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写在朝鲜之行归来后

关于朝鲜游

朝鲜是一个对我们而言显得很神秘的邻国。这个国家的一切都与我们通常的理解有差异,包括旅游——人,总是对未知的事物有某种隐隐的不安,加上国内网传朝鲜的种种落后,因此,朝鲜在国内是一个很冷门的旅游目的地。

朝鲜的对外封闭和其体制所造成的问题则增加了这种对(潜在)游客的“不吸引力”——比如,朝鲜没有自由行;比如,涉朝航班、火车、酒店等很难在旅游网站中查询及预订;等等。

但是实际上,对我们而言,朝鲜还是一个很值得去看看的地方——不仅仅是为了猎奇与怀旧。

其实,若剔除某些限制性因素(比如,只能团游;比如,在朝期间不能自由活动;等),对国人而言,赴朝游的手续真的如同国内游一样简单——找到一个有赴朝游项目的国内旅行社(经过旅游局批准有组织中国公民海外游资质的正规旅行社),选择日期,交款参团,到日子去指定地点集合,之后跟着走,就可以了——签证、飞机/火车票、目的地食宿交通、景点门票等等,一切都有人替你安排好。总之,就是与其他团游没有任何区别。

国人赴朝游(丹东出境的新义州一日游不算),一般都住在平壤;在朝期间最常去的目的地,除了平壤市内的金日成广场、凯旋门、中朝友谊塔、地铁、万景台、普同江上的美国间谍船、平壤少年宫等,就是妙香山(国际友谊展览馆、普贤寺)、龙岳山、开城、板门店、南浦(西海水闸)这些地方。一般有赴朝游项目的旅行社安排的日程都会照顾到其中的大多数目的地。如果人多,也可以与旅行社谈定制路线。

目前,从国内到平壤的交通方式,除了从丹东陆路出境的国际列车(丹东-新义州-平壤)之外,从北京和上海还有往返平壤的定期航班(由朝鲜高丽航空公司及国航执飞),单程时间在1个半小时左右,还算方便。

费用方面,我们这次从北京出发的双飞团连去带回总共4天(旅行社算法),团费不到4000,就国际旅游而言不算贵(此团没有中方领队,这应该是费用较低的一个原因)。

朝鲜印象

对朝鲜的第一直观印象是从在首都机场登上高丽航空的JS152航班开始的。朝鲜空姐很漂亮,据说是由金正恩亲自设计的服装也很不错。上飞机落座后,就见空姐往来不断地将一个个行李箱往后机舱拉——很显然,它们多半属于这个航班上的朝鲜人(这架飞机上有大约一半的旅客是回国的朝鲜人);当然也有可能是空姐们自己的。每个箱子都装得满满的,应该是在中国采购的各种商品。这些“手提行李”数量非常多,一直到把飞机客舱里能塞下行李箱的地方都基本上填满(在3天后的返程飞机上这种上飞机交由空姐照顾的行李箱就少了很多)。

高丽航空的飞机在首都机场加油,但是并不在北京采购机上食品(旅途中给旅客分发的餐食就是传说中的一个朝鲜产汉堡,中等大小,当做正餐是完全不够的),这从两个方面说明了朝鲜经济的困窘与节省——朝鲜严重缺乏各种燃油,并且尽力降低国际通航的成本。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飞行,我们降落在平壤顺安国际机场。对机场的第一印象就是小——国内大概没有比这个机场再小的地级市所属机场了。通关、领取行李,一切都很顺利(因为机场小,旅客少,所以效率也算高)。国内网传的(包括出发前国内组团社告诫过的)朝鲜边防、海关逐个开箱搜查、翻检旅客相机、手机存储卡内容的情况都没有出现。朝鲜机场涉外部门工作人员(包括边防警察)都多少会几句汉语(后来发现不止是机场,几乎在朝鲜国内所有的涉外场所,都有工作人员会汉语。看来这在朝鲜是必须的,就如同我们的涉外人员都得会几句英语一样),简单沟通没有问题;朝鲜边检人员确实把关比较严,但也不会无缘无故地开箱搜查每一个旅客,只有在安检机上发现可能有问题的箱子,才会让你打开目视复查,而且就算开箱检查也不会一通乱翻,而是会指出疑问所在,目视复查确认没有问题后就会放行。对于手机,朝方会逐一登记型号等信息,但不会无目的地翻查手机里所存储的内容(当然,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手机里最好不要存人家不喜欢的东西,比如国内网上恶搞的金家影像、聊天表情包等)。对相机则完全不检查。

