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庆余年》盗版事件说起,谈谈影视行业和盗版的相爱相杀历史
最近非常火爆的古装剧《庆余年》最近风波不断,先是因为收费问题引发广大观众热议,今天又曝出了盗版事件,剩余剧集资源全部在网上流出,剧组愤而发声明。
剧组称已报警,并呼吁广大观众自发抵制盗版,不要主动盗版内容。
可想而知,这种要求根本没有什么效果。要知道,那些想看盗版的观众,最主要的原因是想在最短时间内一睹为快,现在现成的诱惑摆在那里,想让这些观众忍住诱惑不去看,这就好比街上有个美女脱了衣服让你忍住不看一样艰难啊。
总而言之,这次《庆余年》闹出的大新闻,再次将盗版这个话题拉回到我们的视野之中。事实上,自从VCD光盘发明以来,盗版和国内的影视行业就一直如影相随,而网络的普及,更是让盗版变得防不胜防。
事实上,盗版一直没有远离影视行业。
就在今年春节档,包括《流浪地球》在内的几部热门电影在上映之后2天,网上就有高清版本流出,据悉最终几部电影蒙受了数亿甚至十亿以上的票房损失,这个事惊动了高层,后来公安部挂牌侦破了这个案件,抓获了200多人。
所以不要觉得盗版这个事儿没啥大不了。如果不对影视行业的盗版重拳打击,中国的影视市场很可能无法正常发展,这不是危言耸听。
让我们回顾一段历史吧。
1、被盗版摧毁的老式电影院
熟悉中国电影历史的人都知道,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年观影人次非常恐怖,动辄每年都是200亿以上,人均每年观影30部左右实在是稀松平常。
当然,那是特殊的年代才能造就的奇迹。毕竟80年代人民娱乐生活非常缺乏,不像现在这么丰富。就连电视机都还没有普及呢,除了去电影院看电影,你也实在找不到其它消遣方式了。
所以大家看,到1989年以后,随着城市家庭电视机的逐渐普及,年观影次数断崖式下滑,直接萎缩了一半。虽然如此,但年观影次数还是有100多亿。
然后1993年在中国电影市场历史发展中是一个特殊的年头。大家看之前几年票房收入都在20亿以上,在80年代20亿还是非常可观的数字,可是到1993年电影票房直接萎缩了一半左右。
之后1995年电影票房又开始回暖,这是为什么呢?熟悉中国电影历史的人都知道,这是好莱坞大片大规模进入中国的第一年,所以票房又回升了,但是后来票房还是不可挽回地下滑,到世纪之交那几年,每年票房都不到10亿。
那么,1993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对电影票房产生了这样负面的影响呢?
我要告诉大家,就是因为影碟机VCD的发明,直接摧毁了当年的老式电影院。70后和80后的小伙伴一定还记得当年大街小巷都在播放的VCD广告,影碟机也曾经是90年代中国家庭结婚的必备家电。
大家知道,曾经的老式电影院,可不像现在的电影院这么先进,设备也没有现在这么好,尤其是当时的座椅很多都又老又硬,坐着都不舒服,视听效果非常一般,也就是银幕大一点。
可以说,那个时候在电影院看电影的视听效果,和你在家里影碟机看VCD光盘没多大区别。
既然在自己家里也可以看电影,不用花钱,还可以躺在沙发里,随便怎么看,所以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再去电影院。
当然,更根本的原因是,在家里的影碟机也可以看到电影院里的电影,虽然可能会比电影院上映时间晚几天,但是那个时候电影的时效性并不像现在这么重要。
那个时候因为还要使用拷贝播放电影,一下子没法铺开覆盖全国,所以90年代的电影上映,都是先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以及各个省会先放一轮,然后再轮到其它城市,东部发达城市又比西部快一点。所以从你知道一部火爆电影上映,到你的城市能看到,一般都要隔2、3个月之久。比如《泰坦尼克号》就是如此。
所以很多人如果能搞到VCD光盘,就直接在家里影碟机看了,岂不美哉?
