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卫师被追上,邱清泉坚持要派部队回去接应,看看红军怎么做的
1948年11月28日,杜聿明终于说服南京,同意放弃徐州,由他率邱清泉第二兵团、李弥十三兵团、孙元良十六兵团三个兵团及徐州的众多党政机构工作人员等约三十万人南撤。此前,黄百韬兵团已经被全歼,黄维兵团也已经被包围在双堆集。南京要求杜聿明率领三个兵团西南方向打,与南线的李延年、刘汝明两个兵团配合,增援黄维兵团。但打了一星期,毫无进展,杜聿明认为,此时徐蚌线已被中野切断,徐州已经成为孤城,如果统帅部无法再增加五个军增援徐州,则必须放弃,否则徐州的三个兵团在黄维兵团被消灭后,也会被解放军吃掉。统帅部权衡再三,同意了杜聿明的请求,放弃徐州,退守蚌埠。
按照杜聿明撤退时的安排,二兵团为前卫部队,十三兵团和十六兵团在后,总部机关随二兵团行动,并由二兵团派出一个部队占领萧县,掩护兵团前进道路的安全。邱清泉的二兵团此时下辖五个军,为三个兵团中兵力最强大,战斗力也最强的一个兵团,其中的第五军更是杜聿明起家的老部队,是国军五大主力之一。不过,此时的第五军已经将原本的九十六师拨入七十军,老部队只剩下了四十五师和200师两个师,又另外调入了46师,加上骑兵旅等军直属部队,共计五万人左右,是比较强大的一个军。
邱清泉接到占领萧县、掩护三个兵团撤退路线安全的命令后,下令第五军负责派一个师去执行这个任务,而第五军军长熊笑三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四十五师师长郭吉谦。郭吉谦和九十六师师长邓军林都是邱清泉的爱将,也是邱清泉非常倚重的战将。但这个任务也意味着,在三个兵团都通过萧县之后,四十五师就会变成整个三个兵团的后卫,如果被解放军追上,那么最先与解放军进行战斗的就是四十五师。这样,如果三个兵团还是要按原计划撤退,那么四十五师必须担负阻击解放军追击部队的任务,之后能否脱险,就全靠自己了。
杜聿明集团开始撤退后,按照杜聿明发布的命令,只携带一星期粮弹和油料,要在一星期内赶到阜阳,在到达阜阳之前不再补给。而这条路上要经过萧县、永城、蒙城等地,所以必须全军马不停蹄的尽快撤退,才能按计划撤退到阜阳。这也就是杜聿明对统帅部所说的,“撤即不能打,打即不能撤”,要么就留在徐州固守待援,如果统帅部抽调不出部队来增援,那么就必须撤退,而要撤退,就必须抓紧时间,绝不能恋战,以免变成拉出来再打。这也就意味着,即使在整个集团撤退过程中,如果掩护撤退的部队被解放军包围,也只能当成弃子牺牲掉,而不能再回师去救援。
但部队刚走了一天半,就已经完全乱了。原本应该在后卫位置的孙元良兵团完全关掉了电台,总部也联系不上,李弥兵团的部队干脆跑到二兵团前面去了。更糟糕的是,刚通过萧县没多远,还没有到永城,三个兵团才到达萧县和永城之间的公路中间位置的陈官庄、青龙集一带,就接到后卫部队四十五师被解放军追上并包围,正在激战的消息。邱清泉兵团作为整个集团的核心主力部队,邱清泉这时候的正常反应当然应该是断臂求生,舍弃四十五师,命令他们坚决阻击解放军追击部队,等三个兵团撤退到安全地带后才能撤退。
这种情况其实解放军也是经常碰到的。比如在长征中的湘江之战中,红十二军的三十四师担任整个中央红军渡江的掩护部队,因为中央纵队行李太多,过江速度太慢,所以被国军追击部队追上了,三十四师本来已经完成掩护任务,但因为国际少共师落在后面,未能过江,于是三十四师奉命继续阻击国军,掩护少共国际师过江。等到国际少共师完全渡过湘江之后,三十四师已经被国军追击部队层层包围,自己来不及过江了,最终全师血战到底,牺牲殆尽。这也就是这几年一个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绝命后卫师》的主要内容。
但邱清泉作为整个集团的主要负责任之一,这时候却犯了一个大错误,他舍不得放弃四十五师,也舍不得扔下郭吉谦。郭吉谦的求援电报很快到了邱清泉手里,邱清泉马上着急下属各军军长开会,各军长都认为,四十五师既然担任全军的后卫部队,这时候自然要断臂求生,不能再让整个兵团停下来,又派部队回去救援四十五师,不然就会因小失大,整个兵团和集团都会失去宝贵的撤退时间。但邱清泉大喊大叫,连哭带骂,说郭吉谦是他的战将,他如果不救郭吉谦,以后谁还给他卖命?因此,他非要下令整个兵团停下来,并派他信任的九十六师回去救援郭吉谦。
其实郭吉谦这时候的形势并没有危险到马上就要被解放军包围歼灭的地步,他只是习惯性的夸大当面敌情而已,等到九十六师回师去救的时候,四十五师虽然遭受了一些损失,但已经打退了解放军的追击部队,因为这时候追上的解放军只是先头部队的一小部分,并不足以围歼拥有机械化装备的四十五师。但却就是因为邱清泉这个错误的判断和决定,耽误了时间,整个二兵团停下来不走了,其它部队也就不能走了。杜聿明虽然认为不该在这里停留,应该继续向蒙城撤退,但邱清泉坚持要停下来,也只好停下来,结果这里就变成了整个杜聿明集团的覆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