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荣臻元帅诞辰120周年:忆聂帅为航天事业奠基的峥嵘岁月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今天,让我们一起回望一位伟人。
△聂荣臻元帅
他是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
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之一。
他是开国元帅。
他是航天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他是聂荣臻元帅。
在我国航天事业,特别是运载火箭事业的发展中,聂荣臻元帅倾注了巨大心血。在航天事业的创建初期,聂荣臻元帅提出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方针,为航天事业把握着正确的发展方向,并竭力为广大科研人员保障科研生产与生活条件,曾多次来火箭院视察指导。当标志航天事业创建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大会召开时,当航天人放飞我国第一枚导弹时,聂荣臻元帅都亲临现场指挥……
2019年12月29日是聂荣臻元帅诞辰120周年。今天,我们深切缅怀这位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向他致敬!
前半生戎马 后半生科研
1899年12月29日,聂荣臻生于四川省江津县吴滩场(今重庆江津市吴滩县)。从此,在中国的历史上又多了一位革命将领,他为新中国的创建贡献了前半生,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但是聂荣臻元帅的成就远远不止这些。
△青年时代的聂荣臻元帅
1956年10月的一天,邓小平代表党中央来到聂荣臻元帅家里,就他的工作安排征求意见。聂荣臻元帅没有任何犹豫地选了科技这一块。同年11月,聂荣臻元帅出任国务院副总理,主管科学技术工作。
从此,聂荣臻元帅开始了为新中国科技事业,特别是国防科技事业开拓与奠基的征程。
促成导弹研究院的建成
1955年,著名空气动力学家钱学森回到祖国。经过考察、调研,钱学森向中央提交了《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提出发展导弹、火箭事业的建议,得到了中央的高度重视。中央决定组建导弹等科学研究的领导机构——航空工业委员会(简称“航委”,后在其基础之上成立了“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
1956年4月13日,航委成立,聂荣臻元帅为主任,钱学森等人为委员。5月10日,聂帅代表航委向中央提交《建立我国导弹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见》,提议建立导弹管理局(即“国防部五局”,后并入导弹研究院)和导弹研究院,尽快开展导弹研制工作。
△聂荣臻元帅(右)和钱学森(左)
同年5月26日,周恩来总理出席中央军委会议,讨论并批准了《关于建立我国导弹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见》。周恩来在会议上指出:导弹的研究方针是先突破一点,不能等待一切条件都具备了才开始研究和生产;要动员更多的人来帮助和支持导弹的研制工作,所需的技术专家和行政干部,同意从工业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军队中抽调,军队要起模范作用。同时,责成航委负责组建导弹管理机构(国防部五局)和导弹研究院(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筹备工作随即铺开。
为航天事业“讨要”兵马
成立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面临的处境就是从零开始,当务之急是从全国各地调集导弹研究人才。但因为是从各单位抽调精兵强将,骨干力量走了,这些单位的工作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有一些单位态度不积极,调人工作进展并不顺利。
为了解决选调科技骨干的问题,1956年7月,聂荣臻元帅带着《关于调人的第一份报告》找到周恩来。在周恩来总理的大力支持下,调配骨干人员、大专以上毕业生工作很快有了进展。专家、教授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的任新民、庄逢甘、梁守槃和朱正先后来报到,国家分配的240余名大专院校毕业生也部分陆续报到。
△航天四老(左起分别为:黄纬禄、任新民、屠守锷、梁守槃)
而后,为了加快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创建进度,聂荣臻元帅又向周恩来总理呈递了名为《关于调人的第三份报告》,并附上专家名单,报告里写道:“现根据科学规划委员会为导弹研究机构提出的199名工程技术人员名单,和根据研究院目前最低的需要和被抽调干部的单位的可能,经过再三考虑研究,一致认为,除已向军事工程学院和通信兵部抽调10余人外,还需向政府各部至少要先行抽调工程技术人员42名,以满足目前工作的最低要求,抽调的人员中第二机械工业部12名,邮电部20名,铁道部8名,天津市委统战部1名,化工部1名……上述拟抽调的人员,请批准着调,并望早日到职。
△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年轻的新学员们
终于,蔡金涛、屠守锷、黄纬禄、吴朔平等报告中和名单中提到的数十位专家和部分技术骨干,还有100多名大专院校的毕业生先后进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报到。
