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式回顾抗美援朝战争(91)王树增《远东-朝鲜战争》里关于180师失利的章节

关注微信公众号:虎丘讲古

关注微信公众号:雪菜肉丝面加蛋

下边是王树增《远东-朝鲜战争》里关于180师失利的章节

500

——————————————————————————

1951年5月23日,整整的一天,一八零师就这样与撤退中的各部队脱节了。战后所有的人都明白地看到,一八零师在23日这一天等于在原地等了美军一天,就是这一天的等待,使一八零师等来了一次铺天盖地的厄运。  

一八零师,师长郑其贵,副师长段龙章,代理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吴成德。  

一八零师官兵万余人。  

郑其贵,1929年参加红军,历任班长、排长、连长、指导员、师司令部参谋、营教导员、团政委、太岳军区二十三旅政治部主任、晋冀鲁豫军区八纵二十三旅政治部主任、第六十军一七九师副政委。从郑其贵的任职可以看出,他的政治工作的经历十分丰富。他是个执行命令不打折扣的人,吃苦在前,敢挑重担,无论是个人品质还是政治素质在一八零师堪称优秀。  

虽然根据当时战场的具体情况,应该迅速把部队向北转移;虽然郑其贵坚决地执行了上级的命令,在没有受命撤退之前决不擅自撤退;但是,如果在一八零师的命运里不出现那么多的意外和疏忽呢?如果在全线战役开始的时候就能够想到战争中势必会有的撤退呢?  

郑其贵命令五三八团团长庞克昌、五三九团团长王至诚扩展阵地,特别是三五九团,要确保全师右翼的安全。右翼缺口太大了,仅二营负责的正面就达10公里之宽。二营的阵地在阻击战开始之后,立即受到美第七师的猛烈攻击,美军在数百门大炮和飞机的支援下,投入了一个团的兵力,二营阵地被凝固汽油弹引发的大火遮盖,弹片、石头、泥土、树枝满天乱飞。美第七师反复攻击,但是没能突破二营的阵地,这是中国军队在向北撤退中少有的成功阻击战斗。  

24日下午,就在五三八团和五三九团在各自的阵地上与美军激战的时候,从北汉江北岸的五四零团传来了消息:城蝗堂阵地失守!  

一八零师指挥所内顿时一片死寂:城蝗堂,一八零师身后的阵地!  

城蝗堂的失守意味着美军已经完成对一八零师的弧形包围!  

城蝗堂阻击阵地打得空前惨烈。五四零团一营三连打得剩下十几个人时,在教导员任振华的带领下与美军展开肉搏战,直到最后时刻与美军同归于尽。炮营阵地被美第二十四师突破,当成群的坦克向中国士兵们碾压过来的时候,营长虽命令弃炮撤退,但连长华银贵视炮如命,说什么也不愿意把火炮丢弃而逃生。他大喊:"要扔炮,就先把我华银贵扔了吧!"他命令弹药手装填炮弹,在几十米甚至几米的距离上,操炮向美军坦克平射,炮弹迎面撞上美军的铁甲,阵地上山摇地动,美军为之心惊。  

就在这样的时刻,郑其贵依旧执行着上级的命令,以一八零师的生命坚持着原地阻击。  

当韦杰军长得知城蝗堂阵地丢失时,他终于向一八零师下达了撤退的命令,但是,一切都已经晚了,……  

24日夜,一八零师组织部队向北汉江撤退。郑其贵命令一个团把最后的三百名伤员运走,然后后勤部门撤退,接下去是炮兵,最后是师指挥部。在江边,沉重的火炮无法过江,炮兵们只能把所有的炮弹向南打光,然后留下最后一颗炮弹自毁火炮。  

北汉江的所有渡口都已经被美军占领,一八零师只有在不是渡口的地方下水。连日的大雨使北汉江江水猛涨,北汉江上仅仅架设了三根铁丝让成千上万的官兵们拉着涉水渡江。美军发射的照明弹悬挂在头顶,艰难而混乱的渡江场面被暴露在美军炮火的打击之下。美军的炮兵校正飞机低空盘旋,把密集的炮弹准确无情地落向没有还击能力的中国士兵群中。齐胸深的江水汹涌,力气弱小的女兵和年纪大的士兵紧紧地拉住马尾,战马嘶鸣中士兵们互相呼喊着,但还是不断地有人被江水卷走,身体倾斜后迅即就消失在江面无边的黑暗中。抬着伤员的士兵为了伤员不被江水弄湿,把担架高高地举起来。在这天夜晚,一八零师被炮火击中的士兵们的鲜血染红了整个北汉江的江面。  

