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痛,华中科技大学教授红凌因新冠肺炎医治无效逝世

 

新京报快讯(记者 冯琪)2月8日,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发布讣告,该学院教授红凌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2月7日晚11时在(武汉)协和医院逝世,享年54岁。2月8日晚,华中科技大学相关工作人员向新京报记者证实,红凌教授系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治无效逝世。

记者注意到,该校不少学生在微博上点起“蜡烛”悼念红凌教授,有学生称,还记得这位老师“课前的Quiz还有爽朗的笑”,“人超级好”。

公开资料显示,红凌教授,湖北人,1966年11月27日生于武汉;1988年7月获得武汉大学生物系、生物化学专业学士学位;1994年12月获得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生化博士学位;1995年1月至1999年1月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分子和细胞生物学系实验室作博士后研究;1999年2月至2002年1月为美国加州伯克莱、劳伦斯国家实验室科学家;2007年3月至今在华中科技大学工作,被聘为教授、博士生导师。

讣告显示,红凌教授毕生以模式动物果蝇和人体细胞为模型,研究人体重大疾病如肿瘤、心血管疾病等的基因和蛋白调控机制及调控网络,主要研究与人体重大疾病及稀有疾病相关的基因UBIAD1的分子机制,在该研究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曾任中国国家科学奖评委、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委、中国抗癌协会纳米肿瘤学会委员和中国稀有疾病研究联盟全国协调主任。

“红凌教授爱党爱国,忠于祖国的教育事业,为学校的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讣告写道,红凌教授勤勤恳恳,淡泊名利,任劳任怨,为教育、科研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他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开拓创新,一心向学,桃李满天下,深受广大师生爱戴和尊敬。

“红凌教授的病逝,让我们深感惋惜和哀痛,我们失去了一位令人敬佩的优秀老师。我们对此表示沉痛的哀悼!”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在讣告中表示。

新京报记者 冯琪 校对 杨许丽

-------------------------------------------------------------------------------------------------------------------------

红凌教授属于海归高端人才

红凌教授是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三级教授,属于海归高端人才,也是湖北省的楚天特聘教授,198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同年参加CUSBEA考试,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去美国深造的机会,1994年获得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生化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进行深造和工作,2007年被华中科技大学从海外引进回国,担任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人体重大疾病的分子机制及信号转导网络调控,担任中国国家科学奖评委、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委、中国抗癌协会纳米肿瘤学会委员和中国稀有疾病研究联盟全国协调主任。红凌教授的去世,也让华中科技大学高端人才队伍损失不小,根据红凌教授的同事称,在1月25日左右红凌教授察觉不适,但是由于潜伏期的原因,直到2月4日才发病住院,然而在短短的4天时间内,红凌教授却因病情太重而医治无效死亡。

众所周知,医学可以分为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两方面,就像数学,物理学一样,有基础数学,基础物理学和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红凌是做基础研究的,方向是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做的工作是很基础的机制探索。

基础研究重于泰山

其实,在今天的中国,学医的,从事医务工作的人很多,但是从事医学基础性研究工作的人却很少,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些专业往往非常冷,需要长时间坐冷板凳,而且不为人所知。

很多学生和家长在给孩子报考医学专业的时候,很少有选择基础性研究方面的专业,往往选择的是医护,临床医学等比较热门的专业,比较容易就业的专业。

但是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角度来看,基础性医学研究相关专业才是最核心最要紧的专业,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机理其实就是跟基础医学研究有关,包括病毒序列,DNA,核酸研究等等。

基础研究工作需要耗费巨大的精力和时间,而且未必取得很高的成就,类似的如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如果没有原子弹爆炸我们可能想不到他,但是原子弹爆炸的内在原理却是爱因斯坦这样的理论物理学家们的巨大贡献。

应用只是结果,研究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这个新型冠状病毒的内在结构,病毒内在机理需要无数科学家去研究发现,只有找到根源我们才能够找到所谓的解药,这才是关键。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