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三个维度
尊敬的摩洛哥议长,尊敬的摩洛哥皇家学院常秘Abdeljalil Lahjomri, 各位院士,尊敬的各国驻摩洛哥使节,女士们,先生们:
感谢摩洛哥皇家学院(王国学院)的邀请,再次来到伊本•白图泰的故乡摩洛哥,参加摩洛哥皇家学院第46届年会,探讨“亚洲思想之崛起“(Asia as a Horizon for Thought: China,Experiences in Modernization and Development)。
我有两个身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让•莫内讲席教授,这意味着我的使命就是把中国和欧洲、东西方联系在一起,正如摩洛哥通行法语和阿拉伯文一样。中国有部经典《易经》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几百年来的西方中心论(源于基督教一神论的普世价值)行不通,所以摩洛哥号召"向东看",第46届年会以"亚洲思想的崛起"为主题,反映了这个摩洛哥在阿拉伯世界、在非洲的远见。
特别感谢第一个受邀在这么重要的一个论坛上发言,可能是因为我讲人类命运共同体,给汪晖等中方学者开个头吧。
一、 世界之问,中国之答
1897年,法国印象派艺术大师高更(P.Gauguin,1848—1903)完成一幅大型作品,他用梦幻的记忆形式,把观赏者引入似真非真的时空延续中,在长达4米办的画物上,从左到右表达了生命从诞生到死亡的历程。树木、花草、果实,所有的植物象征着时间的飞逝和生命的消失。画的标题是三个震撼心灵的发问: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往何处去?和科学家没有交往的高更根本就没有想到他的发问恰是科学界公认的最基本、最有意义、最值得研究的问题:宇宙是怎样起源的?生命是怎样起源的?人类的未来会怎样?
《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什么?我们往何处去?》(高更,1897)
当今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面临高更之问:你是谁,你从哪里来,要去哪?英国脱欧如此痛苦,不是在大英帝国的过去虚幻、现实的欧盟束缚,以及“Global Britain”(全球英国)的彷徨之抉择吗?土耳其申请加入欧盟(回到未来)的冲动,可追溯到一个多世纪前凯末尔主义的世俗化。但希望融入西方的现代土耳其,几十年来等待戈多……转而回到现实:回归伊斯兰世界,又不被接纳,因为世俗化;回到过去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时代,所有国家都不答应!这种身份危机其实在美国身上也得到体现:city upon the hill(山巅之城)的信仰催生“绝不做老二”(second to none)信念,在华为、5G问题上抽自己耳光。
中国也可能面临类似挑战:你从哪里来?中国人很明确,外国人尤其是周边国家有不同理解;你是谁?并非西方的民族国家,可能是文明型国家?你要去哪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有赶超美国的冲动,也有复兴到汉唐盛世的错觉……人类命运共同体给中国梦提供了方向。
世界又何尝不是如此?民粹主义、极端主义、反全球化势力兴起,逆全球化现象伴随着黄马甲运动、恐怖袭击、难民危机拷问我们——世界是进步的还是可逆的?未来的世界会更好吗?
