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革命与苏俄式现代化道路 ——肖瑜专访(上)
本文系中国国家历史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小编微信号zggjls01,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肖瑜,中山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俄国史、苏联史、冷战史、中东史、中国现当代政治外交史,在《中共党史研究》《世界历史》《西亚非洲》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篇。2016 年曾访学俄罗斯。
肖瑜在图拉的托尔斯泰庄园
编者按:2017 年是俄国十月革命纪念100 周年。十月革命可以说是世界现代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节点,在俄国历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本次专访我们来到了百年学府——中山大学,有幸采访到了俄国史研究专家肖瑜老师。肖老师从十月革命讲起,着重从政治与经济两个方面阐述了苏式的现代化道路。
《中国国家历史》(以下简称“《中》”):感谢肖老师接受我们的采访,请您先简单介绍一下十月革命的过程好吗?
肖瑜(以下简称“肖”):我们都知道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在前线连吃败仗,前线的失败加速了革命的进程。二月革命史的研究者几乎公认,俄历1917 年2 月23 日(以下无特殊说明均用俄历)彼得格勒工人的罢工是这场革命的开端。
这一天是国际妇女节,在首都的一些企业召开了纪念三八妇女节的小型集会或会议,开始了罢工和游行。工人队伍按习惯走向市中心涅瓦大街,喊出了“面包!”“打倒战争!”“打倒专制制度!”的口号。这一天,彼得格勒有128000 名工人(占全市工人总数的32%)参加了罢工。2 月26 日是星期日,警察和部队在城里一些地区向游行者开枪。巴甫洛夫近卫团第四连的士兵拒绝执行镇压游行者的命令,带着30 支步枪和不超过100 发子弹走上街头,往涅瓦大街进发。在遇到一队骑警阻拦后,他们开了枪。弹药用完后,他们返回兵营并筑起路障。造反遭到镇压,19 名主谋被关进彼得堡罗要塞。
局势在2 月27 日发生了具有决定意义的转折——沃伦斯基团教导队士兵为解救被关押的战友发动起义,随后驻扎在彼得格勒各处的几个近卫团的后备营士兵开始上街,同集会游行的工人站到了一起。当天傍晚,起义士兵已达66700 人,几乎占了彼得格勒卫戍部队的1/3。2 月28 日,起义士兵已逾12 万。士兵们同工厂工人一起,占领了兵工厂、海军部,夺取了彼得堡罗要塞并放出了刚被逮捕的沃伦斯基团士兵,又释放了被囚禁的政治犯。内务部和保安局被捣毁。沙皇政权的高级官员被逮捕。
《中》:军队为什么会带头造反,只是因为警察抓了士兵这件事情而叛变?按道理说军队应该是沙皇政府的统治支柱才对。
肖:沙皇在圣彼得堡有20 万驻军,一般来说,军队是要维护政权的存在,但这些军队为什么会带头造反,就要考虑这部分驻军的构成,他们相当一部分是从前线退下来的伤兵,治好了伤不愿去前线,还有一部分则是刚刚入伍的农民。这支军队的忠诚度极低,纪律性极差。沙皇把这样一支军队留在首都,这是他的失误之处。
《中》:俄国社会各派政治力量在二月革命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肖:二月革命发生的这几天,俄国社会的政党都不知怎么办,没有任何一个政党领导。俄国资产阶级性质的党派,希望俄国废除沙皇专制制度,借鉴法国建立民主共和制,或者效仿英国实现君主立宪。社会主义党派包括孟什维克和布尔什维克,他们本质上都是信奉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其最高纲领都是实现共产主义。只不过他们的政党组织模式不同,孟什维克坚持以第二国际为建党模式,主张把愿意入党的人全部吸收进来,并认为党员并不需要高度集中化、组织化,只需“经常亲自协助党”就行了;布尔什维克则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建党原则,强调无产阶级专政;俄国本土的社会革命党则主张在俄国平均分配土地,该党在农民当中影响力较大。
二月革命中的工人游行队伍
直到1917 年2 月27 日,各派政治力量才开始抓住二月革命的有利时机活动,实现自己的政治利益诉求。资产阶级党派成立了临时政府,社会主义党派成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这就是过去中学历史教科书上提到的“两个政权同时并存的局面”。
临时政府成立之后,就派代表与沙皇谈判,沙皇也打算坐火车回圣彼得堡控制局面。但是,他的火车到了首都郊外的时候,工人把铁轨拆了,而且在列车前请愿,沙皇只好往后撤退,撤到鲁萨,那里有一支军队,北方战线总司令部在那里,他觉得到那里就安全。没想到北方战线总司令鲁兹斯基与首都的临时政府是有来往的,临时政府与鲁兹斯基交涉,让沙皇为俄国战争的失利负责,要求沙皇退位,让给其儿子——13 岁的阿里克谢王子。沙皇思虑再三,决定将皇位让给自己的弟弟米哈伊尔大公。临时政府不但不买账,甚至强迫米哈伊尔大公发表声明称,如果革命胜利,则应在广泛的范围内召开立宪会议,如果立宪会议要求保留君主制,则米哈伊尔大公当沙皇,否则就此退位。由于立宪会议在十月革命后被布尔什维克党镇压,因此,米哈伊尔大公的声明可以看作俄国君主制终结的一个标志。
沙皇退位后,临时政府颁布了很多法令,包括赋予人民自由、平等、集会、游行、出版、结社等权利,同时实行八小时工作制,提高工资等福利政策。对参与革命反抗的士兵和工人来说,和平、面包是最重要的,但临时政府无法满足他们这些基本需求。临时政府也在讨论是否应该继续战争。临时政府考虑到两个因素:一是俄与英法是盟国,不能出卖盟友;二是美国要参战了(美国当时已在备战中,于1917 年4 月参战),如果俄国继续留在战争中,或许有可能分享战后的胜利果实。出于这两方面的考虑,临时政府决定继续战争,但是老百姓不买账。为了转移国内矛盾,1917 年7 月1 日,临时政府在前线向德奥发起一次大规模的进攻,十天后遭到惨败,这实际上加剧了国内的矛盾。
《中》:谈到十月革命,总是离不开列宁这个重要人物,您能讲一下列宁与十月革命的渊源吗?
