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与唐婉 钗头凤

       

500

           沈园幽怨

           作者 吉他手

           钗头凤刻沈氏园 两阙异韵诉哀怨

           泪痕红邑鲛绡透 雨送黄昏人已远

           一怀愁绪酿离索 欲传心事倚斜栏

           满城春色宫墙柳 病魂牵牵扮欢颜

           陆游与唐婉 钗头凤

           吉他手 图/文

500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唐琬(1128~1156),又名婉,字蕙仙,浙江绍兴人,南宋时期民间女子。据《赠亡妻》描述,唐琬是郑州通判唐闳的独生女儿,母亲李氏媛,祖父是北宋末年鸿儒少卿唐翊。唐琬自幼文静灵秀,才华横溢,陆家曾以一只精美无比的家传凤钗作信物,与唐家订亲。陆游大约在二十岁左右,与唐琬成婚。

500

陆游,唐婉本是一对情趣相投、举案齐眉的好夫妻,却因为陆游荒废了功名、唐婉没有生育的冠冕理由,被陆母活活拆散,婚后第二年唐琬便被逐出了陆家的大门。由于陆母的极力拆散,陆游终归抵不过父母之命,最终依依惜别。——陆游另娶了王氏为妻,唐婉别嫁了赵士程为夫,从此天各一方,互不相关。如果日子就这样过下去,尽管平淡,在某种程度上,也算圆满。

在一次春游沈园的时候,陆游与唐婉、赵士程夫妇还是不期而遇了。这一遇,既天成了传颂久远、情意缠绵的人间词话,更酿制了比悲剧更悲剧的人生苦果。

在征得赵士程同意后,唐婉派人给陆游送去了点心和酒水。这本是人之常情。陆游回想起过去的点点滴滴、朝朝暮暮,不由触景生情,感慨万端,即兴在园壁上题写了一曲《钗头凤·红酥手》。

500

钗头凤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尽管这时他已与唐婉分离多年,但是内心里对唐婉的感情并没有完全摆脱,当即奋笔题下《钗头凤》这首千古绝唱送给唐婉。陆游在这首词里抒发的是爱情遭受摧残后的伤感、内疚和对唐婉的深情爱慕,以及对他母亲棒打鸳鸯的不满情绪。题词之后,陆游深情地望了唐婉一眼,便怅然而去。陆游走后,唐婉孤零零地站在院落,心中本来对陆游十分怨恨,对伤害过自己的陆家和自己的亲姑姑(陆游母亲)十分不满,但在她将这首《钗头凤》词从头至尾反复看了几遍,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失声痛哭起来。

那杯黄藤酒洒在满地的夕阳上,晚霞下开放的鹤顶红就像那双红酥手,那支小小的凤钗,挽住了三千青丝,却没能挽住他们的爱情。

500

第二年唐琬再次来到沈园,看见陆游的题词,不由感慨万千,于是和了一阙《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500

此刻的唐婉,“夜阑卧听风吹雨”,可谓悲凉到了极致。本已平静的生活重生波澜,本已羸弱的身躯再受打击。心病胜过任何身病,过度的心里压抑使唐婉恰似“雨送黄昏花易落”,不久便抑郁而死,时年大约30岁。这是封建礼教所造成的爱情悲剧,无疑也是铿锵诗人因愚孝、软弱而自设的人伦囚笼。

500

唐婉的死引发了陆游极度的内疚、伤感和思念之情,所以,在陆游67岁那年,重游沈园,看到当年唐婉题《钗头凤》的半面破壁,触景生情,老泪纵横,又写诗感怀“凄然有感”,奋笔写下了两首极为哀怨的诗:

采得黄花作枕囊,曲屏深幌闷幽香。唤回四十三年梦,灯暗无人说断肠!

少日曾题菊枕诗,囊编残稿锁蛛丝。人间万事消磨尽,只有清香似旧时!

陆游一生写诗无数,却没有一首是写给母亲的。如果非要找出一首的话,那就是他82岁那年作的《夜闻姑恶》,诗云:

学道当于万事轻,可怜力浅未忘情。孤愁忽起不可耐,风雨溪头姑恶声。

我觉得他在怨恨母亲逼他休妻之事呢?

500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这是陆游最后一首思念唐婉的诗”春游”,不久陆游便带着他一生的眷恋与思念离开了这个纷争的人世间。

500

               畅想沈园  作者 吉他手

               沈园残垣香墨干 刻下千古凄美缘

               难舍又弃红酥手 黄腾苦酒泪眼帘

               朝思暮想声声唤 魂牵梦萦随天远

               梦回故地见伊人 追随蕙仙续前缘

站务

全部专栏