世界之问,中国之答。
传统中国文化儒道释并存,儒家强调“和而不同”,道家强调“阴阳和谐”,佛教强调“众缘和合”,一句话“和合”。 习近平主席指出,“一带一路”建设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当今世界之痛,源于“不通”,根子在“分”。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和”,一带一路实现“合”,因此成为中国的两大核心倡议,成为回答时代之问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代表性的国际价值理念与合作倡议,两者虚实结合、相辅相成的关系体现了中国建设重要经验——目标驱动、问题导向,以及传统和合文化,展示了解决和平、发展、治理等人类“三大赤字”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驱动)
合——一带一路(问题导向)
二、 何谓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三个关键词:
一是人类,要超越民族国家(中国作为文明型国家),因为很多国家还生活在部落里,国家治理能力治理体系没有实现现代化,甚至还没有实现国家化。
二是命运,当今的全球化主要是美(西)式全球化,美国提供公共产品,安全靠美国,经济靠中国,这个模式不可持续。欧洲一体化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但是强调主权让渡而且高标准一刀切,出了问题。
三是共同体,天下一家,命运与共。
从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看,各个文明都是相对独立发展的,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原初状态。自从近代地理大发现,尤其工业革命以后,传统文明纷纷失去了独立性,被西方殖民。西方的主权取代了其他国家的主权,成为所谓的普世价值。今天国家要成为自己,而不是成为别人,但是又不是回到原来那种分割的碎片化的状态,而是要互联互通。这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理念。既超越了世界政府的乌托邦,又超越了共产主义的未来理想,而是以现实世界万物互联为基础,以一带一路建设为抓手,构建全球互联互通的伙伴网络来实现的。
为什么是中国提出呢?因为中国是从文明的母体上独立自主发展起来,既崛起又复兴。近代以来,走向独立自主,建立实际上最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又是独立的文明母体,所以成为了自己,就像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现在也希望各国成为自己,尊重各国的主权和发展道路与社会制度选择,而不是被西方的普世价值所迷惑。这个就是跟西方本质的不一样,让世界告别了近代,走出了西方,让各种文明成为自己,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
² Yesterday (Buddhism): 共业 Karma
² Today (Confucianism): 共生 Mutualism
² Tomorrow (Taoism): 共运 Destiny
因为中国是儒道释并存的,不是单一神的,所以才能是没有“彼岸”的概念,强调实事求是,根本上不同于基督教那种要么皈依你,要么皈依不掉就妖魔化你的二元论和自以为是。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中国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既源自中国传统文化,又通约各种传统文化之初心。
人啊!我确已从一男一女创造你们,我使你们成为许多民族和宗族,以便你们相互认识。
——《古兰经》
《古兰经》这句话也就是说,“不同”是人这些不同的民族和部落了解彼此的动力,而不是冲突的原因。《古兰经》第109章卡斐伦第6段“你们有你们的信仰我也有我的信仰”لَكُمْدِينُكُمْوَلِىَدِينِ
万教归一。其他宗教、各种文明传统莫不呈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智慧:印度教的“梵我合一”催生了泰戈尔“让我们相汇于鸟巢”的口号。印度文明基本哲学是整体观念。宇宙万物都有生命,生命只有一个,却有亿万表现体。伤了别的生命等于伤了自己的生命。印度轮回转世的观念,人和其他万物都可能转换。因此爱自己就必须爱万物。这就是“命运与共”的基本理论。古印度哲学VasudhaivaKutmbkah (The Whole World is One Family)与我们的“四海一家”如出一辙。
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是人类的恒久梦想,尤其是反帝反霸反殖运动和争取民族独立运动期间。比如,塞拉利昂国歌是这样唱的:
MY WEST AFRICAN HOME
No more guns, no more killing
No more crying and fear of living
No more hungry no more pain
No more hiding in the rain
Peace and democracy
That is what we want to see
Here is Salone
Si-erra Lenoe,
Where’ere you roam,
In this, my West African home.
Temne, Mende, Limba, Krio,
Susu, Fula, and Mandingo.
Black and white,rich and poor,
Young and old, big and small.
Deaf and dumb, blind and lame,
Moslem, Christiam, we’re all the same.
Here is Salone,
Si-erra Leone,
Where ever you roam,
In this, my West African home.
Throughout this island, where’ere you go,
From north in Makeni, to south in Bo.
Head east to Kenema and Kailiahum,
Or go to kono, or Pujehum.
On ev’ry trip, along every mile
You’ll find a wave and a friendly smile.
Here in Salone
Si-erra Lenoe,
Where’ere you roam,
In this, my West African home.
