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常识: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内容不一样

         看了我这个标题,一般的人一定以为我在说废话。可是在中国财经理论领域里鼎鼎大名的许小年先生,却很有可能不这么认为——他会认为我说错了,却不会认为是废话。因为他就是典型的混淆了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

        因为他在认为宏观经济研究没有用——他说【做了几十年的宏观研究,现在终于发现做宏观研究没什么用,最近两三年我把时间和精力更多地用在微观经济的研究上】、【对宏观经济研究得越多,就越对它感到失望,以至于现在怀疑在经济学科中是否需要宏观经济学,我建议在中欧商学院取消这门课】,可是他提出来的观点,全都是宏观经济领域的东西。

        这证明他完全不明白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之间应的区别。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应该如何调整社会资源配置,实现社会财富的增加。主要指标有GDP增长率、财政收支状况、就业状况、通货膨胀率等等。要求政府根据这些宏观经济指标,对出适应市场需要的制度、政策、措施,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顺利发展。

        许小年自称是转而研究微观经济了,却天天在批判中国的经济体制与经济政策,说不利于企业的创新与成长,呼吁减税什么的,这就是在说宏观经济领域里的东西。

        微观经济研究的目的,在于追求个人与企业的财富效应。主要指标有利润、资产负债率、成本利润率、销售增长、投资回报率等等。要求微观经济主体根据市场环境特点,调整、优化经营方式,争取最大利润回报。

        可是我们看到的是,许小年在演讲微观经济知识的时候,完全不提这些指标,或者说如何实现这些指标,只是说【宏观经济越差,微观转型创新的动力和压力就越强】。还是在从微观经济要求出发,讨论宏观经济环境。

        他可能以为,讲了边际效用原理——奇怪他怎么不延伸讲一讲机会成本等等西方微观经济理论中的财务观念——就是在讲微观经济学了。

        这不是在说微观经济知识,而是在说宏观经济理论中的创新理论。而边际效用原理也是宏观经济理论的基本原理之一。
        熊彼特是西方经济理论中,创新理论学派的典型代表人物。可没有谁说他是微观经济学的研究者。因为他依然是从宏观经济角度讨论创新作用的。许小年这里也是在说宏观经济如何了,微观经济就会如何,然后宏观经济也依然不会坏。

        研究宏观经济学,不是不管微观经济要求,因为要有好的宏观经济效果,就必须有好的微观经济形势。因此研究宏观经济的目的之一,就是找到正确的宏观经济政策,让微观经济活起来。

        比如,当今西方国家的货币政策就是企图用宏观措施刺激市场需求,让企业生产的商品有销售的市场,也就是为了促进微观经济好起来。

        研究微观经济也不是不要顾及宏观经济状况。因为要实现企业与个人的财富目的,就必须适应宏观环境的要求,合理配置资源。

        但是有一条,研究微观经济,说的是微观经济主体应该适应宏观经济环境要求,而不是要求宏观经济环境按照自己的要求改变。许小年恰好在这里混淆了两个不同学科之间的区别。

         2016年 11月5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金融学教授许小年在第三届大梅沙中国创新论坛上表示,外界对于宏观政策的预期不要太高。“我对宏观经济研究得越多,就越对它感到失望,以至于现在怀疑在经济学科中是否需要宏观经济学,我建议在中欧商学院取消这门课。”他说到。

        经济是以财富为目的的资源配置行为。宏观经济指的是以社会总体财富增长为目标的社会资源配置行为。宏观经济的目的不是企业利润。当然,没有企业利润会导致经济萎缩,因此让企业能够获得利润,是实现宏观经济目的的必要手段,但是企业利润不是宏观经济的目的,很明确了。

        微观经济就是为了实现企业利润而进行的资源配置行为。社会的财富增长不是微观经济主体的追求目标。不过同样当然的是,宏观经济环境不好,市场有效需求不足,也一定会导致微观经济困难。

        因此,资本会流出宏观环境对自己不利的市场,而流向宏观环境对自己有利的市场。所以,要搞好微观经济,也必须研究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好的时候,微观经济不一定就好。

        比如所有人都把钱交给了社会,意味着社会富裕了的同时,每一个微观经济主体都在亏损;

        同样的,微观经济好的时候,宏观经济也未必好。比如中国企业目前大举到海外收购资产,就是因为外国的宏观经济环境坏掉了,资产价格大幅度降低,给了一些微观经济主体获利的机会。

        也就是说,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各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相互之间总的是相辅相成,却又往往并不同步。因此搞经济理论的尽管可以根据自身喜好与专长而选择特定的研究方向,却没有理由说哪一种研究是没有用的。
        许小年之所以会对宏观经济研究感到失望,如果不是出于无知——其实,经济学家们不懂得什么是财富和经济,是很普遍的情况——就只有一个理由,那就是因为,宏观经济并不以微观经济效果也就是资本利润为目的,而许小年只想看到资本利润的理想状态,所以会对宏观经济研究失望。
        许小年认为,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没有宏观经济政策,但是却实现了接近10%的增长。据他观察,1999年之后,中国用宏观政策来拉动经济增长,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力度越来越大。国内采用凯恩斯主义的政策越用越吃力。
        从许小年的这个观点来看,他之所以对宏观经济研究失望,很可能确实有出于无知的成分。

        他似乎以为宏观经济理论就是凯恩斯主义一种。却没有想过他自己说的【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没有宏观经济政策,但是却实现了接近10%的增长】就是一种宏观经济研究结果——尽管是荒谬的结果。

        还有他呼吁给企业减税,也应该是对宏观经济研究的结果。更不用说宏观经济领域还存在其他很多理论,未必就都是没有用的。

        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没有宏观经济政策,但是却实现了接近10%的增长】,来质疑宏观经济研究的作用,就更可以用那个时候中国也没有微观经济理论研究,微观经济却发展很好,来质疑微观经济研究没有用了。

        尤其对于崇拜企业家的人们来说,微观经济应该如何运行,自有往往是对经济理论一窍不通的企业家们,根据市场情况,做出正确处理,何须别人替他研究?

        这样一来,逻辑上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都无需研究了。于是许小年应该建议的不是取消宏观经济学这门课,而是应该建议取消整个经济学课程,当然许大教授也就可以退休了。
        许小年之所以突然发出对宏观经济学存在意义的质疑,可能与他在这之前的一篇演讲中说的蠢话很有关系。他说目前中国【宏观经济没什么戏,但在微观层面,希望大大的有。】
        这首先违背了经济逻辑:微观经济的目的,在于企业利润。企业利润的增长,必须以产品销售增长为前提。当宏观经济【没戏】的时候,市场的有效需求规模是萎缩的,于是企业的产品销售是会遇到严重困难的,微观经济如何会【希望大大的有】?
       当然,从日本敌视中国的立场出发,或许就会是这个感觉。所以,许小年在这里会用【希望大大的有】这样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但绝不会是中国的企业家们的感觉。
       而在事实上,如果把中国与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来比较,中国的宏观经济根本就不存在【没戏】的说法。6.5%以上的增长速度,是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高涨时期也难以达到的指标。因此,相对于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在中国市场上的企业确实感觉还不错,总体上微观经济不存在【没戏】的现象。
        在这篇演讲中,许小年教授还告诉人们一个“重大的”经济学知识:【决定一个国家老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是GDP总量,而是人均GDP。】
        好家伙嘛,这么隐秘深奥的真理,就这么轻松地说出口来了?难道他不知道,决定人均GDP的,就是GDP的总量?如果一个国家的GDP总量偏低,如何提高它的人均GDP?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