出了机场,我们还要去接从丹东乘火车而来的一批团友(朝鲜游在朝境内多少都存在拼团的情况——当然,这种拼团是正式的,不是国内某些不法旅游从业者的那种胡乱拼团,在朝期间,一个团总是一起活动的——虽然他们可能来自国内不同旅行社的报名),而这让我们这些直飞平壤的人间接了解了朝鲜铁路的低效——我们的火车团友,据说是当天上午10点从新义州出发(考虑到时差,也可能是平壤时间上午11点),结果到晚上7点过了才到达平壤,短短200多公里的路,他们坐火车走了差不多8、9个小时。

500

平壤火车站(客运站),据朝方导游介绍说,车站、站前广场及周围的街道、附属建筑物建成于1958年,自那以后就没有再改建、扩建过。

国人都知道朝鲜落后,而这种落后的体现不仅仅是经济的不发达。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我们住宿的西山饭店,按照朝方导游的介绍,是在金正恩的亲自关心和命令下(朝方导游的原话是金正恩“下达了人民军最高统帅的命令”——朝鲜人似乎很喜欢用这样的词汇来描述某件受到金正恩关注的事情),于2016年拆掉原有建筑、重新改建为现在的样子(所以,朝方导游认为,相比于已经有20多年历史的羊角岛酒店,资质略逊一筹的西山饭店反而更好)。这个饭店的内部装潢、设施看着的确新,但是,在“最高统帅”照顾不到的细节上,就出问题了——饭店房间里没有只字片纸的关于本饭店各种设施和店内各种联系方式的介绍。房间到房间的拨打电话方式是导游告诉我们的,可是,怎么联系前台呢?怎么联系客房服务呢?一概不知。所有的问题,就只能问同住在这里的张导——偏偏,在第一天晚上到店分配房间时,张导自己还没有在这里开房呢!所以,这一晚进了房间,等于就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没法联系了(国内的手机到了朝鲜是没有信号的,只能当相机使用,当然也就别想什么微信朋友圈、刷微博之类的;饭店房间里既没有WIFI,也没有有线网)。

类似这样的细节还有。比如,饭店的客房服务员在每天打扫房间时不会清理客房内的垃圾桶(我们头一天晚上扔在垃圾桶里的东西,第二天晚上回到房间时还在那里);比如,西山饭店目前的主体客房楼有30层高,但是只有4部低速电梯,而且没有分高低区运行。这样一来,在早上的“交通高峰”时段(这里是涉外旅游饭店,住店的基本上都是外国游客,大家都要在6点多下楼吃早饭,7点或7点过一点儿集体上车出发),电梯难等、等来后也是满员就是常事儿,从20多层乘电梯下到位于3层的餐厅,可能还没有沿着楼梯徒步走下去速度快;再比如,偌大的一个饭店,用于早餐的餐厅规模和服务能力却与之不太匹配,在饭店远未住满的情况下,百十来个客人就让餐厅显得“超负荷”运转了。

这些,都是“最高统帅”难以关注到的细节;而在“最高统帅”关注不到的细节上的各种缺失,似乎是朝鲜目前社会的通病——这次旅游回国后看到一条新闻,说金正恩前几天到新义州的某个工厂视察,各种差劲儿的状况让他大发雷霆,严厉指责了当地的干部。相比平壤,远在新义州的事情当然更是朝鲜领袖日常难以关注到的细节了。