好了,咱们说了这么半天,是不是和盗版都没有什么关系?
非也非也,当年影碟机里放的各种VCD光盘,99%都是盗版,你几乎在市面上根本找不到正版光碟。因为正版还没有发行,盗版早就满天飞了。
所以我一直说,盗版VCD光盘和影碟机摧毁了90年代老式电影院。
那么,这些盗版光碟都是怎么来的呢?
你一定想不到。
2、曾经香港的盗版VCD光盘走私往事
好了,上面咱们提到了内地的电影市场情况,在1993年票房遭遇了断崖式下滑,后来有10年都徘徊在10亿左右,一直到2002年《英雄》上映票房才超过10亿。
其实当时受到盗版影响的,不仅是内地电影市场,香港电影市场也一样。咱们看这个表。
香港电影市场也是在1993年达到最高点,港片无论是本地票房,还是在台湾和海外市场的票房都处于顶点。
在1994年之后,港片的票房就逐渐衰落,虽然不像内地电影市场那么剧烈下滑,但是萎缩的趋势还是很明显。
香港电影市场的下滑,无疑也是和影碟机很有关系。因为1992年周星驰崛起之后,成龙和周润发等人的票房号召力也非常强大,正是“双周一成”最鼎盛的时代,香港电影的数量和质量都非常高,票房没理由这样突然下滑。
不过香港电影市场非常成熟,市民观影习惯的惯性还在,所以当年香港的票房下滑幅度不像内地这样夸张。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盗版的影响肯定是越来越大,加上90年代末期香港失去了台湾等海外市场,所以港片就此一蹶不振了。
总之,当年盗版对香港电影的发展也是毁灭性的打击。
然而,讽刺的是,90年代港片的盗版VCD光盘产业的大本营正是在香港。甚至很多都是和电影公司内部勾结,否则根本拿不到这么高清的资源。
而专门搞盗版VCD光盘生意的,你一定想不到,居然是香港的帮会分子们。
没错,就是那些古惑仔。90年代之前帮会分子主要是靠垄断毒品生意和娱乐场所的保护费生存,但是90年代以后,香港回归在即,帮会分子也很恐慌,他们知道97之后这些杀头的生意肯定没法干下去了,得转型,所以当年影碟机和VCD光盘的发明,让他们找到了一条新的活法。
当然香港帮会分子的盗版VCD一开始就是瞄准内地市场,因为当年能够在内地上映的香港电影很少,但是之前港片通过录像带进入内地市场就非常受欢迎,既然也没法正规上映赚钱,不如通过盗版赚钱呗。
一张盗版VCD成本不到1块钱,卖出去是3-5元,越是大牌明星,越是热门电影,价格越高,这个利润率是300%以上,比毒品生意还要赚啊。
而香港帮会搞盗版VCD光盘生意也非常合适。第一,盗版这个事儿本身就是不合法生意,正规公司无法染指;第二盗版需要地下信用体系,帮会也不缺;第三盗版光盘的走私,那些帮会的小弟是最佳人选,反正万一抓到了涉案金额很小量刑也小。
最后,非常关键的是,大家都知道,90年代的香港电影和帮会组织本来就牵连很深,有些电影公司本来就是帮会大哥开的,这个大家都懂的,咱们就不多说了。反正帮会组织想搞到最新电影的母带,那是易如反掌。所以盗版VCD光盘的源头问题就这样解决了。接下来无非就是拷贝翻印。
当年盗版VCD光盘最猖獗的时候,每年香港警方都会组织打击,但是被抓到的永远是少数。
因为香港黑帮搞的这个盗版VCD光盘产业链条,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资源有资源,要市场又有市场,真的是想不发达都不行啊。
后来盗版VCD光盘不断扩大,不仅仅是港片,内地电影,好莱坞电影一个也不能幸免。
就这样港片通过盗版VCD光盘源源不断进入内地市场,配合不断普及的影碟机,大家都能够在家里就方便看到最新电影,谁还去电影院呢?