译文:
不再有枪,不再有杀戮
不再哭泣,不再害怕生活
不再饥饿,不再痛苦
别再躲在雨中了
和平与民主
这就是我们想看到的
这里是Salone
塞拉利昂,
你在哪里漫游,
在这里,我的西非之家。
Temne, Mende, Limba, Krio,
Susu, Fula, and Mandingo。
黑白,贫富,
老少皆宜,大大小小。
又聋又哑,又瞎又瘸,
穆斯林, 基督徒,我们都一样。
这里是Salone,
塞拉利昂,
无论你在哪里漫游,
在这里,我的西非之家。
在这个岛上,你去哪里,
从Makeni的北部到 Bo的南部。
往东去 Kenema和Kailiahum,
或者去kono,或者Pujehum。
每一次旅行,每一英里
你会发现波浪和友好的微笑。
这里是Salone
塞拉利昂,
你在哪里漫游,
在这里,我的西非之家。
远在南部非洲的乌班图思想也蕴含了丰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智慧。
乌班图一词来自南非的科萨(Xhosa)和祖鲁(Zulu)文化。在祖鲁语中,“Umuntungumuntungabantu”的意思是:“一个人通过其他人才能成为人”,或者“因为我们,所以我存在”。乌班图传递的理念是一个人生来就有义务帮助自己的伙伴与社群。曼德拉发现乌班图是人性的内核,也是一种变革性力量。乌班图精髓以不同的思想在撒哈拉以南地区广泛存在。例如,博茨瓦纳茨瓦纳语中的“mothokemothokabatho”就表达着类似的意思。乌班图也超越地区的局限。美国职业篮球联赛中的劲旅波士顿凯尔特人队在获得2007—2008年度冠军时就推崇“乌班图”这一口号。总之,乌班图精神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共同的信仰,兼容人的个性与团结性。
乌班图不仅是一种崇高的愿景,也对实现这一愿景的路径提出了独到见解。乌班图主张,个人只有和谐地融入自己的社群,自身才能成为高尚的人。融入社群的进程很大程度上是与伙伴直接、面对面、积极地互动而构成。乌班图这一非洲思想不同于西方哲学之处在于对人际关系的见解,尤其是社群的视角。主流西方思想以个人主义为核心,倡导他人要尊重个体追求自我的权利。乌班图的关注是与自己社群的成员和谐共处,并且成为整体中活跃的、直接的和积极的部分。大部分的西方崇拜主要是在制度化宗教场所中得到表达。而在乌班图,世俗的社群本身就应该崇拜的对象,并且这种崇拜通过与伙伴成员直接积极互动而得。
人类命运共同体可谓古今中外、东西南北兼收并容。
Unusproomnibus,omnesprouno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拉丁谚语
美国摇滚乐巨星迈克尔.杰克逊那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我们同属一个世界(We are the World) 》唱道:
这一时刻来到了 , 有人已发出号召:让天下人民团结在一道!快快伸出援助的手,将死之人最需要。对生命,这礼物才是最好。不要幻想,日复一日的幻想,说什么有谁会带来奇迹。在上帝创造的世界里,就包括我和你你我都知道:爱才是我们的唯一。天下一家,我们是未来。我们要创造光辉灿烂的明天,让我们奉献这才是我们的选择,我们在拯救我们自己,要创造一片新天地,全靠我和你。献出你的爱心,让他们知道有人在关注。让生命更加自由,坚强。按上帝的指示走,一切将改变,哪怕是石头。天下一家,我们是未来。我们要创造光辉灿烂的明天,让我们奉献这才是我们的选择,我们在拯救我们自己,要创造一片新天地,全靠我和你当你穷困潦倒,似乎希望渺渺,但只要坚定信念,就永远不会跌倒。啊,我们已经明白,好日子终将来到,只要天下团结在一道。天下一家,我们是未来。我们要创造光辉灿烂的明天,让我们奉献这才是我们的选择,我们在拯救我们自己,要创造一片新天地,全靠我和你
欧盟的盟歌《欢乐颂》也发出了“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呼唤:
欢乐啊,美丽神奇的火花,来自极乐世界的女儿。天国之女啊,我们如醉如狂,路进了你神圣的殿堂。被时尚无情分开的一切,你的魔力又把它们重新连结。你温柔的翅膀飞翔到哪里,那里的一切人们都结成兄弟。
这与中国的古话“四海之内皆兄弟”可谓如出一辙。
三、凭什么是中国?既崛起又复兴!
