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的战备肉流入中国餐桌?这是真的吗?劣质肉实用识别手册
肉真的能冻上几十年再吃吗?
之前有段时间,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新闻,说有村民在地底下挖出了“僵尸肉”,然后把这些垃圾一般的东西销往市场。想象一下,这些从臭气汹天的垃圾场挖出来的冷冻肉,最终都流向了市井餐桌,让我们不禁地一阵反胃,头皮发麻。
▲前段时间的新闻报道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这些被盗挖的僵尸肉,都是企图走私进我国的冷冻肉,被当地缉私部门查获后,定期埋藏销毁的。这些廉价走私的冷冻肉,一旦转手就能获得暴利,这也就使得许多不法分子“挺而走险”。
▲原谅军武菌手贱选了这图~
提到冷冻肉,以前的新闻还曾报道过“外国1967年生产的冷冻鸡爪流入中国市民餐桌”的事情。虽然这后来被多方证明该报道其实并不属实,但还是一度让我们喜爱的泡椒凤爪险些“失宠”。
▲舒缓一下
民以食为天,不管怎样,食品安全领域都绝不能成为不法分子猖獗横行的集聚地。这纷纷扬扬地一闹腾,让战备肉进入了普通大众的视线。究竟何为战备肉?这玩意儿真能贮藏几十年吗?
▲我国的战备肉储存仓库
战备肉,顾名思义,是一种战略储备物资。我们熟知的战略储备物资,有粮食、石油、钢铁、矿产等等,其实,肉类也是非常重要的战略物资。
▲无论KFC还是重庆火锅
离了肉,都没了灵魂
战略储备物资不仅只用于战前和战时,在和平时期的它一样有着大用,无论是保障国民需求,还是平抑物价,调整市场供需都要依赖它们发挥作用。
以石油、钢铁、矿产等为主的战略物资储备体系,一般来说是在二战爆发前各国基于一战的教训,在积极储备、控制垄断重要的战略物资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
▲没有油的话就还能烧木柴启动
粮食,自然是一个国家重要的战备物资之一,没有石油、钢铁可以,但不能没有饭吃。肉类作为人类的主食之一,在战争时期为军队储备肉类的做法古已有之。
我们的祖先在采集狩猎时期,一次打到的猎物没有办法在短期内吃完,将新鲜的肉制成肉干储存是最有效的办法,人类这一智慧结晶的出现甚至早于对火的使用。这应该算是最早的“战备肉”了。
▲比如晒成鱼干,可以储存很长时间
在古代,汉人王朝建立的农耕帝国,士兵打仗的口粮比较单调。普通士兵平时多以小米粥、馕饼加配野菜、野果为食,肉干、肉酱之类的只有军官将领这些“肉食者”才有资格享用。如果走到适合打猎的地方可能会打一些野荤,除此之外在大获全胜或走投无路之时杀马宰牛,吃肉喝血或许是普通士兵能尝到的少有的荤腥。
▲在极端条件下同伴也是食物
提到肉干,那就不得不提成吉思汗的铁骑了。烈马、弯刀、肉干,曾被称为成吉思汗征战欧亚的三大法宝。游牧帝国向来是吃牛羊肉,喝马奶,靠着蒙古大草原这样的天然大牧场,牛肥马壮。
跃马扬刀、长途机动作战的过程中,牛肉干自然就成了草原骑兵的战备口粮。鲜牛肉风干后体积重量都会大大缩小,将它们塞进口袋里,随身携带,就差咱老李的地瓜烧了。
总之,为军队储备肉类的做法一直都有,但由于那个时候资源匮乏、技术落后,这些奢侈品通常情况下仅会供给那些高高在上的“肉食者”来享用。到了今天,这些当年的“特供”都上了我们寻常百姓家的餐桌上。肉干、腊肉、香肠,诸如这些为了保存储备肉类的做法也并不是某一家的独创。
▲平时过年经常会制作的腊肉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四川一些地区有个传统,他们会把经过加工的整头猪吊在厨房横梁上,让每天做饭时的冒出的烟火熏烤。谁家房梁上挂的猪多,代表谁家更富裕,一般这种猪肉只有过节或有贵宾时才会拿下来吃掉。
▲民间的秘制熏猪
这种猪肉的制作办法历史悠久,据说是以前扎坝人为了以备战乱之时食物匮乏而创造的食物贮藏办法,通过不断的实验,终究发现了这种做臭猪肉的妙招,这种臭猪肉可以寄存十年以上,更久的可长达30年。
到了近代,随着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提升,普罗大众的生活得到了有效地改善。同时军队物资的保障和供应也得到了质的提升,所以为军队大规模配备蔬果肉食的做法在一些国家开始出现。比如,拿破仑战争时期发明了水果罐头、二战前美国出现的午餐肉罐头后来成了美军重要的单兵口粮。
▲“罐头食品之父”
—尼古拉·阿佩尔(法)
在罐头食品发明之前,桶装腌肉一直作为士兵们的备用食物主力。
由于这些食物同鲜肉相比,口感不佳,且往往放上很久才能被吃到,以至于流传出了这样的传说:
“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中的英国水兵吃到的战备肉,竟然还是拿破仑时代制作的咸牛肉(储存近半个世纪),马岛战争时期英国水兵吃到战备肉,也还是克里米亚战争时期的制作的咸肉(储存超一个世纪)...”
