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山海经{稿}
解读山海经{稿}
一、山海经的一些探讨
㈠
中华先人自华胥开始到炎黄,足迹遍布亚洲美洲欧洲非洲,这是山海经内容的基础。山海经记载的是夏朝初期回溯黄帝时期,也有女娲伏羲时代的一些记载。黄帝到帝喾时代,尽可能的探索世界地理,并且研究了人本身。大九州的概念其实是黄帝时代流传下来的。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必然源自黄帝时期。
《山海经》的可信度不亚于荷马史诗,比《荷马史诗》更接近信史,远小于荷马史诗的神化程度。《山海经》的一些内容,可以对应考古发掘,古代文献。中国人需要考证山海经,不能像希腊土耳其似的,让外国人考证荷马史诗特洛伊战争。
当然,黄帝时期接受了内地南方的装神弄鬼的东西,还有维持等级森严的各种假与伪,秦穆公时期的由余就指出了这个历史事实。所以就给天下大乱埋下隐患,也造成后人的一些非议。
黄帝-轩辕-少昊-颛顼-帝俊-帝喾-帝挚-尧舜禹,山海经结合这些历史人物的各方面记载。但是绝大多数已经失传了,零零碎碎,很重要的已经抹杀了,所以神木石峁遗址没有任何记载。山海经只是支离破碎的一些记录,一些内容和篇名混乱,
仅仅是现在的山海经,已经不能有效推测上古时期的地理成果,更谈不上全面了。山海经典型的反映了既得利益阶级社会对历史学的破坏。
㈡
因为不同时代的政治中心不同,各个政治中心作为中心点,就会导致相同的地方出现混淆,各地位置出现矛盾混乱。特别是历史记载遭到抹杀和破坏,加上后来人不能实地勘探,还有长期的遗漏,也搞得顺序篇章杂揉错乱,所以只能是上古历史的零零碎碎的记载。尽管如此,综合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还是能发现一些上古先人的历史事实。
也存在这些问题———不同的政治中心位置出现的方向方位混淆,不同的海出现混淆,不同的大荒出现混淆。
㈢
《山海经》记载的奇珍异兽,绝大多数是存在的,有一些与非洲美洲的动物高度吻合。飞鼠、飞鱼······这些动物分布在美洲到非洲。
甚至还有企鹅———大荒南经:有人焉,鸟喙,有翼,方捕鱼于海。大荒之中,有人名曰驩头。鲧妻士敬,士敬子曰琰融,生驩头。头人面鸟喙,有翼,食海中鱼,杖翼而行。维宜芑苣,穋是食。有驩头之国。很多人猜测是企鹅。
夸张编造————遍地黄金之类的
东山经的泰山是很普通的山,这里不是黄帝族看重的,是历史、政治、文化原因。
总之,真正的海外经,还有一些山经荒经,其实应该是非洲欧洲美洲。已经在帝喾后期和尧舜禹,就开始抹杀篡改失传了。古代的阶级斗争社会矛盾人的邪恶是异常尖锐野蛮的。
考古调查发现神木石峁“皇城台”的台顶,还存在着壁画、鳄鱼骨板、鸵鸟蛋壳等珍贵文物。史前人类的文明交流能力和网络,实在让人惊讶不已。这些“奢侈品”是如何聚集到一起的呢?
神木石峁遗址的“皇城台”有几个层级。另外,皇城台护墙的发掘也取得了新进展,整个皇城台由石砌的墙体层层包裹,每层高3米左右,呈现出顶小底大的金字塔式结构。
山海经记载昆仑丘是几层环绕的,这是传承昆仑丘。山海经记载,射箭不能指向昆仑方向,不能指向轩辕丘方向。这是既得利益阶级社会开始严重的愚弄毒害人们,开始出现越来越严重的压迫。
《<山海经>的来龙去脉》—《地图》1998年02期 作者王红旗
王红旗先生认为,山海经的内容来源,可能与周朝的王子朝逃往时,带走的周室典籍有关。这个说法的可能性很高。
㈣
《山海经》是怎么回事
山海经记载的是夏朝初期回溯黄帝时期,甚至包括女娲伏羲以来的一些记载)。
山海经的记录,有一些颇像是记载西伯利亚、极光、贝加尔湖、哈萨克大草原、东南亚、日本。
保留了一些上古时期,中华先祖在亚欧非美四大洲的一些所见所闻和活动。
《山海经》是上古的社会地理的记载,被弄得神化渲染,古怪离奇,云山雾罩,扑朔迷离,混乱不堪。应该是黄帝时代到夏朝初期的情况,各个残留片段混在一起。而且,黄帝时期的各代首领,政治中心和活动范围是不一样的,以不同时期黄帝方位记载搅合,造成地理位置方位的莫名其妙。
山海经是上古时期官方历史记载,因此抹杀篡改很容易。而老百姓交通闭塞,没有文字能力,只能流传本地的一些历史。而且遇到一次次天灾人祸就颠沛流离,许多历史事实就失传了。
山海经是尧舜禹夏商周的抹杀,每个时期有具体的抹杀目的。而且张冠李戴,混淆视听,更是林林总总。特别是东周时期被孔丘参与的政变的毁坏,周朝大量典籍被破坏。
山海经的现象证明,古代历史记载不但破坏的支离破碎,而且埋没了绝大多数记载。
山海经是抹杀历史,神化历史,又七零八落的拼凑,暴露了既得利益阶级社会对历史破坏的各种把戏。
到孔丘时期,更是邪恶大肆破坏历史记载。
内地南方人文自古以来就有问题。
事实上,中华历史记载被破坏的十分严重,特别是在内地南方。
中华上古文明成果,黄帝内经道德经道家,只是保留了一点点皮毛。黄帝内经被保存在岐山一带不是偶然的。
㈤
山海经记载吃什么东西可以让人不迷乱
原始社会不存在心理精神疾病,既得利益阶级社会出现以后开始出现。山海经记载的吃了什么就会让人摆脱迷乱,这个时期人类科学知识极其低下,加上使心用心很容易迷乱。
所以,出现了脱离社会环境的独善其身的修行。用清静无为摆脱。
道家只是上古时期中医学养生的皮毛。很多经验知识被破坏了。用鬼神强制性的愚弄社会。
精神恍惚容易出现在农村,特别是过去的农村。因为农村见识少知识少,心理纠结负担就多。
㈥
黄帝与昆仑的考证
1、
昆仑传说基本上是河西走廊,这不是偶然的,是轩辕黄帝到帝俊时期,这里是控制亚洲东西之间的重要战略位置。
青海湖一带也出现昆仑传说,这里也是轩辕黄帝控制的范围。
昆仑有好几个,应该不下十个,是历代黄帝族大首领的行政中心重要行营。黄帝大首领不一定本人常住这里,但是这里一定是各种觐见的地方,山海经这样记载。也是装神弄鬼的地方,山中老人的阿萨辛城堡,其实就是这个山寨版。
按照清代万斯年的研究,当时已经有十几种关于昆仑地理位置的说法了
黄帝的昆仑也是分春夏秋冬的到处巡游。不同季节的都城。这在 辽金元清 也有历史的习惯痕迹。
2、
昆仑在在中国古代地理观念的中心地位
①《水经》称“昆仑墟在西北……地之中也。
②《春秋命历序》称:“天体始于北极之野,地形起于昆仑之墟。”宋均注日:“北极,为天之枢。昆仑,为地之柄。即北极与昆仑形成天中与地中的相对,宇宙围绕天地之中心而运转。
③《地统书·括地象》称:“地中央曰昆仑,其东南方五千里曰神州。”
④《淮南子·时则训》称:“中央之极,自昆仑东绝两(‘两’字衍)恒山,日月之所道,江汉之所出。”
同时,昆仑神话在中国神话有着中心地位。