这就说明,在全民“领袖崇拜”的表象下,朝鲜人日常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其实是不高的;领导看到的地方光鲜亮丽,领导看不到的地方,能凑合就凑合;领导发话了的事情认真落实,领导没说过的地方,“我”当然也想不到——朝鲜现行的体制已经无法有效地调动人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的主观能动性,我个人认为,这应该是朝鲜落后的深层次原因之一。

朝鲜国内的基础设施,以中国的标准看,是很差的。作为其集全国之力所保障的首都平壤,道路条件总体上也比不上国内的二线城市。至于从平壤到外地的“高速公路”,以国内的标准看,相当多的路段都属于“搓板路”级别,道路破损、年久失修的情况非常严重,国内条件好一些的县道都比这些路的质量要强。考虑到朝鲜公路上的车辆并不多,因此如此之差的路况只能归咎于长期失于有效维护保养的原因。同时,除了主干公路和城市市区路面,朝鲜国内的其他道路大量存在非硬化路面(就是俗称的“土路”),这样的非硬化、甚至是非铺装路面的支路在平壤通往妙香山和板门店的高速公路两侧比比皆是、随处可见(有些甚至是当地的主干道路)。

甚为夸张的是,在到达妙香山景区外围、离开高速公路后,前往妙香山“国际友谊展览馆”和普贤寺的进山必经之路,有一大段竟然是只经过简单平整的石子路面非铺装道路。这两个地方据说都是金家三代领导人多次莅临、“指导工作”的地方,面对这样的道路条件,他们在经过时难道就没有什么想法吗?对比“国际友谊展览馆”内的极尽奢华,我只能感到无语。

500

看起来象是当地一条主干道路的非铺装路面

500

非铺装路面大量存在

500

甚至在开城市区也不例外

作为一个受到多年国际制裁的、国内自然资源不均衡(富煤缺油)、同时技术落后、经济体制对外封闭的小国,朝鲜在维持国内基础设施方面遇到的困难几乎是无法克服的。就以道路来说,筑路用的沥青是石油的副产品,水泥的生产则需要大量电力作为保证,而这两样都是朝鲜严重缺乏的。所以,朝鲜国内的道路状况处于这样一个水平也就不奇怪了。

公路如此,铁路的状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包括平壤市区在内,我们在朝鲜旅行期间所见到的所有铁路线都是单线铁路,复线铁路可以说完全没有(在某些地方能见到两条甚至三条铁路线,但无一例外都会沿着这些线路在附近发现车站,因而它们其实是车站内的线路),包括在平壤市内通往羊角岛的公路桥旁边的铁路桥上也是如此(那座铁路桥还是日本殖民时期修建的,朝鲜一直使用到今天,并没有新建或加以扩建)。单线铁路通行效率低下(在车站间的线路上同一时间内只能有一列火车运行),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从新义州到平壤只有200多公里的路程火车行驶至少要8个小时。

500

非电气化的单线铁路,通行效率低下。

朝鲜是一个严重缺电的国家,即使首都平壤也不例外(朝鲜对外宣传刊物《今日朝鲜》上有科技人员研制成功电压稳定器的报道,它反映了朝鲜电网电压不稳的事实)。大规模兴建和维护电力设置需要大量投资,这是朝鲜短时间内很难具备的。因此,小范围内的光伏发电似乎是解决朝鲜严重电力短缺问题的有效方法。我们在开城看到很多居民楼、甚至居民户都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很多路灯设施也自带太阳能电池板;但是在平壤,这样的情况却明显少于开城。

500

开城市区内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的居民户

自产光伏发电板对于朝鲜而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中国国内的光伏发电板产业由于前些年的盲目投资,已处于产能严重过剩的状态。因此,如果能探讨一个合适的合作方式,由中国向朝鲜提供小范围光伏发电设备(当然主要方式不能是过去的那种朝鲜白拿的无偿援助,而应该是符合经济规律、中朝双赢的合适的贸易方式),应该能在短时间内以朝鲜可以接受的代价大幅度地提高朝鲜国内的电力供应水平,这对于改善朝鲜社会的民生是有积极意义的。

