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废除中医始末
日本社会生活中的和服、茶道、书法、文字、绘画、陶瓷、礼仪...等等方面,随处可见中华文化的鲜明烙印,甚至连吃饭都保留着汉文化的习俗——筷子。可是从明治维新时期开始,唯一被日本扫地出门的汉文化,就是中医。
中医,在日本被称为“汉方、汉方医”;明治初期,“汉方医”在日本的势力还很大。虽然明治政府一方面设置新派医学(也即西医,又称兰方医,即从荷兰来的医学)的学校局所,但另一方面对汉方医还持保护态度,比如明治三年还设有“皇汉医道御用挂”。对汉方医的打击,是从明治八年发布医师开业规则开始的。明治十六年(1883年)出台了改正规则。这些规则令汉方医学在日本走到了尽头。明治八年和十六年的规则都规定规则发布后,想开业的医师必须通过“医术开业试验”(即我们所谓的医学资格考试),发布前已经开业的不必考。这些规则虽然没有完全灭掉中医,但几乎断了它的香火。
明治八年的医制中第十九条中规定:“开业者须经考试领受行医许可证。甲、物理化学,乙、解剖学,丙、生理学,丁、病理学,戊、药剂学,己、内科学……。”
这是1875年日本医师的资格考试科目。明治十六年修改过的规则第五、六条把考试科目进一步扩展,变为前后两期,共十门:前期考试科目包括物理、化学、解剖学、生理学,后期则包括外科学、内科学、药物学、眼科学、产科学、临床实验。 严谨的考试科目把汉方医打出了原型!汉方医讲的是“阴阳、虚实、五行藏象”,和巫术有关,与科学无关。面临生死存亡的日本汉方医生们心有不甘进行了抗争。东京的汉方医代表人物浅田宗伯联合了日本各地的许多中医,奔走呼号,要求大学录取汉方医师,并能够免试行医。因为他们无法得到日本最高政治人物的支持,他们最终失败了,汉方医(中医)从此在日本走上了末路。废止了中医药等伪科学的束缚,日本走上了脱亚入欧的崛起之路,不久之后,就把自己曾经的老师中华帝国给打了个落花流水。
资格考试断了中医在日本的香火,《废止旧医议案》未获实行之后八年,曾“把废除中医作为维新的第一件事”的日本开始全面蹂躏中国。废除中医在日本明治维新中的重要意义,是被当时中国一大批有识之士认可的。
鲁迅也曾说过:“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
那么,日本是如何废除中医的呢?明治初期,皇汉医(日本对中医的称呼,亦称汉方医)在日本的势力还很大。虽然明治政府一方面设置新派医学(也即西医,又称兰方医,即从荷兰来的医学)的学校局所,但另一方面对汉方医还持保护态度,比如明治三年还设有“皇汉医道御用挂”。对汉方医的打击,是从明治八年发布医师开业规则开始的。明治十六年(1883年)出台了改正规则。这些规则令汉方医学在日本走到了尽头。明治八年和十六年的规则都规定规则发布后,想开业的医师必须通过“医术开业试验”(即我们所谓的医学资格考试),发布前已经开业的不必考。这些规则虽然没有完全灭掉中医,但几乎断了它的香火。
明治八年的医制中第十九条中规定:“以前开业之医师暂无须学术之试验,唯较量其履历与成绩,姑分为二等,给予暂时许可证……医制发布后凡十年间,请开业者须经左列试验,领受许可证。甲、物理化学大意,乙、解剖学大意,丙、生理学大意,丁、病理学大意,戊、药剂学大意,己、内科学大意……现在虽得开业暂时许可证,其年在三十岁以下者,每三年必须受上列之试验,领取许可证。其笃志者仍得不拘年龄,请求试验。”
以上这只是1875年日本医师的资格考试科目,但却已经比中国1952年卫生部规定的三门现代医学课目多了三门。明治十六年修改过的规则第五、六条把考试科目进一步扩展,变为前后两期,共十门:前期考试科目包括物理、化学、解剖学、生理学,后期则包括外科学、内科学、药物学、眼科学、产科学、临床实验。这又超出了流产的1952年中国卫生部要求的科目数量达7门之多。面临生死存亡的日本汉方医生们,和1929年及1950年代初的他们的中国同行一样,进行了抗争。东京的汉方医代表人物浅田宗伯联合了日本各地的许多中医,奔走呼号,要求大学录取汉方医师,并能够免试行医。因为他们无法得到日本最高政治人物的支持,他们最终失败了,汉方医(中医)从此在日本走上了末路。
日本的源自中医学的汉医在日本本来占据了医学的主流,但自从明治维新之后现代医学的引入,日本医学界广泛要求废除汉医。与此同时,日本对汉医药【废医存药】,基于对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开发了很多“汉药”(汉方薬)。现代日本从1967年开始接受汉方医学药物进入健康保险允许使用的药物名单,时至今日,共有148种汉方药剂获得承认。(中药药材种类总数在8000种以上,常用的是700种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