古典经济学家休谟曾经预言,他说艺术和科学在一个国家达到至真至善的时候,艺术和科学将不可避免地走向衰微,至少不会在同一个国家得到复兴。中国在农耕文明时代以丝绸为代表达到人类文明的高峰,很少有文明还能产生新的技术革命,就像5G一样还能再次复兴的,基本上不可能。而到今天为止中国在各个领域发展的奇迹,已经不断地突破了休谟的预言。
当今世界有四类国家:不崛起不复兴(叙利亚〉;崛起而不复兴(印度);不崛起而复兴(利比亚?);崛起又复兴(中国)。
崛起是在五百年西方主导国际体系下实现;
复兴是在五千年文明体系实现,告别近代,走出西方。
中国为何既崛起又复兴?这是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的基础。我《世俗伦理与社会主义精神》新书中论证了其中原因:
崛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源于中式辩证法,政府-市场的统筹,反映中华文明兼收并蓄,融会贯通,超越西式二元论一一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不兼容;
复兴:世俗文明, 才实事求是,超越单一神论的自以为是一一实践是检查真理唯一标准,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传统中国-现代中国-全球中国的三位一体。
传统中国文化认为,有四种力量境界:诸道同源之理,万法归一之道,纲举目张之法,提纲挈领之术。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各种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钱穆先生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一书中指出:人类文化从源头看有游牧、农耕和商业三种类型。“游牧、商业起于内在不足,内在不足则需向外寻求,因此而为流动的、进取的。农耕可以自给,无事外求,并必继续一地,反复不舍,因此而为静定的、保守的”。 在世界整体内在不足、可持续发展为唯一选择的全球化时代,游牧、农耕、商业乃至工业文化的差异消失了。世界面临共同的文明挑战。
著名汉学家、德国波恩大学东亚系教授沃尔夫冈⋅顾彬认为,中国是欧洲文明的“福分”,中华文化一直为西方文化提供滋养,但长期以来,西方人并不了解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的对话历史,更不了解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如果说20世纪的德国哲学是“我者”与“他者”的对话,那么今天的世界就是“我者”与“伙伴”的交流,开放对话为当今世界不同文化间互融互鉴、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打开了大门。
一位西方学者曾经这样说过,人类的奇遇中最引人入胜的时候,可能就是希腊文明、印度文明和中国文明相遇的时候。希腊哲学强调人-自然关系,印度哲学强调人-神关系,而中国哲学强调人-人关系。
今天,这种引人入胜的时候由“一带一路”倡议所开启,将三大世界级文明:中华文明(着眼于人—人关系,强调做人)、伊斯兰文明(着眼于人—神关系,强调做信徒)及基督教文明(着眼于人—自然关系,强调做事)再次融通起来,以文明之合,超越文明之分,在21世纪再现古丝绸之路将中国的“四大发明”通过阿拉伯传到欧洲,对接农耕文明、游牧文明和海洋文明的气象。
图1:三大世界级文明
摩洛哥是多元文化融合国家,具有阿拉伯、法语国家、非洲等多重身份,正如国王穆罕默德六世所言:摩洛哥是根长在非洲、叶子长在欧洲的参天大树,也有学者指摩洛哥是两个鼻孔(大西洋、地中海)的雄狮,人文地理上都是非欧、陆海联通的桥梁和纽带,可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小国。卡萨布兰卡的哈桑二世清真寺被誉为海上清真寺,设计理念充分体现了陆海一体、天下一家的思想,是表现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杰作。
三、一带一路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并非单纯理想,而是有一带一路倡议支撑的。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三部曲:
——命运自主:走符合自身国情发展道路。命运共同体的核心要旨就是,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一带一路助推各国走符合自身国情发展道路,实现自主发展,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也欧盟的主权让渡、高标准一刀切不一样,更与此前欧洲殖民主义对非洲吸血、然后又输血,致使非洲一直在卖血根本不同,是助非洲造血、养血、生血。中医讲,精血乃身体之本。
——命运与共:互联互通。习近平主席指出,“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在2013年提出的倡议。它的核心内容是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对接各国政策和发展战略,深化务实合作,促进协调联动发展,实现共同繁荣。一带一路正推动非洲互联互通,改变过去“领居的航班要绕道巴黎”现象。
——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融入了利益共生、情感共鸣、价值共识、责任共担、发展共赢等内涵。共建“一带一路”主张守望相助、讲平等、重感情,坚持求同存异、包容互谅、沟通对话、平等交往,把别人发展看成自己机遇,推进中国同沿线各国乃至世界发展机遇相结合,实现发展成果惠及合作双方、各方。这与美国的排他性联盟体系完全不一样,主张开放包容、和合共生。
前不久我参观华为深圳总部,门口石碑十分醒目:小胜靠智,大胜靠德,常胜靠和。因此,中美、东西方终究会和解,相信摩洛哥与阿尔及利亚也如此。以和为贵,这是我们的信念。
让我们携手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美丽清洁的世界的美好目标。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