古人认为昆仑乃天地中央,昆仑是万神之山,是神仙居住的场所。这不是偶然的,是黄帝族时代的思想意识形态的政策。
可参考《祁连山脉主峰的历史 古人眼中的“昆仑神山”》作者:darkblueocean 04-24 11:13
3、
黄帝时代的昆仑有多处,就是黄帝的行政中心。也有现实的考量,必须是战略要地、交通要道、生产生活适宜、地理地形的烘托感。
有昆仑名号的地方是重要政权中心,所以用天下名号。
昆仑之丘应该是昆仑山下的某个山丘高地,能够设立宫殿,举行重大活动、祭祀、接见各地首领使节。
昆仑之虚,应该是从昆仑丘向左、右、前,延伸的的比较低矮的山丘平原。黄帝的日常生活,首都的生产生活都在这里。
为了加强对远方的影响,就神化政治中心。说黄帝在神山仙地统治着人间。
说昆仑是“百神之所在”应该是各地部落的重要人物在这里汇聚,既是使节也是人质。
昆仑山昆仑丘昆仑墟有很多,方位对不上号,还存在明显的混淆和混同。这是黄帝政权首领的政治中心不断变动,所以,昆仑的方位不同,不同的昆仑方位导致山海经的许多地名坐标莫名其妙。
行政中心的变动,为的是加强全面掌控天下。也存在可能是为了防止首领特权膨胀,采取远离家乡和亲族的规矩。
许多地方出现轩辕的名称,有多个轩辕故里轩辕山轩辕丘,这是黄帝时期,各个首领的出生地家乡。这是各地有轩辕地名的传说就能证明的。另外山海经也记载一些。
周穆王所到的昆仑丘只是黄帝政权多处行政中心的一个,山海经西王母所在的昆仑墟也是这样。山海经的昆仑山、昆仑虚、西海,很可能还有在黑海里海咸海的。
周穆王所以能够到达哈萨克平原,因为与商朝不同,周王朝祖先与西域的黄帝族更加亲近,包括夏朝。
4、
析城山是昆仑的传说
山海经·海内北经————“帝尧台、帝喾台、帝丹朱台、帝舜台,各二台,台四方,在昆仑东北。”
“昆仑虚南所,有泛林方三百里。从极之渊深三百仞,维冰夷恒都焉,冰夷人面,乘两龙。一曰忠极之渊。”
“阳污之山,河山其中,凌门之山,河出其中。”
——————————————————————————
远古时期,中华人文始祖尧、舜、禹汤,均活动于今晋南一带,而晋城属“京畿之地”,
丹朱岭,位于山西省晋城高平市北四十五里,与长治市长子县接界,是长治市与晋城市的界山,东西走向,海拔1131米。主峰在高平市赵庄乡与长子县交界处。
这里的——泛林——应该是析城山南面的——小沟背风景区为中山地貌,处于华北地区唯一遗存的原始森林腹地,由山西省阳城县的银河谷地、鳌背山、待落岭三部分构成,总面积50平方公里,
阳污之山,河山其中,凌门之山,河出其中————河南济源黄河三峡景区乃世界地质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地方、河南十大热点景区、小浪底之精华景区。景区位于小浪底大坝上游20公里处
5、
青海省的昆仑传说———湟中是一处昆仑丘。
湟源县东南215公里是林家遗址。林家遗址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城锁南坝西12公里东塬乡林家村北。这里出土的一件铜刀,由锡青铜模铸而成,刀身薄厚均匀,短柄长刃,长12.5厘米,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铜器,距今约五千年,它的发现把我国使用青铜器的历史提早了一千年。
常征考证昆仑丘在湟中,以前称临羌 。
王肃曰「昆仑在临羌西,析支在河关西,西戎在西域」。王肃以为地名,而不言渠搜。今按:地理志金城临羌县有昆仑祠,敦煌广至县有昆仑障,朔方有渠搜县。
————————————————————————
这个昆仑丘不是周穆王所到的昆仑丘。这两个人的考证,不符合周穆王经过的路线有群玉之山的记载。
当然,常征的考证,可以证明湟中是一处昆仑丘。临羌县约在今青海湟源县南古城一带。
可参考
丹地是昆仑神话与西王母的发祥地
作者:任玉贵 李国权 白成莹 来源: 发布时间:2011-07-19 16:48
《汉书》记载:“临羌有昆仑山”。
6、
河西走廊的几个昆仑丘昆仑墟的探讨
宁夏六盘山北端,固原市原州区西北55公里的寺口子河北岸。丝绸之路东段的重要孔道。可能是一处昆仑
须弥山是一处拥有一百多座石窟的风景胜地。它位于宁夏六盘山北端,固原市原州区西北55公里的寺口子河北岸。这一带关山对峙,峡口逼仄,深沟险壑,奇峰高耸。古时,山下的寺口子河被称为石门水,水上曾设石门关,成为丝绸之路东段的重要孔道,也是中原汉王朝与西域各少数民族争战与修好的重要关防。
甘肃境内岩画、碑石、摩崖石刻等不少,在全国具有重要意义,也颇受游人欢迎。岩画主要分布于河西走廊北山一带,特别以嘉峪关黑山、肃北马鬃山、民勤北部雅布赖山一带比较集中,祁连山脉、西秦岭等地亦有所见。
河西走廊是我国历史上生态环境变迁、古绿洲发生沙漠化最典型的地区,开展古绿洲生态变迁游是甘肃又一独具特色颇值大力推出的旅游产品。据我们调查考证,河西地区计有10 余处人类历史时期的古绿洲演成为沙漠化区域,如民勤西沙窝、武威高沟堡沙窝、张掖“黑水国”、古居延绿洲、马营河摆浪河下游( 骆驼城周围一带)、金塔东沙窝、疏勒河洪积冲积扇西缘(锁阳城周围一带)、芦草沟下游、古阳关绿洲等,其总面积约4600 多平方公里。
通过考察人类的发展史,考察亚欧非的人类流动、文明文化的影响,可以这么说,从伏羲时代,已经开始向西影响到西亚欧洲,也受到那里的影响。兴隆洼的小米传到大地湾,又传到西亚欧洲。铜的使用受到西亚影响,在天水到西安改进成世界最早的铜冶炼和铜刀。黄帝时代更是这样,车的引进和改进,是黄帝的伟大贡献,给东亚带来巨大的推动,因此被尊称轩辕。有熊氏——颛顼——轩辕,有史料记载是三十世。
唐朝的边境西至咸海,伏羲黄帝不会小于这个范围。
现在比较明确的是,河西走廊至乌鲁木齐,有几处昆仑丘昆仑墟。
合黎山也有传说是昆仑山。
合黎山的东大山,这里的黄帝族时期的遗址多,如华清遗址,黑河保护区有新石器遗址
这个地方山海经和穆天子传都没有说是昆仑丘。但是有史料说,合黎山在燧人氏时代已经是一处重要的地理坐标。
张掖黑水国应该是昆仑墟悬圃的一部分
黑水国遗址在张掖西站西北14·5公里。黑水国遗址既是新石器时期的古文化遗址···
张掖黑水国因黑河而得名,也因黑河而盛衰。黑水国遗址很早以前是个很大的湖泊,后来逐渐干涸,形成了一块巨大的川地。
按记载判断
周穆王所到的昆仑丘,在山丹县南面。山丹县西南不到40公里,也有一处洪水河。
周穆王所到的舂山是河西走廊北侧最高峰,在合黎山东端,海拔达三千多米,因位于张掖的东北方向,当地称之为东大山。山丹县有军马场这样的大草原,适合黄帝族的游牧。
