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这么干净的?

战后的日本,度过了因为粮食危机而造成的短期经济困难后,借着1950年朝鲜战争特需的东风,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在1953年后半期就已经超越了战前最高水准。

1955年到1973年,日本经济增长连续18年GDP年增长率超过10%,1968年,日本就干掉了当时的西德,国民生产总值(GNP)跃升为世界第二。这段时期也被被誉为“日本高度经济成长期”,造就了享誉世界的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神话。

然而,战后日本国民素质并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提高,整个社会大环境还是停留在了“脏、乱、差”的阶段。

当时的日本公共环境极其糟。厕所脏乱,恶臭扑鼻;大街上随意丢垃圾,甚至随地小便;河里都是垃圾,污染严重;做火车电车时从不排队,车内也到处都是乘客随手丢掉的垃圾;公务员态度蛮横,服务态度差等等。

下面的视频是1960年左右日本人乘坐火车的场景,足见当时日本的国民素质还是非常低的。当时乘坐长距离列车的时候,很多日本人都是直接从窗户里翻进去的。

当时的日本火车厕所都是直上直下直接落到轨道上的。按照规定进站和停车期间不允许上厕所。

但是,当时的日本人很少遵守,列车停车进站时也经常使用。这直接导致了当时日本的一些车站内恶臭扑鼻,火车轨道沿线居民晾晒的衣服上沾有黄点黄斑,被称为“黄害问题”。

当时为了防止人们随地小便,日本人在街道的角落里设置了迷你鸟居(如下图)。众所周知,鸟居是日本神社的入口,以区分神域与人类所居住的世俗界,是十分神圣的东西。日本人是不敢在撒尿到鸟居上的。据说效果显著,迷你鸟居也由关西地区迅速推广到日本全国。

500

战后日本人第一次开始意识到这些问题的契机是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为了不在外国客人面前丢脸蒙耻,东京都开展了大规模的环境整治运动。

政府组织街道清扫,在街头设置垃圾箱;挨家挨户发宣传单,呼吁人们垃圾一定要扔到垃圾箱,不要随地吐痰,更不要随地小便。当时的东京大气污染很严重,直接随地吐痰的人很多,政府开始在车站等地方设置痰盂,号召大家吐痰一定要吐在痰盂里。

但是,人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掉的。东京奥运会后,日本人的国民素质并没有得到太大的改善。1970年出版的《丑陋的日本人》将日本人的丑态推上了风口浪尖,书中对日本人的恶习进行了详细描写,轰动一时,作者高桥敷还因此受到很多日本人的非难和责骂。

500

日本经济的高度增长,让日本人越来越有钱,日本人也走向世界,开始去欧美地区进行海外旅行。一些陋习带到了海外,让欧美哗然,也让日本人自己蒙羞。

1973年,日本科幻小说家、作家筒井康隆便出版了短篇科幻小说《農協 月へ行く》,来讽刺当时的日本游客。书中讲述了暴发户团体农协去月亮上旅行途中发生的很多不文明现象,来影射当时日本游客在海外的种种劣行。

500

一直到80年代期,日本人在海外的名声都是极差的。1987年,《时代》周刊以“横扫全世界观光地的野蛮人”为题,聚焦日本游客的野蛮行径,进行了专题报道。

文中提到了日本游客很多令人发指的行径,比如 为了留作纪念,直接把罗马元老院的大理石地板削了一块然后偷偷带回家;在意大利教堂不关闪光灯,直接拍摄正在虔诚做忏悔的信徒;在德国的某处已经列为文化遗产的建筑上,偷着刻上“XX信用金库到此一游”等等。

当年在全世界扫货的日本人也是声名鹊起,在香奈儿和阿玛尼疯狂爆买的日本女大学生也是名噪一时,震惊世界。

但当时的欧美人,把日本人看作是亚洲没有教养的暴发户,常常嗤之以鼻,不屑一顾。

国外的各种批判声音渐渐传到日本国内,开始让日本人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丑陋。政府也开始为了提高国民素质,进行各种努力。

1988年,日本政府痛定思过,成立了“日本人海外旅行安全等对策研究会”,在飞机机舱内以广播的形式,向日本国人呼吁遵守公共秩序,做文明游客。

民间团体,旅行社也是重拳出击,开始印制各种手册,向日本游客宣传遵守规章秩序,做文明游客的重要性。

日本的国民素质也开始慢慢得到提高,许多陋习也慢慢得以改善。一直到日本经济泡沫崩盘,也就是上世纪90年代左右,日本国内环境才渐渐变得跟今日大致相同。日本国民在经历了经济腾飞、稳步增长、泡沫经济、泡沫崩盘后,国民素质得以稳步提高,社会风气也逐渐变好。

而我们今天看到的如此这般干净、整洁、国民素质极高的日本,至少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左右才开始慢慢有的事情了,并没有那么久远。

之前的过程都是渐进的改善的过程,而不是一直就这么干净。很多人吹日本从明治维新就如此干净,还摆了好多摆拍的照片来进行佐证,也真是贻笑大方。

韩国人在上世纪90年代也经历了这种阵痛,而中国,正在经历中。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