一八零师死于江水中的官兵达600人之多。  

虽然过了北汉江,但也为时过晚了。美第二十四师已经进占间村,挡在了一八零师的退路上。美第七师突破了一七九师五三六团的防御,将该师与一八零师的联系彻底割断,南朝鲜第六师已经到达艺岩里,一八零师被四面包围了。  

在企图拼死突围的每一个方向上,都发生了极其残酷的战斗。在向围困中的一八零师发动攻击的时候,一八零师的每一个阻击阵地面前都集中了多于中国士兵几倍的美军。美军的炮兵跟进速度极快,尤其是坦克的自行火炮,可以与步兵一起参加任何位置的战斗。美军飞机的出动架次超过以往的任何一次战斗。阻击美军的中国官兵们弹药越来越少,他们还击的武器只剩了石头、枪托和牙齿。郑其贵在师指挥所里得到的伤亡数字令他不忍再看,一个连打不了多一会儿,干部们就全部牺牲了,士兵只剩下十几个。再上去一个连,过不了多久还是同样如此。  

比死亡更可怕的,是难以忍受的饥饿。一八零师全师断粮多日,官兵们只能用野菜草根充饥,不少士兵吃野菜中毒。伤员的情况更加悲惨,他们的伤口由于不能及时处理而开始溃烂,他们嚼不动草根,连水也没有了。一个迫击炮班在炮弹没有了之后,有士兵主张把驮炮的骡子杀了吃,但是立即遭到反对,士兵们宁可饿死也不愿意杀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骡马。驭手们怕这些骡马被人吃了,就解开缰绳放它们走,但是,这些骡马恋着主人,总是打到哪跟到哪儿,令炮兵驭手们放声大哭。  

25日,不断地向军部发出求救电报的一八年帅几乎是在同时接到了两封内容互相矛盾的电报。先到的一封电报要求他们转移到马坪里以北阻击美军,部队刚走出五公里地,又一封地报到了,让他们原地掩护伤员撤退,结果部队又往回走。在这两封电报之后,一个最坏的消息传来了:美军已经占领马坪里。  

一八零师仅剩的一线生路被切断了。  

在一八零师的周围,是五倍的美军如铁桶般密不透风的死死的包围。  

在第六十军的军部里,一种大祸临头的气氛在沉默中弥漫着。几天几夜没有睡觉的韦杰感到神经已经快要绷断了。他只有同意一八零师向鹰峰方向突围的计划,并命令一七九、一八一师迅速向一八零师靠拢,接应他们突出重围。  

26日黄昏,一八零师开始突围。  

一八零师决定兵分两路:一路由师部、五三八四、五四零团  组成,向北突围;另一路由五三九团组成。两路约定第二天上午9时在鹰峰以南会会。按军部的电报指示:只要到达鹰峰,过了公路就安全了,会有部队前来接应。  

五三八团参谋长胡景义带领二、三营开始为全师撕开美军的包围。在一条公路上,两个营的中国士兵拼出性命向封锁道路的美军坦克扑上去。很快,四连所有的官兵在与坦克的搏斗中全部伤亡。五连接着冲上去继续战斗,最后只剩下了十个人。  

三营与美军步兵混战在一起,不习惯夜战的美军显得格外顽强,双方土兵最后时刻进行了混乱的肉搏战。五三八团的两个营以基本伤亡殆尽的代价终于杀开了一条通路,一八零师全师在天亮时分撤退到鹰峰脚下。但是,还没有来得及喘口气,担任前卫的五三八团的士兵跑来报告说:"鹰峰上有美军!"  

不是说过了鹰峰的公路就安全了么?  

接应的部队现在在哪里?  

一八零师的官兵不知道,接应的部队没能到达这里。一七九师的接应部队在接近的途中被美军插乱,经过激烈战斗,负责接应的一个团只剩下了四个排。而一八一师接到接应任务之时,该师与各团的通讯中断,只能派人去各团传达接应任务。各团的位置分散,通信员冒着大雨在山中摸索道路,直到第二天早上才把命令传达到。而这时,美军已经占据华川、原川里、场巨里一线,一八一师失去了靠近一八零师的可能。  

