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听】广东有自己的地方历史。粤语不是世界级非遗。粤语和汉语之于方言和语言。
(提示:本文为个人原创,仍需要进行多次编辑和考证。)
作者“这个真没有”满腔怒气地写下那篇文章,无非是表达以下几个意思:
1. 粤语一点都不古老。
2. 粤语申请非遗是一个大笑话。
3. 没什么粤语,都是一堆方言和方言的分支。
4. 广东在秦汉前是原始社会。秦朝占领了百越,广东的历史才算是开始。
5. 整个秦汉时代乃至其后的几个朝代,广东都是流放罪犯之地。
6. 直到隋朝,广东才开始繁荣。
7. 所谓“粤语非遗”,不过是广东自己搞的“讲古”非遗。
8. 别说陕西、山西、河南、河北(我归纳为中原地区吧),就连我大江苏使用语言的历史都要比广东最少早1000年。
9. 粤语要申请非遗,可以,排队,按(我编的)历史辈分排。等我们都申请上了,再过个1、2千年再轮到你。
10. 广东话之所以能叫粤语,主要靠香港。经济决定地位嘛。
11. 现在香港没落了,粤语优越感就没了。
12. 广东无非是靠香港带动致富。
13. 有广东“激进分子”冒出所谓“粤语存亡危机”,理由是普通话入侵,打算推广粤语。
我个人理解的,基本总结就有这几条。
=====
作者观点基本概括为三部分。
有关历史的部分(1,3,4,5,6),我考证完历史后再另作回复。
有关粤语申遗的部分(2,7,8,9)
这里我认为作者是把两个非遗——“粤语”和“粤语讲古”理解到一块了。
根据百度百科,“粤语讲古”是用广州方言对小说或民间故事进行再创作和讲演的一种地方说唱艺术形式。粤语讲古承载着广州许多历史文化信息,成为地方传统文化得以保持和延续的重要因素,有着深厚的文化学、人类学、民俗学价值。
根据百度搜索“粤语讲古 非遗”结果得知,“粤语讲古”目前是广东省级非遗,这就是作者所理解的“非遗”。
(相关链接:http://www.gdsqyg.com/agdfyzg/mingluinfo?mlproid=2018012693268138)
而粤语非遗,在根据维基百科有关“粤语”的词条中,有此项记载。
可以看出,所谓“粤语非遗”的确有此事,不过这是香港的“非遗”。而根据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办事处有关非遗清单,确认粤语的确载入了香港非遗清单(编号1.3)。
而根据人民网“求真”栏目文章《粤语申遗?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尚未涉及地方语言》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所谓“粤语申遗成功!正式被联合国定义为语言,并且认定为日常主要运用的五种语言之一,仅次于中国的官方语言普通话。”纯属谣言,目前不存在国家层面为地方语言申请世界级非遗的迹象。
(相关链接:http://society.people.com.cn/n/2013/0905/c229589-22811447.html)
综上可得出结论,在粤语的主要使用区域内,没有任何合法政权曾将粤语列为“世界级非遗”,相关言论均属谣言。
=====
有关粤语现状的部分(10,11,12,13)。
对于前三条,作者想将粤语在方言中的地位与地区经济实力挂钩。
直截了当地说,我认为这是一种很荒唐的关系。
首先,把方言分作三六九等的行为本身就不合理,不管你按照什么标准去分。
每种方言的地位都应该是平等的,不存在什么方言的好坏,只有方言的使用广泛性。
除此之外,从上述三条观点中,还看出作者对广东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就嗤之以鼻,认为是傍上了香港这艘“快船”。这已经是单纯的情感宣泄,不是对客观现实的正确评估。改革开放的亲历者们会有力地驳斥这种无稽之谈。
而最后一条,根据维基百科中词条”粤语“的记载,的确有过类似的事件,引申词条名为“2010年廣州撐粵語行動”。而在词条“粤语”中,也有有关“危机”的部分。
那么,这是否就能够认为,粤语片区在大肆渲染“粤语存亡危机”呢?
我认为并不能。
在词条有关“危机”的部分中,有以下比较中立的评论:
1. “广州网站羊城網為保護粵語,於2012年12月5日推出《舌尖上的粵語》視頻短片,推出短短4日在優酷網點擊率逾190萬次,於新浪微博轉發量逾5萬次,視頻以風趣幽默的方式介紹了粵語和普通話的歷史淵源,及推廣普通話政策是否影響粵語生存,以喚醒中國人對漢語變體的保育意識,在網絡引起了廣泛討論。”
2. “2018年初,有網民發現香港教育局官方網站小學普通話教學資源課程配套資料「集思廣益(四輯):普通話學與教經驗分享」裡,載有一篇由宋欣橋所寫的文章《淺論香港普通話教育的性質與發展》。文中提及「母語」的定義為「本族語」,而粵語並非「母語」,並指香港人的母語應為漢語,引起社會抨擊。”
3. “研究澳門語言政策的羅世賢博士認為當局逐步引入普通話作為教學語言存在「政治意圖」。他指出,在一個民主制度中,語言權利是權利、自由、保障以及人權的一部分,但在中國就有所不同:「這是以祖國統一為原則——一種語言、一個國家的人、一個國家。對中國而言,在教育體系存在7種中文類群不合理。中國認為祖國統一從語言統一開始 。」”
以上评论可以看出,所谓“粤语存亡危机”,基本上是以普通话(汉语)为母语(国家统一语言)做前提的,即可得出结论:一定的粤语保护工作,并不会影响普通话在粤语片区的推广和使用。
而在词条中,也提到了“另外,在广东省其他使用粤语的地区,由于受到广州话和普通话的双重挤压,越来越少的当地居民在日常生活中选择使用当地粤语方言进行交流。清远当地网民曾于2012年在网上发起联署要求当地电视广播的粤语节目应使用清远话而非标准粤语广播,而反对改联署的网民则认为“清远话土音浓,发声难听,说出去有些丢人”,同时清远话被广州化同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这也说明粤语作为一门方言,也存在这与周边地区方言竞争并不断进化的过程,并非一成不变。
这也是令我认为粤语和汉语,作为方言和语言能够互相包容,互补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