当然,香港帮会的盗版VCD光盘生意也就做了那么几年,后来电脑开始普及了,连影碟机产业都死掉了,自然也没有人再看光盘了。大家都在电脑上下载了嘛。
不过帮会分子的走私生意依然在持续,他们不卖VCD光盘了,又开始走私电脑的CPU和显卡这些配件,再后来苹果手机火了就走私水货手机,2017年的港片《西谎极落:太爆太子太空舱》里面有个黑帮小弟,本来想成为陈浩南,结果天天被大哥安排去走私手机。
这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3、电脑普及之后的盗版往事,你一定听过枪版
好了,盗版VCD光盘已经成为往事。自从电脑普及以后,BT下载成为2000年代盗版电影最广泛的传播手段。
相信大多数的80后,在2000年之后上过大学的,基本上当年都在寝室电脑上使用过BT下载,对这个图标一定很熟悉。
从那个年代过来的观众一定也熟悉一个词,叫做“枪版”。说的是新电影刚刚在电影院上映,就有人翻拍然后上传到网络,有的资源甚至连电影院观众的咳嗽声都拍了进去,这就是枪版。
枪版资源一般在新片上映的第2天,最迟第3天就会在电脑上出现。
如果你可以多等几天,可能在新片上映的一个星期之后,网上就会出现一些高清版本资源,这些往往是翻拍母带再上传到网络。
一直到现在,这种通过BT下载的盗版电影在网上依然随处可见。
可以说,电脑网络的盗版电影,比曾经香港帮会组织搞出来的盗版VCD要更加具有生命力。因为以前看盗版电影,你还需要买个影碟机,你还需要经常去买个光盘,一个电影就是一张光盘,估计很多人当年家里都堆集了几百张以上的光盘。
而电脑普及之后的盗版电影,都可以通过网络传播,简直是太方便了。网上的资源到处都是,只要你愿意找,基本上没有你找不到的电影。
所以电脑的盗版,比起VCD光盘的盗版,对于电影市场和影视行业的影响要更加深远。
前文也说了,内地电影市场在93年之后票房虽然断崖式下滑,但好歹还有10亿以上的规模,到了2000年以后每年票房10亿都不到,要知道那个时候咱们国家经济已经开始起飞了,电影市场本来应该也开始增长才对。
至于香港电影市场也一样,94-96年香港电影每年票房还有12-15亿港币,也是到了2000年左右,香港每年电影票房也不足10亿了。
这就是电脑普及以后,网络传播盗版给电影产业带来的毁灭式打击。
当然后来电影产业想到了新的办法吸引观众去电影院,那就是特效大片和3D电影的逐渐兴起,这种新技术带来的观影体验,是电脑上无法享受的视听感受,比如《阿凡达》这样的电影,你只有去电影院才能享受真正的大片,电脑上看到的效果,完全无法和电影院相提并论。
这就是后话了,咱们就不具体展开了。
总而言之,盗版曾经对中国电影市场的负面影响有多么严重,远远超出很多人的想象之外。
所以一定不要觉得看盗版是个没啥大不了的小事,如果你了解曾经的中国电影历史,你就知道盗版的危害之大。
比如一直没有想到办法如何应对网络盗版传播的华语流行音乐产业,这10年来就是半死不活,就连周杰伦这样的歌手都不发新专辑了。这是为什么?
因为看电影和听音乐不一样。前面咱们说了,看电影必须去电影院才能看到真正的特效场面,可是听音乐,盗版和正版,它的效果没啥不一样啊。
正是因为制作正版原创音乐无法赚钱了,所以大家都不出专辑了啊。
未来流行乐坛要想真正再次兴盛,目前看来,除非是全社会都建立正确的版权意识,让正版原创音乐有利可图,否则我看是没有希望的啊。
这就是盗版的危害所在啊。
今天我们再次回顾这段历史,只能说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