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没有分裂

中国历史上内战不断,内部和周边小朝廷也很多,中国又是多民族国家,按说中国早该分裂了,为什么中国还不分裂?

不管是好意还是恶意,这个问题相信很多人都问过。在欧洲走一遍,就不难理解了,功劳全在中国的文字!  秦始皇统一了书写文字,但在此之前,中文已经是象形文字。不是说中文还是古象形文字,只是相对于拼音文字而言的。或许叫形意文字更加确切?形意文字vs拼音文字的好坏已经争论了一百多年了,在计算机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本来说是形意文字是一个障碍,现在看来全不是那么回事,神州大地大街小巷里,男女老少微信、短信打得那叫一个飞快,从信息(而不是字符)输入速度来看,没有感觉比英文输入慢。

形意文字最大的特点就是文字与语音分离,正是这一点使得中国保住统一。拼音文字最大的特点就是文字与语音的统一,正是这一点使得欧洲不可能统一。

文字是文明的载体,是传统的物化。不管中国还是欧洲,早期文明并没有确定的语言和文字,早期文人商贾旅行于不同地方,并没有太大的语言问题。原因不太清楚,估计是早期文明发达程度较低,还没有太多的抽象概念,关于吃喝拉撒睡的表述解决了,交流的大半就解决了。另外,强势文明对弱小文明的征服带来强势的语言,拉丁语随着罗马军团传遍欧洲,斯拉夫语随着斯拉夫人“入侵”东欧也流传到这里,北欧语言、日耳曼语言都是这样。

另一方面,由于交通不便,生活习惯各异,各地有口音和方言是必然的。于是问题来了:即使源于同一语言,经过多少代之后,由于方言的固化和拼音语言的文字-语音的统一关系,各地就形成不同的语言,而且语言差异会随着时间而加大。最典型的例子是南斯拉夫。大概6世纪时,斯拉夫人迁徙到巴尔干半岛。如果和现代一样的话,在迁徙过程中,人员流动和混合会加强,语言、口音差别会弱化,中国的移民城市是普通话最标准的,据说福建三明、陕西汉中就是这样,尤其在三线人的后代中。但在后来的历史中,尤其是中世纪以后,奥地利-奥匈帝国的势力范围内信奉天主教,奥斯曼帝国的势力范围内以伊斯兰为主,斯拉夫人“坚守势力”以东正教为主,在此后的民族打造过程中,分别形成克罗地亚人、波斯尼亚人、塞尔维亚人等。他们甚至在文字上都开始不同,塞尔维亚人用俄文一样的西里尔字母(据说这是保加利亚人发明的,俄罗斯人也只是使用而已),克罗地亚人用的就是拉丁字母,波斯尼亚因为土耳其人被基督教力量打跑了,所以被迫改用拉丁字母,否则可能还是阿拉伯字母。不同的宗教导致不同的语言、文化、传统,由此产生不同的民族,形成了今天的巴尔干,尽管当初他们都是从同一个地方来的,用同样的早期语言,信奉同样的早期宗教。

中国则不一样,从一开始就是形意文字。语音也是文化的载体,但那是暂态的,事过境迁的。即使在同一语言里,古语音和现代语音是不同的,古汉语的发音是专门的学问。但文明的主要载体是文字。秦始皇统一了中国的文字,但这不等于不能重新发明一套文字,西夏文字就是一个例子,问题是这太费事了。但是,文字统一了,即使存在各种天差地远的方言,文明就不容易分裂了。中国是多民族国家,但民族和民族不一样,有的是完整的民族,有的只是部落。中国现在分裂主义最厉害的地方都是有自己文字的地方,其他民族地区大多基本上没有自己的文字,很多都是解放后政府帮助创造的,离心倾向就淡漠多了。原来有过一个说法:中国是一个文化的概念。当时这个说法是被作为台独理论依据而驳斥的,其实这个说法是有道理的。在中国人心目中,使用中文的地方(不是指小店、小街,而是一个国家、地区)就是中国的地方,就是这种思维的结果。换句话说,中国的分裂与否不是由政治动力决定的,而是由文化动力决定的。越南、朝鲜改变了文字,与中华文明的割裂就彻底了。日本在战前据说有人在思维上不把入侵中国当作侵略不同的国家,而更像偏庭坐正,这才有大东亚共荣圈的说法。

不管怎么样,形意文字而不是其他文化元素才是决定中国几乎不可能分裂的根本原因。再大一统的国家、民族也总是有内部矛盾的,但中国的统一文字使得即使有分裂,也只能是短暂的、局部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就是这个意思。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