在朝鲜国内,主要道路两侧,目力所及之处,都是青山绿水,环境显得很优美;平壤市内也是遍植绿树(以柳树居多,所以平壤自古又被称为“柳京”),随处可见草坪、鲜花;即使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市区空气能见度也很好,能很明显地感受到天空中只是云层聚集,而绝非是混沌一片的雾和霾——据说金家三代领导人都有过“不能以牺牲环境发展经济”的“最高指示”。而在这一切的背后,是朝鲜国内严重的粮食短缺问题。现代农业其实是需要现代工业作为支持的,农田水利(机械及电力)、化肥农药都来自现代工业;而朝鲜自苏东剧变、经互会解体后,原有的对外经济合作方式完全崩溃,国际制裁又使得发展现代农业所需要的化工原料(天然气及石油)严重短缺,各种不利条件的叠加造成了上世纪90年代朝鲜国内严重的饥荒。目前的情况可能已大有改善,但是朝鲜人“见缝插针”般地农田开垦耕种(甚至在开城市内和平壤市区外围也能见到小块正在耕种的农地)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农业单产很低、粮食缺乏的现状(所以说在朝鲜,无端地浪费食物真的是一种“犯罪行为”)。在我们行经的高速公路两侧,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种植庄稼的农田地块儿,它们是朝鲜大地一片绿色中占比很大的一部分;而在所有地方,无论地幅宽窄大小,都见不到任何农业机械(在朝两天多的时间里沿公路走了数百公里,只在路边的农田里见过一台停放着的小拖拉机),用耕牛拉犁、人在后面扶着耕地的景象倒是见了几次;更多的则是纯人力耕作。

说到牛,顺便提一句:我们在朝鲜所见到(农村田地里)的牛,都很瘦,而满地的绿草使得看起来它们应该不缺乏食物——这个现象颇为令人费解:作为一种食草动物,牛要吃得强壮,不一定非要吃人类为它们准备的粮食类饲料,有足够的草食应该就可以(否则如何解释非洲草原上的野牛之类的都膘肥体壮的?)。朝鲜的牛如此瘦弱,难道是它们连草都吃不饱?

500

高速公路边的农田

500

高速公路边的农田

除了环境,再说说此行所了解到的关于朝鲜经济和社会的一些情况。朝鲜国内目前事实上存在着两套经济体系,一套是建立在计划经济和计划分配的基础上、以朝鲜货币为计价和支付手段的经济体系(大部分朝鲜人依赖这个体系生存),另一套是建立在市场交易的基础上(这个现在在朝鲜还不能被叫做“市场经济”,所以我自己发明了这个词)、以外币(美元、欧元、人民币)为计价和支付手段的经济体系(在朝外国人和朝鲜国内的权贵及涉外阶层是这个体系的主要参与者)。

对于朝鲜人而言,前者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保障(包括对于日常工作涉外、可以有相对稳定的外币收入的朝鲜人也是如此);但是如果只依靠前者,也就仅仅能保证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最基本的吃穿住)而已(这是对城市居民而言,对农村居民可能连这个也不完全能保证)。

举例来说,平壤是有(以扫街巡游方式揽客的)出租车的,而且,相对于其汽车保有量和路面上能见到的车流量而言,出租车在平壤市区道路上的可见度可以说是很高的(我们甚至在开城附近见到过从平壤开过来的出租车——打车的人在朝鲜大概是绝对的权贵+土豪级别,因为他不仅有钱,而且有办法弄到离开平壤和进入开城地区的通行许可);但是在平壤要叫出租车,你的手里必须得有外币(美元、欧元、人民币都可以),因为出租车虽然以朝币标价(据导游介绍说起步价200元朝币,每公里租价0.5美元),但是结账时司机是不收朝币、只收外币的——所以,如果手里没有外币,在平壤就不能打车。

