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就算打赢了中途岛战役又如何?

最近上映的电影《决战中途岛》,将70多年前的那段历史又一次再现在银幕上。

500

中途岛战役发生于1942年6月初,战场在太平洋中部的中途岛周围,战役结果是由南云忠一中将指挥的日本联合舰队第一航空舰队(一航舰)所辖第一、第二航空战队(一、二航战)的4艘航空母舰“赤城”、“加贺”、“苍龙”、“飞龙”连同所有200余架参战舰载机全部损失,日军另外还损失一艘重巡洋舰(“最上”级二号舰“三偎”号,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争中损失的第一艘巡洋舰),攻占中途岛、消灭美国太平洋舰队航空母舰部队主力的战役企图彻底失败;美国方面以损失“约克城”号航空母舰、“哈曼”号驱逐舰和147架各型飞机的代价,击退了日军对中途岛的进攻并消灭一航舰主力,大获全胜。这些都是军迷和军史爱好者们耳熟能详的史实。

 

中途岛战役被视为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之一。实际上,太平洋战争的战局转折从珊瑚海战役就已经开始了——珊瑚海战役表面看来美日两军损失相当,实际上日本在开战后第一次没能达成战役企图,从这一点上来说日军是失败的——整个过程历时9个月,直至日军在1943年2月初撤出瓜岛为止。

 

很多人都说“如果日军赢得中途岛战役会如何如何”,那么,如果仔细探究一下,假如真的是日军赢得了中途岛战役,又能如何呢?

 

首先,日军顺势继续进攻、登陆夏威夷的可能性并不存在。

 

中途岛在战略上被视为夏威夷的门户。一旦美军失守中途岛,夏威夷必然直面日军入侵的威胁,这是当时和后世许多人的观点。但是仔细分析一下,日军占领中途岛对于夏威夷的威胁,可能更多的是在心理层面。

 

中途岛在檀香山西北2100公里,这个距离超过了当时日本海军装备的除了二式大艇以外的所有飞机的作战半径——除了二式大艇,只有执行侦察任务的一式陆攻可以完成自中途岛起飞到夏威夷的往返航程;几架二式大艇和一式陆攻显然不可能对珍珠港造成决定性的威胁和毁灭性的打击,而只能起到一些骚扰作用,心理威慑的成分远大于实际的军事作用。因此,即使日军占据中途岛,从岛上起飞的飞机对于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主要基地珍珠港的威胁,也不比当时不能在珍珠港附近长期停留的南云舰队来得更大。

500

夏威夷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成为了美国对日作战的第一线地区,因此也是美国重点设防的国土。除了太平洋舰队主力以外,美国陆军在夏威夷常驻有3万人以上的部队,其战备、武备和训练水平在战争爆发后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后来的瓜岛战役证明,与美军相比火力配备居于劣势的日本陆军要压制美军地面部队,没有2比1以上的兵力优势及空中优势是根本做不到的。因此,要入侵并占领夏威夷,日军(考虑到战役预备队)需要筹措至少4个师团、8万人以上的陆军部队进行登陆作战;而集结、运输和保障这样规模的部队在距离主要基地数千公里之外的作战,其对于后勤补给的要求大大超出了当时日本的国力能够达到的水平。

 

以后来的瓜岛战役为例:在瓜岛,美日两军的补给线长度相差不多,而日军不仅一直难以集结到足够的兵力攻占瓜岛上美军的主要阵地(6个月的瓜岛战役期间,日军通过海运送上瓜岛的部队累计只有3万人左右),而且对上岛日军部队的后勤补给保障也一直处于严重不足的状态,使岛上的日军在大多数时间里只能勉强维持不饿死的状态,根本无力完成重新夺回瓜岛、将美军赶进大海的既定任务。如果战场转移到夏威夷及其近海,更长的补给线、美军更大的海空威胁只能令日军的后勤补给和支援所面临的窘境更加严重,到最后别说完成任务,入侵部队能不能全身而退都是问题。

同时,在主要作战力量方面,即使不考虑美军航空母舰,美军在夏威夷及其附近地区所能集结的航空兵的数量也会大大超过来袭的日本舰队所能拥有的航空兵;在飞机质量和飞行员的作战能力方面,1942年上半年的战争进程已经证明,尽管当时的日本海航拥有性能上第一流的飞机和经验丰富的飞行员,但是并不能彻底压倒美国海军和陆军的主力航空兵(如果在美军家门口的夏威夷作战,就更是如此)。而航空兵部队在当时已经成为海战胜负的决定性因素。没有压倒性的航空兵优势(就象太平洋战争后期美军对日军作战时那样),日本舰队所具有的军舰数量上的优势(在夏威夷附近)根本就无从在战斗中发挥作用。

