都是比较“高手向”的武器,这种有枪管蒸腾屏蔽织物、加强脚架、手枪握把掌托、可调枪托的全套配置,像是天生丽质者再浓妆艳抹,煞是好看

500

500

▲相比“连狙”,尽管无论游戏与现实里的SG 552名声都不错,但就是这样丑的不协调

500

▲后续的SG 553也是如此,协调感被破坏了,哪怕装了消音器也救不回来

当然,短突击步枪在近距离交战中的战术优势非常鲜明,无需多言。但和大多数人一样,笔者显然不是需要冒着生命危险突入狭窄环境运用轻武器的人,只是个靶场/游戏玩家而已,苛求一点颜值也不为过。

500

500

▲风流高格调不再,时世俭梳妆常有,吐槽原来就很好看的SG550跟风“时尚”,“整容”成短管战术风,是本文的第一主旨,顺道说说这个结构很AK的瑞士武器,真的只是顺道……

德国人在武器装备上的过分工巧,是军事爱好者们讨论时的常见梗之一,而瑞士人在这个领域上的“造诣”,其实远超过德国人。SG550系列武器是小口径突击步枪,使用的是5.56×45mm弹药,机匣还是冲压的。如果只看这些要素,我们的惯性思维或许会得出:“廉价、轻便、皮实”这一结论。然而这是一把瑞士枪,哪怕是小口径、哪怕是冲压机匣,廉价是不存在的,轻便也没有(作为标准型的SG550重量高达4.1kg),只有用料扎实、工艺精良带来的皮实。

500

▲其机匣的特写,虽然确实是冲压造,可厚实感与光洁度就是使它显得与众不同

比如SG550上的分解销,就是与寻常制式轻武器的分解销不同的——它所用的分解销带有一个摁扣,要先按下去,另一侧的孔洞内小勾爪才能收起,否则无法拔出(此处仅对比军用制式武器原装分解销,毕竟民用枪械市场改件太多,AR-15是有所谓“增强型”分解销,就是SG550这种带摁扣风格的)。

500

▲SG550的分解销,先得按下摁扣(图为SG551-SWAT),比一般武器的分解销复杂多了

500

▲复刻的SG550系列分解销

500

▲按下红色箭头所指的摁扣,蓝色箭头所指的勾爪会缩起来,使分解销可以拔出

只要射得准,短不是问题

前文提及,SG550的机匣之短,堪与AR-10/15步枪相比。后者之所以能做到这样,是因为斯通纳在设计武器时,将复进簧/缓冲组件藏进了枪托里。这种设计并非斯通纳首创,但综合将火药燃气吹入枪机等一系列设计要素,成就了AR系列轻武器机匣紧凑的独特景观。

500

▲AR与AK的小口径型号以平行红线比对,可见AR-15机匣这段很短,但是把复进簧/缓冲组件藏进枪托,意味着其枪托要改为折叠颇为不方便

500

▲小时候惊讶于SG550系列武器机匣又短,又能折叠枪托,随着年龄增长才有了解答——

500

▲因为其复进簧是直接缠绕在活塞杆上的,不必占用机匣空间与长度

这种设计,很容易让人想起苏联著名的DP机枪及其改进过程。DP机枪最初没有手枪握把,复进簧缠绕在活塞杆上,因为活塞要接触火药燃气,整个活塞杆又在高速往复运动,使得复进簧大幅度受热,导致复进簧机械性能变差,使得武器可靠性不足。等到现代化改进为DPM时,将复进簧挪到机匣后方解决了这一问题,大幅度提升了可靠性,并顺便改出手枪小握把,提升了人机功效。

500

▲对比DP轻机枪(前)和现代化改进的DPM(后),其型号改进可谓一举两得的标杆,主要着眼点是解决复进簧可靠性问题,顺便提升了人机功效

不过与专注于长时间全自动射击的机枪相比,SG550系列毕竟是步枪,虽然具备全自动射击能力,但仍以半自动射击为主。另外将复进簧安装在活塞杆上,可以有较长的复进簧,便于自动机组件减速缓冲,降低可感后坐力,提高全自动射击的精度,使得瑞士军方坚持在SG550上采用这一设计。

500

▲瑞士枪自然要用瑞士弹——GP90,虽然仍是5.56×45mm规格,但GP90也是美国枪民获取的军队剩余弹药里,出了名的好口碑

作为一种在1986年开始生产的武器,SG550在提升全自动射击精度方面运用的思路和我们的81式相仿,但是具体实现手法区别鲜明。虽然这种设计存在因复进簧过热导致武器不可靠的风险,但根据武器实际使用环境决策技术应用,并达成妥协与平衡以后,的确成就了SG550系列武器著名的精度。