当韦杰军长得知负责接应的一七九师和一八一师的行动失败后,一头栽倒在军指挥部的地上。  

一八零师再次被包围在鹰峰下的时候,是这个师的最后时刻。  

电台被打坏,与军部无法联系了。全师已经断粮食七天,弹药也尽。重装备全部丢失,部队开始混乱。  

美军的飞机在鹰峰上空一圈圈地盘旋。  

美军开始沿着山沟冲进来。  

一八零师开了最后一次师党委会。会议所做出的决定让这支部队从此永远也没检讨明白。  

一八零师党委在鹰峰下的最后决议是:分散突围。  

焚烧文件,毁坏电台,销毁密码……  

译电员赵国友、魏善洪和通信员正在销毁密码本的时候,美军的机枪子弹朝他们打来,郑其责命令掩护他们把密码烧完。  

这时,几个美军士兵冲了上来,通信员投出手榴弹把美国兵暂时打退。炮弹很快也飞过来,在猛烈的爆炸声中,魏善洪和通信员负伤滚下悬崖。老译电员赵国友怕密码烧不透,坚持蹲在那里用树枝拨火,一直到他的鲜血流尽死在火堆边。  

分散突围,这标志着一八零师有组织的战斗行为到此为止。  

黄昏,还是大雨。  

一八零师的官兵分散成若干小股,怀着强烈的求生本能和无可名状的失措,拖着疲惫的身躯,纷纷消失在黑暗的山林之中。  

最先突围成功的是由五三八团参谋长胡景义率领的一支小队伍。他们在突围的过程中,先后遇到五三九团高机连连长向大河、三排长李本著和他们带着的16个人,以及帅炮兵室主任郭兆林、五三八团组织参谋田冠珍和他们带着的14个人,还有师组织参谋郎东方带的3个人,以及工兵营参谋天候娃带着的5个人。这50多个人又一次组成了一个战斗集体,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和团支部,指定了战斗小组和组长。29日,在经过多次战斗之后,他们竟然带着14个美第二十四师的俘虏接近了中国军队阵地的前沿,在最后的冲击中,趁机四处逃跑的美军俘虏被美军的子弹全部打死,一八零师的这个50多人的战斗集体终于回到了一八一师的阵地上。  

因与一八零师联系完全中断而焦急不安的韦杰军长立即见了胡景义,在得知一八零师已经分散突围后,他立即命令有战斗经验的干部和士兵,带上粮食和弹药进入山中寻找突围的官兵。  

被部队如此大的损失弄得火气很盛的副军长查玉升建议调两个师立即进行反击,以接应突围的一八零师的官兵:"上级要是追究责任,把我查玉升的脑袋交上去!"  

但是,韦杰军长认为,既然分散突围,就很难找到他们,反击带来的损失会得不偿失。韦杰的判断是对的,派入敌后寻找一八零师官兵的人最后都空手而归。  

另一支突围成功的小分队由五三九团团长王至诚、团政治处主任李全山、作训参谋张绍武所带领的40余人组成。他们冲出包围,还完整地带出团的地图和文件,回到了一八一师的阵地。  

五三九团二营在教导员关志超的带领下,60余人两天后回到一七九师的阵地上。  

五四零团政委李懋召、五三八团团长庞克昌也带领着一部分人回来了。  

师长郑其贵、副师长段龙章、参谋长王振邦带领的是警卫分队和师指挥部的部分机关人员。这支小小的队伍黎明时分就遇到了美军的追杀。美军的坦克在山谷间的开阔地上吼叫着,钢铁的履带把中国士兵的身体卷进去,然后抛起来。这支队伍不择方向地分散跑开,警卫班在混乱中依旧存在保护首长的意识,几名士兵向郑其贵奔跑的相反方向跑去,以求吸引美军的火力。  在越过小河边的一片开阔地,向山上奔跑时,两名警卫战士拼死阻挡美军,用仅有的子弹还击,吸引了美军的大部分火力,趁这个机会,师首长们冲过山去了。  

郑其贵师长回过头来了,他无法不回头看一眼就奔下山去。  

一个战士当场被打死。另一个战士负伤仰面倒下,枪声平息后,他被两名美军黑人士兵拖着两腿拖走了。  

这一幕,郑其贵永生难忘。

突围最艰难的一支队伍,是由政治部主任吴成德带领的。  

围绕在他身边的有数百人之多,其中还有文工团年轻的女孩子和不少伤员。吴成德为了表示他与大家同生共死,当着大家的面,掏出手枪把自己的那匹马打死了,然后他对大家说:"大家不要怕!我们互相帮助,就一定能冲出去!我可把话说明白,谁要是叛变投敌,我就枪毙了他!"  