 

一航舰在偷袭珍珠港时拥有400多架飞机和相应的技术熟练的飞行机组。在中途岛战役之前的半年征战中,它的航空兵部队累计损失飞机一百余架,却不能得到及时、足量的补充,导致在中途岛战役之时,在南云指挥下出击一、二航战4艘航空母舰上只有不到300架飞机,各舰的航空队均为达到满编的状态。日本海航战前实行的精兵政策所导致的后备人才严重不足的恶果此时开始体现(关于这一点,前日本海航零战王牌飞行员坂井三郎的回忆录中有明确的记载)。就算日本能够侥幸打赢中途岛战役,实力被进一步削弱的一航舰也无法再继续承担掩护日本舰队进攻夏威夷的重任。

 

其次,中途岛并不能成为日军可以有效利用的海空基地。

 

与塞班岛、提尼安岛、关岛这样有一定自然资源的大型岛屿或者日本战前长期经营的马绍尔群岛、加罗林群岛不同,中途岛本身是非常小的岛屿,岛上没有淡水,没有任何有实际意义、可以利用的军事资源。这样的海空要塞式岛屿无论在谁的手中,要想守得住、要想在战斗中发挥实际作用,都需要源源不断的海空补给与支援(美军如果在中途岛战役中的航空母舰大战中失利,那么失守中途岛就是必然的——即使战役前尼米兹已经竭尽所能地给岛上送去了一大批作战物资与陆、空战斗部队,也避免不了中途岛在没有海空支援的条件下不能赢得抗登陆作战的结局)。日军如果击退(甚至消灭)美国舰队而占领中途岛,所能得到的,也只不过是一个没有任何资源的荒岛。虽然岛上机场可以使日军在半径1000公里范围内获得陆基航空兵作战能力,但是不仅不足以威胁夏威夷,甚至这样的作战能力本身都需要大量的、持续不断的补给来加以保证——从飞行员、飞机、燃油、弹药、航空备件到食品、药品等,莫不如此。维持驻岛数千守军的后勤供应将成为日军的噩梦。而在海战中受损的日军舰艇也不可能在荒凉的中途岛得到维修。到1943年以后越来越活跃的美国潜艇最终会基本切断驻(中途)岛日军的海上补给线,到时候仅仅是饥饿就会使岛上日军彻底失去战斗力,更不用说到1943年以后,在得到大大加强的美国太平洋舰队的进攻面前,日本完全没有任何可能守住(距离夏威夷如此之近的)中途岛。

 

第三,太平洋战争的最终结局不会改变,日本最终失败的时间可能会往后拖,但是不会拖延太久。

 

1942年无疑是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最困难的一年,也是整个战争中美日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军事实力上差距最小的一年。美国依靠情报优势提前获得了日本舰队的中途岛战役计划,如果南云舰队临战侦察、指挥得当、而使设伏迎战的美军舰队遭到严重损失(被日军击沉、重创大部分甚至全部航空母舰),那么美国海军在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服役之前,在太平洋上将只剩下“萨拉托加”号、“黄蜂”号和“突击者”号航空母舰(其中“突击者”号太小,而且设计有缺陷,充其量只能充当类似后来以巡洋舰船体为基础建造的“独立”级轻型航空母舰的角色)。这样无疑会使美国面临更大的困境,规划中的“瞭望塔”战役(南太平洋战略反攻行动)可能会被推迟、甚至被迫取消,美澳之间的运输航线也会受到巨大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甚至在1943年上半年之前可能都无法采取主动进攻的行动,而只能退守珍珠港、斐济、澳大利亚一线。

 

但这也会是日本通过战争可能进行的扩张的极点了。前面已经说过,到了这里,日本的国力和军事力量,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说,都不足以支持日军在如此辽阔的战线上部署足够的兵力来进行有效的作战。南云舰队即使侥幸赢得中途岛战役,也会遭到比高木指挥的五航战在珊瑚海更大的损失,而日本(相比美国而言)微弱的生产能力和独特的“陆海分家”体制将使联合舰队无法补充这些损失而恢复一航舰原有的战斗力。这样,虽然美国太平洋舰队会被打得狼狈不堪,但是日本在军事上也无法有效利用美国这种狼狈不堪、无力(发动战略)反攻的窘境——日本唯一的胜算是寄希望于美国在此时会心理崩溃而选择与日本和谈,但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同盟国的大势、珍珠港被偷袭的耻辱感和由此而激发的全国性斗志、此前从未在对外战争中失败过的骄傲心理以及某种种族歧视心理的作用下,美国不会象之前的满清和沙俄那样对日本认输。