地势险要。地处河西走廊蜂腰部的张掖市山丹县,东临焉支山,南横祁连山,北至龙首山,三面环山,中通孔道,自古以来为东西交通咽喉,而县城东南三十多公里处的峡口更是甘(州)凉(州)古道上的一道天然屏障,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要。两山对峙的山峡中以山设关,关外有城,为历代驻兵、屯粮、屯草、屯军马以及商旅往来的军事基地和重要驿站。
7、
昆仑墟
虚,从虍( hū)从丘(qiu,从北从一),造字本义:虎豹横行、了无人烟的地方。虚,本义为大山丘。即"墟"的本字,《说文》,"虚,大丘也,昆仑丘谓之昆仑虚"。大则空旷。故引伸之为空虚。
㈦
大荒
凡是大荒的地方,是人烟更稀少的地方。上古时期人烟稀少,人们聚居在一个个相对人口集中的地址。陕西山西就不是大荒,因为上古时期这里人口比别的地方更多。
㈧
关于陵的推测
20·9·10·21
1、
《尔雅·释地》:“大阜曰陵”,认为陵是大土山。这可能是不准确的,大阜应该是丘陵,丘陵的种类有多种,包括大的土山。《尔雅》最早著录于《汉书·艺文志》,因此《诗·小雅·天保》的“如山如阜,如冈如陵”,更接近上古时期陵的本意。陵的甲骨字形,像山崖边的石磴形,并不是土山之意。
笔者推测———丘陵才是大土山。陵应该是埋葬首领的山岭,很可能在聚居区西边。这样的习俗是黄帝族带来的还是内地南方也存在的,还需要考证。
山是重峦叠嶂的,高。丘是不高的,低。山是多个高高低低的山形成,丘比较分散。丘是小土山,也包括面积大坡度小的隆起地。丘陵是碎石形成的比较高的山岭。山海经的**之丘是核心聚居区,也就是现在的遗址。山海经的“国”是每个部落所在地范围。
2、
有观点认为———中国帝王的坟墓开始称为“陵”,约从战国中期以后。这应该也是不正确的。
《山海经·海外西经》就有“龙鱼陵”的记载。《海外西经》的“龙鱼陵”应该是今宁城县和朝阳县的恐龙鱼类的化石地带。上古时期,黄帝族认为这是神灵的墓葬,所以称之为“龙鱼陵”。人们以为有的山是神灵的墓葬,神灵会埋葬在山中。所以也这样效仿,并且把这样的山称之为陵。
以后的既得利益阶级社会越来越自大,战国中期以后诸侯都把自己墓葬称为陵了。秦始皇自称始皇帝,自以为高于三皇五帝,是有历史环境的。
注意,到了颛顼时期,开始出现大首领埋葬在山南,妃嫔埋葬在山北,这是既得利益阶级社会进一步出现男尊女卑导致的。
3、
有一个需要考证的
黄帝族可能在聚居地的西侧,有一座山。重要人物去世后,可能埋葬在山腰或山脚。
这样,每天太阳升起,往往是山头最早有阳光。在祭祀的时候,远远的高声颂念,或加上祭祀舞和火堆,同时也敬请山的神灵保佑。这个习惯后来随着黄帝南下遍布各地。即使在平原也会筑土高台。
这应该是把陵代指墓葬的来历。
中国古代认为人死后西去,可能来自黄帝族的观念。祭祀祖先的观念也可能来自黄帝族。从墓葬就能发现对死者的不同对待。
纪念祖先,祭祀祖先,追根溯源,是黄帝传下来的。满族的胡里改人就知道祖先在黑龙江北岸。红山文化是祭祀祖先、首领,不是装神弄鬼。
装神弄鬼是内地南方开始的,章丘的古遗址,发现埋葬的人的墓葬遗骨被破坏。这是5000年前就有了,与红山文化正好相反。
接受内地南方精神污染就不行了。鲜卑就忘了嘎仙洞在哪里。
㈨
山海经中里的长度考证
2019·12·18
但在1992年中日两国关于《穆天子传》的学术研讨会上,学者们指出,中国秦以前的“里”指的是“短里”,只有今77米长。因此,西王母之国应在今甘肃、新疆一带,它以西宁、兰州为前庭,以新疆为后庭,中心在敦煌、酒泉一带。
《春秋·谷梁传》宣公十五年(前594年):“古者,三百步一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
——————————————————————————————
商朝周朝的里,很明显是220米左右,不可能只有77米。
在山海经中的帝俊时期,还比较地广人稀,所以一里的长度可能不小于220米。夏朝时人口增加,尧舜禹也为了掩饰过去的历史,就很有可能缩小里的长度。
笔者发现,山海经记载中与现在地名比较明确的,有一些大体上是地图直线距离1公里大约相当于山海经中的5里。大多数则无法确定。
㈩
嘉禾的考证
2019·8·27江发表
关于嘉禾的解释,有一种观点认为,嘉禾泛指生长茁壮的禾稻。在古代,把一禾两穗,两苗共秀,三苗共穗等生长异常的禾苗称为"嘉禾"。人们认为它们是政治清明,天下太平的征兆。如《宋书·符瑞志》:"嘉禾,五谷之长,王者德盛,则二苗共秀。于周德,三苗共穗;于商德,同本异穟;於夏德,异本同秀。"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嘉禾是大禾。《白虎通?封禅》:“德至 地则嘉禾生。嘉禾者,大禾也。成王之时,有三 苗异亩而生,同为一稼,大几盈车,长几充箱。 民有得而上之者,成王访周公而问之。公曰: ‘三苗为一種,天下当和(合)为一乎?’后果有 越裳氏重九译而来矣。”
《小雅·甫田》:“禾易长亩······黍稷稻粱”。这说明,嘉禾应该包括黍稷稻粱。
黍,《字彙》解释:粟属。苗似芦,高丈余,穗黑色,实圆重,土宜高燥。
《穆天子传》(周穆王)曰:“‘□山,是唯天下之良山也。珤玉之所在。嘉谷生之,草木硕美’。天子于是取嘉禾,以归树于中国”。“嘉谷生之,草木硕美”,说明嘉禾比一般草本植物高大粗壮。
从这些记载看,嘉禾很可能是高粱。
高粱的有关出土文物及农书史藉证明,高粱种植最少也有5000年的历史,其起源和进化问题多年来一直有两种说法,一说由非洲或印度传入,二说中国原产。但是许多研究者认为高粱原产于非洲,以后传入印度,再到远东。世界上高粱分布广,形态变异多,非洲是高粱变种最多的地区。斯诺顿收集到17种野生种高粱。高粱全身有着各方面用途。
黍和禾在上古时期应该是几种农作物的统称,应该包括高梁。所以被记载“大几盈车,长几充箱”。
黍和禾的细分应该是后来的事。比如,古以粟(小米)为嘉谷,后为五谷的总称。从各方面史料看,粟(小米)的名称历史在黍和禾之后,谷与稻也是这样。认为粟(小米)“嘉谷”,嘉谷是五谷的总称,其实本来就是源自嘉禾名称的影响。
《山海经·海内西经》:“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这个木禾是一种大树。
嘉峪关的嘉,应该与小米高粱之类的农作物有关系,当时这里气候好一些。
(十一)
木禾 建木 招摇山
2019·8·28江发表
木禾
《山海经·海内西经》:“昆仑之虚,方圆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开明北有视肉、珠树、文玉树、玗琪树、不死树。凤皇、鸾鸟皆戴瞂。又有离朱、木禾、柏树、甘水、圣木曼兑,一曰挺木牙交”。