500

▲RUAG公司(弹药生产方)的GP90弹300米20发验收靶图,约80%散布在6厘米的圆内

500

▲这是SIG还没有卖掉SIG ARMS之前的SG550的300米10发验收靶图,约合1.26 MOA

要想按住后坐力,活塞还得会断气

由于复进簧缠在活塞杆上,就需要拉机柄把活塞杆与枪机框连接在一起。这也解释了小时候的一个疑惑,为什么SG551的抛壳窗有个按钮——这个按钮是拉机柄解脱钮,按下后即可拔出拉机柄,解脱枪机框与活塞杆的连接,完成枪械分解。

500

▲红色箭头所指为拉机柄

500

▲图为活塞杆与枪机框“假组”的状态,按下蓝色箭头所指的按钮,可以插入/拔出拉机柄,红色箭头所指为拉机柄安装槽

而为了进一步提升运用活塞长行程的SG550的射击精度,SIG的瑞士工匠们还想了一个办法:制造具备自动切断导气能力的活塞。

500

▲寻常的活塞大部分是这样的

500

▲SG550系列的活塞有带孔的气体入口(上方为可调式导气阀,下方为活塞头)

500

▲活塞头有个气体出口

500

▲两个红色箭头中间画蓝线之处,就是暂时关闭导气管的位置

也就是说,当发射药燃气进入导气管时,先通过导气阀,从活塞上的气体入口进入,再从气体出口填入导气管内。当活塞开始向后运动时,其最初行程会让气体入口移动,导致导气管短暂封闭,阻绝过量气体推动活塞,精确控制导气量“够用即可”,避免自动机动作过于猛烈。

所以,虽然与AK同为活塞长行程导气式+双大型闭锁凸耳闭锁的制式步枪,凭借SIG一贯的精工细作,虽然重量大、手感肥,但是SG550成功做到了精度高、后坐力小、全自动射击精度较高这一与AK评价迥异的指标,为世界各地的特种执法部门所喜爱。

Tip 1:如果把复进簧改了,您将得到一把......

SG552虽然也是SG550家族里的成员,但是它又相当特立独行——其复进簧并未缠绕在活塞杆上,而是容纳在机匣内。

500

▲因为不再缠在活塞杆上,所以SG552的复进簧在分解武器时会自己弹出来

改变复进簧的位置,在一款步枪的改进中算是幅度不小了。从具体实际运用来说,这个改动的问题却很大——最初采用的方法,是把复进簧导杆焊接在金属底板上,而随着射击持续,金属底板会变形/产生裂纹、甚至脱落,导致复进簧在机匣里乱窜,武器无法使用,直到后来SIG采用的聚合物底板才解决了这一问题。

即便如此,SG552的复进簧寿命也远不如原有的缠绕在活塞杆上的设计,因此SG552的这个设计变更在SG553上被放弃,改回了原来的复进簧缠绕活塞杆。

500

500

▲SIG喜欢折腾复进簧,比如他们的MCX步枪看起来是AR风格,但也把复进簧挪进了机匣里,使得枪托可以很方便地折叠

而SG552因为将复进簧挪到了机匣里,使得它不再需要用拉机柄连接活塞杆与枪机框,具体看起来的效果就……更加AK了。

500

▲SG552枪机框(连活塞)与枪机,枪机开锁状态

500

▲AK的枪机组,枪机闭锁状态

Tip 2:“自己并联自己”的弹匣,到底香不香?

当年的玩具带来的另一感触,就是SG550的弹匣也是AK式的前挂后卡,非常符合小时候尚无多少见识时,对“弹匣安装方式”的认知。而SG550系列武器的弹匣除了以前挂后卡的方式安装,还自带并联卡扣(后来被H&K G36效仿)。

500

▲在宣传图片上是这样的,当年很多国内杂志也刊载过SG550系列使用并联弹匣的图

然而玩具并不提供额外弹匣,即使文具店里还有另一支SG551-LB,我也买不起了。于是我想了个馊主意,把玩具的弹匣拆开,然后把左边那片插在另一片的右边——等于是“自己并自己”,大体了解了其工作模式。

后来年纪渐长也能看到更多资料了,才了解到瑞士军队、德国军队中这种并联弹匣的具体使用情况——无论是SG550系列的前挂后卡式,还是G36的弹匣井式,并联弹匣都使得武器变得笨重,重心变化也影响射击精度。而且两个并联弹匣中间的缝隙较小,在体力大量消耗、士兵情绪紧张时很难作出精准的换弹动作,将弹匣快速安装到武器上——并联弹匣的最大优势也就无从体现了。

500

▲这样的并联因为弹匣靠太近,赶上紧张的时候还不如头尾相接式并联好换弹

500

▲而且原材料简便易得,便于土法上马

并联卡扣本身也有问题,由于弹匣作为武器部件,经常被粗暴使用,所以在瑞、德两军具体使用中,并联卡扣大概率会在弹匣寿终以前很早就断掉,也有小概率没断的情况,但大多也因磨损过度导致并联不稳。总之,这种看起来很美的设计,现实中并不讨巧,最常见的运用是用于收纳散装弹匣,而非实战中进行快速换弹。又或者……

500

▲肯定会被大兵们用来恶搞啦!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