列宁像
肖:1898 年成立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是第二国际的一部分。其中党内有一个派别就是列宁的“布尔什维克派”,一个是马尔托夫的“孟什维克派”,还有一个中派是“立陶宛、波兰和俄罗斯犹太工人总联盟”(崩得)。
孟什维克与布尔什维克这两个党内派别的区别是什么呢?在俄语中,布尔什维克是“多数派”,孟什维克是“少数派”的意思。这两者最大的差别是组织原则问题。在布尔什维克党成立之前,政党都是很松散的政治组织,成员来去自由。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不一样,它强调民主集中制,也就是说民主集中制是从列宁开始的。布尔什维克党入党条件也比较苛刻,先经过一年的考察期,到积极分子,再到预备党员,再面向党旗宣誓。
我个人认为列宁的思想有两个源头:一个是马克思主义,一个是民粹派。在马克思主义方面,列宁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简单讲就是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等。在民粹派方面,列宁充分借鉴和发扬了民粹派政党的组织严密性和纪律的严格性,以此作为组织原则,改造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以增强其凝聚力和感召力。对列宁思想有影响的俄国民粹派思想家有彼·拉·拉甫洛夫、米·亚·巴枯宁、彼·尼·特卡乔夫。拉甫洛夫主张号召民众,在民众中宣传搞革命;巴枯宁是无政府主义者;特卡乔夫的思想对列宁影响极大。
特卡乔夫有几句名言:“这少数人由于自己在智力和道德方面的较高的发展水平而始终拥有和理应拥有在智力和道德方面管辖大多数人的权力。”“革命实际上由少数人进行,那么革命就应该靠权力进行。少数人只有掌握权力,才能强制多数。权力的巩固和强大取决于它的组织的完善,而国家就是这样组织起来的最巩固和强大权力的最高形式。分散的权力则不利于革命。革命的近期目标是夺取政权,而且是依靠革命的少数派来夺取政权。”在特卡乔夫的影响下,一些激进的民粹主义革命者如热里亚鲍夫、佩罗夫斯卡娅等建立了民意党。
民意党以暗杀为主要手段,其入党誓词与程序和共产党的很像。列宁与民意党的渊源在于,列宁的哥哥亚历山大·伊里奇是民意党的成员,他的哥哥参与刺杀了亚历山大二世,之后又参与刺杀亚历山大三世,被捕后遇害,死的时候才二十几岁。列宁与哥哥的感情从小就很好,他哥哥的革命热情深深感染了列宁,但这不等于列宁就完全认同他哥哥所在的民意党的一系列做法。列宁认为民意党的指导思想不正确,不能依靠刺杀来改变俄国,一定是要靠先进的理论指导,这个先进的理论在列宁看来就是马克思主义。同时,列宁认为民意党的组织原则值得借鉴,即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党领导革命。因此,列宁的布尔什维克党的入党仪式以及发展党员的方式受民意党的影响很大。
当时孟什维克的三位领导者,从左至右依次为帕维尔·阿克塞罗德、尤利乌斯·马尔托夫和亚历山大·马丁诺夫
现在就出现这样一个问题,政党是需要政治活动的,而不管是党内还是党外,政治活动主要是选举。但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党内,列宁的派别是少数,不占人数优势,在十月革命之前也只有两万多人。那为什么列宁的派别会叫“布尔什维克”即“多数派”呢?这得益于一次例外的选举,即在全俄社会民主工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的第23 次会议上,由于部分反对列宁提议的人未参加表决,列宁的派别成为了唯一一次多数,这就是“布尔什维克”这个名称的由来。而与列宁相对立的“马尔托夫派”也就成为了所谓的“孟什维克”,也就是“少数派”。这两派在1912 年以前并未公开分裂。1912 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六次代表大会召开。在这次大会上,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公开分裂,布尔什维克从此成为独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十月革命后的1918 年3 月,在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上,根据列宁的提议,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改名为“俄国共产党(布)”,简称“俄共(布)”。列宁的党与其他政党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民主集中制。
《中》:您提到民主集中制是列宁的党与其他政党最不同的地方,具体体现在哪里?
肖:民主集中制的强大威力是在俄国三年国内战争(1918—1922)中得到强有力的体现。在十月革命中,列宁依靠不愿打仗的军队获得政权还是比较容易的,他在基层党组织中发展党员,建立党代表制度。三年战争期间,为什么白军的战斗力没有红军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红军政治委员制度的存在。红军党对军队有绝对领导权,这是白军所不能匹敌的。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