“长五寻,大五围”,应该是高10米,周长8-9米。木禾可能是年龄大的银杏树,银杏树的果实白果可以食用。山海经记录的年代,距黄帝在这里建都应该有一两百年了,所以,当时的银杏树已经更加粗大,虽然当时气候好一些,但是毕竟是西北,所以树高有限。
建木
《山海经·海内南经》:“有木,其状如牛,引之有皮,若缨、黄蛇。其叶如罗,其实如欒,其木若蓲,其名曰建木。”
按照《海内南经》的记载,建木很像是栎(橡)树。
《山海经·海内经》:"有木,青叶紫茎,玄华黄实,百仞无枝,有九欘,下有九枸,其实如麻,其叶如芒。大皞爰过,黄帝所为"。
按照《海内经》的记载,这个木很像是望天树,望天树的果实和叶子也符合“其实如麻,其叶如芒”。上古时期气候温暖一些,河南就曾经有很多大象,望天树可能曾经在维度更高的地方,大暤-太昊活动范围至少包括福建一带。
黄帝以后,应该也出现了人为的制造装神弄鬼的偶像,包括神树神兽之类。
宗教是既得利益阶级社会产物,是为了不正当的利益目和维持不正当的利益关系进行的愚弄。
张忠培:“宗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现象。它是被歪曲的世界观念,其根源和本质就是无知”。“宗教具有保守的特点。我们不能仅根据宗教信仰中所表述的情景,简单地说明当时的社会制度”。
(十二)
凤凰
《山海经·南山经》:“(丹穴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南禺之山)有凤皇、鹓雏”。
南山经的凤凰,其实就是红腹锦鸡。古代有一些大的鸟类,受到人类捕杀灭绝。上古以前的红腹锦鸡应该比现在的体形大,色彩羽毛更丰富多彩。为了生存,只能体形小一些,羽毛少一些短一些,这样速度更快更高。所以现在的红腹锦鸡——栖息于海拔500-2500米的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林缘疏林灌丛地带。性机警,胆怯怕人。听觉和视觉敏锐,稍有声响,立刻逃遁。
山海经一些山的记载,明显就是广西到云南越南老挝缅甸的山区。
南宋地理学家周去非编纂的地理名著《岭外代答》,对凤凰所做的记述非常详细。《禽兽门·226 山凤凰》:凤凰生丹穴,丹穴,南方也。今邕州溪峒高崖之上,人迹不至之处,乃有凤凰巢焉。五色成章,大逾孔雀,如今所画,而头特大。百鸟遇之,必环列而立。其顶之冠常盛水。雌雄更饭,未始下人间,南人谓之山凤凰。石湖‘虞衡志’云:“两江深林有卵,雄者以木枝杂桃胶,封其雌于巢,独留一窍,雄飞求食以饲之。子成,即发封;不成,窒窍杀之。此亦暴物。”
《大荒西经》:“有五采鸟三名:一曰皇鸟,一曰鸾鸟,一曰凤鸟” 。
《西山经》:(女床之山)有鸟焉,其状如翟而五采文,名曰鸾鸟,见则天下安宁。
翟是野鸡。鸾鸟比野鸡的色彩更多一些。凤鸟形象在鸾鸟之后,而且凤鸟不是凤凰。山海经关于五采鸟、鸾鸟、凤鸟的记载还有一些。上古时期的数量种类比现在多,体型比现在还要大一些。
网友 鱼会飞C.C. ,用手机拍到了五采鸟。发布时间:2019-02-20。完全符合“有五采鸟三名,一曰皇鸟,一曰鸾鸟,一曰凤鸟”的记载。
(十三)
一目人
《海外北经》:“一目国在其东,一目中其面而居。一曰有手足”。“深目国在其东,为人举一手一目”。
《大荒北经》:“有人一目,当面中生。一曰是威姓,少昊之子,食黍”。
神木石峁遗址出现了一目人的玉石像。荷马史诗《奥德赛》,古希腊神话,欧洲各国史籍中,以及《一千零一夜》和中国的《太平广记》等文献中均有记述。
古文献记载阿尔泰山在很久以前恰巧存在过“独目人”。公元前七世纪,最早到中国探险的欧洲人——古希腊人亚里斯底阿斯,从黑海的东北方出发,向东行至中国的阿尔泰山一带,前后花了两年时间,完成了有史记载以来西方人最初的中国之行,并将旅行见闻写成《独目人》一书。
后来,公元前五世纪时的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历史》一书中对中亚北部作了一些描述,记载了三个民族:秃顶的阿尔吉帕人、伊赛顿人和独目的阿里马斯普人,他们分别分布在哈萨克丘陵、伊犁河与楚河流域、阿尔泰山麓。
《海外北经》、《海内北经》及《大荒北经》都提及“一目国”和“一目民”,所谓“有人一目,当面中生”。通过对所记方位的判断,与希罗多德的记载可谓不谋而合。
我国北方少数民族有关“独目人”的传说。据载,在图瓦人的史诗中,独目巨人被描绘成一位口中喷火、鼻孔冒浓烟、前额独目闪闪放光的异人;而在哈萨克人的神话中,它则是一个出现在荒野深山、力大无比、刀枪不入的钢铁之身…。少昊的统治中心在西部,这是亚洲人种的传说,流传到欧洲。
一目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在强烈阳光下,光线过强使眼睛感到不舒服,只用一只眼睛会更适应。在阿尔泰的环境中,光线对眼睛的刺激更大,所以人们就用一个眼睛。这也是人们带的面具,还能保护另一支眼睛。
现在的新疆阿尔泰山的古遗迹,就有一目人的线索。事实证明,黄帝族向西发展的几百年,从陕甘宁到蒙古高原新疆中亚,人类活动空前的活跃。
(十四)
不周山
————————————————
是盆地,有一面存在缺口。共工从这里杀出重围。
(十五)
招摇山
《山海经·南山经》:“南山经之首曰?山。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
《山海经·大荒东经》:“有招摇山,融水出焉。有国曰玄股,黍食,使四鸟”。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试论招摇山的地理位置》,论证"山海经第一山"招摇山是广西兴安县的猫儿山。这样的地理环境,应该是依山傍水,适宜洗浴的地方。
——————————————————————————————————————————————————————————————————————————————————————
二
#####################################################################################
南山经
杻阳山
又东三百七十里,曰杻阳之山①,其阳多赤金,其阴多白金。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②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③,其名曰鹿蜀④,
————————————————————————————