正是有了周恩来总理以及聂荣臻元帅的大力支持,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创建时期的技术骨干队伍才能很快形成。
为航天事业发展提出方向
1956年10月8日,在北京西郊解放军第466医院简陋的食堂里,聂荣臻元帅对坐在台下的200多人宣布:经过中央军委批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由钱学森任院长,领导大家从事火箭、导弹的研制工作。
△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旧址
会上,聂荣臻元帅说,在座的各位是中国火箭事业的“开国元勋”,现在人手少,但只要大家团结一心,艰苦奋斗,中国的火箭、导弹事业一定会有美好的前景。
当时,我国导弹、火箭技术究竟选择一条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是迫切需要明确的首要问题。是一切都靠自己从头摸索前进,还是一切依赖外国援助?聂荣臻元帅召集有关部门负责人反复研究,确认应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的力量上,坚持自力更生,同时尽可能争取必要与可能的国际援助。
1956年10月15日,聂荣臻元帅在向中央的报告中提出,我国导弹的研究,应采取“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为辅,充分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科学技术成果”的方针。同年10月,党中央批准了这一方针。
这就是国防部五院的建院方针。从此,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我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提出科研“开门七件事”和“三步棋”原则
一个家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聂荣臻元帅在建院初期曾形象地说,搞好科研,同样也有“开门七件事”,即新型原材料、电子元器件、仪器仪表、精密机械、大型设备、测试技术、计量技术。
为此,他提出了组织全国大协作,开展新材料、元器件和新设备的攻关建议。这一建议的组织实施,不仅对当时导弹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在全国范围形成了一个协作网,还带动了我国整个科学技术和基础工业的发展。
预先研究、技术储备是研制航天工程重要的技术、物质基础构成。对此,聂荣臻元帅提出了按“三步棋”安排的原则,即在同一时期内至少要看到“三步棋”,安排好三个层次的工作。一是在探索研究的;二是正在设计和试制的;三是设计定型后小批生产的。历史发展的实践证明,“三步棋”的原则,有效地提高了当时科研工作的前瞻性、计划性、目的性,一步一步地夯实了我国航天工程研制的技术基础,特别对后来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赴苏联争得导弹技术援助
导弹技术,作为国防尖端科研技术之一,一直是各国秘而不宣的核心能力。虽然中苏两国关系紧密,但对于中方对导弹等尖端领域的援助需求,苏联仅是给予少量的援助。1956年底,受苏联国内局势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争取下,苏联援助我国发展导弹技术方面出现了转机。
△聂荣臻元帅在访苏期间留影
作为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领导者,聂荣臻元帅抓住机遇,通过苏联驻华经济技术总顾问阿尔希波夫,再次提出国防尖端科研领域的援助需求。令人惊喜的是,需求提出后立即得到了苏方的响应。随后,苏方正式邀请中国派出一个高级代表团去莫斯科谈判。1957年9月7日,由聂荣臻元帅为团长的中国政府工业代表团飞赴苏联。代表团设5个小组(委员会),按导弹等5个领域分别与苏联开展对口谈判。
经过一个多月的谈判,双方于10月15日签署了《关于生产新式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以及在中国建立综合性的原子工业的协定》(简称《国防新技术协定》,又称《10月15日协定》)。《国防新技术协定》关于导弹工业的部分规定:苏联在1957年底至1961年底,向中国供应P-2等导弹的样品和技术资料,帮助中国进行导弹研制和发射基地的工程设计,派遣技术专家协助仿制导弹,增加中国派赴苏联的火箭与导弹专业留学生名额。
△为谈判准备的草稿
此后,苏联对我国导弹等国防尖端科研领域的大规模援助正式展开。在协定达成一个月后,为了对接苏联援助,我国首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进行机构调整,成立一分院(今火箭院)。
亲自为火箭院选定院址
在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今火箭院)成立之前,聂荣臻元帅曾作出指示,要做好选址工作,既能满足导弹、火箭事业长远发展的需要,又可安顿好科研人员,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
△现在的火箭院办公大楼
当时选址,有三个备选方案:长辛店李家裕的马列主义学院二分院、永定路半壁店的财务学校和南苑。马列主义学院二分院附近有铁路,内部设施相当齐全,有办公楼、宿舍楼,还有游泳池、牛奶场、大礼堂等,永定路财务学校也有现成的教学楼、住宿楼,搬进去即可“开工”,但周围民居较多,发展空间太小,只有南苑地势开阔,未来搞基建、兴土木,大有发展空间;毗邻机场,未来接收人才、来往出行多有便利;靠近飞机修理厂,未来生产、加工或可有所合作;近在眼前的职工医院,未来又可以为科研人员的健康“保驾护航”……因此,聂荣臻元帅在反复比较后敲定南苑!
