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洛克在河北:找回中国失落的贵族精神

作者 / 曹乐溪

我爹看到会不会打死我。

距离《平原上的夏洛克》上映还有半个月时,电影宣传方推出了一组海报:男主角徐超英与老伙计宿树河的画面配以“你也喜欢看叔吗?叔也喜欢看你”等土味情话,糙汉柔情令观众会心一笑,而导演徐磊略感忐忑——男主老徐正是他的亲爹。

500

徐磊所拍摄的家乡河北深州,距离北京只有300多公里,却上演了一出乡村破案的荒诞悬疑喜剧。

在此之前,没人能把大侦探夏洛克与中国河北种地的农民联系到一起,但这种错位在电影中形成了和谐的统一:两个老农为了帮兄弟破案不惜拆房卖马,花光了自己的养老钱,扶弱抑强的贵族精神幻化成中国式的行侠仗义,让这群“平原上的夏洛克”,在社会快速发展、人性诱惑颇多的当下,依然不失尊严地活着。

作为今年FIRST影展后最快上映的处女作,电影没有请一个专业演员,却获得了刘德华、吴京、管虎、宁浩等声援,饶晓志、郭帆、路阳等导演投资,朴树为其演唱片尾曲。豆瓣7.8的开分给电影又增添了几分希望,众人拾柴,把几位乡村侦探大爷推到了舞台中央。

500

  做导演:

“从没有觉得某个瞬间太苦了

一个常年在家种地的老农在村口意外被车撞伤,是选择报案追查真凶,还是息事宁人、直接走新农合报销?

徐磊在《平原上的夏洛克》中讲述的故事,就发生在他的现实生活里。长期生活在城市的人,显然会选择理科报警,“报警花钱吗”却是村里亲戚面对徐磊疑问的第一反应。

住院的大笔医疗费可以通过新农合报销一部分,但如果报案找不到凶手,则需要自己承担全部费用。“道理都懂,但人不能白撞,”电影里徐超英是最先提出异议的,并由此展开了一场带有赌博性质的法外追凶。现实中几位乡亲也决定先自己查找凶手,看着他们蹲在田间地头,像侦探般一本真经推理起犯罪逻辑,那一瞬间打动了徐磊。

500

场面与身份的错位感一直是他感兴趣的话题。2014年,他拍摄过一部以深州方言为主的微电影《从台北到深北》,讲述台北老师来河北农村教书的故事——整部片子就花了4万块钱,由于剧组没钱找一个真正的台北人,就找了位东北哥们来演,戏里戏外似乎都形成了荒诞的互文。

“可能一个人拍什么电影是天生注定的,”徐磊认为。“你能察觉到当时电影的一些风貌和现在有些相似,一开始不太自觉,后来有了某种自觉,在慢慢摸索与成熟中让你的分寸把握得更准一点。”

《平原上的夏洛克》从2018年4月开始创作剧本,到9月拍摄完成一共只花了五个月。今年4月入围北影节制作中(WIP)单元创投,也是因为这次机会找到了后面的制作公司,创投复审评委、导演饶晓志则作为项目监制帮忙码好班底,如今这部小片背后已经拥有北京文化、引力影视等大公司投资,饶晓志、郭帆和路阳导演的公司也参与其中。

从FIRST影展拿到最佳电影文本奖,不到半年就院线上映,一切都如此顺遂,让徐磊觉得自己误打误撞走了一条捷径。没有资源、背景和光环,在正式拍电影前,他做过摄影助理、编剧,也拍过广告和宣传片,一直无法真正进入到电影核心圈层。

做导演也并非他从小到大为之向往的高光伟业,“原来就想在这个行业里混着,干点有意思的事就完了。”今年暑期上映的《素人特工》,编剧中有徐磊的名字,这部让他原本觉得有希望曲线救国的电影并未取得很好反响,“我不想说项目出了什么问题,也不是我有资格去说的,但它就是我的一个经历,”他坦言。

做编剧只有本子拿去给别人拍的命,而最靠谱的命运,终究是掌握在自己手里。《平原上的夏洛克》前期是徐磊自掏腰包拍的,因此少了找投资环节求爷爷告奶奶般的辛酸,拍电影本身他同样没觉得有多么困难,用徐磊的话来说,“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条件也就是这么个条件”,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问题总有办法能解决,拍不了的就换种方式,“从没有觉得某个瞬间太苦了,整个过程还是挺快乐的。”

500

一群素人演员:

也许被时代车轮碾过

却依然向往生活

徐磊身上与生俱来的豁达,也许正源自他的父亲徐超英。

至今仍把演电影称为“排节目”的老爷子,最初怕演砸了锅并不想揽下男主角这一重任。因为电影全程是河北深州话对白,徐磊曾经在北京找来几位演员教他们说方言,怎么也教不会。心疼小徐的老徐自己偷偷在家看剧本,不想被儿子和老婆发现,于是“为了他的事业,那就硬着头皮支持他一下吧!”