霍加狓,体重180-317千克,体长1.9-2.5米之间,尾长30至42厘米,肩高约1.5-1.65米之间。雌兽平均比雄兽大一些。是一种一直到1901年才在非洲扎伊尔森林发现的大型哺乳动物。霍加狓第一眼看上去更像一匹马,由于它的后部有黑白交替的条纹,它看上去非常像一匹斑马。过去曾经有人以为霍加狓是长颈鹿与斑马交配产生的,但实际上它与斑马不是近亲。长颈鹿脖子变长之前的模样跟霍加狓差不多。
分布于非洲刚果东部的热带雨林和高山森林中,生活的海拔高度为500-1000米,食物除绿叶和嫩叶外还吃草、蕨类植物、果实和真菌。保持着很多原始特征,较为珍稀。
已经来到非洲中部刚果-扎伊尔
####################################################################################
山海经·西山经
又西二百里,曰龙首之山······
又西五百里,曰皇人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雄黄。皇水出焉,西流注于赤水,其中多丹粟。
又西三百里,曰中皇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蕙、棠。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西皇之山,其阳多黄金,其阴多铁,其兽多麋、鹿、【牛乍】牛。
——————————————————————
合黎山————燧人氏 三皇五帝应该有燧人氏
有巢氏是华胥扩散到太湖。经过一段时间,约在7000年以后才开始有巢氏。晚于女娲,不会早于伏羲
龙首山,古称甘浚山,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北部,属于天山山脉东延余脉之走廊北山的一部分。东部位于甘肃省金昌市,西段位于甘肃省张掖市。西起临泽县板桥镇东小北口(东小口子,古代板桥堡处),与合黎山相望,东跨金昌市金川区,至金昌市东界石羊河以西。
合黎山,又名要涂山、人祖山,属天山余脉河西走廊北山山系。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的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北部。
西次三经之首,曰崇吾之山,在河之南,
——————————————————
应该是中卫市
又西三百二十里,曰槐江之山。丘时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泑水。其中多蠃其上金青雄黄,多藏琅?、黄金、玉,其阳多丹粟。其了有多采黄金银。实惟帝之平圃,神英招司之,其状马身而人面,虎文而鸟翼,徇于四海,其音如榴。南望昆仑,其光熊熊,其气魂魂。西望大泽,后稷所潜也。其中多玉,其阴多榣木之有若。北望诸【囟此】,槐鬼离仑居之,鹰鸇之所宅也。东望恒山四成,有穷鬼居之,各在一搏。爰有淫水,其清洛洛。有天神焉,其状如牛,而八足二首马尾,其音如勃皇,见则其邑有兵。
————————————————————————
槐江之山———阿拉善右旗南部接近山丹县某处
西望大泽,后稷所潜也————黑水国遗址到临泽县北。临泽县城北5公里的双泉湖景区总面积5040亩,其中水域面积1290亩860000平方米。双泉湖史称梁家湖,在众多泉水中有两眼泉(九眼泉和五眼泉)涌较盛,水聚成湖,双泉湖由此而得名。古代的面积要大得多。
《海内经》——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琴。鸾鸟自歌,凤鸟自儛,灵寿实华,草木所聚。爰有百兽,相群爰处。此草也,冬夏不死。
————————————————————
这个海内是居延海南。海内经的海有的是以居延海定位,有的不是。需要注意山海经的这个问题。
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就是临泽县一带到黑水国遗址一带。
黑水国遗址在张掖西站西北14·5公里,在临泽县双泉湖景区东南直线距离24公里。黑水国遗址既是新石器时期的古文化遗址···。黑水国遗址很早以前是个很大的湖泊,后来逐渐干涸,形成了一块巨大的川地。
西南方向是昆仑丘
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其神状虎身而九尾
————————————————————————
这个昆仑丘很像是伊甸园。圣经的伊甸园应该是按照这里复制的,在里海南部。
推测周穆王所到的昆仑丘,这个昆仑丘应该是主要的昆仑丘,各方面环境条件最好的。
西水行四百里,曰流沙,二百里至于嬴母之山,神长乘司之,是天之九德也。其神状如人而犳尾。其上多玉,其下多青石而无水。
——————————————————————————————
流沙————明花乡旅游景区地处巴丹吉林沙漠边缘,是肃南县又一神奇的旅游胜地
又西北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
————————————————————————
酒泉一带,可能是总寨镇一带
周穆王时代,西王母地域应该是在今木垒哈萨克自治县以西,乌鲁木齐一带为核心。这可能是商朝开始的鬼方所迫。历史上可能西王母曾经在这里居住。
又西四百八十里,曰轩辕之丘,无草木。洵水出焉,南流注于黑水,其中多丹粟,多青雄黄。
————————————————————————
玉门市与嘉峪关市之间的清泉乡
######################################################################################
北山经
北山经明显出现了混淆错乱。
又东北二百里,曰轩辕之山,其上多铜,其下多竹。有鸟焉,其状如枭白首,其名曰黄鸟,其鸣自詨,食之不妒。
又北水行五百里,至于雁门之山,无草木。
又北水行四百里,至于泰泽。其中有山焉,曰帝都之山,广员百里,无草木,有金玉。
——————————————————————
怀仁市——左云县 之间
泰泽————泥河湾盆地第四纪古湖。这里新石器人口数量多,所以是重要的政治中心,有帝都之山
