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族与屌丝——也说贵族
看了生民无疆的《欧洲贵族大起底》简直是内裤都给扒了,有意思。于是便联想到中国的封建贵族——屌丝们。
“屌丝”是个网络新词,意思都懂,就不解释了。但可知,这词虽新,字却不新,且很古。
旧释“屌”为“男子阴”,其实这只是俗言俚语之道,即是属于小说家者流,而非为正统典籍的说法或用法。
这“屌”字本作“伄”。其下形所从“吊”是“弔”的俗体,而其上形“尸”,则是屈身“人(亻)”的讹形。即“屌”字本是“伄”的上下结构而讹。
旧词有“伄儅”,释义为“不常”。 这“伄儅”其实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风流倜傥的“倜傥”,是任由放浪之义。而所谓“不常”,则是指这种放浪是不为常人所有的行为或做法。
说到放浪,我们也就很容易联想到封建贵族子弟,即那些公子哥们的作为了。由此可见,这“屌(伄)”与贵族,是很有些关系,而非是本文的生拉硬扯。
其实这“伄”还不算是正字,其正字当作“俤”。“俤”是兄弟之“弟”的本字。兄弟这套称谓,最早都是源于分封社会的王侯之家。封建社会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即以兄为嗣。因此弟们只能是别为一家,即在封建继承这类当时最重要的政治事件中,都没弟们什么事。可毕竟是王侯之家,因此也都不差钱,于是没了政治上的拖累或装扮,弟们都过活的很潇洒、滋润,即很随便。于是也便养成了风流倜傥,放浪无羁的习性或做派。是故这“俤”即“伄”便有了引申的内容,这也就上面解释的放浪或是“不常”。
中国的这类贵族屌丝们,最典型应该是两类群体,一类是魏晋时期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一群贵胄子弟,另一类就是满清的八旗子弟了。而对比一下生民无疆笔下的欧洲贵族们,我们就很容易发现,这东西两帮贵族,都有相同的地方,比如:都为当时的政治或主流社会所不屑甚至是排斥、都不差钱、都率心由性,肆意妄为,等等。但这二者之间也有更多的甚至是很大不同。
首先,中国的这类贵胄们大多都是读书人,都很有文化,而欧洲的贵族在十八世纪以前,基本上都是属于不识字的文盲,即都是处于野蛮无知的懵逼状态。
文化可谓是人的精神生命,而且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中西贵族,才有许多根本性的区别。而具体地说,中国的这类屌丝们虽然都吊儿郎当,很是随便,但也都活的很优雅,如弹个琴,赋个诗,写个文了;如登个高,流个觞,游个春了;如弄个虫,玩个鸟,走个太极了。而对比之下,那些欧洲的贵族门,简直就是粗俗不堪,不值一提。
虽同是贵族,只因文化的差异,便有了高雅低俗之分。
当然,十八世纪以后的西方贵族子弟们,都开始接受教育,因此也都逐渐的高雅起来了,从而脱去了旧派的灰蒙与腥臊,而成为现代“绅士”或“女士”,也似乎因此吧,才让那位小资情怀深厚的王家女人欣羡不已。
其实这位王田氏根本用不着媚外,翻看家谱就知道了,自家也是齐国贵胄之后,祖上也都风流倜傥过,且过活的比西洋绅士更为潇洒、自得且优雅。
当然,自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封建贵族便绝了迹,断了烟火,因此如今的屌丝与贵族也都没了什么关系。但通过传承叙说,中西对比,至少可以增加点自尊或自爱,且如是,即便是沦落到屌丝的地步,也不至于下贱到王田氏跪舔的水平。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