“二战太平洋战争爆发时,美军士兵的餐桌上还能见到南北战争时期生产的腌牛肉(储存近一个世纪)…”
“这些牛肉已经变得十分坚硬,士兵们为了表示不满,便把这些牛肉雕刻成军舰,涂上油漆,再用砂纸打磨光滑,挂在住舱的横梁上。”
这其实大半都是添油加醋的段子,因为早在18世纪前期,英国海军后勤委员会便规定咸肉和饼干的储存期只有2年,逾期便都要处理,且肉类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储存这么久,要是英国士兵到了马岛还要吃储存上百年的肉去打仗,那恐怕大英海军不是药丸,而是真的已完了。
▲我们真的没吃过啊
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战备肉早已不是像以前的肉干、腌肉、罐头那么简单,现代的战略储备肉主要是储备新鲜的肉类,大规模储备、定期更换。如果有战事发生,这些储备的鲜肉就可以立即发挥作用。新鲜的猪牛肉既能保证绝佳的口感,又能提供丰富的营养,这比天天依靠午餐肉罐头维持体能要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在和平时期,战备肉就主要用于调节市场、平抑物价之用。在我国,中央和地方都设有储备肉基地、活畜储备基地,在特定时期通过局部收储和市场投放,以维持市场的供需平衡。
我国2007年颁布的《中央储备肉管理办法规定》冻猪肉的储备周期一般为四个月,而冻牛、羊肉的储备周期则为八个月。储存加工这些肉类的企业,都要具备相应资质,这些正规储备肉,公民可以放心食用。
除了储备冻肉以外,国家还会维持活牲畜的存栏量。
《中央储备肉管理办法规定》第四章《入储管理》第二十条 就对储备活畜有如此规定:
“储备活畜每吨分别按活猪20头、活牛6头、活羊60只折算。储备存栏活畜体重,活猪在60公斤以上,活牛在400公斤以上、活羊在20公斤以上。”
至于传说中那些过期几十年的战备肉大量流入市场的,确实不存在,即使有,也是极少数的。因为肉类大规模冷冻的成本十分高昂,一般情况下根本不会也没有必要储存几十年的时间。在我国,如果按照100元/吨/月计算,一吨肉冷冻20年就需要2.4万元,这已经超出了肉本身的价格。
另外还要注意的就是,有些肉是专门经常长期储存制作的,比如上面说过的老腊肉、经过特殊制作的腌肉,有些高档西餐厅还会有那种法国进口的专门储存多年的蜜汁肉干,价格十分昂贵,做菜时只舍得放入几片切成特别薄的肉片进行点缀。
战备肉,属于军民融合的范畴,既是社会稳定繁荣的基石,又是国家安全的保障。生活中只要我们擦亮眼睛,不贪小便宜,从正规渠道购买基本就能拒劣质肉类于餐桌之外。(作者:旭日朝阳)
更多有趣好玩的军事文章、视频、图片、电影、游戏,请关注“军武次位面”微信公众号。打开微信,公众号搜索“军武次位面”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