500

徐磊则戏称有种翻身做主人的感觉,片场指挥老爸演戏,有些情节老徐理解不了,就不太想演,“但也无妨,我可以求他啊(笑)。求一个职业演员可能不好意思,求自己爹没什么自尊心上的损失,还挺顺利的。”

《平原上的夏洛克》除了徐超英、张占义、宿树河三位侦探大爷,其他角色也都全部启用素人(非专业演员)出演,“树河的妹妹是我妈,有我几个把兄弟和朋友,还有一些在当地筹备电影时认识的人,他们大部分是农民,也有公务员和做买卖的,”徐磊告诉娱乐产业(ID:yulechanye)。一群老乡亲的加入,让这部电影呈现出从里到外的质朴,正如占义老哥说,专业演员演的是角色,我们更多演的就是我们自己。

《平原上的夏洛克》最初的名字叫《尘土飞扬》,从字义上比较贴切于公路片的类型。而现在的名字更能概括影片的气质与主题:超英为躺在医院的树河垫付上万医疗费,与占义踏上追凶之路,他们身上属于中国传统乡土社会的宅心仁厚,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已经变得分外稀缺。

电影中最明显的讽刺一幕是超英卖马为老伙计救急,买卖双方砍价中超英强调老马仁义,“仁义值几个钱?”买家一脸不屑。

最终电影有没有找到开车撞树河的凶手,娱sir在这保留悬念。不过可以透露的是,超英大爷策马奔腾在夜间追赶的那场戏,比夏洛克还帅气。

电影中还探讨了很多社会议题,比如城市与乡村的人际关系,城市高门大户邻里不通往来,能畅通无阻的只有外卖小哥;而在乡村熟人好办事,调监控、查车牌甚至夜间帮忙推车都是打个电话的事。

“在农村大家都没什么钱,但借钱特别容易,人与人之间关系紧密,不是独立的个体。”在徐磊看来,这样的社会结构决定了超英们保留了仁义精神,所有人生活在一个紧凑的舆论体系里,一旦口碑败坏将决定你很难在这里生存,而道德制约在关系淡漠的大城市无法形成如此强的约束。

通过拍摄乡村,徐磊把他观察到的农民基层生活,以及对当代社会的思考与困惑融入其中,对于自己的父辈们,他的感情是五味杂陈的。

“我就生活在他们中间,中国从农业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注定有一些人会被时代抛弃或忽略。但他们呈现出的状态并不是‘丧’,而是非常积极的生活,让日子过得更好一点。他们的努力也许徒劳而不自知,我觉得这很打动我,想把这种他们自己没有意识到的坚忍表现出来。”

500

谁会忍心给这群老伙计一个悲伤结局呢?电影最后,超英与占义接树河出院,三个老汉开着拖车形式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朴树《在希望的田野上》应景响起。“稻草人肩膀,蒲公英远方”,徐磊把自己写的一首小诗附在片尾字幕处,这是他脑海中三个老头年轻时对于这个世界的美好想象。

西瓜熟了,玉米在生长,也许他们什么都没有,但至少还拥有彼此吧。


500

谈未来:“夏洛克”已翻篇

小镇故事依旧上演

明天《平原上的夏洛克》即将正式上映,在《两只老虎》《利刃出鞘》《冰风暴》等新片以及《冰雪奇缘2》的夹击下,电影排片只有7%左右,能否逆袭要看后续市场反响。

一些影评人认为,这部乡村荒诞喜剧目标受众是一二线城市观众,但娱Sir觉得电影乡土与诗意杂糅产生的趣味,以及完全接地气的剧情,也能引起城镇乡村观众的心理共鸣。

“我本来以为我是文艺青年,我也经常看大师的作品,但后来发现我不是(笑)。”在徐磊看来,自己的作品没有像不少小众文艺片一样“闷”,但也不是刻意去迎合观众喜好。

500

“个人趣味决定了电影的面貌,天天想观众看什么也没什么意义。有很多是觉得以观众和市场为导向的片子,最终也是失败的嘛。还是做好你自己觉得好的电影,如果你做得类型恰好也是市场喜欢的,那就进入市场了。”

《夏洛克》之后,他透露目前有计划拍一个小镇杜月笙的故事。以导演身份正式进入影视圈的他,坦言自己依旧不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圈子。但开始接触和了解市场后,一些长久以来的困惑也逐渐解开。

“我经常看电影学院的毕业作品,很多非常有才华的短片导演起点很高,结果有很长时间也没有新的片子出来,不知道去干嘛了。我现在多少能了解一点了,”徐磊感叹。“一个剧本磨好几年,等演员好几年,再遇到点什么资金问题,本来电影制作周期就挺长,再顺利的项目也得一两年,就在那个体系里不断消磨。做一部电影太难了,从投资人那儿拿到一笔钱太难了。”

而年轻导演需要经历的种种困境,徐磊误打误撞间特别干脆地办成了。无论北影节还是FIRST影展创投,《平原上的夏洛克》都获得了非常好的观众反响,我们采访时就有导演的熟人路过,哥们儿豪爽拍着徐磊的肩对娱sir说,“我告诉你今年他是最大的赢家,这未来就是我们所仰望的大导演了!”

面对突然起来的褒奖,徐磊显得有些不好意思。“不同的人可能喜欢的东西不同,他一直夸我,你要骂我可能还舒服点。”

如今“夏洛克”已经翻篇,“杜月笙”翘首以盼。不管上映结果如何,拥有长片经验是导演获得更广阔机会的敲门砖,对于自己的下一部作品,市场与个人喜欢的平衡徐磊依旧不纠结。“一个人不见得只喜欢一种东西,其中有两三种恰好是观众也喜欢的,那你就可以先拍这两种。”

这种坦白谁不爱呢。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