 

这样,等时间进入到1943年,美日两国间巨大的国力差距所导致的军事装备差距就会被急剧放大(就如同山本在战前所说的,“数不清的飞机和战舰将(从美国工厂里)一涌而出,而贫瘠的岛国日本对此只能望而兴叹。”)。就算到此时日本仍然可以保有南云舰队的大部分航空母舰和一批实战经验丰富、技术熟练的舰载机飞行员,美国依靠科研、生产能力上的巨大优势,也会使太平洋舰队在装备规模和技术水平上迅速追上和超过日本联合舰队。到那时,卷土重来的美国海军,也许会真的如很多日本将领所愿,与日军进行一场海上大决战。到这个时候,就算南云舰队能够100%地保有偷袭珍珠港时的实力(这是肯定不可能的),也照样会(因为实力差距过于悬殊而)输掉这样的决战。

 

总之,即使加上南云舰队原有的部分实力,美日之间在1943年到1945年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军事实力差距依然会拉大到历史上曾经有过的状态(无论日本是否赢得中途岛战役,到1945年时,美国都将象历史上曾经有过的那样,保持对日本巨大的国力和军力优势,在数量和质量上全面压倒日本)。再加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总体形势进展,作为法西斯轴心国的日本,最终输掉这场战争是没有任何悬念的。

 

山本五十六战前曾经预计日本海军在太平洋上的战争中可以与美国相持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他所依据的就是两国的国力差距导致军力差距被迅速拉大的时间表(也就是美国工业转入战时生产、开始产生作用的时间)。当然,他不可能预料到南云舰队在中途岛的惨重损失,而这些损失使得日本海军与美国海军能够互有攻战的时间被缩短到只有一年左右。

 

日军在中途岛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从军事上讲,是战役企图不清,战役计划本末倒置。

 

山本不顾所有的反对意见,执意东进中途岛的初衷,是完成其在偷袭珍珠港时的“未竟之志”,在美国的国力被全面动员起来之前消灭太平洋上的美国海军主力,逼美国坐下来与日本和谈。而到了具体战役计划和兵力部署时,山本却似乎忘记了这个初衷(消灭美军的有生力量),而把夺取中途岛当成了主要目标,消灭美国舰队反而成了“搂草打兔子”的“顺手牵羊”之举。在山本制定了这样的战役计划之后,(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看)美国实际上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只要能够保住舰队(航空母舰部队),中途岛就算丢给日本,也于大局无碍;而日本只要不能完成消灭美国太平洋舰队主力的目标,就算得到了中途岛,也只不过又增加了一个负担(前面已经分析过)。既于大局无利,更于国力、军力无补。

 

毛泽东对于军事斗争中的“人”“地”问题,曾经有过一个著名论断:存人失地,人地皆得;存地失人,人地皆失。从日军的中途岛战役计划看,山本(和他的参谋部)并不懂得这个道理。而正是联合舰队的作战计划要求南云首先确保支援登陆部队攻占中途岛,才使得一航舰在实际作战中行动受到很大限制,并且面临腹背受敌的局面;再加上南云临战疏于侦察、遇敌情有变时指挥不当,还有舰队中一直存在而未予重视的不规范操作导致的隐患(日军航空母舰上的舰载机临战换弹、换弹后弹药胡乱丢在机库里的事情,在中途岛不是第一回,当年4月南云舰队在印度洋作战时就这么干过一回),最终导致4艘航空母舰全部被美军击沉的惨败结局。

 

在军事上直接导致南云舰队在中途岛失利的一个原因是山本的战役计划中兵分多路、致使直接在中途岛海域参战的一航舰在航空兵力上对美军实际上处于数量上的劣势;而山本分兵的初衷也是希望用声东击西的战术“出美军不意”而攻占中途岛——实际上还是把占领那两个并无太大战略、战术价值的荒岛当做了战役的主要目标。

 

如果山本能够坚持他消灭美军有生力量的战役初衷、把“捕捉并消灭美国航空母舰”作为战役的主要目的,他的战役计划原本应该遵循集中兵力、创造条件与敌舰队适时进行决战的原则。进攻美国必救的中途岛可以创造这种“决战条件”,但是在实战中始终应该以消灭敌海军有生力量(航空母舰部队)为第一目标。如果日本真的这样做了,在作战中会有损失,但不会是历史上这样的惨败结局。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