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药理本质对比

本内容为本人原创,用到了电子环的概念,所以请读者谨慎采纳。

首次发表在知乎,以下为链接:

https://zhuanlan.zhihu.com/p/104844239

由于文章是从电子和原子核的角度进行分析,因此,对物理不敏感的,请直接从3开始阅读。

内容摘要:

1:人体构成简析。

2:疾病本质分析。

3:中医药理论分析。

4:西医药理论分析。

5:中西药对比。

6:总结。

一:人体构成简析

我们接触到的所有物质,其本质都是原子与原子的结合体。如果非要找出这些物质之间的不同,那么大概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 原子核结构的不同。其本质是原子核构造的不同。现代理论认为原子核由质子、中子等构成,其实这只是人们对未知事物的一个猜想而已。宇宙是物质的,粒子性是宇宙的本质,也就是说,所有的物质其最终分解的结果,都是粒子,所以,一个原子核可以分解为数个小的粒子;数个小的粒子在某种情况下可以结合为一个大的粒子而已。

2) 原子与原子之间结合方式的不同。我们在《原子模型理论的探讨与修正》中重新定义了原子与原子之间的结合关系,我们定义了‘共有电子环’的概念。而不是现代理论中的什么共价键、金属键等子乌须有的东西。

3) 原子与原子所能束缚的电子的动量不同。我们在《原子模型理论的探讨与修正》中重新定义了电子的概念。电子是一个范围值,而不是一个固定值:电子是一个范围内的所有粒子的总称(动量大小不同)。

现在我们来分析人体。如果我们无限放大人体,那么我们首先可以看到细胞;继续无限放大细胞,我们会看到组成细胞的分子;继续放大分子,我们会看到组成分子的原子;继续对原子进行放大,最终我们会看到构成原子的电子和原子核。

经过分析可知,不管是你,还是我,还是你心爱的女孩,如果无限放大,那么最终我们只能看到一个由无数个粒子组合起来的粒子体。不管你信不信,你只是一个粒子体而已,你爱的天仙一般的女孩,也是一个粒子体。

注释:我们所接触到的任何的物质,其属性只和该物质所能束缚的电子的类型有关。换句话说就是:同一种物质,并不是因为它们的原子核完全相同,而是因为它们的原子核所能束缚的电子的类型相同。并且,这种相同只是近似的相同,因此,我们定义的任何一种物质,其都是一个范围值。(同一种物质的原子核,不一定相同,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性,那就是它们所能束缚的电子的动量范围相同或相近)

认识清楚上面的注释内容是及其重要的,因为这对我们真正的理解中西医之间的区别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二:疾病本质分析

宇宙中的任何生命体其最终都是粒子体,这个法则整个宇宙通用(当然,你可以怀疑这个结论。但如果你是一个唯物主义者,那么你最终一定会相信这个结论的;如果不是唯物主义者,那就随便了)。

正常情况下,每个粒子体都会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并且这个规则是固定的。通常我们称这种规则为DNA,而DNA本身也是一个粒子体。当然,对于任何物种来说,绝对相同的DNA是不存在的,即使是同一条DNA分裂后产生的子DNA,其与父DNA之间也必然存在差别,哪怕只有一个位置上的原子核不同。

由于电子环本身的不稳定性,以及原子核的不稳定性(绝对静止的原子核几乎是不存在的,电子环中的电子对原子核的束缚力,也是时刻都在变化的),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稳固不变的,而是在一个允许的范围内振荡。如果没有意外发生,这个被允许的范围也许会维持一生。然而,没有意外发生,只是我们的一个美好愿望而已。我们吃错了东西,或者外界环境的变化,都可能会让我们这些粒子体中的某些电子环遭到破坏,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的电子环一旦断裂,那么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的关系就等于断开了,大量的原子核与整个粒子体断开关系,则意味组织的破坏,此时该部位的组织就会部分或完全丧失原有的功能。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生病。

本来打算举例上火的本质,但由于该疾病涉及的理论尚未发表,所以暂且还是不写了。

由以上分析可知,任何的疾病,其本质都是组成粒子体的一个部位的粒子体,或者多个部位的粒子体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可能是以下的情况:

