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职养老育儿记(30)种瓜连芝麻都不得,种豆却得瓜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曾是我以为的父母教我的最朴素的真理。它出自佛教经典《涅槃经》中“种瓜得瓜,种李得李”一语,说的是付出与收获间存在的因果报应。
然而,近年亲身经历了一些事之后,我心中的诸多信念连同这“瓜豆真理”一起摇摇欲坠。
一件事,近两年,我离开工作岗位返家照料年迈卧病的父母,闲暇时间开垦了院落周围的空地,方便自己种些蔬菜瓜果。去年此时,我头脑一时发热,腾出好大的一片地,栽了十株西瓜苗下去,而不再种蔬菜了。
不种菜,改种西瓜。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决定,而是出于很多方面的考量。
一是,夏天在自家院里采摘西瓜的梦想,真的是让我头脑发了热,事实上是有点发昏;
二是,从劳动辛苦程度而论,夏季干旱晴热,种菜需遮阳浇水,委实很辛苦。而种瓜则不同,因为瓜苗生长藤曼需要空间,瓜苗的间隔比普通蔬菜要大很多。简单换算一下,十株瓜苗占的地可以种一百株以上的青菜。为十株瓜苗浇水和为一百棵青菜浇水,劳动量也是大不相同;
三是,从经济价值角度来讲,十株瓜苗正常情况可以结十个以上西瓜,一个西瓜若计以市场价十块钱(实际不止这价),十个就是一百块。一百棵青菜是万万值不了一百块钱的。
施肥,浇水,除草,除虫,我对瓜苗百般呵护。一天天过去,瓜苗伸长了藤蔓,藤蔓上很快挂出一枚枚小西瓜,小西瓜毛茸茸的,如指甲盖般大小,顶着一朵含苞待放的黄色花蕾。仔细数一数,小西瓜不止十粒,让我喜出望外。于是,我倍加珍惜这人生中第一次种瓜的惊喜,与收获的梦想成真看似只差瓜熟蒂落这一步了。
结局或许大家都已知晓,我的西瓜梦碎了。
一开始,每株瓜苗的藤蔓上点缀着至少两个毛茸茸的小西瓜。等到小瓜头顶的花一谢,很快就长到拇指头那么大的个,小瓜皮表的绒毛褪去,小瓜也变得圆溜溜的,十分可爱。可是,没过几天,小瓜竟莫名其妙地一个接一个的蔫了,黄了,再后来就发黑,烂了。
我的心疼啊,急啊!赶紧跑去问附近有种瓜经验的农民。农民听我一说,起初他有些惊讶和不解,搞不懂我为何要做这些吃力不讨好的庄稼活。然后,他哈哈大笑起来,说一株瓜苗一般就成熟一个瓜。
我对此保留了怀疑,问一株瓜藤上为何会长出两个三个好几个的小西瓜呢?
农民很不屑地回答说,那么多小西瓜都是长不大的。除非肥料充足,阳光和温度适宜,技术又了得,或许能成熟两个。但是,第二个西瓜的品质肯定没有第一个好。
可是,我哪有资格奢谈瓜品。在梅雨季节的尾巴,大水漫过菜地边上的河堤,一夜之间瓜地全泡在了黄泥汤里。那个时候,大一点的瓜有拳头般大小了,却让人眼睁睁地看着全没了。
我第一次种瓜就是这样,连一粒芝麻都不得。我以为,我很勤奋,也很好学,无奈天公如此不作美,我的瓜运如此不堪。我能怪谁呢。
还有一件事,福州的表哥去年卖房发了大财。
去年,在我准备种瓜的时候,远在福州的一位表哥将他自住以外的一套商品房果断而幸运地卖出了,关键是卖出了一个极好的价。还是简单地说吧,剔除十年前买房的首付加上十年按揭贷款本息,这套房子让表哥净赚了两百多万元的人民币。
正在我苦苦琢磨要如何种出十个西瓜节省下一百元日常生活开支的当儿,表哥的家庭账户里头轻轻松松地淌进了两百多万的现金流。
不过,掂着良心说,表哥的这笔飞来横财来得也不完全是轻松的。
2008年,楼市萎靡,连投机也在观望,而表哥却一反常态,养家糊口之余,硬是勒紧裤腰带,拿出从牙缝里挤出来的两年绩效工资的积蓄十万元,顶着家里一浪高过一浪反对买泡沫房的声浪,毅然决然地付了那第二套房的首付款。
十年之后,在见证中国房地产历史奇迹的2018年,表哥成功逃顶,所获的财富估计比他二十年不吃不喝所能攒下的绩效加奖金的全部收入还要多吧!
这是为什么?是命运眷顾表哥那样的人,还是时代就偏爱那样的人。我茫然无知。
我大受刺激后做了一个看起来危险的决定,向表哥学习。
我倒不至于笨到依葫芦画瓢去买房投资,动辄均价五位数的房价已然让我望而却步,空有贼心又有何用。在2019年初,我误打误撞地买了一只理财产品,出乎意料地收获到了一次投资的亢奋。
说误打误撞,可能不是很贴切,说是逼不得已,或许更为准确。
是这样的,2018年下半年,金融市场上的理财产品陷入一片萎靡之中,收益率跌跌不休。并且这股萎靡之势持续至今。
不过,我怀疑理财产品市场当下不振,不一定是受到诸如资管新规和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倒极有可能是人为操纵而制造出来的假象之一。当然,这个问题过于复杂而充斥着非理性,不是我现在想要讨论的。
之前,我已经习惯年收益率稍稍超过5%的理财产品,一下子看到“宝宝”们统统跌到4%的挣扎线上,心里实在不是滋味。就这样,我逼不得已才分出几万元买了那只收益浮动、封闭期短的理财产品。
这只理财产品是挂钩股市的基金。不用我多说,只需回顾一下2019年一季度的股市行情,很容易猜到结果。这是我生平第一次买到的年收益率超过80%的理财产品!没想到,我随手撒下的几颗豆子,竟意外地让我收获到了一只大瓜。
如果考虑到产品经理方的提成收益以及格式合同上那些不知名目的管理费,我敢肯定这只基金产品的年收益率至少高达100%。也就是说,这只产品的经理方如果一次投入了10亿,一年的收益就是10多个亿!哪怕只是短短的两个月,也有一两亿的收成!
一想到这里,我就后悔不叠,悔当初为何不头脑再发热一点,再发昏一些,多买它几万,不,买它个几十万,上百万的,那会坐享多么可观的收益啊。
可是,2018年底有什么能让我头脑发热呢?当初,破天荒地买了这几万,几乎是“死马当活马医”的不管不顾了。现在后悔也许迟了,能到哪里买这后悔药呢。
我对“种豆得瓜”的意外之财竟然没有感到一丝的欣喜,也没有不安,只是偶尔头脑冷却下来时会有所思考:世上是否真的有存在于因果循环之外的运气。如果人们沉迷于享受轻松获得的运气,那谁还会再坚守“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种听起来就很愚蠢的道理呢。
我们曾经那么地相信,“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而如今,是“劳动”变了模样,还是没有人会在意“父亲”去哪儿了,财富却依旧是衣着光鲜的财富。可怜了那有奶便是的娘,也庆幸人的一生是如此的短暂和健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