由于人多,这支队伍目标十分明显。他们抬着重伤员,扶着轻伤员和走不动的女孩子,冒着大雨向敌人的包围圈冲去。封锁线上白昼般的照明弹和密集的火力令他们屡次受挫,在多次改变突围的方向后,依旧没能突出去。在一条山沟里,他们被美军的坦克堵截,美军残酷地向挤满中国官兵的山沟开炮,然后进行坦克碾压。这些中国官兵虽然没有了任何还击的能力,但是只要不被打倒,他们就反抗,他们反抗的唯一方法就是奔跑,就是不把双手举起来。  

最后,吴成德痛苦地明白,这支队伍肯定是突不出去了,于是他决定:上山打游击。  

在与敌人、饥饿、艰苦的环境拼力斗争的过程中,这支队伍由于战斗牺牲、疾病、饥饿等种种原因逐渐分散行动。最后,吴成德和他身边的33个人,在敌后坚持游击战斗竟达一年之久。  

最后只剩下三个人的时候,吴成德在一次突围中被美军俘虏,他是朝鲜战争中被俘的中国官兵中级别最高的一个人。  

一八零师企图突围不成的官兵中还有一部分流落进崇山之中。1952年,南朝鲜赤根山一带有一股游击队总是不断袭扰美军,美军终于知道那是一些志愿军士兵。美军调动了3000多兵力,让曾在中国围剿过抗日游击队的日本人当顾问,进山围剿,但是费尽力气攻上山头后,不见一个人影,而赤根山的枪声还是依旧不断。  

其贵、王振邦、段龙章,带着为数不多的士兵,翻山越岭,最后回到中国军队的阵地上。  见到韦杰军长,他们大哭,请求处分。  

志愿军司令部的一份资料中对一八零师损失倩况的记录有如下文字:六十军一八零师被隔断于华川以西,经几次突围接应均无效,除师长、参谋长及担任掩护大行李的一个建制营等部分人员突围外,余因饥饿与疲劳走不动,吃野菜中毒或作战死亡、失散等约七千余人。  

一八零师自己在向上级报告的《一八零师突围战斗减员统计表》中记载,在总计栏中,一八零师负伤、阵亡和情况不明的总数字为七千六百四十四人,其中师级干部一人,团级干部九人,营级干部四十九八,连级干部二百零一人,排级干部三百九十四人,班以下六千九百九十人。  有资料说,一八零师人员损失大部分为被俘,被俘人数约为5000余人。  

在中国军队的历史上,一八零师在朝鲜战场的命运是一个永远的悲怆。

  500

         180师的失利,怪谁呢?

战后,我们认真总结了整个抗美援朝的经验教训,重点是教训,对于180师的失利,我军做出的检讨和总结,保守估计,有十几吨纸张。兵团、军、师三级都有责任,毫无疑问,兵团给60军下达了超过60军能力的任务,60军给180师下达了错误的命令让其原地阻击,这都是责任,然而,最大的责任还是180师长郑其贵墨守成规不知变通,死板执行上级命令,加上通讯不畅,兵团电台被炸毁,最终酿成了悲剧。这,是军史的结论,也是盖棺论定。

——————————————————

战后,60军撤回后方进行整训,军长韦杰被撤职。1952年秋季,60军配属第20兵团,接替第68军担负东起文登里、西至北汉江一线的防务。此时张祖谅已入朝复任60军军长。当面之敌为韩3师、韩5师和韩6师,60军先是组织了26次小型的战术反击,其中25次胜利完成任务,歼敌数千人。

1953年5月,中国军队发起夏季反击战役。在第一阶段中,60军连战14天,作战13次,歼敌1735人,推进阵地0.5平方里,自己伤亡500余人。在第二阶段中,60军大胆采用敌前潜伏战略,在韩5师眼皮底下埋伏了179师和181师共3500人的大部队。

结果一战成功,夺占全部阵地,创造一战歼敌一个团的阵地战纪录。而180师如法炮制,以2000人的部队进行敌前潜伏,也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其后60军击退了韩军数百次进攻,巩固了新夺占的阵地。

统算下来,60军在此战中扩展阵地45平方公里,歼敌14800余名。这在志愿军阵地战阶段,可算是各军中独一无二的战绩了。

1953年7月13日,在金城战役中,60军加入东集团作战,突破韩8师防线,勇渡金城川,进至白岩山和黑云吐岭一线。其后背水作战,顽强阻击联合国军发起的凶猛反击。

最后,才在兵团首长的命令下将主力撤至金城川以北防御,胜利结束了抗美援朝的最后一仗。

朝鲜停战协定签字后,60军奉命班师回国。在2年多的作战中,60军共毙伤俘敌54000余人,缴获各种火炮180余门,各种枪支6200余支。其歼敌数量在志愿军各军中仅次于38军居第二位。

60军在朝鲜战场上的战绩是相当不俗的,但长时间内却被180师的五次战役失利掩盖了,因而甚少为世人所知。对于60军来说,这是极为不公平的。关于60军的翻身仗,以及金城反击战,我在以后会仔细提及。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