其他方面的改善、提高型消费也有类似的情况。比如,以外币支付的商店里有很多(本地没有的)进口商品;再比如,很多涉外餐馆,朝鲜人是可以进去消费的,但是其价格是一般只有固定朝币工资收入的人所消费不起的——朝鲜涉外餐馆的一般价格,按官方汇率1元人民币兑换15元朝币计算,基本上同北京的一般餐馆相当,人均消费折合几十元人民币,所以两三个人吃一顿饭,用朝币支付的话,上千元、甚至二、三千元是稀松平常的事;而平壤市民的月均工资不过数千朝币而已。如果有外币收入(比如带我们团的导游,他们在固定的朝币工资之外,就会有来自公开渠道、也就是单位发给的外币收入),情况就不一样了,除了可以直接以外币支付餐费以外,他们的另一个选择是可以将外币以黑市汇率(1元人民币可以兑换1000到1200元朝币,1美元可以兑换1万元朝币)兑换为朝币,这样,数千甚至数万元朝币的一餐在他们而言不过是支付了几元到几十元人民币而已,是付得起的。

由此可以看出,以外币计价和支付的经济体系已经成为对朝鲜国内的“上等人”而言不可或缺的生活组成部分。我们团的朝方导游张导就是这群“上等朝鲜人”中的一员。张导30多岁,曾经在部队服役多年,退伍后进入朝鲜国内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涉外旅行社“朝鲜体育旅行社”(我们这次朝鲜游的朝方地接社)担任涉外导游工作(他没有明说,但我觉得他应该是单位里的一个基层领导),妻子在朝鲜唯一的移动通讯公司工作,有一个女儿今年5岁,父母是退休的国家干部,岳父母退休的人民军军官(他和妻子堪称是“门当户对”)。据他说,他们单位的领导能够迅速贯彻领会金正恩关于积极开展经济建设、想方设法增加企业效益的指示精神,使他们单位超额一倍半完成了工作目标,因此单位职工都获得了丰厚的现金和物质奖励。除了20万朝币及1000美元的奖金,单位还发给他一台液晶电视机及各种生活物资(粮食、日常生活用品),由单位出车送到他家里,为此还惊动了左邻右舍(因为楼里没有人能有这么多好东西往家里送)。在他的日常生活中,打车和去涉外餐厅吃饭是很平常的事情(由于工作的原因,他不仅熟知平壤的各个高级餐厅,而且和里面的工作人员都很熟悉),甚至是很高档的平壤“海棠花餐厅”他也敢为了取悦妻子而在里面一掷千金(据他说在那里吃一次饭花了他两千多——是人民币哦——真可以说是“一掷千金”了)。

张导说这些的时候很为自己能从事这份儿工作、有这样的生活水平而自豪。而在我看来,他这种自豪,很形象地说明了还没有“改革”“开放”、仍然实行所谓的正统“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朝鲜,其实已经出现了甚至不亚于中国的社会贫富两极分化问题。张导在朝鲜,属于典型的捧着“金饭碗”、受惠于朝鲜现行体制和政策的群体。

关于在朝购物

外国人在朝鲜只能使用外币购物,而且只能使用现金支付;除现金外,无论是西方国家盛行的信用卡、个人支票,还是在国内很普遍的微信支付、支付宝,在朝鲜都不能用。朝鲜也没有ATM机(即使在平壤的涉外酒店里也没有),无法用卡提现。因此,赴朝游需要带足现金(假如想在那里买东西的话)。

外国人在朝购物要去涉外商店。朝鲜没有私人经济,所有的商店都是国营的,所售商品的价格也都由国家制定,一般情况下不能还价(如果购买类似特级高丽参这样的特色商品,团友们一起凑一个大一些的量,可以让导游帮着讲讲价)。由于都是国营,因此价格相差不大。以朝鲜国内比较有名的“7.27”香烟(白盒)为例,在几个不同的地方(包括景区商店、西山饭店里的商店、机场免税店)价格从人民币270元到280元(每条,200支)。

相对而言,在板门店非军事区的旅游品商店里购物比较便宜,到其他地方反而会略贵一些(我问过几个商品在不同地方商店的售价,基本上都是在板门店报价最低)。所以,真想买东西的朋友,可以考虑到板门店游览时出手购买(包括高丽参,据导游介绍,只有在开城南门20公里范围内出产的人参才能算是正宗的高丽人参)。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