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非典时期的消费形势,哪些板块受影响最大?

500

文 | 付一夫  

防控疫情,隔离为先。此时,居民消费便会受到影响。

道理其实很简单,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商业运行,本质上都是由无数笔交易构成的,而交易频次正是左右消费的关键变量。

疫情来袭,很多省市的企业返工时间都被延至2月10日,大部分高校及中小学不得早于2月17日开学。在此期间,尽管网购依然坚挺,但仍有许多交易因广大居民的闭门不出而无法实现,进而限制了各种消费活动。比如,由于不能聚会,饭馆生意锐减;因为无法外出旅游,酒店入住率骤降,等等。

当前,消费已是支撑国民经济增长的首要动力,促消费、扩内需亦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在此背景下,新冠病毒疫情这一“黑天鹅”事件给消费带来的冲击,势必要引起各方的警惕和重视。而我们首当其冲的任务,便是搞清楚疫情对消费的影响究竟几何。

正所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不妨对2003年非典前后的消费形势做一番深度复盘,或许可以从中得到启发。

、非典对宏观经济与消费的影响

 

按照时间轴来看,非典疫情始发于2002年12月,在2003年第一季度的冬春之交逐渐蔓延开来,二季度的4月和5月达到高峰期,并于6月份逐步得到控制,三季度后疫情基本结束。基于此,我们将重点考察这一期间前后的经济运行状况与消费态势。

(1)非典VS经济增长

从数据上看,在非典爆发高峰期的第二季度,实际GDP增速出现了明显下滑,由第一季度的11.1%降至9.1%,疫情过后的第三季度即反弹至10%,且并未影响全年整体的上行趋势(见图1)。

500

分产业看可知,2003年第二季度的三次产业实际增速同样纷纷下滑,值得注意的是,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实际增速均为二季度才出现回落态势,此前皆表现为增长,而第三产业在一季度就已明显下滑(见图2),说明出服务业对于疫情的反应更为敏感。

500

(2)非典VS消费

再来看消费。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当月同比增速看,其数值在非典爆发期出现了断崖式下滑,3月、4月和5月分别为9.3%、7.7%和4.3%,不过在6月之后开始逐渐回升,并重回平稳运行态势。至于剔除价格因素后的实际当月同比数据,同样表现出相似的走势(参见图3)。值得一提的是,对比服务业中的批发零售业以及住宿餐饮业的当月同比增速可知,后者受到的冲击要远远大于前者(参见图4)。

500

500

(3)非典VS消费者信心指数

除此之外,消费者信心指数的变化趋势也能说明问题。Wind数据显示,我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自2003年4月开始出现大幅滑坡,从113.9急跌至103.5,表明国人在疫情期间的消费意愿明显减弱,不过到了6月以后,走势开始逐步改善并趋于向好(见图5)。

500

总结起来,非典疫情着实给经济增长和居民消费带来了冲击,消费者信心也因此而减弱,不过这些影响更多地表现在短期。从长期看,随着疫情影响的逐步可控与彻底过去,经济运行与消费活动都会回到正常轨道上来。

非典对细分消费行业的影响

 

基于非典疫情会在短期内冲击消费的既定事实,我们还可做进一步分析。

考虑到消费这个大板块中包含的子行业种类繁多,并且每一个子行业都具有独一无二的特性,彼此之间差异较大,对于外部冲击的反应程度也不尽相同,故而有必要搞清楚在非典期间,各个细分行业零售额当月同比增速的变化情况。

搜集整理wind中2003年各月的相关统计数据,我们可以发现不同行业在疫情爆发的4月和5月增长速度存在较大差异,有平稳增长的,有增速下滑的,也有逆势上扬的(见表1),具体如下:

500

(1)平稳增长型:主要集中在必需品上,如关乎到人们日常吃喝的肉禽蛋类、饮料类、烟酒类商品,其中肉禽蛋类的增速虽然在4月和5月出现接连回落,但对比后续几个月的数据,仍然处在不错的增长范围内,因而我们将其定性为“平稳增长”而非“增速下滑”。此外,化妆品类和通讯器材类商品也表现出较好的增势,而这些商品受疫情的影响程度似乎并不算太大。

(2)增速下滑型:包括服装鞋帽类、金银珠宝类、体育娱乐类、书报杂志类、文化办公类、家具类和汽车类商品,其中服装鞋帽、金银珠宝和家具类商品均出现过当月同比负增长,而这些商品门类的交易大多是需要人们在线下门店完成的,受疫情冲击较大也就不难理解。

(3)逆势上扬型:有意思的是,一些门类的商品还表现出较强的“防御疫情”属性,其增速更是逆市上扬,具体包括日用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中西药品类商品等,原因可能在于疫情期间,广大居民提前囤货大批日用品和药品,并大量购买带有消毒通风功效的家电产品,等等。

另外,根据国泰君安证券的研究报告,对比“休闲服务”与“商贸零售”行业的营收增速可知,在2003年的前三个季度,休闲服务的营收增速分别为17.09%、-46.18%和-20.42%,其中,二三季度均为负增长,且第二季度呈现出极为明显的断崖式下跌;而商贸零售非但没有出现负增长,甚至还在非典疫情高峰的第二季度出现了增速上扬(见图6)。

500

这便充分证明,旅游、餐饮、酒店等具备一定出行和聚众属性的服务型消费受到的疫情冲击,其影响程度要远远大于实物型消费。

总结起来,非典疫情期间,消费结构的分化较大,平稳增长、增速下滑与逆势上扬同时并存;从短期冲击看,服务型消费受到的影响要显著大于实物型消费。

、以史为鉴:虽有相似,却也不同

 

17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历史总是在不断重复上演,无论是发现病例的时间,还是新冠病毒(2019-nCoV)的起源与特性,此次肺炎疫情与非典都有着太多相似。正因为如此,当年疫情对消费产生的种种影响,或许也会再次出现于当前及短期的未来之中。

然而我们必须清楚的是,眼下与当年虽有相似,却也不同,只因经济社会在发展进步,国人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此时的中国与2003年的中国相比已是不可同日而语,这从几个关乎居民消费的经济指标上即可窥探一斑:

500

我们还应认识到,今天的中国是全球互联网使用习惯最为成熟的市场,完善的电商生态以及正在进行的新零售变革,已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全面的商品供给、更多元的渠道选择与更炫酷的购物体验。在此环境下,国人的购物习惯彻底被改变,即便是受疫情影响而无法出门,人们依然可以在线上完成消费活动,而生鲜果蔬与日常生活用品等商品,可以由盒马鲜生、苏鲜生这样的新零售业态及时送达,这些都是极大的利好。相比之下,2003年的电商发展才刚刚起步而已。

不仅如此,近两年的中国经济正日益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即便是国际市场环境再怎么变幻莫测,我们都取得了不错的发展成绩。而医疗实力与科技手段的巨大进步,更是我们击退疫情、稳住经济和消费的最大资本和底气,这些都是2003年所无法比拟的。

立春已至,万物复苏的春天正款款而来,无限的生机和希望,都在此间孕育和承载着。

只要满怀信心,胜利一定就在不远处等候。

谢谢读完。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