大同湖包括整个大同地区和朔州地区,延伸至河北省的阳原县和蔚县,湖的面积达9000多平方公里,如今已是大同盆地,地下除了煤炭,还埋藏着大量的新旧石器和古人类生活遗存。阳原县泥河湾村出土了石器化石,直起叫板“人类起源说”,又是建泥河湾博物馆,又建泥河湾地质公园,又是媒体报导,省、市、县三级联动建立网站,打造泥河湾品牌。后来又有消息透露,还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泥河湾地层本是大同湖的湖相沉积层,有灰白灰黄粘土凝结层,有砾石层,有砂层,在大同地区到处可见,还出土了古人类遗存和石器遗址20余处,特别是阳高许家窑遗址,出土文化遗存最为丰富,为探索人类进化和文化渊源提供了重要资料,证实了许家窑人是北京猿人的后裔,深受世人瞩目,被国家命名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证实大同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和摇篮。
又北五百里,曰錞于毋逢之山,北望鸡号之山,其风如[C152]。西望幽都之山,浴水出焉。是有朋蛇,赤首白身,其音如牛,见则其邑大旱。
——————————————————————
幽都之山————呼和浩特 清水河县
毋逢之山————应该在今巴音锡勒镇一带。
选摘一些靠谱的
《山海经-北次三经-太行山》研究作者:李烈风
第18山:又东北二百里,曰轩辕之山,其上多铜,其 下多竹。有鸟焉,其状如枭而白首,其名曰黄鸟,其鸣自詨,食之不妒。
再往东北20多公里,就到了泽州与沁水县高平县交界的下村镇一带,在这里俺欣喜的发现了一个叫“车山”的小村庄。我们都知道“黄帝号轩辕”,而“轩辕”又 与车有关。所以俺就80%的认定此“轩辕山”就在这个车山村附近。“其上多铜”,俺又在网上查了一番,发现一条“下村镇庵头村铜矿招商”的信息,这庵头村 就挨着车山村,可见这一带是有铜矿的。此处的山叫武圣山,是泽州最高峰,著名的长河就发源在这里。可见这武圣山极有可能就是轩辕山。只是没查到武圣山的具 体来历。等查到了再增补资料吧。
另外,泽州这一带与“车”关的地名除下村镇车山村外,还有高都镇的车岭村,晋城市辖区的大车渠村/小车渠村,泽州晋庙铺镇的车峪村/拦车村,在其它省市县 的地图上,俺还真没发现比这里更多的以车命名的地名。
另外,泽州的矿产以铁煤最著名,铁矿很多是露天的,可以说是遍地都是铁矿石,而铜矿反而少有,上面那条铜矿信息是俺费了很多心思才在网上搜到的。可见《山 海经》时代甚至黄帝时代,只对此处的铜矿进行了发现开采,而当时此处的铁矿还未引起人们的注意。
更 详细的考证,有待实地去泽州阳城一带考察。
第22山: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 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
东山经
又南三百八十里,曰余峨之山①,其上多梓楠,其下多荆芑②。杂余之水③出焉,东流注于黄水④。有兽焉,其状如菟⑤而鸟喙⑥,鸱目蛇尾,见人则眠,名曰犰狳⑦,其鸣自⑧,见则螽⑨、蝗为败。
——————————————————————————————————
犰狳(读音:qiú yú),又称“铠鼠”。犰狳是生活在中美和南美热带森林、草原、半荒漠及温暖的平地和森林的一种濒危物种。
中美洲和南美洲
又东十五里,曰【氵委】山,其上多赤铜,其阴多铁
——————————————————
人类最早发现铁是从天空落下的陨石,陨石含铁的百分比很高(铁陨石中含铁90.85%),是铁和镍、钴的混合物。考古学家曾经在古坟墓中,发现陨铁制成的小斧;早在古埃及4000年前的第五王朝至第六王朝的金字塔所藏的宗教经文中,就记述了当时太阳神等重要神像的宝座是用铁制成的。铁在当时被认为是带有神秘性的的最珍贵的金属,埃及人干脆把铁叫做“天石"。在古希腊文中,“星”与“铁”是同一个词。
有铁制物件最早发现于公元前3500年的古埃及。它们包含7.5%的镍,表明它们来自流星。古代小亚细亚半岛(也就是现今的土耳其)的赫梯人,是第一个从铁矿石中熔炼铁的,约公元前1500年这种新的,坚硬的金属给了他们经济和政治上的力量。铁器时代开始了。
1978年,在北京平谷县刘河村发掘一座商代陵墓,出土许多青铜器,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件古代铁刃铜钺,经鉴定铁刃是由陨铁锻制的,这不仅表明中国最早发现的铁也来自陨石,也说明我国劳动人3300多年前就认识铁并熟悉了铁的锻造性能,识别了铁和青铜在性质上的差别,并且把铁用于锻接铜兵器,以加强铜的尖利性。
又东十里,曰青要之山,实惟帝之密都。北望河曲,是多驾鸟。南望【土单】渚,禹父之所化,
——————————————————————
帝之密都————郯城县有少昊和继承人颛顼的行宫
南望【土单】渚,禹父之所化——羽山一带
禹①日:天下名山,经②五千三百七十山,六万四千五十六里,居地也。言其五臧③,盖其余小山甚众,不足记云。天地之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出水之山者八千里,受水者八千里,出铜之山四百六十七,出铁之山三千六百九十。
——————————————————————————
非洲中部,中美洲南美洲。上古时期的黄帝族广泛考察世界。
不排除从华胥到燧人氏,曾经到达非洲
禹时期已经混淆抹杀。
######################################################################################
海外南经
三苗国在赤水东,其为人相随。一曰三毛国。
昆仑虚在其东,虚四方。一曰在歧舌东,为虚四方。
————————————————————
昆仑山,广东省中南部皂幕山支脉,昆仑山气势磅礴,自然风景优美,降雨量大,溪流众多,是一个徒步遂溪的好去处,在马耳山和昆仑山之间的峡谷里,山泉清澈甘甜。
羿与凿齿战于寿华之野,羿射杀之。在昆仑虚东。羿持弓矢,凿齿持盾。一曰戈。
——————————————————————————
郑州西北135公里左右。析城山,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西南部30公里处,方圆20平方公里。析城山顶另有五处通路与四门合称“九门”,与《山海经》所记相符,此即“昆仑四门”“昆仑九门”说。
这是混杂尧时期的事情。而且位置与海外南经不相符合,是故意还是无意混淆?
《大荒南经》“帝尧、帝喾、帝舜葬于岳山”
《海外南经》“狄山,帝尧葬于阳,帝喾葬于阴。爰有熊、罴、文虎、蜼、豹、离朱、视肉;吁咽、文王皆葬其所。一曰汤山。一曰爰有熊、罴、文虎、蜼、豹、离朱、【丘鸟】久、视肉、虖交”
——————————————————————————
岳山、狄山
《大荒南经》“帝尧、帝喾、帝舜葬于岳山”———这个帝喾在尧舜之间,是不是神木石峁遗址的一个首领?