正是由开国元勋谨慎抉择、果断批准,1958年年初,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今火箭院)最终将“家”安在南苑,开始建设我国最大的运载火箭研制基地……
向各大军区“化缘” 保障科技人员
聂荣臻元帅曾把自己比作科技战线的后勤部长。他说:“我自己就是个勤务员,我有志于当个科学工作的勤务员,为研究工作努力创造各种条件,保障科学工作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
1959年至1961年,国家处于经济困难时期,粮食和副食品、蔬菜等供应紧张,科技人员普遍吃不饱、吃不好。聂荣臻元帅当时主管国家科学技术发展和国防科技工作,科技人员的生活处境和身体状况,时刻牵动着他的心。
△聂荣臻元帅(右一)在发射场看望大家
于是,聂荣臻元帅向海军及北京、广州、济南、沈阳等大军区的领导呼吁,请他们尽快想办法给予支援,调拨一批猪肉、鱼、黄豆、海带等副食品和水果给国防科技战线,并强调“这也是一项有力的政治工作。”
各大军区在自身供应也很紧张的情况下,尽最大努力,把69万斤肉、23万斤大豆、64万斤鱼及水果、蔬菜等支援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总后勤部又专门给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今火箭院)调拨60万斤大豆。
当时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今火箭院)成立伊始,人员大量增加,各项消耗巨大,正是有了这些来之不易的农副产品,才慢慢缓解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今火箭院)农副食品供不应求的状况,保证科技人员能吃得饱、吃得好。
向中央提出三点建议 坚定发展导弹事业信心
上世纪60年代初期,中苏关系恶化,苏方撤走专家、推迟供应急需材料……当时国内经济进入暂时困难时期,一时间,国内出现了一些质疑发展国防尖端事业必要性的声音。
面对这样的状况,聂荣臻元帅作为我国国防尖端事业的主要领导,十分焦急。他向中央和相关领域的主管领导耐心地解释发展导弹等国防尖端事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及目前我国科研人员在导弹等领域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
1961年7月3日,聂荣臻元帅向中央提出三点建议:一、一定要争口气,继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二、在科技来往中应采取新的作法。三、独立自主,立足国内,绝不意味着封锁自己。
这份建议提交后,周恩来作出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立足国内”等批示。很快,这份建议获得中央批准。当月,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指示,聂荣臻元帅召集国防科委和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等单位的领导干部,认真研究与分析了当时我国尖端技术的基本状况,提出了继续发展国防尖端事业的理由和决心,得到了中央的认可。
聂荣臻元帅还在人民大会堂向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干部做重要讲话,国防部五院一分院(今火箭院)近2700人出席。在讲话中,聂荣臻元帅对科研人员讲解了中央的政策,在工作上提出了新的要求,对科研人员给予鼓励。
△聂荣臻元帅(左一)与科技人员在一起
在那段艰难岁月中,正是因为有了党和国家的重视、支持,有了聂荣臻元帅等领导和亲切关怀,中国航天事业才能如此飞速发展。
见证我国第一枚导弹研制成功
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之初,上级明确了仿制P-2导弹的分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今火箭院)负责总体设计和弹体、发动机研制,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负责控制系统的研制。当时计划的目标是1959年9月完成第一批导弹总装出厂,争取国庆节试射。这也是任务代号定为“1059”的原因。
1960年,正当仿制进入决战的关键阶段,苏联突然宣布中断援助、撤走专家。当此之时,聂荣臻指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定要争口气,依靠我们自己的专家,自力更生,立足国内,仿制“1059”绝不动摇,无论如何要搞出来。他还对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的领导王秉璋、王诤说,中国人民是聪明的,并不比别的民族笨,要依靠我国自己的专家和工人搞出自己的导弹。
在航天人的不懈努力下,1960年10月23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今火箭院)抓总研制的、我国自行制造的首枚近程地地导弹“1059”从南苑出发奔赴酒泉发射场。11月5
日9时2分“1059”导弹点火升空,约7分钟后,弹头落在距发射台550千米的目标区,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1059”发射之前
在发射现场,聂荣臻元帅激动地说:“今天在祖国的地平线上,飞起了我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枚导弹,这是我国军事装备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从此以后,我们有了自己的导弹!”
△“1059”导弹发射成功后,聂荣臻元帅在发射场发表讲话
“1059”导弹试验发射成功,在中国战略导弹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它向世人宣告,曾经发明过原始火箭的中华民族,彻底结束了不能制造导弹武器的历史。
此后,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在聂荣臻元帅的领导下,我国导弹等国防尖端事业的科研、生产队伍自力更生,顽强拼搏,攻坚克难,各项工作渐入佳境,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科技奇迹。
直到晚年,聂荣臻元帅仍关心着航天事业的发展。临终前,他曾说:“我已经93岁了,寿命也算是很长的。我入党已70年,从未脱离过党的岗位,始终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我虽然对党没做过多大的贡献,但党交给我的任务都是坚决完成的。我坚信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坚信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十分正确的。我非常赞同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时的重要谈话。我很想多看一看几十年为之奋斗的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喜人形势,也很想多听一听祖国科技事业振奋人心的好消息。现在行将归去,临别依依,好像有许多话还言犹未尽。总之,我衷心希望全党同志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同心协力群策群力。为建设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祖国而共同奋斗;同时也希望全军同志在中央军委的领导下,进一步巩固国防,保卫和平;我希望海峡两岸尽快统一。我希望全国科技工作者牢记科技兴国的重任,努力攀登世界高科技的崇山峻岭,为国争光,为人类进步多做贡献。”
人虽逝,言尤耳,精神长存。作为新一代的航天人,我们将秉承聂荣臻元帅“以报国为本、为中华的崛起建功立业”的理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建设科技强国、航天强国贡献力量。
12月27日,长征五号遥三火箭发射圆满成功。火箭院今年18次宇航发射任务取得满堂红,我们以此告慰聂荣臻元帅。这蓬勃发展的航天事业,如您所愿。
文中部分内容来源于《山高水长》《当代中国的航天事业》《聂荣臻元帅画传》火箭院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