1) 电子环中电子的密度变化,比如升高,或降低。绝大多数的疾病都是这个原因。

2) 由于某种原因,生病部位粒子体结合了不同的原子核(其大多数情况都是因为电子环中电子密度的变化引起)。

3) 原子核缺失。一般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比如受伤。

4) 其它情况。

三:中医药理本质

如果,组成你的粒子体中包含了N种原子核(当然,并不是真正的N种原子核,而是N种不同的电子环而已)。并且当你生病的时候,其中的电子环A出现了状况,(这种状况可能是电子环的电子密度降低了,或者升高了),那么我们如何修补电子环A呢?很明显,我们必须想办法升高电子环A中的电子密度,或者降低电子环A中的电子密度。但无论是升高电子密度,还是降低电子密度,我们都必须先找到包含A电子环的物质。

我们的老祖宗们冒着生命危险,在无数次以身试药之后,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并把这些经验用文字的方式保留了下来。而这些经验,就是帮我们分类出了,哪一种药材中包含哪一种或多种电子环(在此,我们要再次强调:同一种物质并不是因为组成该物质的原子核完全相同,而是因为组成该物质的原子核所能束缚的电子动量范围相同或相近)。

搞清楚了不同的药材,其本质是不同的药材代表了不同的电子环而已,因此,现在你的粒子体中的A电子环出现了状况,那么,我们必须找到包含A电子环的药材。然而,实际情况是,任何一种药材都代表了一种生命体,而组成一个生命体的粒子体中所包含的电子环的种类是巨大的,也就是说,包含A电子环的药材中还包含若干种其它种类的电子环。而我们的老祖宗们并没有把包含A电子环的原子核从包含众多种类原子核的药材中提取出来的技术,所以,只能采取囫囵吞枣的方式,然后患者的身体再去分解药材,并从中提取出包含A电子环的物质。

通过分析可知,当我们服用中药治疗疾病的同时,我们的身体还必须被动的摄入 N-1 种没有用的电子环(假设该药材中只包含一种我们需要的电子环),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单纯以摄入的药量为治疗疾病的基准,那么采用中药治疗疾病的药效是1/N。

四:西医药理分析

西药,一般用化学合成方法制成,或从天然产物提制而成。而合成的依据,就是对疾病进行靶向定点治疗。因此,西药中含有的电子环的种类要远远的少于中药中的电子环种类。假如,我们还是以摄入的药量为治疗的基准,那么我们可以认为西药治疗疾病的药效是1/M,而M的取值为 1 <= M <= N(N 是中药材中所包含的电子环种类)。

五:中西药对比

中药:其成分绝大多数来自于生命体,而这些生命体是大自然进化的产物,其所包含的电子环的种类经过长年累月的进化、淘汰,已经与大自然中的其它生命体产生了千丝万缕的关联。也就是说,任何一种生命体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它要么是以吞食其它生命体进行进化,要么是被其它生命体进行吞食,从而促进其它生命体的进化。所以,位于同一环境中的所有生命体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食物链,这个食物链中所有生命体都拥有相似或相近的电子环,唯一的区别就是原子核与原子核位置的不同。但,不管这些位置如何变化,它们所包含的电子的种类是相似或相近的,即使有区别,也不会太大。

西药:大多是化学合成的产物,或天然产物提制而成。而这些产物的材料来源大多来自于各种矿物质。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这些矿物质大多埋藏于地下,由于生命体的能力有限,因此,这些矿物质很难融入食物链中。也就是说,矿物质所含有的电子环种类与食物链中的生命体所包含的电子环种类的交集要少,或者很少,也可能没有。

当使用中药治疗生命体的疾病时,由于中药中所包含的电子种类与生命体极度相似或相近,因此,生命体基本上不会获得与生命体本身不匹配的电子的干扰。

当使用西药治疗生命体的疾病时,由于人类技术能力的限制,人类最多只是找到了与治疗疾病所需要的电子环存在一定交集的电子环(当然,也可能会找到极度相似或相近的电子环,但这一般只是理想状态),因此,生命体获得与生命体本身不匹配电子的概率要大于中药,或者远远大于。

当使用中药治疗疾病时,由于中药材中含有的治疗疾病所需的电子环数量的限制,中药治疗疾病的药效要慢。

当使用西药治疗疾病时,其药效要快于中药的药效。前提是在相同药量的情况下。

六:总结

1. 中药的药效虽然慢,但是在治疗疾病时,对生命体产生的额外隐患很小,或者没有。

2. 西药的药效虽然快,但是会存在一定的隐患。

3. 中药的发展方向是提高提炼的纯度,如果可以提纯到与西药的占比相同,那么中药将完胜西药。

4. 西药的发展方向也是提高提炼的纯度,并不断的进行实践积累。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