这个岳山狄山可能是吕梁山。“帝喾葬于阴”———与神木石峁遗址黄帝陵陕北比较接近
春秋初,在秦、晋、郑、卫、邢等国以北,即今陕北及山西、河北两省的中部与北部,有许多强悍有力的部落,是对中原诸夏的威胁,但当时仍与西戎及伊洛地区之戎统一称为戎,只在方位上称为北戎。至春秋中叶,出现了称上述地区各部落为狄的记载,因其在北,称为北狄。在狄的称谓出现以后差不多100年间,又出现了赤狄、白狄、长狄等许多称号。
山海经的狄更可能是匈奴祖先,不是东胡,东胡应该是锡林郭勒盟到大泽以东。
《旧唐书·北狄传·室韦》:“室韦 者, 契丹 之别类也……”
——————————————————————
戎狄与东胡鲜卑族不同,戎狄与一些东胡散部形成匈奴。东胡鲜卑是契丹蒙古族祖先。
狄的名称后来用的混乱,是泛泛而指。
######################################################################################
海外西经
这是把不同的海混淆在一起———把渤海、里海混淆了。——
海外南经也出现羿和狄山。海外南经有的地方应该是非洲。
大乐之野,夏后启于此儛九代,乘两龙,云盖三层。左手操翳,右手操环,佩玉璜。在大运山北。一曰大遗之野。
——————————————————————————
形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
形天与帝至此争神————似乎是在河北省山西省之间
常羊山通常指神话传说中埋葬刑天头颅的地方,即今甘肃陇南西和县仇池山。现代地名中也有常羊山,如宝鸡常羊山炎帝陵,湖南会同常羊山。
黄帝把刑天头颅带到甘肃,应该是向西一路上示众显威。
海外西经:
轩辕之国在此穷山之际,其不寿者八百岁。在女子国北。人面蛇身,尾交首上。
“穷山在其北,不敢西射,畏轩辕之丘。在轩辕国北。其丘方,四蛇盯绕”。
————————————————————————
这个海是渤海
在轩辕国北。其丘方,四蛇盯绕———凌源市小城子乡萧杖子村以南。?
在轩辕国北。其丘方,四蛇盯绕————这是凌源朝阳。
东山嘴遗址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兴隆庄乡章京营子村东山嘴屯。这可能是羿部族的范围之内
穷山在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以东。羿部族所在地,羿部是黄帝的禁卫军。轩辕国与有穷氏紧邻,帝俊赠与羿弓箭,有穷氏应该是黄帝的禁卫军。最早的警察。
轩辕国是平泉市建昌县一带,这是黄帝族重要发源地。上古时期的邦国不会很大。
轩辕名号所以传播的更广,是因为继任的大首领为了自己的正统地位,在有着历史渊源的重要地点,重新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改建,也把一些自己亲近的人口留在这里。
当时射箭不敢射向轩辕台方向,昆仑丘墟玄圃,应该是弄了一个大范围的禁区。
昆仑丘可能是山附近的矮一些的山 山丘,这里也是聚居区,把这里设为禁区。把里面说的装神弄鬼。
后来进一步加剧等级森严,共工之台的方位也不允许射箭了。
黄帝族南下后,在逐鹿到宝坻区之间也有一个轩辕台,注意这里重点是轩辕台,可能附近也有一个穷山。
今北京平谷黄帝陵,俗称“轩辕台”。位于平谷区东北十余里处,山东庄村西侧庙山上的黄帝庙和庙北渔子山上的黄帝陵。
由明李贤等人修编的《大明一统志》记载:“渔子山,在平谷县东北一十里,上有大冢,云轩辕黄帝陵也”。燕山余脉,如巨龙横卧,陵墓依山而建,南面平原广阔。
平谷是自古人类繁衍生息的洞天福地,这里有丰富的旧石器文化遗存,有以上宅文化为代表的新石器文化遗存。平谷于西汉高祖十二年三月初置县,在西汉时期更创建了山东庄黄帝陵下的黄帝庙。《北京平谷与华夏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
穷山和羿族的来历
2019·12·18
1、
羿部族一直是中央政权的禁卫军。在保卫中央政权的历史中,一直把自己所在之处称之为穷山。颛顼以后,羿部族被称之为有穷氏。
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兴隆庄乡章京营子村东山嘴屯,大凌河西侧山梁上的东山嘴祭祀遗址。向北应该有一个山是穷山,羿部族所在地。
今北京平谷黄帝陵,俗称“轩辕台”。位于平谷区东北十余里处,山东庄村西侧庙山上的黄帝庙和庙北渔子山上的黄帝陵。庙山和渔子山东面应该有一个山是穷山。
尧封大羿有穷(今山东德州市平原县北)。
后羿在“鉏城,据考证,在今河南滑县东。《左传·襄公四年》:“后羿自鉏迁于穷石”。杜预:“鉏,羿本国名”。据考证,在今河南滑县东。距离菏泽不远,菏泽是纯狐家乡青丘国。
穷石,在今河南孟州市西,即穷谷。这是后羿取代夏朝自立为王的所在地。后羿率军从属地鉏进军到穷石,在今河南孟州市西,即穷谷。《晋地道记》:“河阳有穷谷,盖本有穷氏所迁也。向西直线距离150公里是陶寺遗址,距离永济蒲坂210公里。
后羿被推翻,寒浞把有穷氏流放到今安徽霍丘县西南。
2、
帝俊赠送弓箭给羿,这是羿族有穷氏的前辈,是前羿。尧时代的羿族首领是大羿。夏朝初期的羿族首领是后羿。
大羿被逄蒙暗杀。屈原《天问》:“出自 汤谷,次于 蒙汜”。逄蒙或许是羲和族的人。
据《万姓统谱》记载,炎帝有子名叫陵,商朝初年受封于逄(今山东省临朐县石门山),建立了逄国,为伯爵,世称逄伯陵。后来周武王灭掉了逄国,该国的后世子孙便以原国名作为姓氏,这样就有了逄姓,故逄氏后人奉逄伯陵为逄姓的始祖。
后羿则是寒浞私通纯狐氏,合谋杀了后羿。
3、
到了夏朝初期,羿族开始腐化堕落胡作非为了。
(魏绛)对曰:“昔有夏之方衰也,后羿自鉏迁于穷石,因夏民以代夏政。恃其射也,不修民事,而淫于原兽。弃武罗、伯困、熊髡、龙圉,而用寒浞。寒浞,伯明氏之谗子弟也。伯明后寒弃之,夷羿收之,信而使之,以为己相。浞行媚于内而施赂于外,愚弄其民而虞羿于田,树之诈慝以取其国家,外内咸服。羿犹不悛,将归自田,家众杀而亨之,以食其子。其子不忍食诸,死于穷门。靡奔有鬲氏。浞因羿室,生浇及豷,恃其谗慝诈伪而不德于民。使浇用师,灭斟灌及斟寻氏。处浇于过,处豷于戈。靡自有鬲氏,收二国之烬,以灭浞而立少康。少康灭浇于过,后杼灭豷于戈。有穷由是遂亡,失人故也……鉴于后羿,而用德度,远至迩安,五也。君其图之!”
