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流浪地球》:“带着地球去流浪”就是“家国情怀”?

500

“带着地球去流浪”是《流浪地球》的主轴,被许多评论归纳为体现了“中国文化特有的家国情怀”,真是这样吗?

《流浪地球》爆款之后,许多人发现,在台湾科幻小说作家黄海1988年发表的小说《地球逃亡》中,就有给地球加装发动机以躲避太空灾难的创意,而黄海则坦承,他的创意来源是1976年的美国作品《我们不孤独》。

在1962年上映的日本电影《妖星哥拉斯》中,为了让地球避开妖星哥拉斯的撞击,人类则在南极安装了大量的“喷射发动机”,让地球加速转动,将地球推出了原有轨道。

有人根据这些相似的创意,指责《流浪地球》抄袭,这当然是很无聊的,但至少说明,“带着地球去流浪”并非中国文化“特有”甚至“独有”的“情怀”,在美日文化中也有类似的想法。

500

事实上,当地球面临来自太空的灾难威胁,人类究竟是乘坐飞船离开,还是带着地球一起走,这种分歧只是技术层面上的,是可以在“成本”、“技术可能性”、“安全性”的范畴内加以比较和衡量,并选出最佳方案的。

把“把带着地球去流浪”上升到“家国情怀”层面,实际上忽略或者遮蔽了这样一个事实:家国,首先体现为血缘、制度与文化,体现为政治组织与社会组织,土地只有和人的家庭、政治组织、社会组织等结合在一起,才具有家国的含义。

举个例子:1935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开始长征。当时,已经在赣南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红军要长征,赣南是带不走的,对一个红军战士来说,哪里是“家国”呢?

答案很简单:部队在哪里、党在哪里、毛主席在哪里,哪里就是家,哪里就是国!

对今天的个人来说也是这样,家并不仅仅一套房子,它首先意味着亲情和血缘——母亲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500

红军没有带着赣南一起长征,而是铁流两万五千里,来到了陕北,在这里重建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难道我们能说他们没有家国情怀吗?当然不能。没有谁比红军和毛主席更有家国情怀,因为他们最终拯救了中国,创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今天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了值得自豪的祖国!

所以,在“家国情怀”问题上,不能刻舟求剑,更不能对小农意识、土财主意识敝帚自珍,甚至包装成现代理念。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