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那句:年纪小无恶意就是玩儿...将“7岁女童眼睛被塞纸片”事件推向风口浪尖

500

有媒体报道,许昌禹州的一位7岁女童,眼睛里会“时不时”冒出一些小纸片,一个多月的时间,小纸片冒出有“几十片”。据悉,纸片是三个小男生强塞进她眼睛里的(两名小男生按住,一名男生塞纸片)。坦白讲,虽然没有“目击画面”,但是,简单脑补,也能感受到恶意的惨烈。

并且,对于七八岁的孩子,竟然如此恶毒,让人有些不解。事实上,我们很清楚,别说是纸片塞进眼睛里,就算眼睛里有灰尘,也会让人很难受。由此也可以想象,整个塞纸片的过程,不亚于用酷刑的场面。虽然,纸片可以取出来,眼睛可以通过治疗恢复正常。

但是,对于一个7岁的女童,遭遇如此惨烈的伤害,想必内心是短期内无法平静的。就如报道中,女童母亲的失落和无奈,就好像除却“认栽”,就无法得到公正和抚慰。更值得注意的是,在事件曝光后,女童经过此事件导致视力严重下降;校长还直言“七八岁小孩没啥恶意,就是玩儿”,3名男生至今未受任何惩处。

500

网友们开始坐不住了!

校长上述言论令网民都愤怒了:“太恐怖了,竟然‘没有恶意’???”“往眼睛里塞纸片,这简直是酷刑,还说‘没有恶意’,这种校长根本没资格做人。”

“校长,往你家孩子眼睛塞纸片试试!!!”

“建议校长坐好,让七八岁的小孩没有恶意地轮流往你眼睛塞纸片。”

“校长是在避重就轻,推卸责任。”

“小孩子的表现就是家长和老师的表现,小孩子不合格就代表他们不合格,惩罚他们理所应当。”

还有网民表示:“为什么几岁的小孩子可以坏成这样!”“学校,家庭,社会,大家都在做什么?”

诸如此类的留言,一时间让这件事情走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我觉得,当然,校长的回应肯定有裹挟性的语境存在。但是,对于塞纸片的行为来讲,如果就因为“年纪小”,就能推出“无恶意”,那么到底什么样的行为,才是有恶意呢?说到底,“年纪小”这种烂借口,是该有所审度,要不然,这不仅不会帮助犯错的孩子成长,还会让犯错的孩子,走向更惨烈的不归路。

如果说“天真无邪”是孩子们的“天性”,那么有关“恶毒的行为”,很可能也是“天性”。说到底,“年纪小”是一种成年人对未成年人的“低估话术”和“无理袒护”,而回到,那些恶毒孩童的世界,我们却能发现,他(她)们的恶毒,并不会因大社会的慈悲有所收敛。

说道这里,不由让我想起前段时间,“大连13岁行凶男孩”、“12岁男孩弑母案”!一定程度上,他(她)们深知“年纪小”是“护身符”和“脱罪符”。由此,更加显得肆无忌惮。就拿“大连13岁行凶男孩”来讲,他的“所作所为”,基本上就是一个“小大人”。然而,在法理的框架内,他却被保护起来,着实值得深思和玩味儿。

500

大连13岁行凶男孩

500

12岁男孩弑母案

不要低估“年纪小”,因为,在慈悲的一瞬间,很可能就会埋下“恶毒的种子”。说句不好听的话,对于现实来讲,我们分明知道,“小坏蛋”的行为并不是“无意识”,而是“有意识”的时候,那么不严惩,就意味着放虎归山,留下祸患。

甚至,我们要知道,如果法理倾向于保护“小坏蛋”,而不是保护“受害者”的时候,这除却会“二次”伤害“受害者”,也会让周遭的人们感到更大的不安。(“12岁男孩弑母案”可能就是很好的例子,被警方释放之后,学校、邻居甚至亲戚,都无一例外感到害怕)因为,在面对“坏蛋”的时候,审视的尺度已经不是“坏蛋”,而是限定词“小”,这种较为片面的尺度,着实应该考虑调整。要不然,谁又能确定,“小坏蛋”不会成为“大坏蛋”呢?

如果换做是我,对于保护孩子来讲,除却要告诉孩子,“逃跑和回击”,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小坏蛋们”进行法律法规下的严惩,因为,慈悲总是妥协的,真的只有强硬的手段才能斩草除根。

再回来女童事件上来,我真心建议,对于7岁女童的伤害,三个孩子的父母,最好站出来道歉,并且给予经济补偿。至少施害者的父母先出来,表个态,让女童的家属,关心此事的大众能看出至少不是“整个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

因为,对于孩子的错误,作为父母如果都极其无视,那么就可以想到,“孩子的坏”并非偶然......

内容整理自中新网、微博相关话题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