4、
山海经的帝是天下大首领。屈原《天问》的帝是神化后混淆着老天爷。
“天帝为什么派后羿变革夏政,祸害夏民。杀死河伯,夺取河伯妻子雒嫔。”
“后羿杀了很多野猪,大规模祭祀天帝,可是天帝并没有保佑他成功达到目的。
寒浞私通纯狐氏是后羿妻子,寒浞私通纯狐氏,合谋杀了后羿。”
“寒浞要娶纯狐氏女,羿妻合伙把羿谋杀。”
“为何羿能射穿皮革,其妻与浞能消灭他?”
《山海经》中的《南山经》篇、《海外东经》篇、《大荒东经》篇有关九尾狐的记载:“青丘之国,其山有狐,九尾,“。青丘国在豫鲁交接一带的菏泽。
何献蒸肉之膏,而后帝不若?
浞娶纯狐,眩妻爰谋。
何羿之射革,而交吞揆之?
阻穷西征,岩何越焉?————这一句是把前羿与大羿和后羿搞混了
此诸夭之野,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皇卵,民食之;甘露,民饮之:所欲自从也。百兽相与群居。在四蛇北。其人两手操卵食之,两鸟居前导之。
龙鱼陵居在其北,状如狸。一曰鰕。即有神圣乘此以行九野。一曰鳖鱼在夭野北,其为鱼也如鲤。
龙鱼陵————赤峰市南部鱼类化石
白民之国在龙鱼北,白身披发。有乘黄,其状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寿二千岁。
肃慎之国在白民北。有树名曰雄常,先入伐帝,于此取之。
长股之国在雄常北,披发。一曰长脚。
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两龙。
————————————————————————
这是东北了,这个海是渤海。
《山海经·大荒东经》:“有白民之国。帝俊生帝鸿,帝鸿生白民。白民销姓,食黍,使四鸟:虎、豹、熊、罴。”
《山海经·海外西经》:“白民之国在龙鱼北,白身披发。有乘黄,其状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寿二千岁。肃慎之国在白民北。有树名曰雄常,先入伐帝,于此取之。长股之国在雄常北,披发。一曰长脚。”
大荒就是贝尔湖以南蒙古草原。白民可能是白城通辽,肃慎在其北。
拓跋鲜卑称东部鲜卑为白部,氐人称慕容鲜卑为白虏,这应该是白民国的来历。是这里的蒙古人种形成的白皮肤黄头发蓝眼睛。
######################################################################################
海外北经
已经把顺序和真正的记载弄得完全乱套的东拉西扯。
所谓的海,把现在的沿海与里海红海都混淆了。
一目国
————————————————
据史料记载在阿尔泰山一带
柔利国在一目东,为人一手一足,反膝,曲足居上。一云留利之国,人足反折。
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为泽溪。禹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五谷种。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为众帝之台。在昆仑之北,柔利之东。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面青。不敢北射,畏共工之台。台在其东。台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冲南方。
深目国在其东,为人举一手一目。
————————————————————————
一目国是阿尔泰山,柔利国在外蒙阿尔泰山东,相柳氏在张掖正北方内蒙外蒙之间。共工之台应该是相柳氏之北,今居延海。深目国可能在阿拉善盟北部。
相柳应该是共工最大的臣,就像是后来的丞相。
大荒北经的相繇又是怎么回事?
无肠之国在深目东,其为人长而无肠。聂耳之国在无肠国东,使两文虎,为人两手聂其耳。县居海水中,及水所出入奇物。两虎在其东。
————————————————————
今巴彦淖尔,乌梁素海。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
夸父向西追逐太阳,没有喝到黄河渭河的水,北上想到乌梁素海,可能在鄂尔多斯一带全军覆没。
这是受到应龙部的追击。
2019·9·25
黄帝时期派遣勘察队来到澳大利亚
山海经关于三桑的记载
《山海经·海外北经》:“ 欧丝之野大踵东,一女子跪据树欧丝。三桑无枝,在欧丝东,其木长百仞,无枝。范林方三百里,在三桑东,洲环其下”。
《山海经·北山经·北次二经》:“洹山,其上多金玉,三桑生之,其树皆无枝”。
《山海经·大荒北经》竹(帝俊竹林)南有赤泽水,名为封渊。有三桑无枝。
三桑———以确定是三棵桑树的意思。问题是这个桑是什么植物。
这个“三桑”很像是世界上最高的树杏仁桉,生长在澳大利亚平原,一般都高达100米以上,最高的达156米,比美洲最高的一棵巨杉——雪曼将军树还高14米,相当于50层楼的高度,被称为“树木世界里的最高塔”。杏仁桉只有顶部一段有比较短的树枝。上古时期的原始森林,杏仁桉的高度应该超过现在。
黄帝时期派人来到澳大利亚看到了杏仁桉,回去报告后,为了强化自己的神圣感,也会人为的复制,以此昭告天下。所以,这样的复制品枝条更少了。
在山海经整理之时,已经对地理位置完全摸不着头脑,所以就混乱的安排了。海外北经还突然扯到了“务隅之山,帝颛顼葬于阳,九嫔葬于阴”。
黄帝时期到颛顼,各个部落邦国都有高大的木质柱子,一方面鼓捣通天的迷信,一方面也是路标幌子。到了颛顼时期废除,只有最高首领才能拥有。
现在的青海少数民族地区还有高幡子,用途相似。
######################################################################################
海外东经
嗟丘①,爰②有遗玉、青马、视肉、杨柳③、甘柤、甘华,甘果所生,在东海。两山夹丘,上有树木。一曰嗟丘。一曰百果所在,在尧葬④东。
————————————————————————————————
成阳(今鄄城地)城西二里有尧陵,陵南一里有尧母庆都陵,于城为西南,称曰灵都
其实,根本不需要 海 字,就说中心地带的东边就行了。这是把上古时期的海给混乱了
帝命竖亥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五亿十选九千八百步。竖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一曰禹令竖亥。一曰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
————————————————————————————
炎黄时期的人不矮,家庄遗址一具骨骼近两米,与古籍记载尧帝的身高基本相近。看来,新石器时代的古人比现代人高得多”。黄帝派出的考察人员,即使不是很高,也不可能是矮小的。如果按一步是零点七米计算,应该包括南美洲到北美洲再横贯亚洲到达北欧再南下到达非洲南部。
这是炎黄时期继承先人遗愿,要搞清楚世界。
黑齿国在其北,为人黑,食稻啖蛇,一赤一青,在其旁。一曰在竖亥北,为人黑首,食稻使蛇,其一蛇赤。
下有汤谷。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雨师妾在其北。其为人黑,两手各操一蛇,左耳有青蛇,右耳有赤蛇。一曰在十日北,为人黑身人面,各操一龟。
玄股之国在其北。其为人衣鱼食,使两鸟夹之。一曰在雨师妾北。
毛民之国在其北,为人身生毛。一曰在玄股北。
劳民国在其北,其为人黑。或曰教民。一曰在毛民北,为人面目手足尽黑。
————————————————————————
红海地中海一带。
有观点认为扶桑是木槿花,应该是在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